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
我小时候很顽皮。有一次,我跟小伙伴们追着玩。许多孩子在我后面穷追不舍,我没命地狂奔,一不小心冲进了一个未加盖的粪坑。幸好这粪坑刚清理不久,才幸免一场“灭顶之灾”,但下半身已是臭气熏天了。妈妈用一块香皂整整给我洗了八次才罢手。
农家的习惯说法,孩子掉到粪池里得除灾驱邪,办法是吃“百家饭”。
孩子们被大人们发动起来,分头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地讨煮百家饭的粮食。乡亲们知道是讨百家饭,不管家境如何,多少都要给一點,什么白米、红米、赤豆、绿豆、糯米、蚕豆……反正只要是粮食,什么都行。乞讨的人家越多越好,其数量不限于一百家,不到一百家或超出一百家都没关系。
孩子们去乞讨,大人们便动手在我家门口的空地上搭起了一只露天大锅台。等孩子们全回来了,把所有乞讨来的粮食淘洗干净,放在大锅里,切上肉丁、火腿丝,还放上盐。配料够讲究的,目的是要让大家把饭全吃光。孩子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早就拿着碗筷,猴急地等在锅旁了。平时要是有谁用筷子敲饭碗,大人是要训斥的,这时大人们却鼓励孩子们敲,使劲地敲,好吓跑妖魔鬼怪。
不时地从饭锅里透出一阵阵扑鼻的香味。好不容易才盼到饭熟,打开锅盖一看,那真叫好看。绿豆是绿莹莹的,赤豆是赤红色的,白米是白白胖胖的,红米是红彤彤的……因为有肉丁、火腿丝,饭是油光光、香喷喷的,引得人直流口水。
来吃百家饭的人是越多越好,一律围着锅台露天站着。人人都放开肚皮吃,孩子们小肚皮吃得滚圆滚圆,裤带一松再松,裤腰滑到了大腿根。奶奶和妈妈见吃光了饭,脸上散发出喜悦的红光,大概是庆幸我消灾消难了。
提问:
儿时的“百家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百家饭”的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