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2-03-25 02:55陈荣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双高核心院校

陈荣

职业核心能力是大学生就业、创业、再就业和再深造必备的能力。在国家“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将在校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和专业发展、职业实践技能、职业岗位特点等紧密结合。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应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紧密结合起来,配合“三全育人”培养理念,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和重要性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基本能力,是一种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需的综合能力,是适用于所有工作岗位和人员的一种能力,主要包括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自我管理、信息处理、创新创业、文明礼仪、心理健康等方面。这种能力的培养对高职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态度的养成三个阶段,且这三个阶段还相互融合。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知识技术周期减短,职业岗位变动也日趋频繁。2020年,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失业率持续上升,高职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能力决定命运、能力决定机会、能力决定未来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更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中可能遇见的各种不确定性,可以快速适应新岗位的变换,并能够脱颖而出。

目前,我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高职院校“双高”建设,是基于高职院校大力发展内涵式建设的基本要求的,可促使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成功升级和转型。高职教育与职业、就业和岗位需求是不可分割的。那么,高职院校如何结合“双高”建设,顺应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达成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新愿望,是教育工作者应认真思考与切实解决的重大课题。高职教育不但要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提升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的生源组成比较复杂,有普高生、“三校生”、单招生、初中生(5年制)等,学生总体水平不高,大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心理素质较差、人格修养不足,缺乏学习动力,能力水平普遍较低,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自卑感、失落感一般比较强,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居安思危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相对较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对自身能力估计不准确。多数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不了解、不清楚,对专业与就业的认识不足,有些学生只是简单地把专业核心技能等同于职业核心能力,对理论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更不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缺乏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精神,更不会主动寻找机会提高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

当前,还有许多人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就是学习专业技能的,他们的学历比不上本科生,只要掌握一门简单的技能就可以满足个人发展需要。这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深深地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定位和发展空间,让很多学生的自尊心深受打击,降低了他们的认同感和自信心。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自我否认会使人降低期望值,对生活、工作及人生发展追求都会逐渐降低,不再去谋求更远更高的理想。学生一旦出现这样的思想,就会缺乏主观能动性,致使培养效果收效甚微。

2.师资队伍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不足

众所周知,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能力提升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也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抓好“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提高了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学校要明确,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师肯定和专业课教师的工作要求、侧重点是不同的。据了解,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工作量已经超负荷,而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专任辅导员生均比有的甚至已经达到了1∶400,远远超过国家1∶200的生均标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大的生均比导致专任辅导员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高职院校的很多教师都是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直接参加工作的,他们缺乏职业教育的经历和实践经验,甚至一部分教师自己都还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就更难以去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另外,因学校对教师职业能力这一方面的培养和培训比较少,教师的整体素质就很难达到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总要求。

部分高职教师因缺乏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意识和基本素质,不能将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到具体的课程教学实践中,难以落实全面育人的思想。多数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和具体要求认识得比较肤浅,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解存在很多误区,如有的专业课教师认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人文类课程和基础课的任务,与专业教学无关;或者认为职业核心能力就是专业核心能力,不需要专门开设课程来培养。这些认识上的误区说明了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3.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不健全

根据笔者走访调查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并未开设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相关课程,没有建立相应的培养体系,这就导致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课程之间缺乏一致的、系统的,相互协同、同向同行的培养标准和要求。首先,刚进校园的大一新生,他们因为个人性格差异和成长环境不同而表现不同,学生管理人员会把更多的关注放在那些性格外向、善于表现自己的同学身上,而一些才华横溢,但性格内敛的学生很难得到发展机遇。其次,学生入校以后,因对他们的日常行为及在校表现没有系统的评价和指导,这就容易造成不少学生看不到自身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甚至总喜欢在集体生活中凸显自己,以致于在同学之间产生了矛盾。笔者在研究调查中还发现一个现实情况:那就是基本上所有的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都落在了专任辅导员身上,而学校70%至80%的专任辅导员都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走向工作岗位的,他们自身也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生存发展的必需能力,缺少对学校及合作企业情况的了解。因此,专任辅导员自身的素质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体制完善的培养体系,这与学校、合作企业、社会以及当地人才交流中心等部门的配合与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单纯地依靠专任辅导员进行零碎、碎片式的教育是绝对不合理、不科学的。因此,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完善和探索。

