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风
摘 要:永泰县是福州市重点红色革命老区之一,革命文物资源丰富,红色基因深植民众之中。然而随着岁月的变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面临着亟须破解的难题。文章就永泰县革命文物保护与开发现状研究与调查课题切入,从强化革命文物保障措施、加强革命文物修缮管理以及拓展革命文物开发利用等三个方面着手,就如何更好地做好永泰县革命文物保护开发工作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革命文物;强化保护;档案管理;开发利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2.046
永泰县是福州市重点革命老区之一,革命文物资源丰富,登记在册的革命文物建筑有18处。其中同安凤凰寺、塘前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纪念馆两处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纪念馆、紫山杨厝中共闽赣省委旧址两处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永泰革命烈士墓等革命烈士陵园一处;还有凤凰寺、洋尾寨、杨厝、中共闽中特委联络站旧址及闽中游击队集训地、凤落后门头厝、云山红军洞、清溪中共福建省委旧址、教忠寺、赤水闽中特委联络站旧址、礼柄闽中游击队活动旧址、雁门头游击队活动旧址、古洋寨游击队驻地和活动中心、中共清凉小学支部旧址等革命事件发生地及旧址十余处;闇亭寺、能仁寺、九座寺等与革命相关的文物建筑三处。
每一座革命文物建筑都是一首革命史诗,记录着一段惊心动魄的革命故事,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见证,其所蕴含的红色基因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现如今,这些承载着丰厚传统文化与红色精神的“人间明珠”不同程度上面临着环境衰败、主体功能衰退、开发利用程度低等困境,革命文物保护与开发工作难以取得新进展。
一是思想意识有待提升。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在认识上存在不到位、有差距。从类型而言,不少群众对墓葬、纪念堂、宗教建筑等类型的革命文物较为重视,对于遗址类、古民居类的保护利用重视程度不够;就时间来说,群众对近代之前文物的保护较为重视,对于近代以来文物保护意识较为淡薄。就像中共福建省委旧址,隐蔽于深山老林之中,没有施行任何保护措施,饱受风吹日晒,唯剩下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纪念碑默默诉说当年的惊心动魄的革命故事。或是塌损、或为提高居住品质,不少革命文物面临着拆旧翻新的风险。
二是开发利用有待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开发体制尚未健全,现存的革命文物被真正利用起来的不到四分之一。同时由于缺乏革命文物相应的保护与开发整体规划及专门机构(团队),大部分处于各自为战、零敲碎打及初级开发状态。以对外开放的昇平庄为例,虽然重修了四周倒塌的墙体和部分房间,翻修了整个瓦屋面,修建了“红色历史展览馆”和“民俗馆”及“孝文化馆”,但布展内容单一、陈列项目雷同、周边配套落后,缺乏吸引力、感染力,效果不佳。
三是资金投入有待加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地方政府必须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但由于地方政府尤其是一些偏远的乡镇,财政基础薄弱,普遍存在“无钱可列”现象。此外,由于缺乏经济能力,非国有产权的文物单位管理人(使用人或产权人)往往无力承担日常养护费用,革命文物保护、开发经费投入与实际投入存在較大矛盾。
四是队伍力量有待充实。县级文物管理部门目前有编制7人,在职5人中无一人是文物科班出身的专技人员;乡镇文物工作负责人往往身兼数职;虽然配备了专职文物保护员,但依旧是人手不足。队伍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革命文物保护与开发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是文旅融合有待深化。革命文物蕴含的巨大精神财富,为旅游提供最深沉的文化滋养、最持久的发展动力;旅游的发展为革命文物的保护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保障;革命文物保护、旅游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提升。然而,由于革命文物“大分散”布局、交通不便利、红色文化与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融合发展不够,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旅游发展、社会效益提升三者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还未形成。
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开发好革命文物建筑,让陈列在中华大地上的革命文物“活起来”,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是新时代文物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对革命文物保护、开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进行充分阐释,对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等进行科学设计,是永泰县开展革命文物保护与开发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为适应新时期对有效保护、合理开发革命文物资源的要求,结合永泰县工作实际,简要谈谈以下三点认识。
1 强化革命文物保障措施
1.1 建立现代化档案管理
档案是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是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的重要参考。革命文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历经岁月风霜难免会受到侵蚀与人为破坏,因此建立档案、加强信息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现在基层文物部门,尤其是县、乡(镇)文物部门仍然以手工化操作、传统纸质档案储存为主,受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纸质、气候、储存环境等诸多因素限制,不利于长期保存,大大降低档案利用效能。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档案电子化管理体系,将革命文物的基本情况、历次修复以及开发利用等信息录入到平台,实现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的双向链接管理。现代化档案就如同革命文物的“基因库”,有利于文物信息长久安全有效保存,对于提升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开发水平,赓续革命精神命脉具有重要意义。
1.2 筑牢安全防线
安全是文物工作的底线、红线和生命线。一是全面落实革命文物“三有三防”(有人有钱有规划、防火防盗防破坏)要求,压实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堵住安全漏洞,提升安全水平。二是强化法律和纪律的追责问责,严厉打击革命文物“两线”内违法违规建设,进一步抓好城乡规划中的革命文物保护工作。三是做好革命文物舆情应对。高度关注“考古挖掘”“工程项目”“对外宣传”等方面的社情民意,加强舆情的研判、引导及处置应对,主动传播革命文物工作,让“好声音”变成“最强音”。
1.3 探索保护新模式
