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蜜蜂授粉产业发展研究

2022-03-25 02:41:56张洪瑞辛德树李敬锁赵芝俊
中国蜂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蜂农蜜源养蜂

张洪瑞 辛德树 李敬锁 赵芝俊

(1 青岛农业大学管理学院,青岛266109;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蜂产业作为现代农业中“小”而“精”的产业,被誉为“农业之翼”[1],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甜蜜”事业[2]。作为具有多种效益属性的现代农业产业,蜂产业发展不仅能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并且对改善农作物产量与质量,实现更高的社会与生态效益同样作用显著[3]。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85%的开花植物和90%的果树都需要蜜蜂进行授粉[4]。这其中,种植的107种主要农作物中有91种农作物需要通过蜜蜂授粉实现。还有国外研究指出,蜜蜂授粉带来的社会价值和生态效益是蜂蜜等经济产品总价值的143倍[5]。因此,研究蜜蜂的授粉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改善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实现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从蜜源、蜂群等供给角度与蜂农蜜蜂授粉收入以及潜在的市场需求等需求角度出发,阐述我国当前蜜蜂授粉产业的发展状况,准确分析目前蜜蜂授粉产业存在的问题,以提出促进我国蜜蜂授粉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蜜蜂授粉产业发展状况

1.蜜蜂授粉产业供给状况

(1) 我国蜜源植物主要分布区域

我国幅员辽阔,蜜源植物十分丰富,除了高海拔的极端气候区域外,全国各地都有蜜蜂饲养。在蜜源植物地域分布方面,我国主要包括七大蜜源植物地区,分别为:以荞麦、牧草为主的西北地区,以椴树、向日葵分布为主的东北地区,以枣树、荆条分布为主的华北地区,以油菜为主的西南地区,以油菜、荔枝分布为主的华南地区,以刺槐为主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以紫云英、油菜为主的长江中下游地区[6]。在不同地区,蜜源植物也存在差异,作物蜜源主要由粮食、油料以及蔬菜作物等组成;果树蜜源包括柑橘、苹果、龙眼和枇杷等;牧草蜜源包括苜蓿、苔子与紫云英等[7];树木蜜源则主要由荆条、刺槐和椴树等组成;药材蜜源,如丹参、枸杞、野菊花以及五倍子等。

不同蜜源植物的花期也有明显的区别,油菜广泛栽培,1~8月花期,棉花主要在7~9月集中开放,向日葵则多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古和山西等地,花粉多。对于广泛分布于河南、山东、山西等地的枣树来说,花期集中于每年的5~6月,流蜜较多,花粉少。紫云英的花期1~5月,流蜜多。椴树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花期6~7月间,流蜜少,营养丰富。河南、河北、山西等地的荆条,花期在6~8月,花粉不多。

不同地区、不同蜜源植物以及花期的差异,均会对蜜蜂授粉的供给产生影响,这就要求蜂农充分了解不同地区实际情况,掌握不同蜜源植物的分布、花期、天气以及病虫害情况等,针对具体情况来计划和制定具体的放蜂授粉路线。

(2)蜂群数量与品种

我国在2013年时,蜂群总量达到了902万群,2018年约为925万群。从2013~2018年数据不难看出,我国蜂群的数量一直保持稳中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0.5%。

在蜂群品种选择上,我国以意蜂为主。意蜂是外来蜂种,群势大、繁殖能力强,与本地中蜂生产蜂蜜和蜂蜡相比,意蜂善于采集大宗蜜源植物,产蜜周期短,且会生产更多的蜂胶、蜂花粉以及蜂王浆,这也是意蜂受到蜂农喜爱的重要原因,缺点是相比中蜂抗病性弱[8]。但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利用中蜂进行产业扶贫的模式和理念得以推广,使得我国各地区的中蜂数量明显增加,尤其是中蜂保护区的建立,确保了中蜂数量的显著提升。

图1 2013~2018年我国蜂群数量变化趋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养蜂国家,目前我国仍面临一个问题,即用于专业授粉的蜂群数量较少,总规模不足我国蜂群数量的5%。与世界上一些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专业授粉蜂群数量差距较大。例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专业授粉蜂群数量占各自国家蜂群数量的一半以上,已形成了较为完善和规范的特色蜂业授粉产业,为农户和农场主提供专业的授粉服务,并已成为养蜂者的主要收入来源。这就要求我国尽快提升蜜蜂授粉产业水平,发展有偿授粉产业,完善蜜蜂授粉供给能力与效率,更好地带动我国蜂产品的质量,丰富蜂产品种类。

