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心理韧性影响因素与职业倦怠相关性分析

2022-03-26 04:57杨荣华苗静静于晓倩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倦怠感韧性职业倦怠

杨荣华,苗静静,于晓倩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大学护理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中心 山东济南250012)

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富有挑战性和相对较高的压力,这些压力通常来源于医患关系的复杂性、家庭成员的影响、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及职称晋升的压力[1]。高强度、高压力、高专业性的工作可能会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增加护理人员疲惫、抑郁、焦虑、继发性创伤应激和自杀的风险。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2]。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包括提供长时间的护理及与患者、家属建立密切关系,使他们面临更高的同情心疲劳和职业倦怠风险。当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程度较重时,会降低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医院的工作质量,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消极影响[3]。因此,对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研究和理解变得越来越重要。心理韧性又被称为复原力、心理弹性,它可以保护个人免受精神疾病的影响,并在逆境中茁壮成长[4]。有研究表明,心理韧性能影响个体的应对、适应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甚至对人的免疫能力产生影响。人们一致认为,心理韧性在护理人员应对工作和生活压力方面至关重要[5]。增强护理人员的心理韧性对其专业技能、个人情感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拥有高的心理韧性被认为是护理人员在专业上取得成功和管理工作压力源的关键[6]。Kim等[7]调查显示,心理韧性与坚韧、自尊、生活及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与抑郁、倦怠呈负相关。然而,关于心理韧性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未见深入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并分析护理人员的心理韧性及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为医院管理层如何有效为护理人员提供心理疏导、进行心理干预和防护、维护心理健康提供指导和帮助。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问卷星生成调查问卷的形式,依次录入编辑好的导引语和测试题目并仔细核对,通过微信等方式发送给医院各科室护理人员群中。2020年6月1日~7月31日,选取山东省某所综合医院各科室183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每个IP只能作答1次问卷,真实有效。问卷不需要填写真实姓名、微信号及其他隐私信息,以确保答题者的正常心态。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研究设计,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有无子女、工作科室、工作职称、人均月收入、休假、心理辅导等。

1.2.2 心理韧性量表(CD-RISC) CD-RISC由Connor等[8]编制,后经于肖楠等[9]汉化并重新修订,中文版CD-RISC共包括坚韧(13个条目)、自强(8个条目)、乐观(4个条目)3个维度,共25个条目。总分为100分,采用按照与自身情况的符合程度赋值(0~4分分别表示从不、很少、有时、经常、几乎总是)的5级评分法。此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89,重测信度为0.87[10-11],被广泛应用于评估人群的心理韧性水平,得分越高表示心理韧性水平越高。

2 结果

2.1 183名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情况 男10名(5.46%),女173名(94.54%);年龄:≤25岁6名(3.28%),26~30岁46名(25.14%),31~40岁111名(60.66%),41~50岁20名(10.93%);婚姻状况:未婚23名(12.57%),已婚160名(87.43%);受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17名(9.29%),本科166名(90.71%);科室:内科54名(29.51%),外科42名(22.95%),妇产科13名(7.10%),儿科11名(6.01%),其他科室63名(34.43%);工作时间:≤5年22名(12.02%),6~10年86名(46.99%),11~20年56名(30.60%),>20名19名(10.38%);职称:护士9名(4.92%),护师113名(61.75%),主管护师61名(33.33%);人均月收入:≤3000元3名(1.64%),3001~6000元25名(13.66%),6001~9000元93名(50.82%),>9000元62名(33.88%);1年内是否休假:从未78名(42.62%),偶尔91名(49.73%),长期14名(7.65%);1年内是否接受过心理疏导:是15名(8.20%),否168名(91.80%)。

2.2 183名护理人员CD-RISC、MBI-GS评分情况 CD-RISC总分为(87.54 ± 13.21)分,力量维度得分(28.72±4.09)分,乐观维度得分(14.53±2.76)分,坚韧维度得分(44.29±7.50)分,心理韧性总体为中上水平;MBI-GS平均得分(3.08±0.72)分,情绪衰竭维度得分(19.43±5.19)分,工作态度维度得分(13.52±4.31)分,成就感低落维度得分(13.28±9.69)分,总体职业倦怠感较严重。

