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芳
摘 要: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对提高小麦品质、增加小麦产量有重要影响。文章立足于农业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从种植小麦所遇到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在耕作、施肥、浇灌、收获以及品种选择上优化小麦种植技术,并通过药剂拌种、春季预防、返青期预防、抽穗期预防、灌浆期预防等环节防治小麦病虫害。
关键词: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药剂拌种;机械化收割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3-008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B
随着科技的发展,小麦种植技术相应提高,小麦种植面积也随之增加。但是小麦种植在技术和病虫害预防上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根据不同种植小麦地区的实际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等制订不同方案,从而提高小麦的质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 小麦种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1 小麦品种不断增多
如今,我国小麦品种得到多样化发展,为小麦种植技术的创新开辟了新道路。但是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素质较低,没有创新意识,同时受天气、自然因素以及病虫害的影响,导致小麦质量不高、产量不佳。
1.2 药物使用不合理
由于大部分农民没有受过技术培训,而且受教育水平较低甚至不识字,因此不能理解药物说明书的具体内容,导致了农民不能按照要求使用药物,出现了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农药使用量不标准或使用错误的情况。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各种问题频发,如果用药量过大,会导致小麦免疫力低下。
1.3 病虫害影响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病虫害影响。现在小麦品种、耕种方法都随时代发展产生了相应变化,因此传统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已不再适用新型病虫害,杀虫不彻底或根本杀不死的现象时有发生,进而使其为害加重,使小麦产量和质量严重下滑。
1.4 灌溉时间不合理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合理灌溉是使小麦质量、产量得到保障的重要因素。如果在小麦种植完成后立刻进行第1次浇水,会对小麦的发芽情况造成影响。一般情况下,春季第1次灌溉的最佳时间为2月中旬,如有返春现象,灌溉时间往后推10 d左右。在小麦种植过程中,会存在灌溉时间不合理的现象,间隔时间过短或过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麦的生产。
1.5 散碎的农田不利于收获
在现如今的小麦收获环节,已经有一部分农民使用机器来代替人工收获,但由于农民分地以及承包土地的地点无法统一,造成农田分散零碎,不利于机器收割工作的开展。
2 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方法
2.1 耕作方法
小麦的耕作方法是否优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麦产量的高低,农民如果想要获得高产量的小麦,就必须研究、优化小麦的耕作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农民在种植小麦时会采用轮作的方式。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每季度或每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由于一片土壤的水分、养分资源有限,小麦大规模种植会使单株小麦所吸收的水分、养分不足,所以要抛弃类似的传统耕作方法,在相同土地种植2~3次小麦品种后,第四次改种其他品种,合理利用土壤,以此保证小麦的生产质量。还要定期修整土地,比如在上一轮农作物收获后应及时翻耕土地,使土壤充分吸收雨水,保证土壤湿度。土壤翻耕的深度应在25 cm左右,土壤达不到深翻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浅度翻耕,在浅度翻耕的基础上再横向翻耕或旋转翻耕,同时还要注意在雨水充足时及时施加肥料,为下一轮耕种做足准备[1]。
2.2 选择品种
如何选择优质的小麦品种来增加小麦的质量和产量是如今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小麦品种选择应考虑农民种植小麦位置的气候情况、地理环境等因素,而且选取的小麦品种要具有产量高、出产稳、抗病强以及国家审批通过的特点。比如一些偏远的县城,沟壑纵横、常年干旱、土地面积大,全县最大的粮食作物就是冬小麦,种植面积能达到0.7万hm2左右,但种植地区雨水少、土壤干旱、昼夜温差较大,导致了农作物晚间受冻以及土壤养分稀少,出现小麦虽然种植规模庞大,但是收获甚微的现象。为解决该问题,国家经过多年在土壤干旱、土壤贫瘠、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种植试验,研究出了适合在恶劣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以及布局。在海拔较高、受冻严重的部分地区,以种植铜麦6号为主,长旱58和西农928作为辅助种植。在海拔较中间部分和地区偏南的部分应主要栽种铜麦6号和长旱58,西农928作为辅助种植。海拔较低部分地区和一些狭长川道,应主要栽种铜麦6号和普冰151,西农928作为辅助栽种。
