新时代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2022-03-31 20:55白世梅李晓巍
当代体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立德俱乐部高职

白世梅 李晓巍

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当前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探索领域,此模式的教学过程更能凸显“立德树人”的理念,把“立德树人”的各个元素更好地融入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对高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中实施“立德树人”的路径分析,进一步挖掘体育教学中课程思政与技能学习融合的元素,使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革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有必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方面,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国务院于2019年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更加突出的地位,职业教育正迈向其“黄金时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思政课程建设指导纲要》,从而能更好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职体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入社会,成为“职业人”前进行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不但担负着培养其身体素养、增强其职业体能意识的教育责任,而且还承担着“立德树人”培养“职业人”的社会重任。在“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指引下,使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和底蕴更加丰富,实践的范式和形态更加完善,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结构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加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1 高职体育的“立德树人”理念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括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三个部分。高职体育是职业道德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德”代表的是价值观,价值取向,在高职教育中就是职业道德教育,“立德”表达的是对“真、善、美”的批判与认同。因此,职业教育中的“立德”是学生通过判断物质世界中“真、善、美”的价值来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态度和精神的过程。而高职体育又是这个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高职学生通過体育项目文化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价值观会通过技能学习、教师素养、仪式教育等方式受到隐性影响,从而使学生具有明确的自我职业价值取向,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培养什么样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而职业教育如何“树人”和“树”什么样的人?这也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问题。高职体育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树“人”的结果也会产生一种长远的效应。树“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职学生这种“个体”在参与体育运动实践的过程中,能自觉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成为诚实、守信、敬业的“职业人”。高职体育“树立”的“人”是与时俱进,具有良好竞争力,能够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人”。

2 高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框架构建

高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伴随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等科学发展理念而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五育并重、五位一体”的育人思想,挖掘学校体育的“多元协同育人”功能,促进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育的有机融合的一种与时代接轨的体育教学模式,它不仅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且还扩大了学校体育的功能,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1 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理念设计

教学俱乐部的教学是在教师的统一管理下,设立俱乐部部长负责制的教学组织机构。教学俱乐部分成4个小队,设一名部长、一名副部长,形成教师—部长—队长的团队领导者管理组织。该俱乐部是学校运动队的总部,负责发展后备力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提升学生能体育知识和运动技,学生在“练”中的过程中学会运动技能,并在训练中体验身体的极限、运动的辛苦,让学生在训练中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在“赛中”培养学生勇于拼搏、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形成“教、练、赛”的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拓展了体育的内涵,实现课外体育俱乐部与运动竞赛运行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对接与互动,完善体育俱乐部课外活动、训练、比赛的有序进行,形成较为完备的“课内外一体化”的高职体育教学体系。

2.2 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体系

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课外训练、俱乐部比赛、对外参赛结合的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从不同的层面满足学生对课程目标的要求,让学生自己确立目标,自己评价,是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从整体上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高。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选择和参加一个或多个体育俱乐部来学习,而且可以在俱乐部教学中专心深入地学习某一个运动技战术,并能通过课外活动、训练和比赛,在课内外形成一个相对补充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既延续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又保证了课外训练的质量。

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全景式的体育教育过程”。它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高水平运动员专属的一个训练过程,包括教学、训练、竞赛和其他体育学习元素,并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运动技能、战术意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团队配合、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以此在课堂内外形成完善的教学、训练、比赛一体化教学模式。这种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改革,优化了传统体育教学的课内+课外的形式,为学校体育的体教融合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体育教学俱乐部是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它完成了体育教学与体育竞赛的对接与互补。

3 高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中实施立德树人的路径

3.1 提炼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文化理念,引领思想意识

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教学过程是一个长时间的教学过程,除了确保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基本功能外,它还重现了传统体育教学中久违的东西:团队文化。“团队文化”是团队成员自觉遵守和追求的共同信念、价值观、伦理道德、精神支柱、典礼仪式、智力因素和文化生活的总和。因此,要形成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团队文化”,首先,体育教学俱乐部要有体现团队个体特有的人文精神的团队标志,如队名、徽章、旗帜、标语牌等。例如,我校“飞斯特”女子篮球教学俱乐部名称的寓意是这样的:飞斯特即“fist”——拳头,一个拳头由5个手指组成,每个手指形状、功能各不一样,但缺一不可,当5个手指紧紧合在一起时,它变成一个整体,并且变成“坚不可摧”的拳头。挥拳代表了一种精神,代表了一种态度,竞技体育就需要这种精神和态度。其中,手指代表了我们的个性;拳头代表了我们是一个整体,强调团队。用具有独特风格和内涵的团队名称去影响团队成员对团队的认可度。其次,学校的体育教学俱乐部都有着各自的俱乐部章程,即团队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规定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团队理念,将团结合作、品德培养、爱国主义、创新意识融入其中,让学生明确价值观标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2 提升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育人功能,增强育人实效

