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博物馆馆藏北魏丝路精品赏析

2022-03-30 01:13何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期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丝绸之路

何琨

摘 要:魏晋南北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活跃时期。公元398年,北魏定都平城,在此期间,太武帝攻灭北凉,其势力扩展到西域,通往西域诸国的河西走廊逐步贯通,吸引大批中亚人涌向平城,平城成为丝路东端最重要城市,中西交通和交流登上一个新的阶段。平城地区至今遗存着大量有关丝路或者西方文明的遗迹和遗物。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丝绸之路;北魏平城;馆藏精品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2.002

在中外交流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开放、传播与吸收并举的对外交流活跃时期,文献中关于从北魏建国初到太武帝攻灭北凉期间北魏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多有记载:

太延元年(435)二月,“蠕蠕、焉耆、车师诸国各遣使朝献”。五月太武帝“遣使者二十辈使西域”。八月“粟特国遣使朝献”。

太延二年(436)“八月丁亥,遣使六辈使西域。……甲辰,高车国遣使朝献”。

太延三年(437)三月“龟兹、悦般、焉耆、车师、粟特、疏勒、乌孙、渴槃陁、鄯善诸国各遣使朝献”。“自后相继而来,不间于岁,国使亦数十辈矣”①。

随着北魏政权的巩固和版图的扩大,通往西域诸国的河西走廊逐步贯通。太延五年(439)太武帝攻灭北凉以后,派大将万度归攻克鄯善、焉耆和龟兹,维护丝路畅通后,河西走廊一带彻底贯通。“凉州既平,鄯善国以为‘唇亡齿寒,自然之道也,今武威为魏所灭,次及我也。若通其使人,知我国事,取亡必近,不如绝之,可以支久’,乃断塞行路,西城贡献,历年不入。后平鄯善,行人复通。”②在巴基斯坦北部的洪扎河畔岩石上发现的北魏时期汉文“大魏使谷巍龙今向迷密使去”题记(图1),足以说明当时中西文化交流日益繁盛。③至此,丝绸之路直通北魏都城平城,拥有百万人口的平城成了当时丝绸之路的最东端,大批中亚使者和商人涌入平城,一些中亚、西亚的器物经丝绸之路运抵平城。多年来,北魏都城所在的大同发现及出土了大量具有浓郁外来文化元素的遗存,这些遗存包括壁画、金银器、玻璃器、银币和鎏金铜器等,形象地反映了公元5世纪平城文化的多元与繁荣,成为今天我们探讨丝绸之路与北魏平城关系的重要物证。

胡人牵驼壁画(图2),2009年大同御东新区文瀛北路北魏壁画墓出土,绘于北棺床立面。壁画左部绘一个卷发、深目高鼻的男性胡人,其上身穿圆领窄袖长袍,腰间束带,下着长裤,脚蹬黑色长靴,转身回首,右手持鞭,左手牵骆驼缰绳。中间绘一头高大健壮的双峰骆驼,驼背上绘有障泥一类的坐垫。骆驼后绘一身高体健的中亚人形象,上身赤裸,其左手持一树枝状物件,右手上弯,手托棺床边缘,双腿迈开作行走状。壁画用胡人牵驼形象表现当时胡人入华的情景。

北魏狩猎纹鎏金银盘(图3),1981年大同小站村封和突墓出土,口径18厘米,底径4.5厘米,高4.1厘米。敞口、斜腹、矮圈足,右侧有部分残缺。盘内外沿饰有三道旋纹,银盘中央用捶揲和雕刻制作的狩猎图。狩猎图中央为一西域男子,深目高鼻,卷发长髯,头戴圆形帽,帽前部有九颗圆珠组成的装饰,脑后饰有飘带两道,颈戴联珠项链,耳垂水滴状耳坠,身穿紧身衣裤,腰带中间有圆扣,下垂双缎带,两侧佩武器,足蹬短靴。男子双手持矛,左腿直立,右腿向后抬起,正与芦苇沼泽中的三只野猪搏斗。从人物形象、题材以及脑后两条典型萨珊式飘带等方面来看为波斯萨珊王朝制品。④