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撬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开发合作社”试点工程,形成地方政府主导、文物主管部门主管,地方乡贤、文物爱好者、村民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开发良好局面。合作社起步阶段,由政府财政出资为主,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成员出资、财政补助、民间捐赠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共同组成,依法依规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合作社以革命文物为主要服务对象,主要提供安全管理、政策法规、项目引进、运行管理等有关信息服务与技术指导,实行民主管理,盈余部分主要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分配。
2 加强革命文物修缮管理
历经岁月洗礼,革命文物出现不同程度人为或自然的损坏,修缮则是文物保持最好的状态、更好地展现历史体现价值的重要手段。一是全面排查革命文物保护状况,彻底摸清“家底”,整合相关项目规划和资金,分轻重缓急,分层次、有步骤地推进革命文物修缮工作,确保文物安全。二是严格履行修缮程序。革命文物修缮应当符合法定审批程序,并严格执行修缮计划和工程设计、施工方案与监理审查。要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以“修旧如旧”的文物修缮原则,保护革命文物的真实性、完整性。三是注重周边历史风貌。要坚持文物本体保护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相协调的理念,在突出文物本体的基础上,通过保护规划、建设控制和环境整治等有效手段,切实改善革命文物“四至”范围的环境风貌,达到人、物、自然“融为一体”的良好状态。四是强化文物执法。文物执法是文物保护的重要屏障,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文物执法专业能力与专业技能,及时发现隐患问题,严厉杜绝擅自修缮革命文物、破坏和损毁文物本体、严重破坏历史风貌等各类事故发生。
3 拓展革命文物开发利用
3.1 打造优质红色文旅项目
将红色底蕴较为深厚、开发前景较为广阔的红色文物纳入永泰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规划,借助全域旅游发展优势,选取生态优质、革命文物资源充裕的乡(镇),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开发革命主题民宿、策划“红色+生态”特色旅游线路。
岭路乡地处永泰县城南部,群山叠翠、清流淙淙、生态优美,是省级革命老区和有名的“红色之乡”。1991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专门走访慰问革命老区基点村军烈属家庭,看望部分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参观了地下党、闽中游击队领导人饶云山故居(凤落后门头厝)。近年由县委县政府牵头,岭路乡党委负责实施,全面梳理辖区内红色文物的保护现状,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革命文物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时代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社会主体、原住民参与等方式,依托国家4A景区青云山、省级著名温泉御温泉、重点风景名胜区云顶等特色旅游资源,做好云山红军洞、后门头厝等修缮提升,利用周边加冠祖厝等文物建筑则可设计“红色军旅”主题民宿等,这样串珠成链、连点成面,逐步打造具有老区特色、质量一流的体验式红色旅游胜地。
3.2 提升纪念设施整体效能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建设现代化革命文化专题博物馆,增强展陈效果与宣教功能,使其成为广大干群追忆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
中共闽中特委和福建省委机关驻地暨中共福建省委旧址,位于塘前乡官烈村境内,2006年开发建成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纪念馆,成为永泰县红色教育与干部培训的重要基地。鉴于其内部展示设计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实物陈列、单调的图文说明,缺乏历史代入感,参观者难以做到“同频共振”,难以真正达到红色教育目的。适当结合现代科技,增加沉浸式互动体验,最大限度引发参观者情感共鸣,以此增强红色教育的时代感与感染力。
一是建設数字沙盘,通过声、光、电、图像、三维动画以及计算机程控技术动态呈现早期革命活动、罗汉里游击根据地建立、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驻地以及全境解放等历史事件,让参观者对整个历史有更加系统直观的认识。
二是建立情景展示馆,利用蜡像、革命文物及当地特色物件再现当年国民党反动势力围剿革命老区、薛厚新等共产党员英勇就义、永泰解放等重要革命场景,让参观者身临其境体验峥嵘岁月。
三是设置高科技多点触摸屏,参观者可通过触摸系统自主选择相应历史阶段及影像资料进行细致化的学习,提升红色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最后配以数字导览讲解系统,参观者可通过手机、iPad等载体有选择性地在线收听讲解、适时欣赏图文信息,扭转了传统讲解模式化引导参观者的被动局面。
此外,整合媒体资源拓展宣传渠道。除了在主流报纸、人流集中场所等投放广告外,要充分利用“流量”资源扩大宣传。通过“抖音”短视频、“县长带你游永泰”在线直播等形式,让“大流量”带动“正能量”,让红色故事“动”起来,“流”进群众心中。
3.3 丰富革命文物思政教育方式
充分利用地理条件优越、革命文化丰厚、周边学校密集的有利条件,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路,把革命文物资源融入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领域中去。
洋尾寨坐落于永泰县大洋镇大展村,分为旧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解放战争时期,洋尾寨是大洋游击队驻地、活动中心旧址及截击国民党第九十六军残部战斗遗址,是永泰县重要“红色文化”基点村。大洋镇位于永泰县西部,是永泰西山片中心集镇;大展村是大洋镇第二大行政村,是西山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重点示范村,也是永泰县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
根据该村厚重文化内涵,一是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可在洋尾寨内开辟红色文化讲坛,邀请庄寨后人、村居党员志愿者、县内外文史学者等定期举办党史宣讲、青少年读书交流、幼儿书画展等活动。
二是以幼儿、小学教材为重点,编写红色洋尾乡土教材,邀请著名文艺工作者创作系列绘本、童谣、儿歌等,构建本土红色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
三是开展“童心向党”“红星好少年”等系列主题研学活动,举办红色文旅夏令营、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展,寓教于乐、寓教于学,让少年儿童从小感受红色文化,增强爱乡爱国情怀,提升文物保护意识。
革命文物保护与开发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作,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义务与责任。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对革命文物工作的领导,用心用情用功做好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以期推动“十四五”期间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卢世主,朱昱.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研究的现状与进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145-153.
[2]包婷.试谈革命文物在红色文化传播中的意义与保护利用途径[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2):141.
[3]胡遵远.让革命文物说话 让红色历史再现—关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铁军,2018(1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