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博物馆馆藏元代铭文铜权及相关研究

2022-03-30 01:13孟庆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期
关键词:元代铭文研究

孟庆龙

摘 要:安徽省内各地博物馆馆藏元代铜权不多,公开发表的关于元代铜权的研究论文也较少见。蚌埠市博物馆藏有15件元代铭文铜权,绝大多数为二级和三级珍贵文物,器型精美,铭文内容多样,是研究元代度量衡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地市级博物馆能有如此多的珍贵元代铜权,实属不多。该批铜权一直没有人做过系统整理和研究,相关资料也从未公开发表。这15件馆藏元代精品铜权对元代铜权形制、铭文、度量衡制度乃至社会经济的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也可为行业同仁相关研究提供实物借鉴。

关键词:元代;铜权;形制;铭文;研究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2.004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中国长期存在的南北分裂状态,建立了强大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元朝虽然统治时间不足百年,但是在经济上奉行开放政策,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铜权作为衡器在商品的交换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是元代经济繁荣的一个直接实证。

近年来,传世和出土的元代铜权在全国各地区都有发现,其中有很多带有纪年、铸造地、数字等不同类别铭文,但是目前对于元代铜权研究论述不多。笔者从蚌埠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精选元代铭文铜权15件,从形制、铭文的角度对铜权进行介绍和考证,进一步探讨元代度量衡制度和经济发展情况。

1 基本情况

蚌埠市博物馆精选的15件元代有铭文铜权,为便于研究介绍,按照从1至15进行编号,其中1号权为二级文物,2至14号权为三级文物,15号权为一般文物,绝大多数为20世纪70年代由市废铜库征集拣选而来。

1号权:方形纽,中有小圆孔,球形鼓腹,束腰,圆形台阶式底座,权身阳铸铭文“濠州造重”四字,通高10.4厘米,重700克(图1)。

2号权:倒梯形纽,中有大圆孔,圆肩,束腰,圆形台阶式底座,腹有一孔,权身阴刻“年、月、官”等字样,高9.4厘米,重507克(图2)。

3号权:倒梯形纽,中有小圆孔,球形鼓腹,束腰,圆形台阶式底座,权身阳铸铭文“天官造”字样,高8.4厘米,重600克,三级文物(图3)。

4号权:倒梯形纽,中有小圆孔,球形鼓腹,束腰,圆形台阶式底座,权身阴刻“二”字,高11.2厘米,重800克(图4)。

5号权:方形纽,中有小圆孔,球形鼓腹,束腰,圆形台阶式底座,权身阴刻“官称”二字,高7.3厘米,重389克(图5)。

6号权:倒梯形纽,中有大方形孔,球形鼓腹,束腰,圆形台阶式底座,权身阴刻“上”字,高9.9厘米,重625克(图6)。

7号权:倒梯形纽,中有大方形孔,球形鼓腹,束腰,圆形台阶式底座,权身阴刻“三十”字样,高9.6厘米,重625克(图7)。

8号权:倒梯形纽,中有大圆孔,球形鼓腹,束腰,圆形台阶式底座,权身阳铸铭文竖形“二”字,高9.2厘米,重404克(图8)。

9号权:倒梯形纽,中有大圆孔,球形鼓腹,束腰,圆形台阶式底座,权身正面阳铸铭文“大德七年”字样,背面阴刻八思巴文,高7.0厘米,重505克(图9)。

10号权:倒梯形纽,中有大圆孔,球形鼓腹,束腰,圆形台阶式底座,权身正反两面阴刻铭文竖形“二”字,一面腹部靠下阴刻“午”字,高9.7厘米,重750克(图10)。

11号权:倒梯形纽,中有大圆孔,球形鼓腹,束腰,圆形台阶式底座,权身阴刻“大德五年”和“米”字样,高9.6厘米,重650克(图11)。

12号权:倒梯形纽,中有小圆孔,球形鼓腹,束腰,圆形斜面式底座,权身阴刻“泰定三年”字样,高4.4厘米,重91克(图12)。

13号权:倒梯形纽,中有小圆孔,球形鼓腹,束腰,圆形台阶式底座,权身阴刻“大德三年造”铭文,高7.7厘米,重374克(13)。

14号权:倒梯形纽,中有小圆孔,球形鼓腹,束腰,底座残,权身阴刻“至治元年”,残高7.8厘米,重770克。该件铜权博物馆登记为清代铜权,铭文释读为“至□六年”。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其铭文应为“至治元年”,故为元代“至治元年”铜权(图14)。

