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梁阿姨,她为了追踪一种癌症,5年间对同一个部位进行了13次CT检查,最终确诊了最早期的癌症并手术治愈。这种癌症就是肺癌。
梁阿姨的13次胸部CT检查中,其实曾发现过几枚肺小结节,但是当时医生仔细阅片后认为是良性的结节,所以没有进一步处理,万幸的是梁阿姨严格遵循了医嘱,持续跟踪随访,定期复查,这才及时抓住了结节的“恶变瞬间”,及时得到了治疗。
早期肺癌极难发现,有时即使通过CT检查发现了也极易被误认为是良性结节。可一旦错过疾病早期,中晚期再发现肺癌及对其进行治疗将会极大地降低治愈率及5年存活率,对预后大打折扣。那么,良性肺结节与肺癌该如何区分呢?我们又该如何抓住结节的“恶变瞬间”呢?
如今,肺小结节的检出率很高,统计资料显示:首次进行低剂量螺旋CT肺部扫描的人群中,约20%具有肺癌高危因素的人会发现肺小结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环境污染、生活方式的变化、CT分辨率的提高、低剂量CT筛查的普及和人们体检意识的增强,被检出的无症状肺内结节的数目越来越多、结节的体积越来越小、密度越来越淡。此类结节常缺乏特征性而难以确诊,但患者和家属常因对肺癌的恐惧而导致极大的焦虑和不安。
肺结节不等于肺癌。专家告诉我们,绝大多数肺结节都是良性的,只有少部分危险的肺结节会发展为肺癌。
肺结节是小于30毫米的肺部病灶,30毫米以上的被称为肺肿物。相比之下,肺部肿物的恶性概率更高。从影像学的角度看,结节按照密度可分三类:一类是磨玻璃结节,密度比较低,看似磨玻璃一样不透明;第二类是实性结节,看上去密度高;第三类是以上两种结节都有的混合结节,叫作部分实性结节(混合型结节)。根据肺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我们可以形象地将实性结节比喻为小土豆,磨玻璃结节比喻为棉花糖,而部分实性结节比喻为荷包蛋。
从恶性概率来看,一般来说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率高于磨玻璃结节,磨玻璃结节的恶性率又高于实性结节。很多患者会谈“磨玻璃”色变,认为查出磨玻璃结节,就离肺癌很近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以梁阿姨的CT照片为例:2013年11月份查出右肺中叶有3毫米的实性结节,右肺下叶有5毫米的磨玻璃结节,因为这两个结节很小,所以医生建议随访观察一段时间;2016年4月份复查时,发现右肺中叶结节相比2013年的时候明显增大,从原来的3毫米长到了1厘米,右肺下叶的结节也从原来的5毫米长到了7毫米,所以医生建议将这两处结节切除,最后病理结果显示右肺中叶结节确诊良性肿瘤,而右肺下叶结节确诊早期肺癌。
梁阿姨查出的就是磨玻璃结节,但是她一直观察到第三年,磨玻璃结节逐渐变成部分实性结节,医生才建议手术切除。因为是早期发现,结节切除后即可认为临床治愈。
磨玻璃结节其实是一种恶性程度比较低的结节,直径大于5毫米的纯磨玻璃结节被认为是中危结节,直径小于5毫米的纯磨玻璃结节则被定义为低危结节。因此,总的来说磨玻璃结节恶性程度中等。
实性结节则相对安全,临床上仅18%的实性肺结节最终发生恶变。实性结节中,根据结节大小,其可分为高危结节、中危结节和低危结节,这需要专业的医生来分辨,并给出具体的处理方法。如果是肺癌则需要尽早治疗。
部分实性结节(即混合型结节)的恶性概率在三种结节中最高,据统计,临床上约63%的部分实性结节會发生恶变,因此其肺癌风险度评价标准不同:直径大于8毫米的部分实性结节为高危结节,直径小于或等于8毫米的部分实性结节定义为中危结节。
1.观察2年无变化的实性结节。
2.随访过程中自然缩小或消失的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
1.存在恶性征象,如结节呈分叶状、结节周围带毛刺、有胸膜牵拉、结节内含细支气管征和小泡征、偏心侧存在后壁空洞等。
2.短时间内结节生长迅速。
3.磨玻璃内部出现实性部分。
查出肺结节后,很多人得到的医嘱都是“随访”两个字,但是大家并不理解为什么有的肺结节需要3个月后复查,有的肺结节患者则被告知6个月后再来,还有的患者随访了几次后被告知“没事了,常规体检即可”。
专家告诉我们,不同类型肺结节的倍增时间是有其各自规律的。实性结节一般149天发生倍增,部分实性结节的倍增周期则长达457天,磨玻璃结节的倍增周期更长,可达813天。如果结节符合其相应的倍增速度,医生才会高度怀疑是肺癌,所以不用担心随访期间它会突然癌变,只要是遵医嘱随访,就能抓住正在恶变的结节。
肺部结节的检查频率,国际肺癌筛查指南建议:5毫米以下实性肺小结节1年检查1次;5~10毫米的肺部实性结节则3~6个月复查1次;超过10毫米的肺部实性结节建议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另外,针对中危的磨玻璃结节,专家建议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持续CT检测,结节具有生长性则建议手术,无变化或缩小则建议继续长期CT随访,随访时间不小于3年。低危磨玻璃结节则建议年度CT复查观察生长性,结节具有生长性建议手术,无变化或缩小也建议继续长期CT随访,随访时间同样不小于3年。
