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写作的根基

2022-03-28 10:45蔡水英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2年4期
关键词:名著教材文章

蔡水英,许昌市第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河南省特级教师、中原名师、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优秀班主任、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作为中原名师初中语文工作室主持人,带领工作室成员进行专题研究,主持或参与的课题、编写的校本教材获得省、市级一等奖。先后在多地进行专题讲座,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其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现实中学生害怕写,教师头疼教,因为学生不知道写啥,教师不清楚怎样教才会更有效。虽然关于写作教学的主张层出不穷,比如观察生活法、想象虚构法、发表激励法、例文鉴赏法、共生写作法、交际语境法、思维训练法等,但这些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师生面对的难题。

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告诉我们如果博览群书,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元代的程端礼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意思是读书时下大力气、下苦功夫,写起文章来就比较轻松了;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如果做得好,可以不必有什么写作指导”。可见,多阅读才能解决写作的难题,阅读才是写作的根基。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的建议是“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和横无际涯的网络资源,学生到底该怎样有选择地阅读,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高效地阅读,这是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读什么

首先,我们应该把统编教材读好。教材主编温儒敏指出,统编教材是站在既有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肩膀上又提升了一些高度,所选文章注重经典性、多样化,文质兼美,尤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它让学生打破时空界限,与文学大师、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使学生突破原先狭小的心灵圈子,领略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灿烂的现代文明,领悟语言世界的奥秘。这些经典文本不仅能丰富学生写作材料的仓库,而且能让学生逐步领悟文中所表达的作者的积愫,以及如何把这些积愫表达得充实而优美。

统编教材包含的主题有自然美景、至爱亲情、学习生活、动物与人、想象之翼、群星闪耀、家国情怀、凡人小事、修身正己、科幻探险、情操志趣、民风民俗、科技之光、思想光芒、游目骋怀、青春年少、理想信念、读书鉴赏等。我们发现写作的内容如此丰富多样,每一个主题都是一个素材宝盒。我们可以关注自己、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科技发展、各色人物,回忆过去、思考当下、展望未来,反思自我、学习借鉴、领悟哲理。从身边小事到世界大事,可以真實可感,可以想象探索,这好像一下子撤去了挡在学生眼前的手掌,引导学生走向选材的广阔空间,从而练就发现写作素材的“火眼金睛”。

其次,读经典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经过时间的千淘万漉流传下来的,表达主题和写作手法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无论是课标指定必读的或是推荐阅读的名著,还有与课文相关的其他名著,我们都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坚持阅读。学生不一定都要精读,有些可以囫囵吞枣、一目十行地读,或者精读其中的某些章节。比如学习《伟大的悲剧》后,再去阅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学生了解了更多的名人事迹,并且在情感上受到濡染;学习了《带上她的眼睛》,拓展阅读刘慈欣的《三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另外,名著里的经典语录既是对学生心灵的浸润,也是学生写作的重要素材。如《杀死一只知更鸟》让我们明白“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这些富有哲理的语录积累多了,学生的语言功底就会更加深厚。

再次,读新闻及相关评论。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面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生活等各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不能熟视无睹,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去阅读。通过报刊、微信、微博、学习强国、电视等渠道了解相关信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涌现出的一个个感人事迹,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员的表现及其背后的故事等,这些都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果再阅读新华社、人民日报的相关评论,学生思想就会更加成熟。因为这些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论语言犀利、观点独到、客观公正、站位高远,对提升学生思想水平大有好处,能消除学生人云亦云、认识肤浅的弊端,能够让学生变换角度看问题,写作主题不再单一。

最后,读优秀作文。我们的课文、名著、新闻时评一般来说篇幅较长、手法多样,学生很难一下子达到这样的高度。而同龄人的优秀作文贴近学生写作的实际,认真分析每篇文章选材的角度、素材使用的特点、文章的结构形式、运用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多加掌握,对他们写作的帮助立竿见影。但是我们要提醒学生不是去照搬优秀作文,而是去丰富自己的积累,根据需要进行甄别挑选,找到最能表达主题的素材,用最合适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再反观自己的作文在选材、思维、语言等方面的不足,从而加以修改完善。

