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校园文化蓄势待发, 点睛的一笔怎么下

2022-03-29 22:50尤兴标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校学生

尤兴标

从草创于1918年3月的前身“省立三师附小”算起,到如今荣誉纷至的曲靖市第一小学,百年已过;从附小创办人谢显琳提出“勤学业、守校规、习劳苦、甘淡泊、崇道德、尚美感、爱国家、遵宪法”二十四字校训开始,到如今校长李柱宽和团队确定的“崇德尚美”四字校训,百年维新,初心不变。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与根脉。一所学校的气质寄寓在砖瓦楼栋、墙壁走廊、课程教学、活动交流、师生风貌等有形无形元素共同构成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学校、教师、学生的持续输出和浸润,对学校形象的积极营设,需要一个内核,这样的内核,要能统摄全局,还要能具体而微。在一次次立足实际的思想交锋后,学校确立了这一内核——美。

一、方寸之间,有浑然一体、开阔大气之美

地处曲靖古城之内,受限于多种条件,学校用地面积短期内难以实现较可观的扩张,一些需要更大空间才能相匹配的愿景难以达成,如何根据现有场景营设校园文化,让师生沉浸于无处不在的美感中,“过一种值得追忆的校园生活”,就成了学校寻美路上的路牌。为此,从楼栋通联到色彩搭配,他们处处在意,事事留心。

学生进入校园的第一印象,影响有可能持续多年,他们或许不会用精当的言语表述内心的想法,但“好”或“不好”的评价,就在一闪念间。为了让学生在心里有一个“难以忘怀”的评判,正对学校入口,一方古朴的青石照壁平添雅意,镌刻的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与后方不远处教学楼上的校训两相呼应,“崇德尚美”,字体烫金,在红白为主色调的校园环境中,内敛而华美。德是教育的基石,而美是生命的完善臻至,将德与美结合回归了教育的本真。

学校有运动、教学、行政等几大分区,地面色彩对应了各区功能,青绿、砂红的区域大小相间,整个学校像铺在一块平整的画布之上。地面的青绿、砂红与楼栋的明红、粉白相衬,蓝天之下,色彩分明,加上花坛绿树、青草繁花的点缀,师生眼中的校园,就是美的化身。

二、历史不远,有近在咫尺、厚重沧桑之美

曲靖是滇东北名城,历史久远,文化遗迹多样,可取用的古代、近代历史素材充裕,一小校园内就有遗存。结合这样的实际,李柱宽和团队从让学生记住乡愁、懂得感恩、激扬自豪感情等多角度出发,确立了两个主要的感受方向——曲靖地方史、党史。

学校内最具价值的历史遗存有二,一是紫薇树,一是斗母阁遗存群。这棵紫薇树,经科学而权威的考证,已存五百余年,纳入云南省重点保护名录。对这样初看平平无奇,细思令人感慨万千的生命体,学校当然视若珍宝,“紫色”“紫薇花”两种元素在校内随处可见,一张纸、一支笔、一面墙等都成为载体,还有一条展现地方史、校史的“紫薇文化长廊”。每一位来到一小的人,无论是老师、学生、家长,或者到校参观的人,想了解一小,都会被告知紫薇树的存在与其精神。历史、生命这样宏大抽象的词汇,成为可以让学生感知触碰、时时品味的具象。斗母阁的历史同样久远,今遗留在一小校内的斗母阁遗存群经清理并得到保护。这样的遗存群足够让师生感受过去,在日渐快速的现代化节奏中,不至于对过去一片迷茫。

一座城,一幢楼,一棵树,一个人,以一树一阁为圆点,一小在对有本土特色的历史开发上多有扩展,尤其是与滇剧、花灯剧等表演团体加强合作,多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折子戏、花灯歌舞、变脸、糖画……一系列带有本土味道的传统文化展演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

李柱宽及其团队尤为注重红色文化在学校的培植,“红色历史进校园、红色文化进课堂、红色精神进头脑”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积极开展:低段学生观红色电影,中段学生讲红色故事,高段学生演红色剧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让红色精神进入学生的头脑,引领学生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时逢建党百年,一小组织了“红色经典读党史,红色电影看党史,红色展览悟党史,红色小报话党史,小小老师讲党史,红色歌曲唱党史,红色基地寻党史”系列活动,特别是“童心向党礼赞百年”主题才艺大赛,设六个专场,近两百个节目参赛,以如火的热情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校长书记带头讲好党课,讲好思政课,引领老师传递党的声音,帮助学生听到党的声音,由此,学生深深感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意志,在心中播下了爱党爱国的种子。