2.蜜蜂授粉产业需求状况

(1)蜂农有偿授粉收入不高

我国作为养蜂大国,但多数种植者对于接受蜜蜂授粉问题还持观望和怀疑的态度,大部分普通农户并不清楚蜜蜂授粉对于增收的提高程度[9]。因此,多数的农户只是凭借野生蜜蜂授粉或者在养蜂人进行蜜蜂放养时提供的随机授粉进行判断,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国家蜜蜂授粉增收数据,也未出现提供授粉服务的收费标准,也就导致很少有人愿意主动进行租售蜜蜂授粉。在农业生产中,一般来说,设施农业的农作物主动采用蜜蜂授粉的比例较高。对于非蜜源露天的经济作物而言,选择人工辅助授粉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做法,由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增长较快,使得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成本增加明显,这就对农户收益产生了较大影响。

(2)蜜蜂授粉潜在需求巨大

我国2014年的蜜源植物共计56000万亩,据调查推算能够至少承载1500万群的蜜蜂授粉[10],截至2018年,我国饲养的蜂群数量只有约925万群,仅占全球蜂群总数的1/13,因此,我国蜜蜂授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国家通过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发展,设施农业增长迅速,截至2019年,我国设施农业总面积已达6150万亩,实现总产出9800亿元。设施农业的推广不仅优化了农业种植结构,还有效增加了蔬菜与草本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直接和间接地产生了4000多万个就业岗位。农民人均增收接近2000元。有研究指出,目前我国设施农业采用生物授粉约20%左右,多数设施农业种植户表示授粉蜂群不足以及有偿授粉认知不足是阻碍蜜蜂授粉产业发展的关键。

我国政府逐渐重视蜜蜂授粉产业,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与应用示范工作,绿色、生态、设施农业的方兴未艾,国家的教育、科技大大提升了种植农户的农艺水平,同时伴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科研单位与养蜂工作者的加入,对于种植农户提升蜜蜂授粉需求意愿,积极采用授粉行为,对于建立蜜蜂有偿授粉产业均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我国蜜蜂授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蜜蜂授粉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提供惠及全社会的准公共品。在我国,虽然蜜蜂授粉事业在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外发达国家蜜蜂授粉事业相比,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明确和改进。

1.对蜜蜂授粉重要性认识亟需深化

全球主要国家对蜜蜂授粉能提升种植作物的质量和效益已经达成共识,并主动把蜜蜂授粉事业纳入各国农业发展战略体系,制定农业发展的增收措施。其中,我国对于发展蜜蜂授粉事业还仅处于起步阶段,总体上认识到蜜蜂授粉对农作物的重要性,但这种重要性认知并未显著影响蜂农,尤其是农户主动采用蜜蜂授粉的意愿与行为,甚至有些种植业农户对蜜蜂授粉存在一定的怀疑心理[11]。即使现代设施农业得到有效普及,蜂农利用蜜蜂授粉取得了一些收益,也得到了种植农户的认可,但对于那些外部的大田作物而言,主动采用蜜蜂授粉的行为还较少,多数农户仍采用传统的农药、化肥、人工授粉等生产方式,因此亟需深化种植农户对蜜蜂授粉的重要性认知。

2.平衡蜜蜂授粉产业发展生产要素

蜂群和蜜源方面,我国蜂群数量一直保持稳中有进、低速增长态势,蜂群整体基数大,以养殖意蜂为主,中蜂其次,这需要地区分布广泛、总量足够的不同蜜源植物。然而,近年来受到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大块集中的油菜与紫云英等植物种植面积不断缩减,取而代之的是种植不同经济果树植物,这对蜜蜂采蜜产生了困难,生产效率下降,获得蜂产品收入减少,进而抑制蜂农养蜂积极性。可以说,大块的蜜源植物种植面积的减少是影响蜜蜂授粉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转地信息资源获取方面,无论是“小转地”还是“大转地”的生产方式,由于仍以家庭经营为主,客观上导致蜂农在获取转地蜜源信息和蜜蜂授粉信息方面难度较大。再加上蜜源很容易受到“转地”地区的气候、种植结构以及蜂群数量等因素影响,如果缺少有效的信息支持,会对“转地”蜂农的放蜂路线选择造成影响,甚至出现争夺蜜源的情况,对蜜蜂授粉会产生不利影响[12]。

3.蜜蜂授粉组织化程度不高

近年来我国加快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民合作组织得到发展迅速,一些蜂农加入了蜂业合作社。但蜂业合作社多数由企业进行领办,主要关注蜂产品的生产和质量,而对促进蜜蜂授粉事业发展作用较小。蜂农授粉工作多数为自发和无序情况,使得某些地方因抢占蜜蜂授粉业务,而出现不正当价格竞争的问题。所以蜂农从事蜜蜂授粉业务时,只进行接蜂和送蜂工作,导致蜂农与种植农户间的合作行为连接不紧密。大部分蜂农只能依据最终回收蜜蜂的状况来分析蜜蜂授粉情况,普通种植农户只在蜜蜂授粉前期能获得一些用蜂技术指导。这一过程蜂农积极性不强,彼此缺少深层交流与合作,需要种植农户主动和蜂农联系[13]。

