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余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我国的陶瓷文化历史悠久、文明绵长,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涌现出很多的能工巧匠,并且创作了非常多的经典作品得以流传后世,供我们借鉴学习。作为当代紫砂人,对于我们来讲,如何突破前人的藩篱,而创作出更富有时代精神,并且有着强烈丰富文化蕴涵的作品,这里面是需要有不断精进的技艺积累和个人智识上更多的领悟的。个人认为一定要以文化来统领技艺,才能够使作品呈现出文化的高度,而呈现出一种接通中华文化的高度,这样的作品才有力量,才耐的住品味,也许才能够传承后世。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得华夏文明有着博大精深的高度和深度,要让我们的思想行为无限地接近于道,占在道的高度来反观、来审视自己的作品创作,以及紫砂茶器的这种功用和审美意蕴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说,“道”是我们文化自信的背景和源泉。
这把“生生不息壶”(见图1)就是以自己所感悟到的“道”来进行设计和创作的。华夏文明或者说中华文化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一种文化,简括来讲,“外儒内道”是中华文明为人处世的一种文化旨归,以“道”的统领来观照自身、接人待物,进而做出一番事业,创作出一些优秀的作品,这是一种终极的价值旨归,在三教合一的统领之下,而达到全息对应的通识境界。《周易·系辞上》:“生生之谓易。”通过这把壶,我想要表达的是中华文化的高妙深邃和生生不息的坚韧生命力,这是一种“道”在天地间的自然流动:“在天地,则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道》)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事得三而续,物得三而生,生生而不息。易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两仪四象,体于八面,八面一括,万类囊乎其中矣。今循此理以三角片拼八面而成一壶,用其有棱角而不露锋芒,得八面而实一空之意,仿佛古之贤俊豪杰之风,久历历史风霜和文化洗礼而弥新弥坚,故谓之“生生不息壶”,并有诗曰:“三角拢八面,八面实一空。三角收棱刺,八面不玲珑。如许方物,云方实圆通。闲来品一壶,万象涵其中。”
图1
“生生不息壶”壶身的装饰采用泥绘和嵌金丝的方式刻绘了双龙,双龙颜色和壶身的泥料颜色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反差对比,然后又互相彰显。这种装饰纹饰的运用并不显得花哨,因为它们的这种颜色都是很纯、很干净的。金丝镶嵌作为这两种颜色之间的一个非常好的结合纽带,既醒目又不显得太过跳脱,可谓是恰到好处的一种点缀。龙作为华夏民族的文化图腾、精神图腾,也给这把壶增添了更多的文化蕴涵。同时,这把壶的身筒因为都是三角形的构造泥片成型,直线居多,这种龙的纹饰有一些曲线、弧线的状态,又体现出了一种方圆和曲直的变化,使人们在品茶的过程当中增加了这种对美的感受和欣赏力,而且每条龙的纹饰占据了四个面,那么就正因为这两条龙把壶身的几个面又增加了更多的咬合,增添了一种呼应之美,使这把壶显得更加的结构紧凑,给人力聚而清刚的感觉。壶的整体感觉给人一种同而不同的感受,大同中有小异,变化丰富,从方方面面和各种细节的处理上都彰显出了匠心独运的一种艺术美感。
《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表现,我们当代人生逢盛世,在全球一体化文化融合和知识爆炸的大背景下,中华文明正日益显示出它的高深和精妙,并不断凸显世界性的价值和力量。先进的丰富的文化形态在传播中弘扬彰显,这是一个互相的过程。对于紫砂壶而言,作品是传播者,又通过接受者的理解与弘扬,使得我们的文化更加具有了生生不息的智慧力量。宋·周敦颐《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领悟了“道”的精髓,就使我们的身心有了一种包罗万有的豁达和通透,在这种情况下的艺术创作,取舍收放就显得更加的自然、从容。“道”字本义为道路,由道的本义还可引申出抽象意义的方法、技艺、规律、学说、道义等意义。相对来讲,它是高于技法层面的,或者说是更高一层的一种思想表达。在某种角度上来看,其实器型已经不是那么重要,而如何通过器型表达出更丰富的精神指归和价值呈现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所有的器型和细节的表达都要服务于这个主旨,这样才能够显示出更美妙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