由于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率相对较高,所以专家建议直径大于8毫米的部分实性结节应由胸外科、肿瘤内科、呼吸科和影像医学科医师集体会诊,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结节薄层三维重建CT扫描,薄层增强CT扫描,经皮肺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或3个月后进行CT复查。若结节3个月后没有缩小或增大时,考虑为恶性可能,建议手术切除。若结节缩小,建议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持续CT监测,无变化者建议长期年度CT复查,随访时间不小于3年。对于直径小于或等于8 毫米的部分实性结节,专家则建议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持续薄层CT扫描,并做结节的薄层三维重建。如果结节具有生长性建议手术,无变化或缩小建议继续长期CT随访,随访时间也应不小于3年。
定期随访是为了随时判断肺结节的性质,抓住其恶变的“瞬间”,在早期癌阶段及时干预,发现结节不立即手术是给它一个消失的机会,肺小结节未经手术几年到十几年不变,甚至消失了的,大有人在。
而3个月到2年不等的随访要求,是医生根据每个人结节的大小、个数、形态和密度等特征评估出来的,如果查出肺结节,一定要严格遵守医嘱的随访频率,避免遗漏早期的恶性改变。但肺部结节也无需过度频繁地复查。有的患者医生建议半年随访,但是患者如果在3个月就进行复查,则多做了一次CT检查,增加了身体所承受的CT辐射,对肺结节亦有害处。还有患者一周内在不同医院做了3次胸部CT,殊不知短期(1个月以内)CT检查,肺结节并不会有明显的变化,这也让患者接受了许多不必要的CT辐射。
肺部结节复查一定要选择胸部CT。有的患者选择X线胸片进行复查,其实并不能实现复查的目的,因为X线片检查只能粗略检查心脏、主动脉、肺、胸膜、肋骨等器官、组织,可以检查有无肺纹理增多、肺部钙化点、主动脉钙化等,对于肺结节的诊断几乎没有什么价值。
胸部CT则可以显示出更加清晰的结构,对胸部病变检出的敏感性和显示病变的准确性均优于常规X 线胸片,特别是对于早期肺癌确诊有决定性意义。其中,高分辨CT能更进一步增加对肺部观察的分辨率,对于肺结节的诊断意义重大;胸部增强CT则是在普通CT 的基础上增加了注射造影剂,让病灶显示更加清楚,一般用在诊断较困难的病例,或者术前了解淋巴结及远处扩散的情况,以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等。
为避免设备误差及阅片误差,建议有条件的患者最好在同一家医院、同一个医生处进行复查。
肺结节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合理控制、远离危险因素可以降低肺结节乃至肺癌的发生风险。在这些因素中,可以分为不可控的因素和可以防控的因素。
这些不可控的因素包括年龄、基因等。众所周知,年龄增长带来的机体衰老、多种身体机能的下降在癌症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遗传基因的不同、差异也会导致不同的癌症风险。如果直系亲属中有肺癌患者、肺结节患者,那可能需要适当提前肺结节的筛查年龄,引起重视。
可控因素包括吸烟、环境空气污染、放射性物质接触、长期肺部疾病等。日常生活中,控制即可降低發病风险的因素主要为吸烟、环境空气污染。
吸烟是肺癌明确的高危因素。有统计显示,吸烟者发生肺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增20倍以上。吸烟者的肺结节检出率也明显高于不吸烟者。需要注意,即使不吸烟的人群也可能受到身边吸烟者产生的二手烟伤害,所以自己不吸烟的同时,需要尽量远离吸烟人群或是劝阻他人吸烟。吸烟者在家中吸烟时,关闭门窗、开排风扇、使用抽油烟机等并不能有效地防止其他室内空间、人员受到二手烟的影响。
家庭中最易接触到的环境空气污染是厨房油烟。高温烹饪往往会产生较多的油烟,对健康不利。降低烹饪温度是控制油烟的好方法,多使用蒸、煮、小火煎炒等方式,同时不要将烟点较低的油类用于高温烹饪。烹饪前即可打开抽油烟机,烹饪结束后应继续保持厨房密闭,继续运转抽油烟机10~20分钟。
同时,室内装修应尽量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家具,减少化学污染。室外空气污染主要的应对方法为增强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以减少污染物吸入等。
(编辑 王 幸)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二科主任,大外科副主任,北京大学胸外科学系副主任,兼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营养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外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等。
作为国内肺癌治疗规范化手术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专长于气管及支气管袖状成形手术、肺血管成形手术以及隆突癌切除重建手术,食管癌根治及消化道重建手术,纵隔巨大肿瘤切除术及血管成形术,以及胸壁肿瘤切除及成形术。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二科主治医师。擅长肺小结节、肺癌、食管癌的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