2.3 183名护理人员心理韧性与一般资料单因素分析 见表3。

表1 183名护理人员心理韧性与一般资料单因素分析

2.4 183名护理人员心理韧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护理人员心理韧性量表得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3个变量外加相关性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职业倦怠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变量进入水平为α=0.05,剔除水平为α=0.10。具体见表2。

2.5 183名护理人员心理韧性与职业倦怠相关性分析 见表3。

表3 183名护理人员心理韧性与职业倦怠相关性分析(r值)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心理韧性及其影响因素 个体的心理韧性水平与多种个人及社会因素关系密切,其中包括负性情绪、突发事件、生活压力等[14]。有关文献显示,中国护理人员的心理韧性总分为(70.15±10.34)分,心理韧性总体处于中等水平[15]。而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心理韧性总分为(87.54 ± 13.21)分,较其他研究中护理人员的心理韧性总分高。原因可能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背景下,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随之增加,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随时面对各种紧急状况。在这种高度紧张与压力下,护理人员逐渐调整自我,加之国家对疫情防控中医护人员工作环境改善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使护理人员逐步适应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从而使其心理韧性得到一定提高。有研究显示,心理韧性受个体心理因素、从业情况与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健康状况越好、工作年限越长、受教育程度越高、职称越高,护士的心理韧性越高[16]。本研究证实,年龄、工作科室及休假对护理人员的心理韧性影响显著。40岁之前,护理人员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房贷、车贷、赡养老人及抚养子女的压力大,加之日常工作量较大,紧急事件频发,使其心理韧性较低。而40岁之后,工作趋于稳定,性格更加坚韧,生活压力减少,心理韧性也随之提高。不同科室之间护理人员心理韧性水平不相同,内、外科较妇产科、儿科及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心理韧性得分高。内、外科护理人员平时工作节奏较快,见到的病种较多,使其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妥善应对和处理各类问题,心理韧性水平也会处于较高水平;且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会增加护理人员的疲劳、不适和无助,使其特别容易受到恐惧、焦虑等情绪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而适当的休假会减轻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反应,从而提高其心理韧性水平。

3.2 护理人员的心理韧性与职业倦怠感的关系 护理人员工作强度高,工作压力大,其职业倦怠现象较为常见[17]。有证据指出,严重的职业倦怠感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会导致多种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等,不仅降低员工的绩效、生产力和创造力,还可引发缺勤、意外事故和离职[18-20]。本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量表平均得分为(3.08±0.72)分,其中情绪衰竭维度得分为(19.43±5.19)分,工作态度维度得分为(13.52±4.31)分,成就感低落维度总分为(13.28±9.69)分。与2013年护理人员得分[21]比较,本调查中护理人员职业倦怠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2013年得分,总体职业倦怠感较严重。有研究显示,职业倦怠与护理人员的心理韧性、工作应激和时间管理等方面具有相关性[22]。本研究也证明,心理韧性各维度(力量、乐观、坚韧)与职业倦怠各维度(情绪衰竭、工作态度、成就感低落)呈负相关,即护理人员的心理韧性越低,职业倦怠感越高。因此,提高心理韧性对消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3 提高护理人员心理韧性的措施

3.3.1 加强医院管理层的重视程度 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工作压力较高,医院管理层应该加强与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切实掌握护理人员的真实需求,改善护理工作环境,提高护理工作安全保障;对长期在急诊、手术室等一线护理人员合理安排休假,建立弹性值班制度,减轻工作压力,并做好心理辅导和干预,缓解护理人员长期紧张、压抑的心情;同时提升护理人员的薪资待遇,给予工作强度较大的一线科室相对的待遇和政策倾向。

3.3.2 护理人员自我调整 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学会自我调整,减少工作环境带来的压力,从而提高心理韧性水平。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身体、心理疲劳,增强自身免疫能力,保持身心平衡;健康的作息、调班休息可以缓解长期紧张压抑的心情,调节内分泌紊乱等症状;合理诉说与倾听也可以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韧性水平。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的心理韧性水平较高,职业倦怠感较严重,且心理韧性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这要求医院管理层和护理人员自身都要积极采取心理干预措施,缓解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各种负性情绪,提高心理韧性水平,减轻职业倦怠感。

猜你喜欢
倦怠感韧性职业倦怠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中学生过程写作的思考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感的自我调节及破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