4.蜜蜂授粉产业的政策支持缺乏

目前我国蜜蜂授粉工作,多数还是蜂农在放蜂过程中进行的蜜源采集后的义务授粉,这对蜜源较为密集、分布区域集中的地区而言授粉效果较好,但对蜜源分散、分布区域不集中且蜜源植物缺乏的地区来说授粉效果就较差。在满足蜜源采集时间后,蜂农缺乏足够的蜜蜂授粉动力,这会造成当地农作物授粉不全面和不完善,进而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现阶段,我国养蜂业若干政策仍以行业的行为规范为主,缺乏对于蜜蜂授粉行为的直接支持政策。此外,许多种植农户接受蜜蜂有偿授粉的观念和意识不强,也是造成蜜蜂授粉技术推广工作困难的重要方面。

三、促进我国蜜蜂授粉产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1.积极宣传蜜蜂授粉重要作用

积极宣传蜜蜂授粉在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维护、改善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平衡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效果,引起全社会对从事蜂业的重视和尊重。颁布、实施促进蜜蜂授粉的政策建议,并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和措施,提升蜜蜂授粉工作的宣传力度,推广示范区域的蜜蜂授粉方式,实行蜜蜂有偿授粉服务,并逐步形成产业化的蜜蜂授粉工作。

2.提升蜜蜂授粉产业要素配置水平

(1) 根据蜜源植物基地科学养蜂

蜂群总体数量的持续增加,需要相应地提升蜜源数量和质量,确保蜜蜂授粉产业的发展。因此,针对蜜源植物地差异性和特殊性,有效规划、建立不同的蜜源植物基地。根据已有蜜源分布,进行有效实地论证,制定出符合市场化授粉前景,并符合当地发展的特有蜜源植物,编制蜜源植物名录,更好地保护蜜源植物,促进蜜蜂授粉和生态保护,实现科学养蜂与蜜蜂授粉的共同发展。

(2) 构建蜜蜂授粉产业信息平台

信息匮乏和不对称会严重影响授粉产业发展。为此,在互联网手段下,借助5G通讯技术,构建跨地区、跨省域的授粉产业信息平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对蜜源、蜂种、蜂群、蜂场信息以及蜜蜂授粉流通路线进行互联和采集,打造智慧授粉蜂业。并建立有偿授粉机制,把与蜜蜂授粉有关的各类信息通过互联网,导入蜂农的移动终端。通过数字技术,促进信息供给与需求的双向流动,提升蜜蜂授粉的效率,更好地实现蜂农的效益。

3.加强蜂农授粉社会化服务

根据我国发达地区蜂业合作组织建设经验和时间观察,不难发现,蜂农规模化、组织化较高的地区,主要生产蜂产品,对基础的蜜蜂授粉工作关注较少。因此,需要通过社会化服务帮助蜂农实现蜜蜂授粉,更好地实现“以蜂促农,以农养蜂”的产业化道路。当前,中介服务机构作为农村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蜜蜂授粉工作同样要实现产业化。通过蜜蜂授粉中介机构服务,使得提供蜜蜂授粉服务的蜂农与接受蜜蜂授粉的作物种植农户间达到有效的合作。

4.强化蜜蜂授粉工作技术体系建设

各级政府积极出台政策措施,对进行蜜蜂授粉的蜂农与蜜源植物种植的农户采取合理补贴,以更好地提升养蜂者与种植农户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应强化蜜蜂授粉监督与管理力度,借助政策的扶持,在我国主要粮食和经济生产基地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地区,建设蜜蜂授粉基地,强化蜜蜂授粉技术体系建设,积极推广蜜蜂授粉增产、增效相关措施。同时加强与养蜂科研、育种部门攻关合作,建立蜜蜂授粉技术推广站与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向种植农户宣传、推广蜜蜂授粉对农作物的增产、增收效果,提升专业授粉蜂群数量,实现我国蜜蜂授粉产业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蜂农蜜源养蜂
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蜜源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贵州科学(2023年6期)2024-01-02 11:31:56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蜜蜂杂志(2022年5期)2022-07-20 09:54:12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蜜蜂杂志(2022年3期)2022-05-23 05:11:44
林下拓蜜源 蜂业上台阶
林业与生态(2022年5期)2022-05-23 01:16:51
中蜂产业一线蜂农群体现状调查
——以金华为例
中国蜂业(2021年6期)2021-08-02 02:57:00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1-03 12:11:33
养蜂女状元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36
指示蜜源的导蜜鸟
追花寻“蜜”
蜂产业蜂农技术需求偏好研究
——基于武汉市黄陂区的调查
中国蜂业(2016年11期)2017-01-04 13: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