二、怎么读

统编教材提供了朗读、精读、浏览、跳读、圈点批注等方法,但从写作的角度出发,我们要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有的同学读了很多书,写作时不会运用,主要原因就是少了这一步。郑桂华老师进行作文教学时,就是先收集整理大量中外名家的文章节选,把不同作者的同类文章放在一起,并在文章后面进行简要的评析,让学生在保证大量阅读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深耕细读,然后再进行写作。如景物描写是学生在写作中经常遇到的,我们把课文和相关名著进行整理,发现有日月星辰、湖光山色、名胜古迹、春夏秋冬、风雨晨昏、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几乎涵盖了写景文章的方方面面,我们只需要变换场地,融入自己独特的情感,抓住景物的特点即可。古代的文人张岱情趣高雅,写西湖雪景是上下一白,天地万物都显得那么渺小。现代的伟人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北国的雪景在他的笔下是如此妖娆,表现了革命家的伟大抱负。老舍先生把济南的雪写得那样秀美动人、憨态可掬,表现了他对济南的喜爱之情。这样分析梳理后,就能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目标,学会选取自己印象深刻的景物,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与众不同的景物。

刻画人物除常见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外,我们还可以关注人物的出场方式、表现的角度、观察的视角、使用的手法等,让学生写人物能表现其独特之处。如《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贾宝玉是在层层渲染和铺垫中出场的,黛玉初进贾府听王夫人介绍说宝玉是“混世魔王”,这与他的正式出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张飞鞭打督邮的情节,事实上根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记载,鞭打督邮的并不是张飞,而是刘备。但是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赋予刘备的特点是仁厚,这个事情不能让他干;罗贯中就把这个情节安排在莽张飞的身上,可谓一举两得。这种巧妙嫁接的手法可以把人物表现得更加丰满。其他常用的手法如欲扬先抑、对比、衬托、背景烘托、设置悬念、矛盾冲突等,也是阅读中要关注的。

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中进行思维训练。王力说:“学生写不好作文,主要是逻辑思维能力不好,不能把事情和道理说清楚。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无论阅读什么内容,都要让学生进行思考、分辨、反思,研究作者是怎样想的,怎样写的,然后说自己的想法,这是提升学生思维的一条有效路径。让学生阅读中思考每篇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语言是怎样运用的,就是很好的作文指导。比如阅读一篇评论性的文章,要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使用了哪些论据,段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怎样进行推理和得出结论的。思考分析的同时还要敢于质疑探究,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面对不同的主题就会打破常规,写出立意深刻的作文。如有人认为,《简·爱》的结尾过于圆满,甚至违背了那个时代女性社会地位不高的特点,属于败笔。面对这样的质疑,我们就要结合小说的主题、情节及社会背景进行深度思考,关于简·爱敢于反抗不公平命运的最终结局可以有自己的见解。用这些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会分清是非、主次、详略,能够把自己的看法说清楚。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还可以做一些阅读交流分享活动,让学生的思想更加丰富。比如《水浒传》中“义”的含义多种多样,学生很难一下子全部掌握,通過阅读交流,学生会认识得更加全面、深刻,这样在写作时立意就会更加多样化。建议家长利用班级微信群分享主题写作素材,周末进行亲子共读,调动各方力量营造阅读氛围,强化阅读效果,创设写作的情境。

可以说,只要我们把阅读做好,写作能力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曹文轩强调“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是弓和箭的关系”,箭能不能射出去、能射多远,弓的力量强弱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要强化阅读指导,这样才能破解写作的难题。

(责 编 再 澜)

猜你喜欢
名著教材文章
教材精读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