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晓峰
关键词:髋臼骨折;创伤性关节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康复用时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8--01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骨折问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1]。近年来,随着医疗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临床工作者针对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探索,继而促进了该病治疗模式的多元化发展[2]。在治疗过程中,医疗人员应积极做好对于髋臼骨折患者骨移位和畸形问题的及时纠正,从而避免患者骨骼在恢复期间出现不良问题[3]。人工髋关节的出现为患者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途径与选择[4]。本文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选取80例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44~75岁;研究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1~76岁;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保守治疗,主要治疗内容如下: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消炎止痛药物对症治疗。结合患者恢复情况引导其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引导患者进一步实现髋臼部位局部功能性的合理恢复。
1.2.2 研究组 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主要治疗内容如下:引导患者取健侧卧位体位接受治疗。在治疗期间,医疗人员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髋关节后外侧进行手术切口的制作并引导患者将下肢向内进行旋转。随后,医疗人员应对患者下肢后方关节囊进行清除处理,对关节头进行移除并清理残留碎片。做好对于多余关节囊的清除,确保髋臼部位的充分显露,将髋臼软骨及相关软组织进行彻底清理。上述操作完毕后,置入金属杯,使用螺钉对人工髋关节与患者髋臼部位进行固定处理并对假体柄进行安装。在此期间,医疗人员应做好对于假体位置摆放问题的合理关注,确保其前倾角度在15~20°之间外展角度应控制在40~45°之间。手术操作完毕后,对患者手术切口进行缝合处理,并对其髋关节活动能力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在术后康复阶段,应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在续后康复阶段,医疗人员应合理做好对于患者相关症状的密切监测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与此同时,其应引导患者积极进行康复练习,以便有效促进患者预后髋关节功能的合理恢复。
1.3观察指标。
1.3.1 患者康复用时指標 包括患者消肿用时与疼痛消失用时。
1.3.2 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 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 Hip score)进行评估,涉及内膜容包括髋关节疼痛情况、活动能力以及功能性水平,得分越高表示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
1.3.3 患者并发症率 包括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以及感染。
1.3.4 患者生活质量 量表评估,得分与患者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计算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康复用时指标对比
研究组的消肿用时、疼痛消失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总的来看,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节奏的不断加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诱发骨折问题的因素日益复杂,继而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埋下了安全隐患。在这一问题上,医疗人员表示,骨折患者在临床过程中往往可伴有较为明显的痛感,与此同时,其可伴有骨擦音与骨折部位畸形等症状,继而对患者预后健康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5]。从患者的角度来看,由于受到该问题的影响,多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能力往往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进而对其健康极为不利。与此同时,在运动的过程中,骨折断裂部位往往会出现彼此的摩擦,继而增加局部软组织发炎的几率,不利于其健康的充分恢复[6]。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对于中老年人群而言,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其骨骼中的钙质有所流失,继而导致患者骨折后自愈能力相对较差,不利于其术后健康的保障[7]。对于髋臼部位骨折患者而言,传统方法主要采用切开手术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然而,这种模式对于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因此,在术后,部分患者往往容易在术后出现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问题[8]。若骨折后未能及时进行合理治疗,则患者患处往往会出现疼痛与畸形等问题,继而对于患者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同时增加了其身心的压力。因此,在治疗期间,应做好对于患者患处骨骼部位移位和畸形问题的充分纠正[9]。近年来,随着医疗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逐渐在临床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大量临床数据表明,该手术模式的成功率相对较高,且操作相对较为便捷,有利于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全面优化。与此同时,该手术模式对于患者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小,有助于实现其术后健康的全面恢复。从患者的角度来看,通过该模式的充分应用,有利于确保其预后疼痛的合理减轻,同时有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活动能力的合理提升。在临床治疗期间,医疗人员在应用该术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合理做好对于相关假体的充分选取,以便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充分改善。另一方面,从治疗安全性的角度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患者的并发症率相对偏低[10]。此外,相关数据表明,在预后康复阶段,医疗人员应积极做好对于患者的科学引导,帮助其有效实现相应康复训练的参与,确保患者合理适应人工髋关节,以便为其预后健康的保障奠定基础。
本次研究资料显示,与常规保守治疗模式相比,通过使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速度的提升。与此同时,该疗法治疗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性水平相对更高。从治疗安全性的角度考虑,该疗法在临床治疗期间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相对较低,有利于实现患者预后健康的保障。基于此,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生活质量可以得到充分提升。
综上所述,对于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而言,为了提升其治疗效果,医疗人员应积极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其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何明长,曾祥鑫,陈志达,等.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中远期疗效[J]. 骨科,2021,12(1):56-62.
[2] 公振宇,夏碧荣.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的中远期疗效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9):23-24.
[3] 罗焘,赵曼妤.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效果分析[J]. 保健文汇,2021,22(1):183-184.
[4] 穆国斌,张亮,陈明学,等. 髋臼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折初期治疗失败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期随访结果[J].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0,13(10):825-829.
[5] 劉争民,孙晓曙.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中远期疗效观察[J]. 贵州医药,2020,44(1):73-74.
[6] 杨永田.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4):112-113.
[7] 丁韶龙.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26(2):127-128.
[8] 闫亮,吕守正.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的远期效果[J]. 医学信息,2020,33(14):105-106,109.
[9] 林飞太,江文锦,张怡元,等. 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12):1272-1274.
[10] 程辉光,段宁,马涛,等. 髋臼骨折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治疗预后研究[J]. 河北医学,2020,26(12):2070-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