为让学生有更强烈的历史感,更好“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同时展现和记录家乡的发展历程,一小还以“遇见旧时光,感恩新时代”为主题,面向全体师生,征集有代表社会记忆、历史文化、地域风俗、民族团结、人民生活等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的老物件和图文视频资料,特别是具有一定时代代表性的实物和重要历史资料。亲身参与中,拉近了师生与历史的距离感。

三、经典吟咏,育读书百遍、腹藏经纶之美

在“崇德尚美”纲领引领下,结合学校实际,精研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开发了《走近经典》校本课程,立足选准思想内容健康,符合新时代的审美、价值观,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所帮助和益处的作品,进行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編排诵读,以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需要,阶梯式递进,拓展了《千字文》《笠翁对韵》等基础蒙学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诸子文本,古今儿歌、歇后语、谚语、现代诗、对联无不网罗。经过几年的推广运用,一、二年级的学生基本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背诵指定的古诗80首;三、四年级学生基本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背诵指定的古诗词100首;五、六年级的学生基本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背诵指定的古诗词、小古文140首。超课标的海量阅读推动了师生从阅读走向悦读。

对这些精粹的学习,学校尤其重视诵读这一手段,在多年实践中,大家取得了共识:诵读是古诗文教学中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最具感染力,最具震撼力,最具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学习方法。《走近经典》《诗样芳华》《紫薇花开》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潜移默化中吸收着古今自然、人文之美,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塑造着优秀的品质。

一个人的文化底蕴、精神品质、人格魅力无不取决于生命中的阅读历程。以经典诵读为主线,橱窗、展板、墙报、图书角悬挂和展示经典书籍、名人名言等,形成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建立班级图书角,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利用班会、升旗仪式、读书节等时间给学生提供展示阅读体验的机会,并在六一、元旦等重大活动中推出“书香家庭”“书香学生”“书香班级”“书香教师”等表彰活动,尽可能多地为师生提供分享阅读成果的机会,经常性地组织读书汇报会、读书故事会、诗文朗诵会、美文鉴赏会、读书笔记及心得展览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开展“读书漂流”“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家长师生共读”等活动。每年开展的“悦读六年,精彩一生”读书节活动,让热爱读书、支持读书、尊重读书、读书光荣的良好氛围,在校园内经久不散。

四、乳虎初啸,孕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之美

“过一种值得追忆的校园生活”,靠埋头苦读就能实现吗?当然办不到。要让学生在多年以后还愿意追忆小学生活,那这样的生活必须是有活力的,而且是安全的。有鉴于此,一小无时不在意的是学生身、心的共同发展,和谐健康。

“全国足球传统项目先进集体”“实施国家体育标准先进单位”“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特色学校”……这一长串的称号背后,是一小体育活动开展的大数量和高密度的见证以及以体育人的传承。在多个体育主题的社团外,一小有自己的校园足球、篮球联赛,参加的各级比赛中,参赛队伍常是冠军的有力角逐者。学校认为“美”是一种态度、一种情趣,也是一种力量,平时的体育训练,或者是常规的快乐大课间,都有学校的体育教研组全程护航。一小荣获“云南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的11位体育组老师,每天负责全校六处活动场地、58个班3146名学生大课间活动,大到主持、带操,小到学生书包运动器具摆放,无微不至。

体育精神丰富的同时,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安全意识教育方面,学校一天不敢懈怠,学生心理健康讲座的举办制度化,学校与市检察院、市交警大队、市禁毒科普教育基地等机构的合作也规范化、常态化。在这些走出校门的学习活动中,“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什么才是文明的交通出行”“遇到毒品的诱惑怎么办”等实实在在的问题毫不遮掩地摆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对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忧患早做准备,对任何破坏幸福生活的行为产生警惕,从心底感到童年、青春的可贵,认真感受童年、青春的美。特别是一小校内的“校园交通警示教育区”,集交通互动体验、宣传教育、情景模拟为一体,可通过显示屏播放展示各类交通紧急避险知识、事故典型案例和文明交通出行等内容,以妙趣横生、夺人眼目的动画和视频等方式,警示学生自觉摒弃交通陋习,做到文明出行、安全出行。互动一体机还可以通过内置的“交通事故避险互动”软件模拟学生“上放学”情景,以知识互动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模拟过程中,充分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进一步保障自身安全。

