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的策略

2022-03-29 23:52陈凤丽
天津教育·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量感可视化小学生

陈凤丽

小学时期是一个建立知识基础的关键时期,这时候的知识体系建立的是否扎实对于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所以,笔者提出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的策略。可视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方式,从字面上进行简单地理解,量感就是对于量度的感知,可视化就是能直观地看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量感可视化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一定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接触中感知到量,从而对量建立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的概念

量感,即对量度的感知,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对于长度、重量、面积等量态的一种直观的感知。当学生面前出现一个课桌,能让学生自己感知到这大概是90厘米高,而不是通过专业工具的测量得到准确数字。量感,在小学的数学内容中,学习秒、分、时、米、千米等,都是对于量感的学习。然而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了对学生的直接传输上,特别注重于学生学习知识和接受知识的结果,没有重视对学生量感的培养。量感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而言,有了一定的量感,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因此,在当下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我们提出对学生的量感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持续性和全面性发展。

可视化教学,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直观化。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是比较具体和直观的,只有对自己看到的、感知到的东西的认识才会更加准确、便于理解,所以,可视化教学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每一节课都会有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作为教师,不只是让学生按照教案的安排达到想要的课堂效果和考试成绩,而是需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接受知识的情况。所以,数学教师要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活动设计、小组活动、教具等,为学生提供可视化的教学场景,把要学习的知识向学生展示出来。

综合分析,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就更加容易理解了,把学生要学习的数学量度知识用学生可以直观看到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是小学数学的量感可视化教学模式。例如,学习米和千米的量度知识,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1千米等于1000米,学生对于米和千米的认识依然不够,当学生站在体育场时,他仍然对体育场的长度有多少米难有感知。所以,教师要将这个知识进行可视化教学,将一米的长度到底有多长、一千米到底是多长真真切切地摆在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能推理感知到十千米有多长,让学生在可视化的教学中培养数学量感。

二、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致

小学数学的知识特别细致、枯燥,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比较抽象,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疲于学习枯燥的数学知识,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大大减弱,所以,教师应把教学的知识进行可视化处理。教师借助多媒体方式、教具等,把本节课堂要学习的知识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出来,把学生的兴致激发出来。比如,在学习容积的量感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乌鸦喝水”的短视频,让学生对容积这个知识的学习提起强烈的兴致。

(二)增强学习体验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学会课堂的重点、提高考试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体验,通过数学的可视化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感,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对厘米这个知识的认识。经过课堂学习后,学生认识了厘米这个度量单位,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一找在自己的课桌上,有什么东西是一厘米长、什么东西是十厘米长,在学生回答两本书的厚度是一厘米、橡皮的高度是一厘米、铅笔剩了十厘米等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体验,并且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对厘米的量感。

(三)促进主动思考

数学知识都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学习数学知识终归要用于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但是,学生接触到的实际的生活和事物總是有限的,学习一米有多长可以通过实际的物品看到、感知到,可是学习公里的概念时,教师则不可能带领学生实地去跑步几公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和基础量度可视化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量感,引发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从而促使学生逐步养成推理和思考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和意识,自主地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三、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循序渐进的转变的学生的学习观念

小学生刚刚从幼儿园、家庭正式地进入学习的轨道,在这个学习轨道上,需要学习和理解的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很多困难,特别是抽象的数学知识。量感是一个感知的建立,是一个意识的形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量感的培养和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从学生进入小学开始就为培养正确的量感而进行长期的努力。在现阶段社会的快速发展下,教育也逐渐变得“急切化”,许多小学的数学课堂是快节奏的授课和灌输式的听课。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逐渐忽视学生的量感培养,学生对量感的培养学习也提不起兴致,因此,将量感可视化教学提出来,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使学生建立量感,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好基础。

(二)遵循每个学生各不相同的客观事实,实施差异化教学方案

每个小学生都有个性化的学习特点,教师在培养学生量感的过程中,切忌实施千篇一律的“标准式”教学方法。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来设计“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案,即以分层式量感教学来帮助每个小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节奏。比如,在“分数”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深入理解分子与分母的意义,并对分数量感较差。此时教师应设计分层式的量感教学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去学习分数知识,对理性思维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通过分数教学案例来强化自身逻辑思维。对感性思维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分数概念的形成原理,以及多元化的分数概念解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量感。这样能让不同层次、不同思维的学生都能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来强化小学生自身的数学量感。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关于“量”的数学学问随处可见,比如,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公里、成年男性的体重是70千克等,这是数学中较为抽象的知识。如何让学生明白多远的距离就是2公里、多重是70千克这些“量感”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创造“可视化”的机会,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的概念和意义,并对现阶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进行分析,提出教师应合理提升量感深度、细化量感内涵、丰富量感知识、组织量感实践、增加课堂评价等有效策略。