北魏鎏金錾花人物纹银碗(图4),1970年大同城南轴承厂北魏窑藏遗址出土,口径8.5厘米,高5厘米。敞口,圆腹,圜底。口沿及上腹各有一圈联珠纹,两圈联珠纹之间錾刻有麦穗纹,腹部被圜底伸展而出的“阿堪突斯”叶纹分为四个区域,每组叶纹之间有一圆环,共四个圆环,每个环内均捶揲出一个相同的男性头像。该头像皆正身侧脸,深目高鼻,卷发遮额,头戴圆形小帽,颈部配有项链,内着V领衣,衣物肩部饰有圆点。

北魏鎏金錾花人物纹银碗(图5),1988年大同南郊北魏墓群出土,口径10.2厘米,高4.6厘米。此碗敞口、圆腹、圜底,口沿之下略微内收。口沿及上腹各有一圈联珠纹,两圈联珠纹之间素面无纹。器物腹壁被由底部伸展而出的“阿堪突斯”葉纹分为四个区域,每组叶纹之间有一圆环,共四个圆环,每个环内均捶揲出一个人物头像。头像皆侧身,深目高鼻,穿翻领上衣。圜底中部有两圈同心圆凹弦纹,内圈素面内凹,两圈之间由两条锯齿纹组成的纹饰分为八等分,每等分内的图案相同,为“阿堪突斯”叶纹。器物腹壁没有纹饰的地方均有鎏金。

北魏铜鎏金童子葡萄纹高足杯(图6),1970年大同城南轴承厂北魏窑藏遗址出土,口径9.6厘米,底径5.4厘米,高11.5厘米。敞口,深腹,腹壁呈束腰状弧形,高足。杯外装饰有缠枝葡萄,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由葡萄藤组成的五个圆环布满外壁。葡萄藤上饰有飞鸟,在环绕外壁的五个圆环中饰有童子,五个童子形态各异。腹底饰花叶纹与联珠纹各一周,圆底外周饰“阿堪突斯”叶纹,这种题材应与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酒神节有关,应是舶来品。

北魏铜鎏金高浮雕人物及动物纹高足杯(图7),1970年大同城南轴承厂北魏窑藏遗址出土,口径9.4厘米,底径4.9厘米,高10.3厘米。敞口,束颈后肩部起折,深鼓腹,高足素面。器物颈部有八只卧羊,现存七只。杯身腹壁由底向上伸展出四组“阿堪突斯”叶纹,叶纹之上承托一男性头像,叶纹间饰有手持器物的女性形象,衣饰轻薄,两足交叉站立。这件高足杯属于波斯萨珊王朝的饮用器具,是一件舶来品。

北魏鎏金錾花人物纹高足银杯(图8),1988年大同南郊北魏墓群出土,口径9.3厘米,底径3.75厘米,高11.4厘米。敞口,圆腹,圜底,高足,口沿下和上腹部各有联珠纹一周。另有四组从器物底部伸展出的“阿堪突斯”叶纹将器物的外壁下方分成四个部分,叶纹之间分别有一个圆环,各环内都捶揲出一个男性头像。四个头像两两相对,都是深目高鼻,头戴帽,着圆领衣,但具体装饰略有不同。其中一人侧身向左,头戴鸟形冠,长发卷曲,披至后背,耳朵戴有饰物;与其相对的头像则是卷发遮额,直至衣领,头戴竖条纹小圆帽;另两个相对的头像,其中一人头戴有帽檐的圆帽,帽下颈部露出卷发;与此人相对的头像则是卷发遮额及领,头戴竖条纹小圆帽,面部有胡须,胡须上扬。杯身近底部有弦纹一周,外围环绕忍冬纹。杯足呈腰鼓状,杯底为圆形,类似倒扣的盘子,周围饰有忍冬纹。

北魏磨花玻璃碗(图9),1988年大同南郊北魏墓群出土,口徑10.3厘米,高7.5厘米,腹径11.4厘米。直口扁圆唇,束颈,圆腹圜底。腹部和底部均有磨饰,腹部共有四排纵椭圆形凹球面磨饰,长径1.3~1.5厘米,短径0.7厘米左右,每排35个,上下相错。底中心为一个直径3.4厘米的圆形凹球面磨饰,环绕其周围的6个横椭圆形凹球面磨饰,长径约3.1厘米,短径2.8厘米,凹点、凹窝全部抛光。淡绿色半透明玻璃,内含气泡很少,是质量很高的萨珊玻璃。⑤依据墓葬出土陶器和形式来看,墓葬年代应不晩于公元5世纪中叶。

