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谷溪
摘 要:当代山水画题材的选择形似其本身所带有的审美情趣是否为人所接受,是值得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的。由于题材的变化,当代山水画的物象造型、形式结构等也与古代山水画不尽相同,其中的保留与传承、发展与创新以及和题材、时代背景的相关性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山水画;当代;题材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2.045
人文景观题材山水画由于其特殊的主体和客观性,致使其在当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面貌大大丰富于古代山水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的发展导致人文景观的样式和种类愈发复杂且繁多;另一方面是由于交通的便捷和通讯的发达,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不同人文景观大量涌入艺术家的视野。下面我们将对当代人文景观题材进行梳理并分析其表现。
1 园林题材
园林题材是古代人文景观题材在当代具象化的延续,是由于当代人文景观种类繁复而被单列出来的。园林题材创作虽是客观叙事性的表现,但因为园林本身建造时所带有的主观审美、精巧构思、环境设计等元素蕴含着古典意味和文人逸趣,所以园林题材在当代仍吸引大批画家进行二次创造,希望通过自己的画笔重现园林的独特美感。
周京新的园林写生作品《苏园写生》(图1)描绘了苏州园林的局部场景,飞檐立柱、黑瓦白墙表达出浓浓的古典韵味,亭台、草木、池塘的位置经营则体现了造园者的匠心独具。画面中屋檐瓦片均用墨线排列,墨色的结构与留白的墙体形成对比。茂密树丛在笔触的排布下呈出大面积深浅不一的墨色,这些墨色的积压并没有使画面混沌压抑,相反有清纯透彻之感,体现出树叶间的婆娑质感。迎面的止水被施以浅淡水墨,略重部分恰好是树干倒影,写实而有生趣。画家以块面状的笔墨塑造物像的形体,用深浅各异的墨色有序排列,表现出物像的体积和光影,拉开视觉上的空间感。这种笔墨的表现形式,既有传统笔墨表现的拓宽,又融合当代艺术观念,最终将苏州园林以新面貌呈现。
当代园林题材山水画与古代人文景观题材山水画相比,在画面主体的内容上尚有一致,但在画面的表现上则显得丰富,原因是多种新兴的技法和观念在当代融合,迸发出无数符合当代审美的新的表现形式,这就使得当代园林题材作品在表现上呈现出多样的面貌。
2 城市题材
1993年深圳画院举办了“城市题材山水画”的艺术活动,得到很多艺术家的支持,也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早在20世纪初期,一些艺术先驱们便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前景予以关注,城市题材山水画的出现为中国山水画在当代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2008年“唐风神韵—今日陕西城市山水书画邀请展”、2010年“印象都市—当代城市山水画提名展”相继开幕,诸多知名画家热烈响应,足以说明这一课题已逐渐被接受和认可。
城市题材的山水画大多是画家客观表现自己生活或者游历的城市,这些城市往往有自己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多数成为画面中重要的表现内容。樊枫的作品《写意江城》(图2)以武汉的南岸嘴为中心,旨在表现武汉两江交汇的壮阔景象,画面用水墨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座座耸立的高楼,浓重的墨色烘托出场面的宏大,现代化的建筑样式和拥挤的楼距都表明这是一座现代化的繁华都市。远处江面的留白与近景的积墨形成对比,江面上一座大桥连接起两岸,桥下的江水延伸交汇与天色融为一体。画家用写意的表现技法使画面放松而不概括,大胆地运用水墨和留白塑造了武汉繁华的城市形象,武汉特有的地理形势为画面增添了辨识度,客观的描绘让观众仿佛体验到繁荣城市下的忙碌生活。
现代人的生活和城市之间关系紧密,每座城市不同的历史和独立的规划也为其带来了不同的面貌特征,这种差异糅合人们对城市的情感便为艺术家提供了无数的素材,这也是时代和社会环境赋予当代山水画的一种意义。
3 乡村题材
当代乡村题材山水画即指画面主体是农村乡镇,反映当代乡村面貌的山水画。农耕文化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农耕文明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特征,乡村作为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乡村题材山水画在精神上是与传统山水画相承接的。20世纪50年代便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乡村题材的山水画创作占据了当代山水画很大一部分体量。
范扬的写生作品《凤凰城写生》(图3)描绘了凤凰古城的景色。极具当地特色的吊脚楼沿岸密集相连并顺着山体而上,楼与楼间的空地上不時蹿出一些树来,一座宽阔的拱桥从屋檐上飞过,连接起对岸和山腰……远方的山高耸而平缓,概括的笔墨表达出丰富的植被。画家用客观写实的方法画出了凤凰古城的现状,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共存的场景,体现出历史和当下在古镇留下的痕迹。画家用轻松活泼、简练概括的线条使画面看起来生动跳跃,写意韵味十足,这恰好贴合了凤凰古城如今散漫淡然的生活节奏,给人以轻松俏皮的视觉感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党的领导下,凤凰城开发旅游产业的成功,使自由悠闲的旅游主题深入人心。