3.2.1 以俱乐部常规训练为抓手,塑造体育精神和职业精神

高职学生个体在长时间的俱乐部训练学习过程中,通过体育项目的规则来约束自己,以实现“人”的行为规训,即从项目文化中了解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例如,定向运动,它是利用一张详细精确的地图(Map)和一个指北针(Compass),以最快的速度,按顺序独立到访地图上所标示路线的各个点标(Controls),并以最短的时间跑完全赛程的运动。这个项目的竞赛规则就是必须独立完成,不能借助无线电台,GPS等电子设备完成比赛。在定向运动教学俱乐部的日常训练中,学生个体必须根据运动项目的规则,在没有监督的训练环境中自觉遵守规则,形成诚实守信的行为规范,同时也塑造了学生的体育精神。

就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教学来说,教学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职业精神,高职学生个体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如技能学习瓶颈、人际交往不畅、外界因素干扰等。在长期的学习训练过程,通过教学互动,让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加密切,互动的内容更多更加深入,有利于引导学生克服困难,运用合理的方法来克服技能学习的瓶颈领域,并培养学生勤奋的体育精神;通过长期的训练,让这个团队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使得团队中的人际关系变得亲密,这种家庭式的亲近感使团队成员能够找到一种集体归属感。有了归属感,就会有集体的荣誉感和耻辱感,以及为集体做出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团队成员之间沟通交流就会随之顺畅,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时,坚持不懈就成为了唯一的表现形式。相对而言,在这种教学环境中集体教育的力量显得尤为强大,对塑造高职学生个体的体育精神和职业精神的作用也要强得多。

3.2.2 以运动竞赛为载体,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运动竞赛是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过程中的高层次目标,对于参与者来说,通过遵守各种体育竞赛的竞赛规则,他们将改善纪律和法律观念,指导他们履行社会行为规范,并形成正确的荣辱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运动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感。在运动竞赛中,竞赛规则是维护各种比赛公正性的准绳,而裁判员则是体育竞赛规则的最高裁决者。例如我们学校的篮球裁判教学俱乐部,其教学过程对高职学生个体的公平与公正意识的培养更有针对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篮球规则和裁判法进行了学习与实践,具备了一定的执裁能力,通过执裁学校的篮球赛事,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对待正义方面的理念与信念,这些信念被内化为高职学生的个人世界观,这可以让学生养成正直与诚实品德。

运动竞赛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竞赛输赢观。运动竞赛的魅力就在于竞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竞赛过程的瞬息万变性。胜负往往就在一瞬间,特别是实力相差无几、比分很接近的时候,这个胜负的事实经常性地会让人不愿意接受。通过获胜和失败瞬间变化的多种经历与洗礼,可以培养高职学生个体正确接受成功和失败的能力,并养成正确的竞赛输赢观。由此,让他们从中了解在人生哲学和处事态度上得失的价值,并有效地将其迁移到社会生活中并加以利用。

运动竞赛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体育道德。学校体育的各类竞赛活动中都存在着合作与竞争,有比赛就要有竞争,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中,同伴之间的协作是团队赢得胜利的关键。例如,啦啦操花球项目比赛中统一的基本手位,清晰和鲜明的对比组合以及和谐的团队合作等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学校体育竞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比赛意识的培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运动竞赛必须遵循各种体育道德规范,学生必须遵守运动竞赛的规则,并在比赛中尊重对手。定期参加各类体育竞赛活动的学生有助于养成他们遵守体育道德规范与准则的习惯。

3.3 完善体育教学俱乐部思政内容的评价机制,提升教学效果

传统的评价机制是唯课程成绩“一元化”的单一评价,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也不能体现真正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改革中,必须完善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评价机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内容,才能符合新时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在评价方式上由教师单一评价方式,改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渠道评价方式。采用“思想品德+团队合作+课程学习+技能展示+讲解示范”等多内容维度综合评价,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4 结语

关于课程思政体育重要论述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方向引领,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政治站位, 加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多元协同育人”功能。高职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就是在此指导下的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改革。在“教、练、赛”的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中提升了學校体育的“多元协同育人”功能。其中,“教会”是固本。“教会”明确了高职体育教师的职责与要求,不但要“教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教”是过程,“会”是目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是内容,改革的重点应该是“教”的内容和“教”的过程,融会贯通、技能迁移,使运动技能和体育精神有效融入生活、工作和学习是“会”的价值寻求。

高职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教学过程突出了“立德树人”的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立德树人教育,实现了技能学习与思想教育的融合,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自身发展,增强学生核心专业素养,并让学生以“德行”为自己的终身发展“保驾护航”。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是当前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探索领域,它将“立德树人”理论贯穿于高职体育教学全过程,最终实现职业教育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

(作者单位: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立德俱乐部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