四、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的策略

(一)提升量感可视化教学的深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思考创造条件

数量在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较为普遍和广泛,教师应重视小学数学的量感可视化教学,而提升量感可视化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把量感的深度进行加强。首先,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对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这个教学理念加以重视,并积极地进行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为创设量感可视化教学环境、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基石。其次,教师要将量感可视化教学贯穿在课堂中、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方式不仅仅是存在于教案和计划中,更需要落实到课堂上。教师要悉心备课,充分考虑培养学生量感这个教学理念,设置符合教学理念、获得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最后,教师要在课堂中向学生传达量感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对于量感可视化教学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从而更加认真地进行学习,并不断提升、深入。

(二)细化量感内涵、丰富教学的形式,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对于一个数学课堂上的知识点,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中,往往是教师将概念向学生传达,运用原有的基础知识引发学习新的知识,达到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提升知识的递进过程。但是,量感的培养不仅要求教师把本节课学习内容与已经学习的内容相联系,更要与实际的生活相联系,并且在课堂中不断引导学生,实现量感的细化。比如,在北师大版学习二年级数学课程“测量”这个课时的内容学习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可看到、可触摸到的东西作为知识的引入,首先让学生亲身测量一本书有多厚、一支钢笔有多长、一张课桌有多长,等到学生亲自测量结束后,帮助学生培养量感,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20厘米长的物品有哪些、5毫米的物品有哪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后进行体验,体验过后对自己的量感进行检验。在这样量感可视化教学的不断循环中,使学生把实物和数学知识充分的联系到一起,促使学生建立量感。

(三)扩充量感知识、渗透多元化内容,以创设生动的教学课堂

小学生量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学习的耐心和定力还不够。如何将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不断延续、不断提升,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入手。作为教师,需要从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入手,丰富量感培养的教学过程,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比如在学习质量的量感可视化学习时,教师可以把“曹冲称象”的故事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引用出来。曹冲借用船和石头,把我们认为无法称重的大象的重量称了出来,从中可以学到,采用类比推理的方式来丰富量感知识。作为学生,课堂上的知识往往是有限的,无法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学生要积极学习、勇于发现,当生活中出现量感可视化学习的知识时,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丰富自己的量感知识。

(四)组织量感实践、注重师生互动,以构建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学习来源于实际的生活,也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因此,知识的课堂无处不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40分钟。特别是学生量感可视化的教学,课堂由于受到空间和教具的限制,很多知识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直观地看到,对此,可以把量感可视化教学的教学活动拓展到实践中来,也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把量感的建立渗透在每一个瞬间。比如,在举办班级的秋游活动时,教师可以带一些糖果,在分发之前,向学生提问:“老师给大家准备了50颗糖果,班里有20名学生,一人分几个呢?”在活动中,带领孩子捡拾各种各样的树叶回去做手工,可以引导学生捡拾10平方厘米左右大小、颜色不同的叶子。“那么,10平方厘米有多大呢,我们的指甲盖大概是1平方厘米,10平方厘米左右的叶子就是十个指甲盖的大小。”这样,在学生的活动中把量感可视化的教学渗透进来,丰富学生的量感实践。

(五)灵活设计量感评价体系,为学生的科学学习、生动学习提供支撑

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引导的主体是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通过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和评价,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和提升。量感的建立是个人感知的建立,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教师应建立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相对性的提升和进步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学习基础好、接受知识快的学生,应提高要求、提升评价标准;对学习基础比较差、接受知识比较慢的学生,应重视他们阶段性的进步和提升,稍微降低评价标准。比如,当学习完厘米的知识时,有的学生只能拓展到十厘米的认知,有的学生可以拓展到一米等于一百厘米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鼓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公平、轻松的氛围中接受到平等的教育。

五、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创新和突破,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具体化的转变和展示。通过可视化的学习,学生能主动思考和推理,从而建立对量度的感知。通过提升量感深度、细化量感内涵、丰富量感知识、组织量感实践和增加课堂评价等策略,发动师生双方的力量,促进学生对量感的正确培养,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吳淑媛)

猜你喜欢
量感可视化小学生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
兼收并蓄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依托教材培养学生量感的新视角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