当代乡村题材山水画常通过写实的手法反映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自然山水环绕下的乡村,表达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共处;二是乡村与现代元素的结合,表达出在“建设新农村”的政策下,落后贫穷的农村乡镇正向着先进富裕前进。
4 工业题材
当近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大工业生产开始在人类生活中产生重要的作用时,工业题材便引起了艺术家们的重视。通过对资料的梳理可以看到工业题材美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从以政治性、时事性为主发展为重视文化性和艺术性,这种阶段性的变化使工业题材的美术作品呈现出多样的面貌。
当代工业题材美术作品与日常生活间的关系愈加紧密,一方面是因为当代的工业发展已经涉及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业生产带来的负面问题也波及日常生活。这类作品往往从一种客观的角度出发,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来突出工业生产在生活中的某一种常态,如陆俨少的作品《上海港》(图4)就客观描绘了20世纪60年代上海港口日常繁忙的景象,现代化的邮轮停靠在码头,汽车、塔吊在繁忙交错中体现出秩序的景象,远处的高楼在海天下留了淡淡的剪影。竖幅的构图为画面增添了空间感,虚化的远景与写实的近景间对比强烈。作者用亮红色的甲板为整个画面营造出一种活跃的生机感,以此表现出欣欣向荣的港口形象,也为印象中厚重的工业题材增添了一丝趣味与活泼。另一方面,工业生产带来的负面问题也波及日常生活,如工业排放、工业污染等,都会被艺术家以某种形式加以表现,突出放大这类问题以警醒世人。
工业生产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工业题材的美术作品也因此背负着时代性和社会性,工业题材美术作品不仅可以表达积极的方面,也可以表达消极的方面,但无论如何表达,其都具有实际的社会意义。
5 异域题材
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便通过丝绸之路与异域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如今,“丝绸之路”又一次登上历史舞台,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时代的召唤下,异域题材的美术创作渐渐形成一股风潮。
早在20世纪,便有大批艺术家出国进行艺术创作。南京博物院曾举办过“异域行旅—傅抱石东欧写生专题展”,展出了傅抱石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数十幅东欧写生作品。异域题材的山水画更多侧重描绘异域的人文景观,通过中外对比文化差异在人文景观上的体现来表现异域的特色,因此,这类题材的作品常常用客观、叙事的表现手法进行描绘,着重还原或突出异域人文景观的风格特点。林容生的作品《里加老城写生之三》(图5)画的是里加老城十巷的一个路口,充满欧洲风情的建筑错落有致,哥特式的尖顶渲染出异域的氛围,精致的花圃、整洁的街道完全再现了当地街景,画家纪实性的描绘让观众能够直接感受到欧洲风情。画家作画时用笔简练概括且富有韵味,用舒展随意的线条勾勒建筑形体,贴合了欧洲悠闲的生活态度;考究的留白清新透彻,与画面中的青、绿相得益彰,使观者仿若能感受到空气中的湿润。画家在异域写生的过程中因地制宜,既有对异域景观的细致刻画,也保留了传统技法和个人风格,最终创作出当代异域题材山水画的新样式。
随着当今社会高速的发展,异域素材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而异域题材山水画的大量出现也说明中国传统艺术不但可以张扬民族思想,也可以无国界限制地借异域景致,开发中外文化交融的艺术之路,使山水画在新题材表现上更进一步。借着时代背景下的新契机,异域山水对当代中国绘画艺术语言的变化和题材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6 结语
山水画发展至当代,题材内容和表现形象的改變都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它意味着山水画这一画种发展到今天依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且吸收当下的新鲜元素,表达出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是无数的当代艺术家共同努力探索、实践的成果,虽然在短时间内我们无法见证这些成果是否会成为经典,但在这种坚持下,总有成果会被后代的艺术家们引为经典加以习摹,正如我们今天面对前朝历代的经典一样,并成为时代审美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周积寅.中国画论大辞典[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6.
[2]陈懿.当代城市题材山水画形式语言的形成与现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3]陈端.新中国70年山水画对“城市”的表现[J].美术,2019(12):104-109.
[4]常伟廷.当代艺术语境下中国工业题材主题绘画创作的新发展[J].美与时代:中,2020(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