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少杰
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学科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丰厚文化底蕴,提高其数学课堂学习的成果。鉴于此,在整个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期间,既要求教师变革学科教学的思路,将学生传承文化的意识的培养和启迪作为整个教学的关键,又要深度钻研教材,切实把握小学数学教材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内容,通过深度研究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特性,进而开发和研究更多传统文化内容。由于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对如何将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实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缺乏可行的方法作为支持,导致所组织举办的一些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缺乏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很难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和说明。
一、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有效丰富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师是小学数学知识的最重要传授者,身为教师更应该充分意识到自身的重要责任,在教学活动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教学手段变得更为丰富。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失为一种可行策略。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相融合,不仅能使传统文化得以发扬,还可以使学生多方位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使传统文化得到延续。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结晶,也是中国最宝贵的文化财富。如今,社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十分看重的。小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很好地继承传统文化,还是符合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身为小学数学教师,更要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历史责任,要在小学数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和引导小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同时实现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课程传统文化理解与传承的实践方法
(一)变革教学思路,渗透传统文化意识
引导和启迪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实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的关键。然而,受传统数学学科教学思维的影响,多数教师在数学教学期间并未对学生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给予关注和重视,也很少将其作为教学的重点,未能很好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导致学生的文化意识比较薄弱,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在数学课程中的渗透。面对此种情况,教师要改变自身固有的学科教学思维,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入手来进行授课。
举例来说,在“圆柱与圆锥”一课的教学中,一方面,教师从提升学生对圆柱与圆锥的认知能力入手,让学生了解本节课中所涉及的一些知识重难点,同时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试着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和整理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圆柱与圆锥物体,通过带领学生对这些圆柱和圆锥物体进行观察和研究,从而找出圆柱与圆锥的特征,为学生后续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教师则可以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和《九章算术》的内容进行联系,为学生设计一些以古典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为背景的新颖命题,要求学生试着利用所学的圆柱与圆锥知识进行解答,从而在解答的过程中发现数学题中的文化内涵,考查学生在现阶段学习期间对数学知识的实际理解情况以及迁移到不同情境当中的能力。比如,将古代文化“依垣”和现代教育元素“圆柱与圆锥”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数学文化内容。
(二)深度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容
从现阶段小学数学学科传统文化的渗透情况来看,多数教师在学科教学期间,往往强调学生对一些基础性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至于教材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内容,则很少去挖掘和开发,很少借助教材上的传统文化内容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没能实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然而,数学教材除了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递一定的数学知识外,同时还穿插着一些趣味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不仅蕴涵着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对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兴致有着一定的效果。因此,在学科教学期间,教师要深度研究教材,着重开发数学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以此来强化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举例来说,在“圆”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充分把握数学教材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内容,一方面,教师可以深度钻研教材,从圆的性质和特征入手,向学生出示墨子的“一中同长也”,让学生试着对这句话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長都相等的结论。另一方面,教师则可以就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以中秋节为话题,向学生讲述“为什么我国古代的人们要把月饼做成圆形”这一趣味小故事,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和圆有关的数学传统文化内容。当然,为了帮助学生切实把握住数学教材中所蕴涵的文化特性,教师要指导学生重新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并试着根据对圆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开发和设计了一次具体的“剪窗花”的实操活动。在“剪窗花”的实操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开动自己的脑筋,亲自动手去设计和制作一款圆形的窗花,并将其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分享和展示,让学生在分享和展示的过程中感受到窗花这一传统文化形式和内涵,提高其数学课堂学习的效果。
(三)创设文化情境,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动力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依照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文化情境,不仅能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和数学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还能使学生在参与文化情境过程中受到教育,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体验,切实调动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数学课本中所蕴涵传统文化内容的兴趣和动力。鉴于此,在整个数学学科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和重视对数学文化情境的创设。
举例来说,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魏晋时期的著名数学家刘徽是如何解决多边形面积的计算问题,并将其中原理记录成书的历史故事,从而让学生了解我国从古到今对多边形的面积所进行的研究。另一方面,教师则可以就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创设“我来讲故事”这样一个文化情境,让学生事先搜集并整理一些我国古代数学家是如何就“多边形的面积”展开研究的,以及研究期间有哪些成就,并将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从而让学生在具体讲述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意识到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非常先进的,并借此来教育学生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深入理解、加以继承,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当然,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变得更主动和积极,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根据对一些多边形的认识和了解,试着同桌之间相互去设计一些多边形图形,并给出必要的已知条件,由另外一名学生依照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从而在计算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巩固。
(四)基于学生兴趣,让学生感染传统文化的魅力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精神生活以及文化素养。时至今日,中国人也能从中获益匪浅。因此,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极其重要的。为了让小学生更乐于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着手进行深层次解读,寻找小学生的兴趣角度为切入点对学生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切实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举例来说,在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将在中国古代就广为流传的数学顺口溜编入到了教材中。一方面,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九九乘法歌诀》,让学生明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相对应的“乘法口诀”,从而感叹中国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另一方面,教师将春秋战国时期的《九九乘法歌诀》与现在的《乘法口诀》共同投放在屏幕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两种“口诀”的异同之处,并且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教师以科普为目的,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到文化熏陶。这样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小学生更需要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小学数学学科来说,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其中是一项繁重且行之有效的措施,所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更是重中之重。只有激发了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持续不断地关注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一代又一代地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五)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想要真正让学生在参与小学数学课程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理解的与传承,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产生的过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内涵。如多组织举办一些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并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其中,从而让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切实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举例来说,在“时、分、秒”一课的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查阅并了解钟表的起源以及古代人民是什么时候产生记录时间这一想法的,又是如何对时间进行记录的,以及又是什么原因使我国成为第一个发明钟表,记录时间国家的。通过学生的合作和探究,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时、分、秒”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则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认识时间的智力开发游戏活动。在此次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制作一些标注有不同时间的卡片,并将其放置到讲台上,随机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抽取,并准确说出所抽取卡片上的时间是几分几秒,从而通过游戏活动实现对学生智力的开发。
(六)提升教师文化素养,让学生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在通常情況下,小学生自从接受教育以来,接触最多、受影响最深的引导者就是教师。所以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时更好地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在不知不觉中提升。首先,教师在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论是在何种情况下都应积极学习,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充实自己的基础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授课能力,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打开文化渗透的教学视野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有关文化素养的内容,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参加各类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讲座、文化沙龙等活动,这样不仅能帮助教师扩充自己的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得到最为真实的、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知识。
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正视榜样作用,用自身言行示范引领学生。为此,教师自身要首先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才可以教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影响学生,充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以此为今后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入工作奠定基础。如在授课前、授课过程中以及课后辅导中,教师均能自然地用传统文化作为知识的链接点,久而久之,小学数学课堂的传统文化氛围也会更加浓厚,学生的文化素养能有效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期间,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学科教学,既实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提高了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也为接下来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依据。对此,在数学教学期间,教师既要分析和研究当前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程当中的渗透和应用情况,依照学生学习的需求来为学生创设数学文化情境,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优秀的数学传统文化的兴致和动力,还要多组织举办一些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地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教学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切实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学生群体中的传承。当然,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对小学数学课程传统文化理解与传承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对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在努力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为学生打造一个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学习环境,从而让更多学生能在数学课堂上得到真实的、丰富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
注:本文为2018年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小学数学课程传统文化理解与传承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K18096)的研究成果。
(吴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