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幼小衔接微课程提高幼儿心理适应能力

2022-03-26 12:44:16王瑞娟
幸福家庭 2022年20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幼小视域

王瑞娟

幼小衔接是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幼小衔接微课程是根据幼儿日常活动的需求与兴趣而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被广泛地应用于幼儿园教育中,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如何在幼小衔接视域下,利用微课程提高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是目前教育界十分关心的问题。为使幼儿顺利融入新的学习环境,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有效利用微课程开展幼儿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地利用各类资源构建微课程,从而使幼儿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发挥微课程对提高幼儿心理适应能力的促进作用。

一、借幼小衔接微课程提高幼儿心理适应能力的意义

幼小衔接期指的是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教师单纯地向幼儿传授知识并不能使他们顺利地完成心理上的转变。如果父母和教师没有及时地对幼儿展开心理辅导,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就难以得到发展,这会对他们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何更好地识别和处理幼儿的心理适应问题,成为当前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在幼小衔接阶段,利用微课程提高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能够使其在进入小学后更快地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并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各种问题。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幼儿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运用新颖的教育方法和科学的教学思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二、微课程概述

(一)微课程的内涵

微课程是指根据幼儿日常活动的需求与兴趣而生成的个性化课程,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教师可以根据幼小衔接中的问题提前生成微课程,从而提高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一般而言,在幼小衔接这一特殊阶段,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中会发生许意外事件,教师要抓住各种机会对幼儿展开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二)微课程的特点

第一,开放性和自由性。微课程并非一成不变的,每个人、每件事都可以作为课程的素材,如路上的行人、天上的白云、翩翩起舞的蝴蝶等。换句话说,幼小衔接视域下的微课程资源并不是固定的,而是自由开放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第二,微课程的教学目标较为灵活。幼儿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在幼小衔接这一特殊阶段应用微课程时要坚持动态化的理念,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适时地调整教学目标,从而满足即将步入小学的幼儿的发展需求。

(三)应用微课程的必要性

1.与幼儿思维发展特点相符。微课程是根据幼儿的需求和兴趣而生成的个性化课程,它的内容源于生活,符合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这一特点。

2.与幼儿的学习方式相符。幼儿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经历来学习知识的。微课程符合幼儿的学习习惯和心理习惯,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幼小衔接阶段的相关知识。同时,微课程可以按照幼儿的学习规律,将原有课程分解成不同内容的微型课程,还可以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结合,给幼儿提供全新的学习和心理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

3.弥补教学手段的不足。教师在把握幼儿心理的基础上应用微课程,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从而提高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例如,在讲解由幼儿园步入小学的相关内容时,由于内容比较抽象,教师难以在现场演示教学,而通过微课程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具体的情境,从而节约教学时间,并使幼儿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教师通过合理安排微课程,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提前适应身份的转变,促进幼儿心理适应能力的提高。

三、借幼小衔接微课程提高幼儿心理适应能力的策略

(一)观察幼儿行为,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

观察是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幼小衔接视域下利用微课程提高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密切观察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心理变化、情绪管理、学习生活上的规划等,发掘出有利于构建微课程的资源,并找到提高幼儿心理适应能力的切入点。

(二)引导幼儿提问,提供各方面支持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适应能力是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素质。在幼小衔接视域下,教师在保护幼儿好奇心的同时,还要尽量提高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并通过符号、图像、语言等方式,对幼儿展开心理适应训练。微课程能够呈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从而促使他们提出问题,这对于幼儿后面步入小学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因为年纪尚小,经验不足,所以常常会问一些问题。比如,幼儿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会有极强的好奇心,可能会询问教师是否会像在幼儿园一样陪伴他们、步入小学后自己是不是就是大人了等问题。幼儿提出的一些问题在教师看来可能很幼稚,但教师不能忽视这些问题,不应从大人的角度去思考,应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利用这一机会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教育。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课程的开发,从而提高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

(三)在微课程中融入游戏元素

幼儿对游戏非常感兴趣,因此,立足游戏活动构建微课程是有效的教学手段。游戏教学是幼儿教育中最为重要、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通过引导幼儿参与各种游戏活动,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可以在微课程的设计中添加一些生活元素,以此充分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优势,从而落实微课程的有效构建。换句话说,游戏化和活动化的微课程可以使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获得提高。

比如,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一些幼儿很爱玩角色扮演游戏,因此,笔者设计了一项与小学生活相关的游戏,以小学生活为基础,开展微课程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有效地开展游戏活动,并兼顾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保证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从幼儿园中寻找所需资源,并为他们准备一些红领巾、小板凳、课桌等素材。在这些素材的帮助下,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模仿小学生,体验小学生活。教师引导幼儿开展这样的游戏,可以使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进行反思总结,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微课程教学具有随机性特点。要想发挥微课程教学最大的作用,教师既要善于发掘日常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又要在教学结束后對自己和幼儿的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反思以下问题:有没有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有没有过度干涉幼儿的学习过程,微课程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微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没有不适当、不合理的引导。教师通过反思可以达到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并通过对整个微课程的回顾与整理,及时地发现微课程中存在的不足。此外,教师生成的微课程需要具有发展性、持续性等特点,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广阔的视野,主动吸取他人的优秀经验,善于把握每一次教育机会,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深度探索,在幼小衔接视域下利用微课程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

在幼小衔接视域下,教师要有效利用微课程,从各个层面支持幼儿的学习。微课程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等特点,将其运用于幼儿教育中,可以营造全新的学前教育环境,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培养幼儿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的目的。在幼小衔接视域下建构微课程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了解幼儿的兴趣,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微课程,从而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

(作者单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幼小视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冰雪运动(2020年1期)2020-08-24 08:10:58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2:56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22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8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
声屏世界(2014年8期)2014-02-28 15:18:11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