萨珊波斯银币(图10),大同市天镇县新平镇平远头村出土,现藏山西省博物院,直径5厘米。这些银币为萨珊波斯卑路斯王时期的货币,由不同的印模压印而出。图案大体为一种类型,但正面王像略有不同,按照这种差异可将银币分为两类:A类样式有两枚,银币正面均有半身王像,面均右向,王冠前有一新月,冠的后部有一雉堞形饰物,冠顶有一新月,之上托有一圆球,脸及肩的空白处有钵罗婆文的铭文,意为“主上卑路斯”,王像和铭文的周围以联珠纹圈饰;B类样式有八枚,此类样式的正面王像除了具备A类的特征之外,在冠顶新月的两侧各有一翅翼。这两种类型的银币背部花纹都为拜火教的祭坛,坛上有火焰,火焰两侧为五角星(六角星)和新月,祭坛两侧各有相对而立的祭司一人,左右祭司背后皆有铭文,左侧为纪年铭文,右侧为铸币地点,图案外围同样有联珠纹圈饰。

北魏八曲银洗(图11),1970年大同城南轴承厂北魏窑藏遗址出土,最大口径23.8厘米,底径5.4厘米,高4.5厘米。八曲花口式杯口,每曲在口沿处旋绕成云朵状的花瓣,而且每一曲都从器口直通器底,圈足亦为八曲花瓣形。器物中心有两兽互搏图,口沿下刻有铭文,林梅村先生根据器物铭文认定这件器物应为五六世纪的大夏制品。⑥

北魏太和八年釉陶骆驼及牵驼俑(图12),1965年大同城东石家寨村司马金龙墓出土,驼长29.5厘米、高31.5厘米,牵驼胡俑高20厘米。骆驼通体施褐色釉,昂首曲颈,目视前方,双峰高耸,呈站立状,宛若整装待发。牵驼胡俑施青绿色釉,深目高鼻,头戴尖顶圆帽,帽边有穗,身着圆领窄袖及膝长衣,侧摆开叉,腰系带,足蹬靴,左手执叉,右手平举做牵引状,侧身仰视骆驼。

北魏胡人杂技俑(图13),大同雁北师院北魏墓出土。杂技俑位于墓室中部,共9件,泥质灰陶,均为深目高鼻,具有西域人的特征。除两个童子俑外,其余俑均头戴黑色风帽,身着红色圆领窄袖长袍,点缀色调相近的团花图案,袍面胯下开衩,圆领、袖、下摆及开衩处镶边着不同颜色,腰系革带,脚穿黑色高靴。杂伎俑以一额上顶橦的胡俑和高竿上表演杂技的二童子为中心,顶橦胡俑高26.8厘米,两小俑分别是6.6厘米和10.4厘米。其余六件胡俑高25~27厘米,姿态各异,作表演状:一俑双手平展举至头部两侧,似为保护者;一俑双手半握举至嘴两旁,似在吹奏横笛类乐器;一俑双手臂弯曲向前,自然平展伸于体前,手心向里,似在演奏鼓类乐器;一俑嘴巴大张,疑似喊口号;一俑两臂向前弯曲,左手五指张开,手心向上,右手半握,似在演奏琵琶类乐器;一俑似在演奏鼓类乐器。

北魏花卉人物纹金盘(图14),大同市博物馆藏,直径12厘米,通高1.7厘米。金质,敞口,平沿,浅腹,平底。盘底捶揲环绕缠枝桃形叶纹,内有四位神话人物形象,两位半马人拉一战车,其中一位右手叉腰,左手紧握号角做吹奏状。战车上立两位,前者右手握权杖,左手托物,后者左手托物,右手握杵。所有人物均深目高鼻,须发卷曲浓密,肌肉隆起,健壮勇猛。经考证,位于图像中间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葡萄酒之神狄奥尼索斯,左边的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注释

①②魏收.魏书:卷102:西域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

③马雍.巴基斯坦北部所见“大魏”使者的岩刻题记[M]//马雍.西域史地文物丛考.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④夏鼐.北魏封和突墓出土萨珊银盘考[J].文物,1983(8):5-7.

⑤张庆捷,李书吉,李钢.4-6世纪的北中国与欧亚大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⑥林梅村.中国境内出土带铭文的波斯和中亚银器[J].文物,1997(9):55-65.

猜你喜欢
魏晋南北朝丝绸之路
论魏晋南北朝“礼”与“法”的结合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经学的演变与更新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发展
浅析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的特征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探究
简论魏晋南北朝上层社会妇女的悍妒风气
冲突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南人北上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