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蕊,王爱敏,仇 夏,李爱玲,姜 新,马先艳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青岛 266003)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不明,以缓解与复发交替发生为表现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该疾病有终生复发倾向,多数患者的病情迁延不愈,需长期随访和管理。一项关于全球IBD流行病学模式的研究认为,到2025年中国的IBD患者将>150万[1]。患者出院准备度由Fenwic[2]在1979年提出,是指医务人员综合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状况,判断患者在多大程度上具备离开医院、回归社会、进一步康复的能力。目前,国内医疗资源紧张,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各医院严控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周转率,加速患者的出院进程[3]。由于出院准备时间较短,导致部分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而再次入院,加重医疗、社会负担。有研究证实,出院准备度较好的患者,出院后疾病应对能力更强,病情控制效果更加理想,再入院率低,不但能节约医疗资源,还减轻患者、家庭负担[4-6]。本研究旨在调查IBD患者出院准备度,初步分析影响因素,为构建更为完善的出院计划、延续护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1日~2021年3月31日收治的119例IBD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2018年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诊断标准的患者;②认知水平正常,能够理解问卷的调查内容,可以独立或在协助下完成对评估量表内容的填写;③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精神类疾病者;②问卷填写不完整者。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与疾病资料 调查表由研究者自主设计,第一部分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居住方式、工作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第二部分收集患者疾病资料,包括此次住院时间、出院情况,是否初次诊断、合并症、用药情况、家族史等。
1.2.2 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 该量表为自评量表,是美国学者Weiss等[7]开发编制,该量表在其他国家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疾病患者出院准备度的评估。本研究使用Lin等[8]汉化的中文版RHDS。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9,内容效度指数为0.88,各条目内容的效度指数为0.80~1.00。量表包含个人状态(条目1~3)、适应能力(条目4~8)及预期可获得支持(条目9~12)3个维度。共12个条目,采用0~10分的评分方式。
1.2.3 出院指导质量量表(QDTS) QDTS由美国学者Weiss等[9]编制,为使量表更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王冰花等[10]对量表进行汉化,中文版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924,内容效度指数(CVI)为 0.98,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本研究采用中文版QDTS,量表内容包含3个维度(出院前需要得到的指导内容、出院前实际得到的内容、指导技巧与效果),总共24个条目,均采用0~10 分的计分方式,通过前2个维度得分之差,可了解到患者的需求是否被满足。QDTS得分为“实际获得的内容” 和“指导技巧及效果”2 个维度得分之和,得分越高表明指导质量越高。
1.3 资料收集方法 出院前一天,由2名研究人员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患者采用匿名的方式填写电子版或纸质版问卷,现场发放问卷,10 min后收回。共计发放问卷127份,回收问卷122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119份,问卷有效率为97.5%。
2.1 119例IBD患者RHDS评分情况 见表1。
表1 119例IBD患者RHDS评分情况(分,
2.2 不同特征IBD患者RHD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IBD患者RHDS评分比较(分,
续表
2.3 119例IBD患者QDTS评分情况 见表3。
表3 119例IBD患者QDTS评分情况(分,
2.4 IBD患者出院指导质量与出院准备度得分相关性分析 见表4。
表4 IBD患者出院指导质量与出院准备度得分相关性分析(r值)
2.5 IBD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多因素分析 出院准备度评分作为因变量,出院指导质量总分、家庭人均月收入、工作状态、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多次复发住院、感知自理能力下降及其他从专业角度考虑可能影响出院准备度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赋值方式见表 5),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院指导质量、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和感知自理能力下降是出院准备度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见表6。
表5 自变量赋值方式
表6 患者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3.1 IBD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IBD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得分为(7.69±1.06)分,与王冰花等[11]对冠心病患者出院准备度评分结果(8.01±1.44)分相比偏低,与王晓凤等[12]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研究结果(7.38±1.69)分相比偏高,提示IBD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各维度得分由高及低依次是适应能力、预期获得帮助、个人状态。适应能力维度均分较高,考虑主要与本研究纳入的对象多为UC患者,内镜下诊断为中度活动期,症状较轻,73.9%为复发住院,已具备一定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症状控制后能较快适应日常生活有关。同时,治疗主要为药物口服、纳肛、灌肠等,简单、易操作,因此,出院后在个人护理、家务劳动及医疗照护方面需要的帮助较少。预期获得帮助维度均分较高,考虑与大多数患者同家人同住能获得较好的情感支持有关,患者通过照护者、朋友及病友获得足够的社会支持。但医护人员仍需关注患者、家属是否存在焦虑、疾病控制信心不足等情况,给予心理支持。个人状态维度均分偏低,可能原因有:①由于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患者担心症状加重,不敢进食,营养摄入不足,从而导致体力不足。②IBD患者比健康人群更易发生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可影响自我状态的评估[13-14]。③反复多次的住院打击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影响患者自我评估。本研究中59.7%的患者为在职人员,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出院后积极康复,投入到正常的生活、工作中,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3.2 IBD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
3.2.1 受教育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出院准备度与受教育程度无明显相关,与李宜敏等[15-17]研究结果不一致。李亚妮等[18]研究显示,个体的健康素养与其受教育水平相关。受教育程度高的IBD患者能获取到更多的疾病知识,对IBD的发展、转归了解更为深入,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患者出院准备度个人状态的评估。
3.2.2 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本研究显示,医疗保险或合作医疗支付医疗费用的患者较自费患者出院准备度高,考虑原因:患者所患疾病不可治愈,需长期用药,生物制剂治疗费用较高,自费患者经济负担较重有关。提示医护人员应关注IBD患者治疗公益基金、大病医疗保险政策的调整,增加医患互动,为患者提供相应信息,以缓解其经济负担。
3.2.3 疾病相关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感知自理能力低的患者,其出院准备度得分较低。患者感知自我照护能力下降,个人状态不佳,适应能力下降。提示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组织患友联谊会,通过正向案例的引导,帮助患者提高恢复健康的信心,丰富延续护理的干预措施,关注患者居家健康管理。
3.2.4 出院指导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IBD患者QDTS总分为(140.09±31.13)分,条目得分为(7.78±1.73)分,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需要获得的内容、指导技巧及效果、实际获得内容。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出院指导质量是出院准备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出院准备度呈正相关。获得的内容平均得分低于患者需要的内容得分,说明科室提供的出院指导未能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提示科室需要进一步丰富宣传教育内容,开展多种方式、多途径的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落实督导,并追踪宣传教育效果。同时,提升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帮助护理人员掌握更多指导技巧,提高出院指导质量,进而提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
综上所述,该研究入组的IBD患者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患者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感知自理能力、出院指导质量等是其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加强医患互动,及时为患者提供医疗保障相关信息,减少患者经济顾虑;完善出院指导内容,重视饮食与营养等方面指导,改善出院指导技巧;同时,关注患者、家属心理支持,提供更多的渠道,增进患者间的互动与帮助,缓解焦虑、抑郁情绪,进一步提高IBD患者出院准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