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运用

2022-03-29 00:07王新娟
天津教育·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颜色色彩美术

王新娟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性格爱好,选择适当的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意识,通过美术教育教学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兴趣和爱好。

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施色彩教学的重要性

(一)促使学生感知色彩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多数处于空白期,他们多通过对各类事物的学习及实践参与而逐渐认知各类事物。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感知能力、实践能力,达到准确认知的目的。有效认知事物的基础元素是学生的思维,需要学校在开展教育时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达到快速认知事物特点的目的。将色彩教育应用于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感性思维,学生可以在色彩教学中将自己的情感利用色彩的表现形式表达出来。比如,学生在心情愉快时,会采用鲜艳的色彩,如红色;当学生心情低落时,选择的颜色都会采用暗色系,如黑色。因此,将色彩教育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是提升学生感性思维的重要措施。另外,在小学美术中开展色彩教育与学生的生理特点相符合,研究发现,儿童拥有较强的视觉感官,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大量运用色彩,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与认知色彩,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这能提升学生色彩应用能力。

(二)利用色彩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上文指出,将色彩教学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感性思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绪选择不同的颜色,并利用颜色表达自己的情感。美术教学的内容不只涉及美术知识,还需要将德育贯穿于教学始终,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选择的颜色判定出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挖掘出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并采取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了解学生情绪不佳的原因,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实施教育引导措施,在有效改善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为后续德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某位学生在绘画中采用了黑色作为天空的颜色,教师可先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判断学生情绪特点。然后,可通过询问的方式:“今天谁惹我们小公主/小王子生气了,这漂亮/帅气的脸蛋都不漂亮/帅气了!”学生会因教师的平易近人而与教师拉近了距离,会将自己存在的疑惑告诉教师,教师可边听边分析学生不高兴的原因,并站在小学生角度的方式劝解学生,让学生信赖教师,接受教师的引导,进而有效改善学生存在的不良情绪。

(三)提升学生艺术能力

将色彩教学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艺术创作元素,并且在创作艺术作品时可以将掌握的色彩知识应用其中,通过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情感将各种颜色进行组合搭配,进而设计出个性化并具有强烈情感的美术艺术作品,学生的艺术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学生在掌握色彩知识后,可以对各类艺术作品进行观赏与评价,其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后会受到启发,再通过自身创新思维能力作用的发挥,进而创作出个性化的艺术作品,从而提升了艺术作品创作的效果。学生艺术水平的有效提升,可使学生对艺术产生热爱,有利于培养美术人才。

(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美术开展色彩教学后,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时,会因色彩的融入而产生积极创作的欲望,原因是小学生普遍喜爱运用色彩,并在创作作品时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对每个色彩进行分析,充分发挥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对色彩进行搭配组合,进而保证色彩的应用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对学生在艺术领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现阶段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当下小學美术色彩教学还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学生对色彩并未有全面性认知。要实现色彩教学的目标,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全面认知色彩,进而能够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可以灵活应用色彩,并正确表现出学生所要表达的情感。而实际教学中却存在小学生未全面认知色彩的现象,一些学生只认为色彩是美与丑的表现、是自己喜好的表现,并难以将其与生活、情绪相关联。在学生这种认知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未能将其想表达的含义表现出来,降低了创作的效果。第二,学生的思维未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思维能力,通过积极思考、探究,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理解知识并产生个性化的见解。因此,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应积极引入学生思考与探究的环节,让学生的思维全程跟随教师教学,进而达到快速理解色彩并产生个性认知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表现出学生在教学中思维能力发挥不足的现象,除了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相关外,还与教师的教学手段密切相关,使学生的兴趣未能持续性保持,未能积极思考色彩的内涵和意义。

三、小学美术教育开展色彩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引导学生正确观察色彩

不论是学习哪一门学科,在学习前首先要观察所学科目的主要内容以及特点,对美术学习而言也是如此。美术作品大多来源于大自然或者是社会家庭生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紧密。学生每天处于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颜色的深浅、多少、明暗都是有迹可循的。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培养美术学兴趣、打下美术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这时,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分辨和认识不同的色彩,让学生感受到色彩的差异,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色彩,感受生活中的美学元素,使学生热爱生活,重视美术学习。例如,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鼓励学生观察周边的事物。无论是一些微小的物品还是某一处环境,都可以作为学生观察的对象。美术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色彩的认知是初期的,很容易受到时间、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这时,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观察的时候,也要指导学生利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生活中的色彩,把握好气氛、光线与环境对色彩的影响,学会全面且正确地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色彩。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同一色系的各种颜色也有许多细微的差别,例如,红色就可以分为大红色、正红色、浅红色、桃红色、水红色、樱桃红等。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设备,展示色卡的图片,让学生在实际的对比中观察到色彩的细微差异,并且通过小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辨别这些不同的色彩,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

