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萍,王 蓉,陈 楠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 江苏苏州215008)
因冠状动脉血供不足,增加心肌耗氧量,引发心绞痛的发生。若机体病变导致冠状动脉狭窄,使血液和营养无法全面供应,导致心肌流动血液减少,加上剧烈活动,就会加重心肌的缺血、缺氧症状,引发心绞痛。心绞痛是一种慢性疾病,需长期治疗,而发病患者中老年人较多,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差,易出现不良心理,降低疾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因此,在心绞痛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40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应用罗伊适应模式联合动机性访谈心理干预取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1日~2020年11月30日收治的80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医生诊断、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心绞痛者;②病程均>2个月,且发作次数每日≤5次,每周≥2次者;③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评分患者心绞痛处于Ⅱ或Ⅲ级;④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均处于正常状态,可完成问卷调查和正常沟通者;⑤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⑥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高血压处于Ⅲ级以上,未实施药物治疗,高血压仍处于较高水平者;②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者;③既往实施过心脏起搏器手术者;④合并较严重的心脏障碍者;⑤合并机体严重感染、心源性休克及肺栓塞等疾病者;⑥合并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胃肠系统严重功能障碍者;⑦合并恶性肿瘤者;⑧既往对药物出现过敏史,无法使用药物治疗者。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40~55(46.14±2.15)岁;高血压分级:Ⅰ级23例,Ⅱ级17例。研究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2~58(48.23±3.24)岁;高血压分级:Ⅰ级12例,Ⅱ级2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干预、动机访谈干预。强化对患者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并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嘱患者应根据病情康复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①第一次动机访谈:评估患者的文化背景,制订相应的访谈内容,使患者明确心绞痛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并了解患者错误的想法和行为,进行疏导的同时,给予纠正。②第二次访谈:引导患者回想对疾病自我管理的不足之处及其不良影响,利用多次的动机访谈,使患者主动认识疾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引导和鼓励下改变思维和行为。③第三次动机访谈:评估患者思维和行为的改变现状,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再次评估患者、家属的想法和意愿,鼓励和疏导执行能力较差的患者和家属[1]。④第四次访谈:评估患者心绞痛发生的评率、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现状,列举仍然存在的康复问题,协助患者制订相应的干预方案。针对心绞痛的康复特征,制订疾病康复手册和康复视频,为患者提供干预支持。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罗伊适应模式,具体内容如下。①一级评估:通过病情观察、与患者交流收集患者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等方面的无效反应。a.生理功能:心绞痛反复发作会降低活动耐力,影响睡眠。因病情的影响,活动逐渐减少,出现排泄问题、饮食摄入不足、营养失调。此外,反复的疼痛增加对生理和心理折磨。b.自我概念:疾病反复发作降低机体的综合素质,在长期的疼痛中,患者易出现心理压力,并出现恐惧、焦虑及抑郁的不良心理情绪[2]。c.角色功能:患者出现角色紊乱,其不仅是患者,且充当父母和儿女的角色,疾病治疗和康复,增加家庭的生活负担和经济负担。d.相互依赖:因疾病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同时需要充分的家庭照顾和支持,对家人产生依赖。②二级评估:评估对患者行为产生影响的内在刺激和外在刺激,并明确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及固定刺激。主要刺激:心肌的缺血和缺氧;相关刺激: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滥用药物、情绪激动等;固有刺激:患者个体差异,如既往手术史[3]。③干预诊断:生理功能为患者康复中的主要护理诊断,其他护理诊断的重要性依次为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互相依赖。