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于行,提升德育实效

2022-03-25 22:29杨丽芬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

杨丽芬

摘 要:品德、品行作为社会交往的名片,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为了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最大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寓德于行,以德导行,艺术地使用德育语言,开展实践性活动,以评价促德育实效提升,从而让学生实现更加主动、更加高效的学习。

关键词:寓德于行;德育教育;道德与法治

一、寓德于行,以德导行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寓德于行,以德导行,教师通过德育教学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明白德行相称的道理,正确认识世间人情冷暖,正确辨别社会人生百态,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方向。

(一)联系实际,提高认识

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可能不能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含义,因此教师可以用生活中存在的现象进行针对性教学。例如在教学“相信科学,不迷信”中,可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事例,认清文中所描述的“烧香拜佛、抽签算命、问卦求神”等无知行为,利用正确观点指导学生形成对歪风邪气深恶痛绝的意识和情感,同时激励学生要努力学习,相信科学,树立远大理想。

(二)树立榜样,提高修养

教师要按照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作风正派,治学严谨,与学生交朋友,不体罚学生,遇事冷静,对学生说教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效仿的典范,同时要指导、训练、发掘学生的知、情、意、行,帮助他们规范并形成相应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提高品德修养,真正实现立身成人。

二、艺术地使用德育语言

所谓德育语言,就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行为过程中使用的口头语和书面语的总和,其中包括口头说服,书面评价或相关方式。德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从而规范其行为实践。德育语言作为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手段,其艺术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最后的教育效果。

(一)掌握分寸,留有余地

不要把学生的过错一个不漏地都说出来,不要当着别人面指责学生。从德育的角度来说,批评教育要有分寸,否则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仅让说服教育无效甚至起反作用。所以实施说服教育时,教师要注意掌握分寸,留有余地。

(二)平等对话,平等待生

在日益强调发展学生个性的今天,教师不能以国法、校规、班纪去威胁学生,或者使用盛气凌人的批评方式,这很难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在班级或课堂中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参与制定班规、执行班规,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特别是对个别顽皮的学生,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才会走近教师,并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把握时机,注重方式

时机是客观存在的,事事有时机,德育教育更是如此。如刚接手一个新班,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教师就得把自己的“施政纲领”说清楚,课堂常规、组织方式、交流方、举手要求、课间讨论、汇报形式等等,都要在第一堂课就组织大家讨论并做好约定,以后上课就有理有据。

三、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通过语言媒介实施德育的方式很多,除了上述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还可以利用寄语、书信等。但实施德育的方式不仅于此,比起说教,让学生亲身感受会更自然,从而让教育不着痕迹,让学生如沐春风。

(一)开展社会资源德育实践活动

很多社会资源对教育学生、帮助学生获得体验很有帮助。社会资源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种资源。以自然环境资源为例,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石马河水受污染的情况调查,了解水体被污染的原因,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以科技领域为例,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楚天龙生产基地,了解小小芯片当中所蕴含的巨大科技能量,讨论在学习中要怎样培养自己的科技兴趣,并进一步在学校中利用少年宫、第二课堂等开展科技领域综合实践活动,深入探究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资讯和当地经济发展的状况。以生活领域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百果园物流基地了解水果的物流销售配发全过程,提升对生活中相关问题的认识。

(二)开展自我资源德育实践活动

开展自我资源德育实践活动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让学生自我塑造,自我完善,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如学生学做家务,孝敬长辈,关心同學,处处为他人着想等。

(三)开展学科资源德育实践活动

教师要善于捕捉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所蕴藏的德育教育资源,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中。如开展“诚信的力量”“博览群书益处多”等各种主题活动。

四、实施多元德育评价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普遍存在差异。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品德素质发展,评价指挥棒的作用不言而喻。如何做到评价及时、客观、针对性强,评价者参与面广,使不同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在各自最适宜发展的层域内得到充分体现,从而让学生绽放精彩,这是多元智能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新评价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提出的挑战。

(一)构建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霍华德·加德纳认为:“在一般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种发展与别人无关。”所以要建立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对自我的全面认识。以学生评价为主体,以教师评价为客体,以家长评价为后盾,让家长共同参与孩子的品行教育与引导。如根据课例《做个有理想的人,规划我的未来》设计过程性评价表,分别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合作情况、习惯养成、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进行评价。教师用美的语言鼓励学生进行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如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对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推动作用。最后让家长在“家长评价”栏参与评价。

(二)建立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成长历程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收集学生在活动中较好的作品,如学生的作品样本、情况记录、实验报告、成绩总结等,印记学生在实践性德育活动中的成长之路,加强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合作和理解。在实现师生关系改善的同时,直观形象地向家长展示学生的努力与进步,进一步协调家庭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有助于家校协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品行成长。

(三)活用终结性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一个时期道德品质发展情况的检验。如可以在六年级开展“爱校园,爱家乡,爱祖国”“勇于反省自我”“做有理想的人”“规划未来”“分享快乐”等主题活动。教师要根据已开展的活动内容,从参与程度、情感态度、习惯养成、参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做好记录,把所获取的数据作为衡量学生品行的依据,不断优化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另外,每个学期或学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完成对学生成长评价。由学校设计“成长评价表”,要求学生对自己一个学期或学年来在“学会热爱”“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四个方面进行星级评价;而“自己说”“老师说”“父母说”三个栏目则要求学生、教师、家长客观评价,并且提出期望,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总之,学生品德品行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实行育人价值,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班级情况等精心设计各种德育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品行成长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