(二)运用游戏模式促进学生理解色彩

教师在引领学生认知色彩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色彩,在实施中可以采用游戏的模式达到这一目标,并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显著提升,在参与的过程中会对色彩产生正确的认知并深化理解。教师可以创建“颜色大比拼”游戏,先采取示范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创造不同的颜色”,比如,将蓝色与黄色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绿色。当学生看到教师这一示范过程会产生较强的好奇心,原因是他们并不了解各种色彩是怎样获取的。然后,进入比赛的过程,哪位学生搭配颜色后获取色彩最多为最终的胜利者。学生参与这样的比赛,对色彩的理解程度显著提升,有利于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学生对色彩的基础认识

色彩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想要传达的信息,所以要学习美术、掌握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首先就应当为学生传递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对待色彩变化的敏感度,让学生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并且引导他们能够将色彩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一幅成功的美术作品,并不在于颜色的鲜艳,用最简单的黑白颜色也可以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情感。色彩作为美术视觉中最具冲击力的一个元素,对刚开始学习美术知识的学生而言,是最为基础、常用的表现方式。例如,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面对色彩的基础知识教学,学生最先掌握的就是有关三原色的知识,三原色,即红色、黄色和蓝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美术色彩,从最基础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色彩的变化,加强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进行各种调色游戏,可让学生在调色板上将三种颜料分别按照不同的量混合在一起,通过对量的把握调出不同色调的颜色。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调制出自己喜欢的颜色,通过各种有趣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色彩调配的原理知识,这既能让学生愉悦、放松,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小乐趣。例如,当学生将黄色与蓝色混合在一起,就能够调出不同的绿色,他们会明白黄色颜料用量越多,调制出来的颜色越浅,从而加强学生对色彩认知和调配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学会色彩运用

要学会运用色彩,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色彩的相关搭配知识。要合理地运用色彩进行搭配,除了要了解色彩的色系之外,还要了解色彩的冷暖关系。色彩的冷暖关系能带给人非常直观的感受,暖色调给人温暖的感觉,冷色调相对来说更冷冽。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个人着装搭配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的学习,增强学生对色彩的运用和把握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实际的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题材让学生作画,题材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语、一句诗、一幅图片。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作画,然后自行选择美术工具,充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在某一天上课时,可以拾取一片树叶,让学生以树叶为主题进行绘画。这时候,学生可以裁剪出叶子的形状,在上完色之后贴上卡纸,也可以用铅笔直接勾勒出轮廓,然后用彩色铅笔绘画增强色彩运用能力。学生的这些作品能够呈现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绘画的素材都源自生活的体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五)帮助学生掌握色彩技巧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色彩基础知识以及搭配知识后,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色彩技巧,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作品中包含的色彩表现内心情感态度。这种技巧需要教师后天的培养,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出发,在传授相关的技巧时,应该摒弃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遵循趣味性的原则,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演变过程和绘画技巧。可以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模仿,增加学生对色彩运用的技巧认识,让学生在实际的美术课堂中,感受到色彩搭配的乐趣,并且学会运用美术知识。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学生对色彩和情感之间的联系,可以运用以下的引导性语言激发学生对于色彩与情感之间的思考:“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在上节课认识的一些颜色吗?这些颜色分别代表了怎样的情绪表达呢?”然后,教师指出自己在上课前特意佩戴的红色山茶花胸针,让学生猜测教师今天的情绪。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直观了解到色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直接说出教师佩戴红色胸针体现出教师的热情洋溢以及愉快高兴的情感。

(六)带领学生进行美术创作

美术创作是美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检验学生美术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进行独立的美术创作,让学生“争做优秀的小画家”,独立完成一幅作品。每一名学生都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等的地位,带领学生共同进行美术创作。学生能更加重视美术学科的学习,提升创作自信,在实际的作业练习中增强对美术色彩的运用能力。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橘子”为主题,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发挥。当学生看到橘子时,每个人的想法都会都各有不同,而这些不同的想法最终都形成了不同的艺术创作,呈现出了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在学生的画作中,有的橘子还挂在树上,十分青涩;而有的橘子已经成熟了,黄澄澄地摆放在篮筐里;还有的橘子都在父亲的手中,递给洋溢着满脸笑容的孩子。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情感,都值得教师表扬。在评价环节,教师要重点表扬学生中的作品的优点,并且告诉每一个学生,他们已经做得很棒了,但是仍然有继续努力的空间,从而鼓励学生善于观察,不断进行日常创作。

四、结语

色彩运用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學阶段是培养学生色彩感受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教师要围绕色彩运用,科学设计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邱瑞玲)

猜你喜欢
颜色色彩美术
美术篇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特殊颜色的水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