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权
复习是提高学生数字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地开展复习课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利于全面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通过进一步研究复习课教学方法,从多方面总结了有效的教学对策。
1.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意义
1.1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知识相对简单,但知识点的分布具有较高的分散性。因此,学生在具体掌握期间便难以形成系统的框架。在小学开展数学复习教学活动,便可辅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学科知识,形成更为稳定的技能。数学复习活动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针对学科内容形成总体性的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及素养。
1.2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形成较高水平的学科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而通过开展数学复习课教学活动,便可辅助学生更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锻炼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开展复习课也要求教师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锻炼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教师需依据学生的个体情况来制定不同的复习策略,从而提高复习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迎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最终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2.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2.1教师直接采用题海战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小學生的生理年龄较小,且更为活泼,对未知领域的事物好奇心较强。因此,教师在规划复习课活动时,便需考虑上述因素。如果单纯通过大量练习习题来巩固知识,虽然可在短期内提高学习成绩,但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学生便会出现更多的认知错误,这与素质教育的理念不符。如在针对“100以内加法和减法”部分知识的复习时,教师便可通过带领学生练习大量的习题来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这种大量做题的复习课会对学生造成更大的学习压力,无法真正发挥出复习课程辅助学生巩固知识的作用,难以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更无法让学生通过估算、笔算等方法从多个角度计算习题。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降低信心。
2.2教师呈现的知识点单一,学生思维受到限制
以往,教师在规划数学复习课时,通常会将讲解的概念和知识通过文字形式在课件上展示,让学生背诵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该种复习方法无法辅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其实践意义也较低。由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不大,因此学生也难以形成系统的框架体系。如在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图形知识的复习时,教师会向学生呈现图形的定义和画法,辅助学生加深记忆。对学生来说,上述知识的理解难度较高,因此这种复习形式也无法辅助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平面图形的知识。因此,在规划数学复习课活动时,便需有效组织学生对难点知识进行细化研究。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异同、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面积求解公式方面有何联系和差异等等。通过解决上述问题,学生便可更为深刻地理解不同图形的概念、内涵,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平行四边形、可变性等特征,全面掌握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3.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策略
3.1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开拓学生发散思维
教师可通过掌握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和试卷的情况,明确学生在学习期间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在深度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题目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同时,拓展内化新的知识内容。在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练习525÷(81-56)×3算式,从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顺序。然后再向学生列出525÷[(81-25)×3]算式,让学生思考该算式与上一个算式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计算顺序。通过采用上述复习形式,便可有效引导学生构建更为准确的知识框架,同时通过变化题目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推动复习课程的顺利实施。如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工程相关的应用题目:甲、乙单独完成一批零件所需使用的时间比为3:5,如果二人合作完成,在完成后甲比乙多加工30个,问题是这批零件的总数。学生可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思考,首先将题目归类,此后分析题目中的内在联系,以及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如果将问题改成甲乙分别完成零件的数量,此时该如何计算?这样学生便可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构建更为系统的知识体系。
3.2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制定明确而科学的计划,便可为后续的活动提供方向性的指引。首先,学习目标明确才能辅助学生采取正确的方式来达成目标。其次,合理安排学习任务才能保证学习活动顺利实施。从教师的方面来讲,需认真制定复习课的计划,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教案设计的精确性,广泛研究有效的复习策略,从而不断提高复习课的实施质量。
3.2.1系统复习
