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医药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2-03-24 22:00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医药人才发展

王 艳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中医药振兴发展步入关键期,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而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核心资源和智力支撑。中医药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高地,肩负着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历史使命。 如何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和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守正创新,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中医药高等教育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 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指具备丰厚中医药文化底蕴,系统掌握中医药理论,精通中医经典,熟练掌握中医思维、技能和必要的现代诊疗技术,富有创新精神与国际化素养,推动中医药发展中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的高层次人才[1]。

1.1 创新发展中医药的需要

2019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2]。 在疫情持续影响下,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独特价值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民众的广泛认可,中医药在未来全球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 回顾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历程,人才资源是影响中医药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发挥的重要战略资源,当下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数量仍然偏少、人才结构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需求不相匹配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为推进现代化高技术成果转化,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持续发展,实现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历史使命,亟需一批具有成为“大师”和“大师”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既是中医药“不忘本来”传承发展的现实之需,亦是推进中医药“立足当下”守正创新的发展之需,更是推进中医药“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时代之需。

1.2 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大力支持高质量中医药人才培养[3]。 国家相继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等文件。2022 年3 月,首次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将建设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作为10 个主要任务之一[4]。 国家作出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国家将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中医药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中医药系统性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这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以实际行动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

2 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随着国家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全国各地陆续发布关于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对中医药拔尖人才培养做出了具体规定,提出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等人才培养平台。湖南省将中医药“神农人才”工程作为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培养工程的子项目。 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为代表的中医药高校实施了长学制教育实践探索。 2011 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岐黄国医实验班,正式启动了九年制中医临床教学的新模式。自2020 年起,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同发起了一项名为“屠呦呦班”的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试点项目,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优秀人才[5]。 尽管各地各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实践,但是我国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

2.1 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有待加强

一是人才工作协调机制有待完善。 中医药人才工作涉及面广,需要组织卫生健康、教育、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技、外事等多个党委政府部门共同参与,需要构建全方位、全过程人才工作大格局、新格局。 目前,中医药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工作咨询决策机制不够健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到位,尤其是制订相关人才政策时,沟通衔接机制不够顺畅,时有出现信息不畅、管理空白、资源浪费、政策矛盾等情况。 再者,尽管现有协调机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实效的取得。

二是人才培养评价机制有待健全。 人才评价是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着中医药未来的发展,也影响着中医药人才的发展[6]。中医药人才评价方法未能充分突出中医药特色。 目前,中医药人才评价多以考、评、聘为主,考试仍是中医药人才评价的主要手段,没能做到与时俱进,没有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观念和中医思维模式作为评价的标准。再有,中医药行业的人才评价体系建设仍不平衡、不充分,尚未构建更广泛、层次更清晰、类别更健全的评价体系。民族医药、中医药技术技能人员的评价标准亟待建立,评价过程有待合理监管。

三是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有待提高。 有大投入才有大产出,有勤耕耘才能结硕果[7]。 培养拔尖人才,既要机制体制创新,也要有经费提供保障。 首先,当前高校的办学经费虽已有大幅度增长,但有些高校资源配置、经费支出结构有待优化。 其次,有些省份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支持大规模开展拔尖人才培养。 再次,个别省份对中医药单位的财政支持明显不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大部分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对人才工作的投入有心无力[8]。

2.2 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模式有待改革

中医药院校教育存在西化、传统文化传承不足、临床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 据统计,近50 年来,从中医院校培养的杰出人才仅占0.31%[9]。

一是中医经典课程偏少,中医思维有所欠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10]。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主动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中。 近几年,中医经典教学逐渐被边缘化,传统文化、中医经典课程的比例偏低,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中医专业力量薄弱,学生对传统文化、中医经典知识浅尝辄止,导致学生中医药文化素养浅薄,无法熟练掌握和应用中医药尤为严重。

二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操作技能欠缺。通过临床实习,可以有效地检验中医理论学习效果,加强临床实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中医的认识与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 当前,院校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多效仿西医学教育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中医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有机统一,很大程度上导致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脱节。 中医药院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医药人才,但是具有影响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不多,名医名家传人甚少,能够独立运用中医理论解决临床实践中的疑难杂症的高水平人才不足。

