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刍议

2022-03-28 05:21刘萍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2期
关键词:守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守正创新是新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守住根本,创新才有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创新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当前,高校要把握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理想信念的灵魂教育,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课程始终,把网络融媒体发展作为突破口,建设一支“乐为敢为有为、可信可敬可靠”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然大有作为,也大有可为。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6-0029-04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是当前做好新时期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重要遵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立德树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时代新人”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肖贵清认为,“‘守正’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活力之源,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2]。白永生提出了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重点是正确处理:教学目标统一与教学模式多样、课程置统一与课程体系多样、教材使用统一与教学体系多样、教学管理统一与教学方式多样”[3]等四个教学的具体矛盾。

概括起来,学者们的研究集中在:一是守正与创新的相互关系;二是构建内容丰富的思政课教学体系;三是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统一”的关系来提升思政课创新;四是办好思政课要遵循基本规律,既遵循教學一般规律,又要遵循思政课程的特殊规律。这些论述为深入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提出了方向、路径和理论思考,但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实践路径究竟如何开展以利于教学,本文在专家学者们的论述基础上,提出了“守正创新”的新路径。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的根本

进入到新时代,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多元多样多变的思想文化,对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和创新则成为进入新时代“两个巩固”的关键。

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坚守”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底线和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就是“两个巩固”[1],要增强对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引导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偏离了这个方向,离开了这个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就失去了根本,就丧失创新的底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守”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舆论宣传的“底”。

思政课程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特别是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教学,这个根本不能动,而创新则是根据内容来丰富形式。内容再好,也需要形式的多样性来丰富和发展,但如果内容空泛,尽管形式搞得花哨,不能坚持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和政治立场,这也不是思政课的创新[4]。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动力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入新时代发展的希望和途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发展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着“百年未有之变局”,高校思政课也面临着更多挑战[5]。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适应变局和挑战,必须大力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工作环境,因时而新,因势而变,因事而谋。

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物质条件、认知方式、价值追求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代年轻人更喜欢以有创意、有弹性、更开放的状态和方式去接受各种事物。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工作环境、对象、范围、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上一代有用的方法,对当代的年轻人未必有效。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停留在“身子进入新时代,头脑还停留在过去时”,工作观念不进行及时更新,授课方式不进行及时转变,必然不能适应新时代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方式、工作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当代的传播手段、传播方式,甚至话语体系都发了巨变。因时因势要求思政课必须坚决摒弃“一篇通稿打天下”的漏习。

思政课只有“鲜活”起来、“灵动”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思政课“创新”,“创”的是新的工作理念、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工作手段,而非改方向、改内容,或者任意创造,不负责任地创造,随心所欲地创造。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着力点

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思政理论课入脑入心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着力点就是要做到“两个巩固”。高校思政课解决好了“两个巩固”,坚定了大学生理想信念,其“培养时代新人”的创新就有了立足点、聚焦点和着力点。

(一)把握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基础。“怎样培养人”是思政课守正创新的路径,着眼于思政课用什么方式、用什么方法最有成效地培养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其前提是必须把握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认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这就要求思政课立足实践,及时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整个课程,让这些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年轻大学生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6],要教育和引导青年大学生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艰苦奋斗,勇于担当,勇做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

(二)坚持“理想信念教育”是灵魂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重中之重是坚定理想信念[7]。当前,一些青年学生思想迷惘、精神萎靡、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时期,先辈们经历各种艰难困苦,不畏牺牲、视死如归、勇往直前。建设时期,先进模范为新中国建设忘我工作、艰苦创业,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从井冈山到长征,从“大庆铁人”王进喜到航天科学家们,他们用崇高信仰、坚定理想、不畏牺牲的精神为我们书写了时代华章。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发挥这种精神力量,必须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用“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引领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用理想信念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刻苦学习、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造创新,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的梦想。要通过思政课教师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融入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各方面,在分析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和学会处理生活问题、实践难题、时代课题。

(三)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课程始终是核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强国之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生活学习实践中落小、落细、落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由此,教师在教学上,要探索开展案例式、互动式、专题式等教学方法,实践中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让青年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彰显的文化自信,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仅入耳入脑入心,更融入大学生生活点滴,成为大学生自觉的行动。