系统复习便是针对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针对各个章节的难点、核心及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内容进行全面把握。此时,教师需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具体指导。如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章节内容开展复习时,便需明确该章节的重点在于把握上述图形的特征以及计算面积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应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技巧。此外,该章节还涉及到单位换算部分内容,这在整个小学部分来讲,其理解的难度也较高。因此在针对上述知识进行复习时,教师可先依据类别来划分不同的单位,如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等,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等,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等,并辅助学生熟练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要领:第一,需保证同类单位才能相互转换。第二,需明确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第三,明确每类单位的大小。1立方厘米与手指头的大小基本相同,1立方分米则与粉笔盒的体积大致相同。上述类型的题目不但涉及难点知识,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此外,学生在应用本章节知识时,还会普遍在计算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方面出现问题。教师需让学生意识到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来分析解决的方法,不能直接套用公式。如教师可为学生列出下述题目:小华家的无盖长方体玻璃缸,长、宽、高分别为20、15和14厘米,求该鱼缸的表面积。此时,教师便需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况来计算5个面的面积,而不是长方体的6个面。
3.2.2归类复习
在完成上述系统复习环节后,教师还需给学生预留3-5天的时间实施归类复习,将本学期所有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类整理。如教师可将教材中的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归纳,开展专题复习。此外,教師也可利用专门的时间来开展应用类型题的专项复习。教师将所有教学的不同题型进行整理,便可辅助学生形成总体性的认识,客观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效果,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复习课的实施效率。如在针对“平面图形的面积”部分内容进行复习时,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均可通过底×高来计算得出。长方形面积计算便由长×宽得出,平行四边形本身就有底和高,二者相乘便可计算出面积。而三角形和梯形在拼成平行四边形后,其面积的计算公式为底乘以高再除以2。学生可分别对不同的图形面积求解公式进行系统的把握,这样不但能够清晰对比出不同图形面积的求解方法,同时还可形成一定的系统认知。教师在开展复习活动时,需科学规划时间,明确复习所用的时间范围、内容以及学生每天所需达到的复习目标。教师在备课期间也需全面衡量教学任务以及所需辅助学生达到的复习效果,此后再将复习内容进行全面整理,形成反馈。这样便可科学调整复习的策略,辅助学生实现更为理想的知识复习效果。
3.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开展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可知,学生个人所形成的学习习惯会对其学习状态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学生较为细心,则其在计算题方面的失误率便较低,学生明确自己需反复验算,这样便可明显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此外,建立良好习惯的学生还会表现为书写规范等特征,这对优化学习效果也十分有益。教师需侧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降低出现失误的几率。在参与复习活动时,如果能够重视“检查”的作用,也会获得较为理想的复习效果。如检查数字和符号的书写是否正确。检查结果是否合理。如在解决运货类型的应用题时,如果得出的货车数量结果是3.4辆,显然缺乏合理性。教师应辅助学生养成检查单位和答案均写全的习惯,同时在完成操作类型题时,学生也需养成规范使用铅笔、三角板等工具画图的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状态,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
数学的学习方式较为灵活,教师需辅助学生形成反思和拓展的能力,而不是硬性记忆知识。如教师在讲解公式知识时,便可让学生先解决难度不高的问题,自主寻找规律。此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而总结出公式的意义,而不是教师直接教学生讲授知识,学生再被动记忆。上述教学模式更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发挥思维能力来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并掌握公式的运用技巧。学生不断提高运用知识的灵活性,还可促进其学科思维的提高,即便遇到难度较高的问题,也可化繁为简,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4变式练习强化理解
教师在组织学科练习活动时,可有效利用错题资源,让学生自主分析认知缺陷,从基础知识和方法的层面形成系统的认识。侧重培养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这便需要教师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驱动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来深度理解和运用知识内容,提高学科思维和学习活动的实施效果。通常,教师可尝试开展变式练习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依据具体的知识点来组织学生参与变式练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期间灵活掌握知识和方法的变化形式。如在针对“平均数”相关知识进行复习时,教师便可向学生提出下述问题:8个人的平均年龄为12岁,则8个人的年龄分别可能是多少。该问题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也更容易激发学生产生深度探索的积极性。在具体解决期间,教师可先鼓励学生发挥思维能力,将思考的答案先写下来,并展示思考的成果。基于已经形成的知识储备和以往的解题经验,部分学生会回答8个人均为12岁,或者有人回答出不同的答案。上述分方法便可明显体现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学生会基于自身的知识储备,针对计算出的结果提出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便可明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积累更多的解题经验,从而为提高学科技能形成更为扎实的基础。
结束语: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探索了复习课教学的有效对策,作为新时期数学教师,要全面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地开展复习课教学研究,从而不断提高复习课教学有效性。
*本文系课题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梳理练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TKTX204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