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让、学、引、思理念,搞好初中阅读教学

2022-03-26 13:18贾学平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3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章

新课改后,教师和家长更加注重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但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学生自己积极主动进行课堂学习。让、学、引、思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尤其是在初中阅读教学中,运用让、学、引、思理念,效果更明显。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接收知识,由教师主导教学全过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主动权。让、学、引、思理念强调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语文阅读的情感体验,而不是为了让学生单纯的记忆和理解。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激发其阅读热情,提高阅读效率。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如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创作时的情感等。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共同讨论自己搜集的背景资料,每个学生搜集资料的侧重点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别,在探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文章有深一层的了解。通过这一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且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课堂讨论能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对于一些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够学习借鉴其他同学的阅读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创设有效的阅读情境

在记叙文和戏剧片段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效的阅读情境,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通过直观的情境来体验文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描写一些人物的意图。

例如,在教授《威尼斯商人》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创设相关的阅读情境。由于这篇课文选自莎士比亚的戏剧集,所以教师应先让学生提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指导莎士比亚是如何创作这部戏剧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理解戏剧内容。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给学生展现戏剧内人物的身份,以免学生对相关人物身份产生误解,同时,这样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物之间的感情。由于课文中涉及到大量的人物,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自己选择想要扮演的人物角色,然后多名學生共同进行表演,让学生高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同时,在创建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语言,仔细揣摩扮演角色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角色。为了让学生深度融入到角色当中,可以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情境。通过阅读情境的创设,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深化了学生对一些人物的解读,促进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

三、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熟悉文本

让、学、引、思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对课程的开发,而不再是单一的讲解。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是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的主要阅读材料只有教材和学习工具这两种,学生要想更快的理解文章,就需要建立与文本的联系,而朗读阅读材料就是一种建立联系的有效途径。

基于预习的情况下,学生对整个文章进行深入详细的朗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准确掌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的情感,实现初步的阅读理解。学生的朗方式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具体的文本内容,可以选择自主朗读,也可以进行多人朗读。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感觉,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阅读当中。朗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尽快理解文本表达的情感,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因此,教师应基于朗读开展和完善阅读教学。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为写景,单元中虽然都是写景的文章,但不同的文章写出来不一样的自然美景。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看过的自然美景进行朗读,这样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思想感情。学生再通过预习指导的内容阅读,能够尽快把握文章特点,便于学生更好理解文章内涵。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及时调整,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效率。

四、做到深挖学生潜在思维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让、学、引、思理念的作用,需要对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进行深挖,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直到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才能挖掘学生潜在思维能力。

为了保障提出问题的质量,以及其能够引起良好的效果,教师要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学习当中,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需要使用一定的技巧来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可以针对理解能力不一致的学生,也可以面向全体学生,这样教师提出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个人物的神态变化的?”这时学生会立即通过阅读材料查找答案,而不是随意去说。但教师如果借助多媒体先为学生展示一下,然后再提出问题,学生则会进行自我思考,并自己在脑内组织相应的语言。然后再让学生查看阅读材料,对比与自己答案的区别,让学生感受到文章写作方式的优点,进而让学生更好的接受阅读材料,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不断发展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

五、引导学生挖掘阅读材料内涵

基于让、学、引、思理念开展的阅读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不断挖掘阅读材料的内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材上的阅读材料更加多元化,所以阅读教学的目标也不能仅仅是让学生理解写作特点,而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主动的挖掘阅读材料的精神实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传递的价值方向。在教授这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和探究时间,让学生共同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主题思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探究不够深刻,并不能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因此,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文章的挖掘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例如,在讲授《背影》这一课时,学生经过初步阅读就会发现文章表达了浓厚的父爱,作者对父亲送别背影的描写令人感同身受,这些都是在初步阅读文章之后能够感受到的内容。而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学生细细体会文章对细节部分的描述,并思考文章的写作特点,然后再进行总结,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对于文章的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认真思考文章的细节,让学生自己提炼出文章的内涵,进而提升阅读效果,让学生体会到解析文本的乐趣。

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运用让、学、引、思的理念,进一步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育的发展。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深挖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贾学平,陕西省紫阳县高滩镇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章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