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ST配合预见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后效果及吞咽功能的影响

2022-03-26 04:57:44沈冠男张亚琴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预见性饮水黏度

沈冠男,张亚琴,张 漪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常熟215500)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率为50%,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长此以往会导致误吸、营养不良、脱水等不良事件发生[1-2]。因此,密切观察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发生风险,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训练方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3]。容积-黏度吞咽试验(V-VST)是一种有效评估患者吞咽功能的床边筛查工具,通过患者对不同容积、黏度食物的吞咽表现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作为患者进食的科学指导[4]。预见性护理则是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判断,提前预知存在的护理风险,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及满意度[5]。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1日,我们对4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V-VST配合预见性护理的干预方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6]者;②护理前洼田饮水试验均在Ⅱ级及以上者;③病情稳定且意识功能正常,能配合本研究者;④知情本研究目的、意义并签署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存在非脑卒中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者;②合并恶性肿瘤或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③认知、表达、意识功能障碍者;④合并严重感染者。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2~73(56.53±4.81)岁;病程1~5(2.43±0.75)年;脑卒中类型:脑出血4例,脑梗死36例。研究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2~72(55.53±4.81)岁;病程1~4(2.40±0.75)年;脑卒中类型:脑出血4例、脑梗死3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和基本康复训练。研究组实施V-VST配合预见性护理的干预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2.1 V-VST评估 每周评估患者1次,连续评估4周后,根据评估结果制订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具体评估操作如下。①准备物品:10 ml汤匙、米粉、温开水、血氧饱和度检测仪。②体位准备:将床头抬高60°并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同时使头正中直立,取出义齿后将软枕垫在偏瘫者患侧。③试验步骤:试验液体由米粉与温开水共同配制而成,分别采用黏度<50 mPa·s的水、51~350 mPa·s的糊状及>1750 mPa·s的布丁状进行试验。将试验液体容积按照我国饮食习惯由原来的5、10、20 ml调整至3、5、10 ml,并将试验过程改良为“三段九步”法,分别为布丁状黏度(第1阶段)、糊状黏度(第2阶段)、温开水(第3阶段),患者分别在每个阶段吞咽对应液体3、5、10 ml,共计完成9次试验,护理人员仔细观察每次患者吞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若患者出现音质变化、咳嗽、血氧饱和度严重下降等安全风险事件,或分次吞咽、唇部未完全闭合、食物漏出等影响试验有效性的事件,立即停止试验并给予处理措施。

1.2.2 预见性护理 根据评估结果及实际情况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康复指导、饮食护理、吞咽护理、心理干预、环境干预等,具体内容如下。①康复指导:为患者制订与个人喜好、病情相符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存在严重颈部问题的患者进行颈部放松训练,缓解颈部肌肉张力并提高灵活度,从而有利于吞咽;指导患者适当进行吸指练习、唇部运动、咀嚼练习及舌部肌肉训练等活动,刺激咽部感官,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训练强度。②饮食护理:在充分了解患者口味偏好基础上进行营养搭配均衡的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病情调整食物摄入量和种类。用餐前后协助患者清洁口腔,避免出现细菌感染等不良事件,同时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脑卒中饮食知识、注意事项及正确用餐姿势。③吞咽护理:给予V-VST试验中安全性受损患者适当稠度食物,并在保证安全性前提下尽可能增大容积以提高有效性,指导患者进行咀嚼肌、吼上抬等基础吞咽训练;给予安全性未受损但有效性受损患者低稠度食物,不损害其安全性前提下给予最高容积液体进食,提高一次进食量。④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及家属建立有效沟通,为其讲解吞咽功能训练重要性,通过专业知识讲解缓解患者焦躁、恐惧等负性情绪。在进行康复训练或就餐时,充分保护患者隐私,提高护理舒适度。⑤环境干预:依据患者性格、个人喜好、习惯等个性化装饰病房,保持患者身心愉悦,保证病区安静、整洁,病房内勤通风,使光线、空气、温度、湿度均处于最适宜水平。

1.3 评价指标 ①吞咽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两组吞咽功能,准备30 ml并协助患者取坐位,按照饮水习惯,观察饮水情况。将吞咽功能分为5级:5 s内能够将水一次性饮完且未发生呛咳为Ⅰ级;能够将水分2次饮完且无呛咳情况发生为Ⅱ级;能够将水一次性饮完但发生呛咳为Ⅲ级;能够将水分2次饮完但发生呛咳发生为Ⅳ级;频繁发生呛咳致无法正常饮水为Ⅴ级[7]。②营养指标:分别于护理前后监测两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糖(Glu)指标。③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估表(QOL)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4个纬度,各维度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④预后效果:根据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饮水试验等级恢复至Ⅰ级为治愈;饮水试验等级改善2个级别为显效;饮水试验等级改善1个级别为有效;饮水试验等级无改善或下降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2.2 两组护理前后各项营养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各项营养指标比较

2.3 两组护理前后QOL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QOL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预后效果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预后效果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老年患者伴有多种并发症,其中以吞咽障碍最常见,包括真性、假性延髓性麻痹两种,分别由神经、脑干束损坏所致[8-9]。吞咽障碍表现为食物长时间在口腔内停留无法吞咽或有残渣,在饮水、进食时出现咀嚼困难、呛咳,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合并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影响康复效果及康复进程,导致病死率居高不下[10]。因此,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进行准确评估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在康复管理中至关重要。V-VST是一种床边筛查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通过观察患者吞咽不同容积、黏度食物时临床表现,评估吞咽有效性及安全性[11]。V-VST不仅为护理人员早期筛查、识别患者吞咽障碍及预测吞咽风险中起辅助作用,还可作为帮助患者判断一口进食量、食物适宜黏稠度等参考工具,该方法具备操作简单、流程清晰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12-13]。

本研究基于V-VST评估给予预见性护理,旨在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进食风险,以改善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及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V-VST配合预见性护理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个性化进食管理,同时结合多种训练,有效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和治疗效果的提高。通过唇、舌、颊、声带、咽后壁等肌群的活跃运动,强化肌肉群运动协调性和收缩能力,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此外,受吞咽障碍的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生活方式均发生改变,导致生活质量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各项营养指标、QOL评分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V-VST配合预见性护理,通过早期饮食护理、心理干预、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各营养指标,从而提高营养摄取能力,与郭艳等[14]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V-VST配合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营养水平及预后效果。但本研究尚存在样本数量小、研究时间短等缺陷,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待未来进行大样本、长期研究,从而为脑卒中患者提供科学的护理措施。

猜你喜欢
预见性饮水黏度
简易饮水鸟
军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44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上海公路(2019年3期)2019-11-25 07:39:30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SAE J300新规格增加了SAE 8和SAE 12两种黏度级别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防丢干伞饮水杯
高黏度齿轮泵径向力的消除
中国塑料(2014年2期)2014-10-17 02: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