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麻醉解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与分析*

2022-03-28 01:08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解剖学麻醉导图

(皖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2)

麻醉解剖学是随着麻醉医学的发展而诞生的一门新的科学,其内容包括临床医学生必修的局部解剖学知识和临床麻醉实践所特需的应用解剖学知识。该课程作为一门复合学科,相对于系统解剖学来说,其内容繁杂,学生除了要掌握局部解剖学知识,还要掌握大量的麻醉相关解剖知识,学习难度较高。特别是该课程中涉及到大量神经阻滞定位,学生既要掌握患者麻醉姿势,还要掌握麻醉进针点位置、方向、角度和深度等内容,这些知识点零碎复杂且与课程中其他知识点相关性不强,学生不能形成关联性的知识记忆。若无临床实际麻醉操作辅助,光靠死记硬背,学生难以很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由于麻醉解剖学是麻醉专业学生学习相关临床麻醉课程的桥梁和理论基础,如果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本门课程,将会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1]。思维导图由英国学者Tony Buzan创建,作为一种发散性有效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有利于人脑扩散思维的展开,提高记忆能力。本教研室曾在系统解剖学课程与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思维导图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4]。基于作者在以往麻醉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本研究将尝试将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应用于我校2018级麻醉学专业麻醉解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其课程结束考试成绩与2017级麻醉学专业学生成绩进行分析比较,测评思维导图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并为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质量积累丰富的经验。

1 教学实施方式

1.1学生、课程及教材 选择本校麻醉学院2017级和2018级麻醉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选取本校2018—2019学年第1学期和2019—2020学年第1学期开设的麻醉解剖学课程。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麻醉解剖学》第4版(张励才,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出版)。

1.2教学分班及教学方法 2017级和2018级麻醉解剖学的教学任务均在开课前上一学期末由教研室随机排定,本次研究工作在本文作者承担教学任务的班级中尝试开展。采用思维导图融合传统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的2018级教学班为A班级,共59名学生;只采用传统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的2017级教学班为B班级,共65名学生。本文作者在麻醉解剖学课程初次教学中向A班级学生详细介绍此次教学研究活动的目的及实施方式,让所有学生对此次教学研究知情同意。

2 实施过程和考试成绩分析

2.1思维导图教学过程 在A班级中进行本课程初次授课时,向全班学生介绍思维导图的起源及相关知识,向学生推荐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Xmind 7.5,并介绍如何利用该软件制作思维导图。在初次课结束前,向学生展示授课教师制作的本次课程思维导图(见图1),授课教师利用该思维导图对本次课程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层次脉络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内容。将A班级的学生按学号由小到大进行分组,6人一组,从第二次课开始要求每组学生利用Xmind 7.5软件课下根据授课内容制作相应的思维导图,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联想及发散思维能力。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在下次课上每组选派1人为代表向全班学生分享本组制作的思维导图,简单讲述该思维导图制作思路及想法,分享完成后,其他同学可提出意见、建议、优缺点以及如何改进。这种分享既有利于本小组成员知识脉络结构的整理,也能帮助其他同学对课程内容的复习。最后,教师对所有小组思维导图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并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平时以及课程结束考前的复习(见图2)。整个过程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点的记忆,化繁为简,聚零成整,形成记忆链接,不断强化课程内容。

图1 头部解剖及主要神经阻滞定位的思维导图

图2 气管插管通道应用解剖的思维导图

2.2考试成绩分析 本校麻醉解剖学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周学时为4学时,共16次课,A班级应用思维导图的次数为16次。待课程结束即安排课程结束闭卷考试。所有班级使用同一套试卷,本文作者不参与试卷命题工作。阅卷统分核查结束,对两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和成绩良好率进行统计分析。由表1和表2可见,A班级学生课程结束考试平均成绩高于B班级(P=0.003),且A班级学生的成绩良好率高于B班级(P<0.001)。由此说明,思维导图有助于强化学生记忆,加强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和连贯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提升教学效果。

表1 课程结束考试A班级和B班级成绩分析

表2 课程结束考试A班级和B班级成绩良好率分析

3 讨论

麻醉解剖学作为人体解剖学的分支,其内容复杂难懂,学生理解记忆困难,主要表现为:第一,课程内容中所包含的局部解剖学知识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空间和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某些知识点,如器官位置毗邻关系等,学生难以理解记忆,掌握较困难。第二,麻醉解剖学重点关注在临床麻醉实践中使用的解剖学结构,例如血管穿刺的定位、周围神经的阻滞定位等,这些内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解剖学基础且血管神经周围的结构需牢记在心,才能够理解穿刺插管以及阻滞的途径、位置、进针深度及角度[1]。牢固掌握这些知识点对大二的学生来说要求很高,学生掌握难度很大。若是光凭死记硬背,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学习效果也不好,所以麻醉解剖学这门课程以往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考试不及格人数偏多。为了改进教学效果,故在本次教学研究中将尝试使用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方法。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并重的思维辅助工具,利用颜色、图像等与主题建立记忆链接,将复杂知识点拆解分层形成结构清晰的知识网络图,构建放射性和发散性思考,有利于思维的展开,便于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5-6]。本教学研究结果显示,运用思维导图的A班级平均成绩和成绩良好率均明显高于使用传统教学手段的B班级,表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加深对课程内容的记忆。相较于传统教学手段,思维导图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经此次教学研究发现学生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将书本中大篇幅的文字内容按章节进行拆分,找到从属关系,缩减文字数量,使知识点一目了然,并运用不同的色彩线条区分主次关系,有利于对知识点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分析,做到复杂知识简单化,教学重点突出化,教学内容联系化,结构层次清晰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抽象性和联想性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记忆。众多复杂的知识点可以化为一张张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的结构图,而图片比文字更容易深植于学生的脑中。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有利于知识体系在脑中的重现和建构,既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学生之间开展的思维导图的分享修正过程,既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将学习过程化“被动”为“主动”,又实现了探究式合作式学习,知识体系在修正中不断重建巩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相应提高。

本教学研究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在教育理念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课堂互动,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能不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及时解决,完成了教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掌握程度的整体把握;通过思维导图分享凸显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重难点清晰明了,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实现了教学相长,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也培养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在麻醉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学习过程也改变了教师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地学习效果,值得在今后的麻醉解剖学教学中继续完善和推广。但是,如何培养麻醉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剖基础与临床麻醉操作相结合的能力,还有待于我们进行下一步的相关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解剖学麻醉导图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太极拳侧行步运动解剖学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