对策及建议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更新知识的能力,使其具有进一步提高自身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意识和习惯,能够具备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因高职院校的生源组成比较复杂,可以将学生分层,因材施教,再通过教育过程的“三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1.加强“三结合”,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1)在教学理念上,把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相结合

高职院校不仅要对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行培养,还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教育的方向必须和社会需求同步,要积极促进课程编制的调整、职业培训的改革,使其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在课程制订上应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一方面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将课程与就业相结合,使学生熟悉实训过程、了解企业岗位的需求,为以后的就业做好铺垫,并对工作有第一手的感觉,即提高学生对工作职能、内容的认识;另一方面,对就业方向进行分类,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结合不同行业的特点,先组织理论方面的教学内容,再以真实岗位的工作过程和任务为参考设计实践教学。学校应定期邀请外界专家对教师及学生进行培训或者开展讲座,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建议,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用人需求。另外,还可以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对学生进行实训讲解及操作指导,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自我管理、信息处理、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核心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任何能力的形成、发展与知识的获得都和积累分不开。从获取专业技能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是获取大量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打好实践技能基础的关键。实践是提高能力的主要途径,能力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课堂教学、能力训练、实践活动、职场运用等都是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转换教学模式,将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让学生适应工作变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例如,学校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明确列为实习实训的重要内容,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贯穿于实习实训的整个过程,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职业核心能力的体验。此外,学校还应注意实践活动要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同时,还可利用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校企合作等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提升提供保障。

(3)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把专业课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有了知识准备、技能基础,还不能形成完整的职业核心能力,要想形成全面的职业技能,必须将态度养成贯穿在整个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就职业态度而言,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职业热情的参考。教师不仅要讲清知识还要对知识进行扩展,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进而提升学习兴趣。将专业课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及心理品质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行为、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如果教师有乐观的职业精神,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激发其对职业的向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宜的课堂提问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好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职业发展、职业选择乃至职业生活的深刻反思。教师应利用课堂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在考核过程中,除了在课程实训、实验环节考查学生的技能外,还应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品德,要把专业技能学习、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即将“技”和“品”有效融合,实现更好的育人效果。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发挥课程思政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树立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工匠精神,具备爱岗敬业的情操、团结友爱的协作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

2.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素中包括“双师型”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必须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其服务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这也是高职院校实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要保障。教师自身的职业核心素养和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可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实践实训平台等,以提升“双师”素质为重点,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职业资格鉴定,学习并了解企业文化,积累专业实际工作经验,提高教学实践的有效性,自觉在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监管其履行的情况,帮助学生制订适宜的发展规划,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3.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作为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工学结合、寒暑假社会实践锻炼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鼓励毕业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深入体会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毕业生的顶岗实习期指导教师,要和企业保持紧密联络,充分掌握并了解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4.充分依托校园第二课堂,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作为学生活动的重要平台,文体活动承载着非常关键的功能。广大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类竞赛、演讲比赛、正反方辩论赛、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志愿服务活动、社团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体育竞赛等,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得更加全面。

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旅游与管理分院创立的“旅苑创咖”是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学生沟通协调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良好平台。“旅苑创咖”包括读书区、展示区、聊天吧等,师生可以咖啡为媒介,共同交流学习。2020年,信息工程分院组织学生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从优秀作品海选、推荐、比拼等,学校均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进行大肆宣传,营造热烈的氛围,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他们自发成立兴趣小组,经过校级比赛的层层筛选组建了参加省赛的队伍,最终获得职教赛道金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和他人沟通,团队之间也加强互相协作的力度,同时,还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以独特的视角去思考问题。

结 语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人才培养中,除了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加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使其可以适应今后的岗位转换,满足可持续发展,这也是高职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内在要求。同时,还要注重提升教师的职业核心能力,加强教育过程的“三结合”,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养、高技能的人才。

猜你喜欢
双高核心院校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