随着“课后服务”及“双减”的推进,学校努力构建有政治高度、有教育温度、有覆盖广度、有发展厚度、有管理力度、有一小亮度的服务体系,让学生吃得好,学得欢。从教育学视角看,要培养好的饮食习惯,需要重视学生的“食育”,将“食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起来,培养具有高度生命意识和尊重自然规律的时代新人。学校“食育课堂”建设及午托期间各项活动的开展,拓展了食育内涵,让食育不仅成为健康教育,成为实现“五育并举”的基础工程,更成为促进学生学习食育知识、锻炼劳动技能、学会品味生活、培养独立品格的素养教育,做到以食育德、以食启智、以食健体、以食立美、以食促劳。

学校适时推出了五育并举紫薇花七彩课程,努力构建有理念、有逻辑、有特色、有品质的课程图谱,突出设计用心、部署精心、服务贴心、实施细心,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向美而行,与美同行。让核心素养持续落地、让课程改革深度实施、让孩子成为课程的主体,实施多元化的评价,让教育给予孩子持续向上生长的力量。

五、百尺竿头,唤学无止境、全面发展之美

在李柱宽和团队看来,全面发展,不但是学生的,还是教师的,更是家长的。

收获常规的文化成绩固然是学生成长的题中之义,其实长远看来,一所能让学生在其他方面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的学校,同样了不起。创新是文明的先导,在一小花样繁多的兴趣社团中,做出各种成绩的很多,拿到国家级荣誉的也不少。在体育类的社团外,科技类社团的成就尤为瞩目。李柱宽的治校办学思路中,科技创新教育是立德树人任务实现的诀窍和法门之一。几年前,一小就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公益的机器人兴趣班、少儿编程兴趣班,并积极组织参加各级青少年编程竞赛、机器人竞赛,至今,一小已四年成功申报“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在2020年全國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中,一小一个学生小组、一项教师报告获评全国优秀,两个学生小组、一项教师报告获评云南省优秀,学校还被评为“云南省及全国节能型示范单位”,被推荐为“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单位”。

学校文化为团队成长赋能,文化引领、组织跟进的力量是关键。一小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样是一系列在学校工作清单上的重要任务。除了比较成熟有效的磨课、教研、培训等形式,一小现在有一个比较新的“老传统”——凡有课赛,务必出马。不管哪一级的课赛,李柱宽都会“快马一鞭”,不想去的适当施加一点压力,想去的多方增加一些动力。近两年来,一小30余篇论文获国家或省市级奖励并发表,10余位老师获省市级教学技能大赛一、二等奖,其他比赛也增加了不少奖项。老师们的技能提了,综合能力升了,工作氛围更好了,学校风貌振奋日甚一日。

教育是一个相互成就的过程,学校成就教师的专业成长,成就学生的未来,成就学校发展。“用心育人和谐发展”“来了就是一小的人”,这不只适用于师生,还覆盖了一小所有家长。“家校共育”当然是办好教育的一大保证,但怎么“共育”,学校有自己的办法——办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没有校长,大家一样,既是教师,也是学员。家长学校教学的开展形式除了聘请专业的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们带来理论结合实际的家庭教育讲座,还聘请了有教育心得和特长的家长走上讲台为家长和学生传经送宝,这就是“家长百家讲坛”——你擅长下象棋?可以,请上台。你书法很好?可以,请开讲。你厨艺了得?可以,请展示。哪怕疫情期间,一小的家长学校也没停办,家长们通过网络直播,直接参与到学校日常生活中来。家长们互相比学赶超,学生有了另一种身边的榜样。学校也将持续学习、不断进步的信息传递给师生、家长,让更多人感受到,学习,原本也是很美的!

也许教育的使命就是和学生一起“向着美的方向,经历美的过程,追寻美的表达,成为美和更美”。如今,李柱宽和团队“让学校充满美”的构想已渐丰满,中间也少不了持续试错、反思,但每一步都在“崇德尚美”的指引下迈出,“向美而行”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精彩的故事,文明与和谐,这本身就是一件“与美同行”的乐事,将来的追忆,自然值得!

猜你喜欢
学校学生
只有我一个人在学校是这样吗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校推介
上学校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