15号权:倒梯形纽,中有小圆孔,球形鼓腹,束腰,圆形台阶式底座,权身阳铸铭文“至元二十八年造,六五”字样,高9厘米,重650克(图15)。

2 形制类别

元代铜权根据腹部和底座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球形鼓腹,圆形台阶式底座;另一种为六面体腹部,六面体台阶式底座。该批元代铜权形制相近,大部分为倒梯形纽,球形腹,束腰,区别不大。除14号权因为底座残缺无法考证外,其余按照底座形制可以分为两类。

A类:圆形台阶式底座铜权,13件,为1至11号权、13号权和15号权。这类铜权数量多,高度为7.4~10.4厘米,重量为370~750克,以此推断此类铜权在元代可能铸造数量多,形制固定,称重范围大,使用广泛。

B类:圆形斜面式底座铜权,1件,为12号权。该权仅高4.4厘米,重91克,体型较小,推测用于小型物品稱量。

3 铭文释读

铜权铭文一般在腹部,根据铸刻方式,分为阳文和阴文两种。铭文内容主要包括四类。

3.1 纪年

纪年6件(图16):9号权“大德七年”、11号权“大德五年”、12号权“泰定三年”、13号权“大德三年造”、14号权“至治元年”、15号权“至元二十八年造,六五”。年号集中在大德、泰定、至治、至元四个时期,其中从早到晚应为“至元二十八年”“大德三年”“大德五年”“大德七年”“至治元年”“泰定三年”。

至元年号在元朝出现过两次,第一次为元朝第1任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使用的年号,取意《易经》“至哉坤元”,共用31年,忽必烈因此被誉为“至元大帝”。第二次为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元顺帝的年号,共用6年。15号“至元二十八年”(1291)铜权应为在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晚期,即公元1291年铸。

大德为元朝第二位皇帝元成宗的年号,共用11年,13号“大德三年造”铜权在公元1299年铸造,11号“大德五年”铜权在公元1301年铸造。

至治为元朝第五位皇帝元英宗年号,共用3年。元英宗因推行新政,被保守派弑杀,统治时间仅为4年,14号“至治元年”铜权铸造时间应为元英宗即位次年改元至治,即公元1321年铸造。

泰定为元朝的第六位皇帝元泰定帝使用的年号,共用4年。元泰定帝在位期间先后使用过泰定、致和两个年号,12号“泰定三年”铜权为是在元泰定帝统治前期,公元1326年鑄造。

3.2 铸造地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省下设路、府、州、县。元朝度量衡制度由国家统一管理,先由工部制造标准器,再由全国各路总管府“照依省部无降样制成造,委本路管民达鲁花赤长官较勘相同,印烙讫,发下各处,公私一体行用”。各路铸造的铜权权身分别铸有各路的标记。关于铸造地类铜权,全国比较多见,大多为某某路、某某府铸,如大都路铸、保定路铸、顺宁府铸等,还有一小部分直接铸州名。

1号“濠州造”铜权(图17),铸造地在濠州。濠州是古地名,如今濠州是指安徽省凤阳县,与蚌埠市接壤。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元政府改荆山县为怀远县,属濠州,即今蚌埠市区西属濠州怀远县治辖,而蚌埠东部属濠州钟离县治辖。这枚铜权蚌埠本地铸造可能性极大。

3.3 带“官”字铜权

带“官”字铜权有3件(图18),为2号有“年”“月”“官”等字样铜权、3号有“天官造”字样铜权、5号有“官称”字样铜权。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元世祖中统二年“颁斗斛权衡”。元朝建国初,为了保证赋税收入,由官府负责铸造度量衡,维护经济稳定。

笔者推测带“官”字铜权是当时官府专门使用和督造的铜权,作为当时衡器的标准器之一,具有很强的标准性和权威性。民间不能轻易仿造,是打击私铸铜权、维护经济稳定的有效手段。铜权上“官”字之外的如“年”“月”“天”字样可能是铜权铸造时间记录。

3.4 带数字铜权

带数字铜权有3件(图19):4号权身阴刻“二”、7号权身阴刻“三十”、8号权铸铭文竖形“二”。这些数字可能是铜权铸造批次或者编号,还有可能是铸造作坊或者模具编号。

4 结语

蚌埠市博物馆馆藏15件铜权形制基本相同,为球形鼓腹和圆形台阶式底座式;铭文有纪年、铸造地、带“官”字和带数字四种。通过分析研究,初步了解元朝铜权的形制类别、铭文内容,进一步掌握了元朝中央对度量衡制度的颁行方式和严格规定,同时为研究元代行政区划和度量衡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大量元朝铜权的发现,也进一步表明元代社会商品交换比较频繁,印证了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

猜你喜欢
元代铭文研究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从民族文化交流视角论元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的产生与发展
《雪霁里的故事》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