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平台下如何设计文言文教学

2022-03-26 13:18潘志国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3期
关键词:赤壁赋智慧文本

教育的发展,表征之一是课堂形态的变化和教育技术的演进。我国古代的教育从“学在野”,师生之间的口耳传授,到“学在庠”“学在序”,再到明清的私塾、书院的广泛兴起,这种变化的线索是很清晰的。近代以来,中国教育十分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教育,从教育理念到课程设置和技术形态等无不涉及,到了现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某种意义上即物化与虚化交织形态下教育技术的进步。

一般认为,从机电技术应用开始,现代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电子化、数字化的阶段,目前凭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5G网络,智慧课堂在基础教育领域方兴未艾,其全面渗透课堂,进而促进教育形态变化、效率优化等已经成为共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的进步应自觉伴随工具、技术的发展和实践。智慧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主导为教师,立足在平台。研究者认为,智慧课堂下“教育学视角强调教师之‘慧’,意在将教师之‘慧’赋能课堂教学,最终迁移至学生之‘慧’,含有捍卫人作为课堂唯一‘主体’之意;信息化视角强调技术之‘智’,旨在充分智能化以服务于微观教学环节,含有将技术之‘智’上升为主体之‘慧’之意。”[1]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学习任务群3跨媒介阅读与交流部分提出教学建议指出,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2]

2019年,安徽省教育厅出台《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意见》,具体指导教师从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提升教师的技术素养。笔者所在学校是“安徽省智慧校园示范学校”,通过与科大讯飞的深度合作,智慧课堂硬件建设已经全部到位,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日见成效。借力智慧课堂提升语文教学效率,让教与学变得更加精准,着力弥补传统语文教学形态所无法达到的新境界。

从培养学生学科智慧的角度入手,语文智慧课堂需要构建学生语文(文言文)相关的知识结构,形成较为完备的分析、解决语言文字问题的能力,循序渐进,熔铸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养成语文学科智慧。

为此,我们以统编本《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赤壁赋》为载体,尝试探讨基于上文所论智慧课堂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等。

一、关于教学策略

按照课标的有关规定,形成以下教学策略:

精读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感受文本中独具意蕴的艺术形象(意象),尝试理解和评论其语言表达艺术,在深刻掌握文本主旨的基础上,能够总结作者的写作目的并评价。

力争会写读书(文本)提要,根据课堂学习任务,可以用随笔、评论等方式,学生写出有一定新颖度、深度的感受与理解;依托技术平台,与师生分享文言文阅读、鉴赏成果与经验。

利用信息化背景下(智慧课堂)文言文教与学方式的有效转变,准确把握智慧课堂与古文教学的关系,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努力创设运用古代汉语的情境,借助智慧课堂上独有的技术形态,优化整合古文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创设线上、线下有效融通的“交互式”学习形态等。

二、《赤壁赋》的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诵读、涵泳文本;感受骈散结合、情韵流转生动的文气;积累并运用本文所涉及的重要文言现象;分析、概括、评价《赤壁赋》优美飘逸、姿彩丰盈的语言。

审美鉴赏与创作:调动想象和联想,披文入情,设身处地,领悟文本所表现的苏子人生情怀和哲理认知,辩证看待“变与不变”“短暂与永恒”等矛盾统一关系;适度探究苏子《赤壁赋》里情感、意蕴产生的复杂因素;尝试创作情理交融、和谐圆润的写景文章。

文化传承与理解:尝试分析儒、道两种人生观、价值观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并评价;探究苏轼在特定时空背景下所感所思的特别之处,同时树立依托文本切实探究,言说要有理有据的良好思维习惯。

思维发展与提升:在朗读、涵泳中,通过深度感知文本水、天、月、山等有机交融的景象,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在探究本文相关哲理时,树立与发展辨正思维能力。

三、关于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借景抒情、情理入景的表达技巧;分析景物特点,感受形象丰盈多姿之美、文辞气韵流转之妙。

教学难点:领悟《赤壁赋》融情、理于景物的圆润天成之妙;学会评价苏轼在文中所抒之情、所辩之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追求。

四、关于教学流程的设计

(一)目标引领,细化任务

利用本校智慧课堂平台,预习环节要求学生在平板上检索讯飞教学资源库中宋代之前的写景抒情、情理入景的古文或诗词;其后分类思考景物特点与所抒之情、所谈之理事是怎样有机结合的,形成三百字左右的短文上传到教师平板进行赋分,以此丰富学生有关的知识积累和作文素材储备等;学生之间互相分享、交流、评价优秀的作业,经过教师二次筛选,发送到全年级语文预习作业展示区并附推荐词。授课时可以邀请相关同学畅谈体会与思考,加深学生对文本意蕴的理解。

(二)氛围营造,情境熏陶

教师将自己检索到的文本写作背景资料做成微课视频在平台推送,让学生预热;发送电子请柬,邀請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搜集关于徜徉山水之间,同享景物之乐,思辨“短暂与永恒”“静止与变化”类的文学艺术作品、视频等推送到平台,调动学生已有的人生经验,争取情感的共鸣;机动安排配乐朗诵活动,学生自荐或小组推荐,师生共同点评,音视频资料储存到班级语文学习资源库。以此强化学生对《赤壁赋》中山水美景的入境式体验,为辨析所言之理做好铺垫。

(三)多元互动,深化所学

苏轼在文中所言之理虽然是景象变化中自然带出,但是学生年龄尚小,人生经验有限,对世界、对生活的领悟较为肤浅,所以设定“景中之理”如何产生、怎样评价这一探究性议题,发展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利用学生之前业已掌握的苏轼生平大概、思想构成、人生观念等,引导学生在智慧课堂上检索相关评论性文献,尝试评价苏子所谈之理,列好写作任务提纲,争取有创意的解读。

(四)依托媒介,建立社群

在课后任务环节,依据学生前期表现和技术素养,依托智慧课堂平台,分别建立有层次、有差异的学习社群,要求学生借助平台资源库制作关于《赤壁赋》的个人微课、文集等视库、读库、画册等;教师与优秀学生共同评判,将优秀作品推送到互联网平台,发布通告,邀请师生共享。

五、教学反馈和评价

借助科大讯飞智慧课堂平台,利用大数据学习效能分析技术,在宏观梳理各教学环节长短得失的基础上,及时完成《赤壁赋》教学的诊断性评价。结合学生以往在智慧课堂上的表现,审慎做出每位学生的文本学习终结性评价,反馈到学生平板端;借助平台,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本文景物特点、情感体验、意蕴辨析等客观题练习,巩固课内所学。

教育的进步,往往依托于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技术的进步,智慧课堂赋能学生智慧学习已经是全球教育发展大势所趋。语文学科,教师尤其要解放教育理念,认清形势潮流,适时适度发展,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技术;教师也不能把智慧课堂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技术运用上,而是要充分认识课堂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挖掘智慧课堂巨大的潜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展其边界,让学生在主体性发展和智慧培养上走得更扎实、更长远。

参考文献:

[1]王星,刘革平,农李巧,高楠,郑淇予,郭宇涵.智慧课堂赋能学生智慧的培育机制:内在机理、结构要素与联通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8):26-34.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阜阳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成果培育项目“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中學语文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研究(2019JCJY17)”的阶段性成果]

潘志国,安徽省阜阳三中教师。

猜你喜欢
赤壁赋智慧文本
节录苏东坡《前赤壁赋》
千江有水千江月——《赤壁赋》任务学习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苏东坡《前赤壁赋》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有智慧的羊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赤壁赋》用典赏析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