2.3 施肥方法
除了科学合理选择品种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之外,在施肥方法上进行合理优化,也可以提高小麦的生长速度,增加小麦的总产量。优化小麦施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增加底肥。在种植小麦前,适当增加见效较为缓慢的底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第二,添加种肥。添加的种肥应选择有利于小麦种子发育与生长的肥料,达到加速小麦种苗生长的目的。第三,追肥。在小麦的生长阶段,需要的营养较大,而土壤中所含营养较少,因此需要人为增加土壤养分,根据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情况,选择添加不同的肥料,从而提高小麦的生产总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施肥是小麦获得高产的关键一步,而在小麦的生长全过程中,3大营养要素分别是钾、氮、磷。優化施肥方法,具体的核心理念就是将有机肥、无机肥、钾、氮、磷肥按比例配合施用,将氮肥作为底肥,适当增施磷肥,再将钾肥作为补充,在小麦的返青期到拔节初期进行追施。
2.4 浇灌方法
浇灌是有效控制小麦水分含量的重要手段。当小麦发生严重缺水情况时,影响蛋白质的有效合成。因此,要科学合理地优化小麦的浇灌方式。在旱季需要借助人工浇灌的方式,使小麦的正常生长得到保证,从而提高小麦的生产品质。水分是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要因素,水分的供应是否充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小麦的产量。因此,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保证小麦生长环境健康。
2.5 收获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小麦收获方式由人工收取变为机械收割,在使用机械收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在收获时机方面。处在完熟初期的小麦,要选用联合收割机;在小麦收获前要做好田间调查、填平地块、清除障碍、改善通道等准备工作,保证种植质量。第二,在机械方面。现在常见的收获机械一般分联合收割机、割晒机以及场上作业机械配合完成的方式。以联合收割机为例,要根据小麦的产量、高度、干湿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作业的档位。当小麦的产量在300~400 kg/667 m2时,应选择二档;当小麦单产达500 kg/667 m2时,应选择一档;当小麦单产低于300 kg/667 m2时,麦田平坦并且机手的技术熟练,应选择三档。
3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办法
3.1 种植前合理使用药剂拌种
在防治小麦病虫害时,可采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方法。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绿色无公害这一理念有了认识,因此更青睐化学农药残留少的蔬菜及农作物。
农民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应减少喷洒化学农药的剂量,可保护生态环境和身体健康,同时使小麦成为无公害的农作物[2]。在小麦种植前,要对种子消毒,使用药剂搅拌种子,药剂拌种不但可以在根源上预防小麦病虫害,还可以使小麦的生长发育得到保障。但是要选择合适的药剂,并分析各种使用方法及杀虫性能,结合以上几点选择出对小麦影响最小甚至无影响的药剂。可采用粉锈宁EC乳油,其含药量仅为1%,可以存放3个月以上,优势明显,被选作为进行小麦拌种的首要药剂,这种药剂对小麦种子的生长没有影响,而且也有预防病虫害的作用,为小麦的健康生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2 增强春季病害的预防
病虫害的复苏时期往往在春季,所以防治小麦病虫害的最佳时期也是在春季。如果农民在春季没有进行预防病虫害的相关工作,对今后的小麦生长会有严重影响。我国的南部地区由于气候原因,雨水较多,天气潮湿,在这种气候环境下,极易引发根腐病、白粉病以及纹枯病的发生,因此春季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以白粉病为例,其主要发病于小麦叶片,发展严重时还会为害小麦的其他组成部分,比如茎秆和穗部等,发病初期使小麦发病部位产生白色霉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发展成大块霉斑。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关,相对湿度在70%以上就有可能造成小麦白粉病泛滥。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具体措施如下。
选择对白粉病有一定抗性和耐性的品种,比如静麦1、2号,静宁10、11号,中梁24号等。在小麦收获后要及时翻耕土地,消灭小麦茬子,将非种植麦苗铲除,科学安排小麦种植的疏密程度。合理增加有机肥、钾、磷肥的施肥剂量。尽量增加土地的透光性、通风性,以此降低土地的潮湿程度。
3.3 结合物理方法防治
当前市场上已经生产出针对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病虫害问题时的杀虫剂以及治疗药,如果病虫害出现在小麦生长发育期,应该立刻采取整治措施,防止病虫害程度进一步扩大。
除了使用药物来防治小麦病蟲害侵袭,还可以结合物理方法进行防治。可借助划锄工具或农民手动除草。物理预防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极大的优势,不但可以清除小麦农田里的杂草,避免杂草与麦苗争夺养分,还可以保证小麦农田的土壤空气流通,使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得到合适的温度。物理方法是在麦苗种植时预防病虫害最常见的一种手段。农田杂草的生长速度为每年1~3 m,如果杂草没有被及时、有效地铲除,就会和麦苗争夺养分,还会传染病虫害到麦苗身上,不仅会影响小麦的品质,还会降低小麦的产量。
