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琦,劳慧敏,王兴丽,李丽博,刘宣妤,陈梦琦
(1.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2.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3;3.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其按临床表现和肺功能可分成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1]。流行病学表明,哮喘的发病率较高,其峰值出现在5岁之前,而且哮喘的患病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的峰值出现在0~14岁之间[2-3]。由此可见,小儿哮喘十分常见,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中医药在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方面优势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组方用药规律,旨在为该病的临床用药提供借鉴。
1.1资料来源 采用文献调查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从2004年1月1日—2021年11月20日公开发表的中医治疗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文献。
1.2检索方法
1.2.1检索词 ①哮喘慢性持续期、哮喘间歇期、哮喘分期、哮喘;②儿童、小儿;③中医、中西医、中药、中成药、中草药;以①AND②AND③为检索式。
1.2.2纳入标准 采用中药内服法治疗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文献。
1.2.3排除标准 ①处方中药物组成不明确或保密的文献;②同一中药处方的文献仅选取1篇;③排除中成药组成中包含西药成分的文献;④排除推拿、敷贴等采用中医外治法的文献。经过收集整理,共纳入文献81篇,中药方剂105首,中药171味。
1.2.4数据处理与录入 ①药物的命名和性味归经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统一处理,有利于统计;如江剪刀草统一为蔊菜,生龙骨统一为龙骨等。②对同一药物的不同炮制方法也分别录入,如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等。③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规范化处理后录入Microsoft Excel。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Microsoft Excel对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和气味归经分析,分别采用SPSS 23.0和SPSS Modeler 18.0对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
2.1药物频数分析 共纳入方剂105首,中药171味,用药频率为1 015次,使用频次≥12次的药物有29味,累计使用596次,贡献百分比为58.72%。见表1。
表1 中医治疗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用药频数≥12次的核心药
2.2气味、归经分析 对171味药物的气味和归经进行频数分析,显示四气以温性药和寒性药居多,五味以甘为主,药物归经主要入肺经。见图1、图2。
图1 治疗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的171味中药四气、五味分布图
图2 治疗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的171味药物归经分布图
2.3药物聚类分析 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库中频次≥12次的29味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见图3。根据聚类分析图,取类间距离为18,得到14类药物组合,见表2。
表2 治疗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使用频次≥12次的29味核心药物聚类分析结果
图3 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图
2.4药物因子分析 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库中频次≥12次的29味药物降维,进行因子分析。经检验,KMO的统计量>0.5,Bartlett球形检验P<0.05,提示可以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当特征值大于1时,累计贡献率为71.724。提取出载荷系数大于0.5的中药变量组成公因子,一共提取出11个公因子。对提取出的11个公因子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出药物功效,其中甘草、法半夏的因子载荷为负值,五味子、紫苏子的因子载荷未超过0.5,故不参与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治疗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使用频次≥12次的29味核心药物因子分析结果
