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静,卿 春,王游滨
(贵州财经大学 信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多元、多样、多层次关联的教育体系,如何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成为思政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教学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探究高校思政教学“课程融入、全面实践、文化传承、网络育人、教师赋能”五个维度一体化发展机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和实践,以及落实思政课程改革的“八个统一”提出建议。
1.推动高校“三进”工作急需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机制
在高校推进铸魂育人过程中,全面实施理想信念铸魂、实践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生头脑,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高校思政课“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实践过程中,如何紧紧围绕这一要求和目标,统筹整合力量,实现“合力铸魂、一体育人”是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2.“大思政”对高校思政教学实践提出新要求
高校思政课是一个逻辑紧密的课程体系,如何做好思政课的内容顶层设计,把晦涩难懂的原理、思政理论与其他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实现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融会贯通,创新有温度、有感触、有深度的大思政课,对教师和学生都有新的要求和挑战。
3.新时代思政课与时政紧密结合的要求不断提升
随着时代发展,高校思政教学实践与时政的紧密结合成为关键环节。首先,在思政课内容上,要广泛吸纳社会热点,及时补充与时政有关的政策方针,才能向学生传达最新的政策和思想,针对热点问题开展思政课;其次,在教学手段上,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网络,如何利用新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工具有效地向大学生传达最新的时事政治要闻和政策走向,让他们全面了解世界政治格局,这是个难题;最后,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将思政理论融入学科实践,培养大学生充分吸收、灵活运用思政理论的能力,提升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担当意识,也是目前高校思政课与时政紧密结合的新要求。
4.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高校教师在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目前思政教育发展快、要求高的环境下,高校亟待解决教师队伍建设的三方面问题:首先,思政课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育部规定高校思政课教师师生比为1∶350,但很多高校达不到这一要求,这需要在短时间内解决。其次,队伍不够专业。目前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配备少,大部分教育教学工作由辅导员、班主任承担,还有一部分专业课教师也逐渐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但这些教师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没有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最后,教师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很多思政教师只能进行政治思想理论知识的讲授,在新媒体运用和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还有待培训与提升。
1.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2019年3月,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高校应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者余丰玉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思政课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还为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钟启东提出,科学的理论体系、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精神情怀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基本内容范畴[3];王晓艳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和理论体系的科学真理性、现实实践性,是提升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性的客观条件[4]。
2.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了“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要举措。众多学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杨桂侠提出了地方高校政治思想教育教学“理论先导一体两翼”模式[5];吴进认为,推进“三进”工作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及时调整,重视教学效果,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进课堂[6];张婷认为,应从提升教师素质、改进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深入改革[7]。
3.加强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阵地建设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8],加强互联网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为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新媒体给人与人之间带来了新的沟通、交流方式,以网络为媒介的教育方式应运而生。何克奎、汤俪瑾等对MOOC视角下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进行了研究与实践[9-10];针对当前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陈欣认为,将网络安全融入高校思政课中,坚持基础设备设施“硬件管理”和心理健康引导教育“软治理”相结合才是有效途径[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理论深刻,为了更好地将其中蕴含的铸魂育人内容和精神融入思政教学中,实现系统全面的推进落实,本文建议构建高校思政课“课程融入、全面实践、文化传承、网络育人、教师赋能”的“五位一体”教学体系。
1.构建“大思政”教学实践体系,推进全方位育人
“大思政”包括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管理方法、教学模式、教育成效,可以通过思政课程体系和理论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实现全方位育人。一要抓好顶层设计,探索创新“大思政”实施有效机制。高校要建立“大思政”育人格局机制,应从完善顶层设计、组织架构、制度建立等方面做起,真正做到将“全校思政工作协同创新”“学生思政系统培养”与“主渠道分阵地结合”三个方面结合。只有实现了顶层制度“大思政”格局的构建,高校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才能真正得到保证,教学实践也才能取得实效。二要建好课程体系,探索建立全方位“大思政”课程架构。高校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需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以及亲和力,围绕“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构建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大思政”课程体系。三要促进“大思政”各环节的深度融合,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理论教育是主渠道,学生日常思政教育是主阵地,课程思政教学是主平台,三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深度融合,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育人的重大合力。
2.实施“演·赛·做”教学,推进实践育人[12]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充分,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等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可以组织主题演讲比赛、学生作品展览、革命遗址参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党史故事等融入其中,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和实践性。一要以“演”提高教学吸引力。通过舞台剧、话剧、微电影等“演”出经典人物、抗疫故事、温暖人情,传递真善美。二要以“赛”提升学生主体性。通过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大赛等形式,以“赛”促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能动性,让学生不再被动地学习、机械地记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促进学生对政治思想理论知识的深入探究。三要以“做”深入理论联系实际。高校应以“做”为中心,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把所学的思想理论与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相结合,使学生在“做中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高校思政教学中用好红色资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更多一流人才,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目标。一要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校思政教学中,应围绕红色遗迹、革命文物等厚重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军长征故事、抗战故事、脱贫攻坚故事、生态文明建设故事等,形成“红色文化+文化体验”“红色基因+文化传承”的格局,加深大学生对国情和社情的了解,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二要宣传革命英雄,传承红色精神。在党的革命斗争历程中产生的革命英雄、形成的伟大精神,都是高校思政课的生动教材和宝贵财富。高校思政教学应以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为榜样,传承老一辈先烈“不惧牺牲,不畏艰险”的精神,引导学生塑造卓越担当的人生品格。
4.以学生为中心,打造“全媒体”网络宣传育人平台
随着移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群体逐步成为“全媒体”时代网络的主力军,打造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构建网络宣传育人的新内容、新形式高质量平台,是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重点。一要拓展丰富教学媒体。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00后,业余爱好以上网、看影视、打游戏、玩自媒体为主,高校思政课要运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短视频、直播、自媒体交际等媒体形式,把思政教学内容充分结合起来,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学生开展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并利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教学新形式,改变传统思政课教学手段过于单调、学生学习兴趣匮乏的现象。尤其在疫情期间,“全媒体”网络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腾讯会议等新媒体学习最新理论,并与其他同学、老师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提升教学的及时性和互动性。二要融合教学内容。在全媒体辅助下,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故事的各种图片、视频、音频教学素材融合到教学和各种媒体的传播中;也可以结合当前网上社会的热点问题展开教学活动,向大学生推送各种典型案例,使其能够随时随地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三要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新媒体时代,网络上各种舆论导向和价值观充斥各种媒体平台,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形势日益复杂,高校要充分发挥各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作用,把握高校网络舆情发展的关键阶段,科学引导和处置高校网络舆情,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文化自信、民族认同感的培养。
5.着力赋能思政课教师,提升“六个要”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1],要求思政课教师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个要”既是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的要求,更是对全国思政课教师开展具体工作的指导,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一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坚定正确的思想政治信念和信仰,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忠实践行者;要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以情感人,感染、激励、引导学生拥有家国情怀的使命与担当。二是思维要新,视野要广。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通过生动有趣方式的引导,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耳、入脑、入心;要有宽广的知识视野和国际视野,善于利用国内外的案例、素材,在思政课中回答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国内外现实发展问题,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三是自律要严,人格要正。高校应建立思政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培训和监督体系;高校教师对自己要求要严,既要遵守教学纪律,也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