3.4 在小麦返青时期防治
麦苗在返青时期非常容易发生纹枯病、吸浆虫和红蜘蛛,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所以在返青时期,要结合小麦发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针对病虫害的药物。
防治纹枯病时,可选择禾果剂、纹枯净以及三唑酮乳油,而且要严格遵守“一喷三防”的基本原则。农民可以将3种药剂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水搅拌后制成混合药液,在小麦的茎基部分别施药,首次施药之后应该间隔15 d进行第二次茎基施药。
返青时期防治病虫害的常见药物还有甲基异柳磷乳油,将其与土壤充分混合之后得到混合物,后将混合物铺盖在将要种植小麦的土壤表层上,能在极大程度上减轻吸浆虫破坏麦苗的现象。
干燥的环境条件极易引发红蜘蛛,发病的小麦叶片呈现黄白小点,小麦高度较低且缺乏营养,红蜘蛛为害严重时还会导致小麦干枯死亡。农民可以喷洒15%哒螨灵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以及40%氧乐果乳油,并且结合灌溉农田的方式降低红蜘蛛的发生概率,从而有效防治病虫害。
3.5 在小麦抽穗时期防治
小麦在抽穗时期极易发生锈病和白粉病,因此农民在抽穗期必须加大小麦锈病和白粉病的防治力度。在播种小麦种子时要细致观察田地土壤,掌握土地情况,了解所种植的农田是否存在锈病和白粉病等病害,如果发现种植的土壤存在锈病、白粉病,需要向小麦植株喷洒丙环唑以及辉丰菊酯乳油等药物。在小麦生长发育期间,由于气温升高,土壤潮湿则易发生麦穗蚜病,小麦的光合作用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麦穗处还会呈现浅黄色斑点,使麦穗加速黄化,直到植株干枯而死。100株小麦植株中如果存在500头蚜虫就应该受到重视,可对小麦受害部位喷洒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剂的方法来进行整治[6]。
3.6 在小麦灌浆时期防治
在灌浆时期要注重对小麦植株的检查以及养护,预防小麦出现贫青和早衰的现象,使上部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等功能的时间增长,提高效率。该时期的病虫主要为害小麦叶和穗,而且发病凶猛,具有突发性和暴发性的特点,病害一旦在该时期发生,极易对小麦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农民要尤为重视小麦灌浆时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7-8]。
蓟马是小麦在灌浆期容易发生的病虫害之一,蓟马本身较小难以发现,并且极易对药物产生抗性,所以在防治蓟马的时候要注意轮番、混合使用多种化学药剂,如果每棵小麦植株存在5头蓟马,就要对其进行喷药处理,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可以交替使用50%敌敌畏乳油8 000倍液和50%锌硫磷乳油1 000倍液,避免蓟马产生抗药性后难以消灭,从而使小麦产量得到保障[9-10]。
4 结论
小麥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是大多数农民经济的来源,其品质和产量对国家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要全面了解小麦在播种、生长、收获等各个环节中的规律,采用相应的对策来提高小麦产量,也要做好小麦植株病虫害防治工作,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守海.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湖北农机化,2020(16):57-58.
[2]高淑娟.浅析小麦播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7):193-194.
[3]王磊.浅析小麦种植的机械化问题与新技术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8):203-204.
[4]檀时山,郑爱霞.探究小麦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2):15.
[5]焦敏.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乡村科技,2018(24):72-73.
[6]祖木热提汗·艾外都力.小麦种植过程中施肥技术研究[J].山西农经,2018(11):67-68.
[7]范家霖,张福彦,程仲杰,等.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新品种豫丰11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OL].东北农业科学:1-8[2022-01-0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376.S.20211229.1507.018.html.
[8]栾健,韩一军,高颖.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否保障农民种粮收益[J/OL].农业技术经济:1-15[2022-01-04].https://doi.org/10.13246/j.cnki.jae.20211214.008.
[9]马尚宇,王艳艳,刘雅男,等.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0,28(3):375-385.
[10]朱元刚,肖岩岩,初金鹏,等.不同播期冬小麦小花发育特性与同化物代谢的相关性[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25(3):37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