2.5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以数据库中的全部药物作为对象,进行药物关联规则分析。使用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建模进一步挖掘中药之间的潜在联系,设置支持度为10%,置信度为80%,最大前项数为5等条件,共得到潜在药对组合13组,其中置信度最高为茯苓-炙甘草和陈皮,统计结果见表4,建立网络图见图4。
图4 治疗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药物关联可视化(频数≥12次)图
表4 治疗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的171味药物之间的关联分析
《证治汇补·哮病》曰:“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由此可见,中医认为在哮喘发病的各个阶段痰邪内伏是夙根。痰邪的生成,现代医家多认为与患儿的体质有关。哮喘患儿多为先天禀赋不足,肺、脾、肾三脏虚损,致使水液代谢失常,酿痰生湿[5]。专家调查问卷显示,在儿童哮喘慢性持续期常见的证型有脾虚痰实型和肺虚痰实型,其次为肺脾气虚型、痰热内蕴型[6]。在西医分期中,哮喘慢性持续期是指近3个月内不同频度或程度地出现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7]。
本研究统计结果显示,四气以温性药最多,寒性药次之;五味以甘为主,苦、辛次之;药物主要归肺经。“病痰饮水者,常以温药和之”,因此在临床上常用温药温散痰饮、温阳化气。痰饮壅滞于肺,常郁而化热,故以寒药清热凉血。哮喘多虚,常以甘药补益和中。辛能发表行散,苦能降泄燥湿,辛开苦降,可宣肺利气,祛邪外出,豁痰开壅,降逆平喘。二者多合用,使得辛开无劫阴之弊,苦泄无碍阳之害[8]。
本研究对高频药物进行了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共得到14个聚类和11个公因子。二者的结果具有高度相似性,值得我们深入探析。因C1与F2、C3与F5、C4与F4、C6与F1、C8与F8、C10与F3、C12与F6等的组成基本类似,故对其相似临床配伍意义不再分开表述。①C1、C2、F2:款冬花与紫菀一宣一降,调理肺气,五味子收敛肺气,以防肺气宣降太过。三药并用,使得肺主宣降的功能恢复如常。生姜降逆化饮,大枣补中益气。此五味中药为射干麻黄汤的组成药物,主治痰饮郁肺。②C3、C4:为定喘汤的组成药物,麻黄宣肺平喘,苦杏仁、紫苏子、款
冬花降气化痰,桑白皮、黄芩清泻肺热,宜用于内有痰热的患儿。③C6、C7: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为六味地黄丸中的“三补”药,可滋补肝、肾、脾阴;麦冬、太子参可养阴生津、润肺。痰邪郁里化热,伤津耗气,故以滋阴药对症治疗。④C10、C8:黄芪、白术、防风组成玉屏风散,主治卫气不固证。卫气是精微物质,本于脾胃。它与呼吸相辅相成,关系密切。营卫之气上注于肺,与清气合成宗气,“成为呼吸循环之动力”;肺以卫气为用,通过“温分肉”来推动呼吸。同时,卫气也借助呼吸布散于周身[9-10]。哮喘慢性持续期时,正气亏虚,卫气失于固护,外邪易乘虚而入,引动内邪,进而壅阻肺道,出现喘息、气促、胸闷等症状。玉屏风散中君药为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白术为臣药,可“健脾胃、温分肉”;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11]。三者合用,有固表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之意,使得营卫调和,呼吸状况改善,喘平。此外,C1生姜与大枣、C8白芍与桂枝皆为桂枝汤的组成药物,均有调和营卫之功。桂枝、生姜入肺卫,白芍、大枣入营血,可扶卫益阴,正如《医宗金鉴》云:“以桂芍之相须,姜枣之相得,籍甘草之调和,阳表阴里,气卫营血,并行而不悖,是则刚柔相济。”[12-13]⑤C11:地龙咸寒降泄,具有清肺平喘、通经活络的功效。哮喘患儿痰邪内伏于肺,日久阻滞气机,气滞则血瘀。《血证论》言“瘀血乘肺,咳逆喘促”,指出瘀血阻络后,肺的功能会进一步受到影响[14]。此外,“津血同源、痰瘀同源”,瘀血亦可化痰,二者相互搏结,病情进一步加重。“痰瘀互结”是小儿哮喘迁延不愈的一个重要因素[15-16]。实验研究显示,地龙具有平喘化痰止咳、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用[17]。故临床用药常加地龙。
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在治疗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方面,常用关联包括陈皮-半夏和茯苓、苦杏仁-桑白皮、茯苓-半夏和陈皮、陈皮-甘草和茯苓、黄芪-防风、生姜-大枣、茯苓-黄芪和陈皮、五味子-细辛。关联规则分析与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呈现一定相似度。①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是二陈汤的主要构成药物。此方具有健脾化痰、和中理气的功用,方中半夏化痰,陈皮理气,茯苓渗湿,甘草和中[18]。“二陈汤,治痰之准绳也”,可针对哮喘慢性持续期痰邪内伏发挥良好功效。此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二陈汤中含有L-麻黄碱、柚皮苷、茯苓多糖、三萜等多种化合物,具有止咳平喘、抗炎镇痛等作用[19-20]。茯苓配以黄芪,可加强健脾祛湿的功效。②五味子酸涩收敛,细辛辛散温通,二者一敛一散,相互制约,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
综上,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以扶正补虚、化痰平喘为主,兼顾养阴活络,为本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