(四)网络融媒体发展是突破口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年轻人生活、学习、娱乐的主要方式。思政课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也就过不了发展创新这个关。面对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给思政课带来的挑战,思政课要赢得发展,赢得青年大学生,赢得未来,必须走进媒体,主动回应,积极应战,顺势而为,顺势而行。

尤其,当前出现了融媒体发展的新理念。这个新理念就是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有效融合变为多媒体,从而为“我”所用,为“我”服务[8]。思政课要扩大影响力和宣传力,占据网络主阵地,必须充分重视当前媒体发展的新趋势,有效整合传播资源,整合新旧各种资源优势,创新传播方式、话语方式,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改变当前高校广播、网站、校报、宣传栏等“各自为政”的现状,不断丰富传播手段,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传播矩阵,把党的声音、党的创新理论送进学生心中,要用网络中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来回应大学生的关切,让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更富有时代感,更有吸引力。

要利用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找准问题、聚焦问题、解答问题,迎合青年学生对新媒体的喜欢和认同,探索“思政网红”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培养主流网络“大咖”,使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网络空间,引领网络生态。让正能量在新媒体时代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9-12]。

(五)建设一支“乐为敢为有为、可信可敬可靠”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保证

思政课要坚守根本,创新方式,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政治素质过硬、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宣传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的指路人。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和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信仰。

其次,思政课教学工作具有自身课程的特殊性,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也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教学业务能力要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业水平要高。

再次,思政课创新还需要紧跟时代潮流,能够贴近受众心理,创新表达方式,所以,也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水平和创新知识[13-16]。

最后,思政課教师还应该具有家国情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时时处处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

高校要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尤其要把那些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水平的人员充实、选调到思政课队伍中来。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还存在着短板,队伍结构尚需优化,当务之急是吸引、选拔各路有志于思政课教学的师资力量走进思政课堂,充实壮大思政课队伍,在此基础上,“建强”思政队伍。坚持精神引领、典型引路的办法,培育更多思政名师,创建更多名师工作室,让更多思政课教师成为师德师风、教书育人的楷模[17-19]。

(六)“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是底气

思政课“守正创新”是推动思政课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能不能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关键在于守正创新的底气足不足。

高校要“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这个“理”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气”指的是坚持的底气。那高校开好思政课有没有底气呢?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这是我们办好思政课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我们办好思政课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20]。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是我们办好思政课“理直气壮”的现实支撑。

有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有了科学的理论支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现实支撑,有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积淀,理论、历史、现实都让高校有足够的信心和力量把思政课办好。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既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生动力和有力抓手。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高校思政课应结合时代发展鼓励创新,也要“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底线和基础,二者相得益彰,助力高校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 光明日报,2018-08-23(01).

[2] 肖贵清.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J]. 思想教育研究,2019(03):80-84.

[3] 白永生,方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理论意蕴[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5):20-21.

[4] 熊晓梅. 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四个维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J]. 现代教育管理,2020(08):23-29.

[5] 汪勇. 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创新[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7(06):92-95.

[6] 张秀荣,张诗豪.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动因与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5):71-73.

[7]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0-81.

[8]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 新闻采编,2019(02):1.

[9] 盖逸馨,赵如玥,李杰.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探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19(11):96-99.

[10] 袁毓玲. 守正创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研究[J]. 高教学刊,2019(23):30-32+35.

[11] 陈金龙.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思维方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J]. 思想.理论.教育,2019(04):4-8.

[12] 毛明明.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中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1):23-25.

[13] 王彦青. 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路径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0):145.

[14] 秦书生,艾万丽. 当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六个要求”——学习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J]. 现代教育管理,2019(08):43-48.

[15] 卢黎歌. 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提升思政课的说服力[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29-31.

[16] 王奎. 思政课实现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路径探析——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对西方错误思潮的分析批判为例[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8):105-107.

[17] 孙强,冯潇.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明确方向[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04):433-434.

[18] 杨学龙,艾丽芳.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析——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J]. 宜春学院学报,2014(11):119-122+127.

[19] 陈驰,古剑. 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的价值、内容与路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6(04):5-12.

[20] 胡欣詣.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刍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视野下[J]. 学理论,2019(07):193- 194+213.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云南昭通市社科联项目“昭通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003)。

作者简介:刘萍(1971—),女,硕士,昭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猜你喜欢
守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
新时代国内广播剧发展路径
改革压茬推进广播事业守正创新、全面拓展
温儒敏: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