④制订干预目标:a.提高活动耐力,提高睡眠质量;强化营养干预,减少营养不良,促进肠胃功能恢复;减轻疼痛。b.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减轻焦虑、抑郁心理。c.纠正患者错误思维,充分认知疾病,明确其社会角色。d.能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不过分依赖,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⑤干预措施的实施:a.运动训练。首先制订标准的运动处方,进行匀速的步行训练,每次训练时间20~30 min,随着活动耐力的提高,逐渐增加活动量。运动时利用心律监测调整运动的速度,保持在50~80 m/min,保证运动强度的耗氧量为50%~60%,其中最大耗氧量依据运动过程中的靶脉搏率进行估算,公式=170-患者年龄。每周运动总运动量控制在29.4~80.4 kJ,步行距离为32 km。b.穴位按摩。协助患者仰卧位,放松身体,从印堂穴推至神庭,如此反复进行6次,然后再自印堂穴位沿眉弓推按至太阳穴,反复进行6次,最后再自印堂穴至眼眶周围进行相应的按摩治疗。选取其他安眠穴位指柔,包括百会穴、神庭穴、精明穴、安眠穴等,每穴位进行30 s,并拿捏肩井、五经,两侧桥弓共进行3 min[4]。c.营养指导。制订饮食计划,每日摄入总热量在1900 kcal/d,食用油每周可摄入400 g,摄入碳水和脂肪的比例为3∶10,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在1.2 g/(kg·d),每日摄入蔬菜、水果量400 g,豆类、谷类等食物210~480 g,每周食用鱼类1次,尽量选择二十二碳六烯酸的食物,禁止食用饱和脂肪酸食物。食物应以清淡、高维生素及易消化为主,禁食辛辣刺激、蛋黄、油炸等食物,保证每日饮食定时、定量,少量多餐[5]。d.心理疏导。利用疾病指南、图文手册及视频,强化患者对疾病康复的认识。并通过沟通和疏导,认知错误行为和思想,在引导和鼓励下逐渐的改变错误的思维方式,定位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并能胜任角色。邀请康复效果较显著的患者现身交流与指导,使患者在交流中疏导不良情绪,提高自护能力,增强自信心,缓解恐惧、焦虑情绪[6]。
1.3 评价指标 ①负性心理: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其中HAMA共有14个条目,HAMD共有17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负性情绪越重。②希望水平:采用中文版 Herth 希望量表(HHI)评估患者希望水平,量表共有3个维度,包括亲密关系、积极行动及人生态度,采用4级评分法,总分为12~48分,分值越高表示希望水平越高[7]。③自我效能管理:采用慢性疾病自我效能量表评估患者自我效能,量表共有4个维度,包括角色功能、情绪控制、症状管理及沟通能力,各项目评分范围为1~10分,分数越高表示自我效能管理越差。④治疗依从性:采用本院自制的依从性问卷,问卷内容包括用药情况、知识宣教及康复训练,每项满分为3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依从性越好。⑤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舒适度、操作轻柔度及护理技术,每项满分3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护理满意度越高[8]。
2.1 两组HHI、HAMA、HAMD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HHI、HAMA、HAMD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心绞痛为心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疾病发生后患者常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并放射至肩膀、左臂内侧及背部,疾病发生较急,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易出现心肌梗死,提高患者的病死率。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使心绞痛患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疾病在得到较好治疗的同时,也需要完善的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9]。
动机访谈为护理中以护患信任为基础的交流形式,通过与患者的一对一交流,引导其主动阐述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并挖掘其解决自身问题的动力,此干预方式是一种目的性、建设性及理性的思维和心理疏导,使患者在不断的访谈中认知疾病,并分析和纠正不良行为,最终形成正确思维、行为[10]。虽然动机访谈干预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干预措施仍不全面。因此,在动机访谈实施的基础上采取罗伊适应模式干预,此干预模式的实施主要核心为适应,其首先利用一级评估和二级评估,了解患者在疾病康复中对心理、思想及行为的不适应性刺激,通过干预诊断明确各项刺激对疾病影响的重要性,进而制订相应的干预目标,实施相应的干预护理,从而提高疾病的康复效果[11]。罗伊适应模式通过运动训练、穴位按摩、营养指导、心理疏导等干预措施,有效提高患者活动耐力、睡眠质量、机体营养状态,减少康复中不良反应发生的同时,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HHI中亲密关系、积极行动、人生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依从性、护理态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