三是科技手段结合不足,科研创新能力欠缺。随着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药发展亦要与时俱进,与信息化大数据、信息化新技术相贯通势在必行。 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手段解释中医学理论现象如未得到足够重视,将直接影响高水平中医药人才培养成效[11]。 科技创新能力是评价高层次创新人才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于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其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方面或多或少出现墨守成规、思想陈旧的现象,如研究生论文研究质量普遍不高,没有深刻体会导师学术思想,也没有更多发挥主观能动性,很难形成个人独特的研究成果,尤其在创新性、创造力方面存在不足。

2.3 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有待储备

一是高层次学术带头人不够。随着国医大师、名老中医等医学杰出人才的年岁渐长,后备人才青黄不接,人才培育迫在眉睫[12]。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事关中医药事业的长久传承与创新发展,具有其特殊性。 培养一名真正的拔尖创新人才需要把握中医药人才成长的独特规律,培养周期相对较长。 《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提出,国家将用5~10 年实践,培育约10 万名中医药骨干人才,夯实中医药人才队伍,助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13]。

二是中西医结合复合人才不足。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医药在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时,也暴露了中医药复合人才不足的现实问题[14]。 在我国现有的医学人才储备中,既不缺擅于重症抢救的高层次西医专业人才,也不缺擅于传统中医诊疗的拔尖中医人才,但是能够充分运用两种医学特点,将中西医深入结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能打出“宜中则中、宜西则西”“组合拳”的高层次复合型中西医结合人才明显不足。

三是中医药师资队伍力量不强。 优秀的师资是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基石[15]。 虽然近几年中医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师资队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不大;顶尖的学术带头人缺少,教师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

3 构建新时代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16]。 中医药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推动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首先要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3.1 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提供组织保障。各地区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领导小组,科学合理构建促进中医药人才成长的体制和长效机制。 要站在服务国家需求和“双一流”建设的高度,建立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培育管理体制,制定各种指导性、鼓励性的政策,以支持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的发展,并确保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二是加大政策倾斜,提供制度保障。 要强化政策保障,健全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和评价激励机制,支持深化人事制度综合改革,在资源配置、人才引进和评奖激励等方面给予中医药相关政策倾斜。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院士等杰出人才评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争取单独分组、单列计划、单独评价[17]。同时,国家要出台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制度,确保逐年增加培养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的专项工作经费。

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平台保障。《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打造岐黄学者品牌。 要加大对省(部)局共建中医药院校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 各省市要持续加大对支持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和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的支持力度,对领军人才提供特殊的政策,如:支持人才梯队、支持平台和支持管理机制, 着力培育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建立高水平中医药创新平台,加大资金支持建设国家级中医药科研平台,发挥重大平台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着力打造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团队。

3.2 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办学条件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进行的教育教学方式[18]。目前,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主要采用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两种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积极探索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意见》提出推动中医学长学制教育改革,试点探索中医学九年制人才培养。 《发展规划》提出开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试点。 一些院校实践表明,长学制可以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促进中医药高层次的拔尖人才培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当前的“长学制”与“多种学制”共存,旨在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医学专业人才。 探索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一批不仅具备扎实的中医药传统理论和临床技能,还能熟悉临床基础研究,具有广阔视野和科研创新能力的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

二是主动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前文提出的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定义,不难看出要培养兼具中西医融通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科研能力和临床水平突出、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型人才,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非常必要。《实施意见》还提出,扩大中医专业招生规模,以支持中医药院校和其它高校合作,培养具有较高水平和综合性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 中医药院校可以探索通过中西医学、人工智能、哲学、社会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中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整合式中医教育体系,培育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

三是探索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医药院校源源不断培养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单纯的院校式教育模式日益凸显出局限性[19]。 按照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发挥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牢固树立中医经典传承的根本地位,注重经典学习,熟练掌握中医思维,推进早跟师、早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模式,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 探索将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相结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亦是培育中医药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3.3 深化高校一流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 是推动新时代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关键和内在动力。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必须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坚持正面引导。教师是学生思想的引路人,也是创新的领路人。 既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师德为先、育人为本、质量为要的基本要求,引导广大教师弘扬“大医精诚”精神,做学生的品行之师、学问之师;又要把具备一流创新能力作为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带领学生探索学术前沿,教师必须首先迈向前沿,必选首先具备过硬的本领,进而才能源源不断给学生以创新的教诲和启发。

二是深化人事改革。要完善高校人才评价体系,不断推进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科研管理治理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创造宽松和谐的科研创新氛围,引进培养有潜力、有决心进行探索研究的拔尖人才。要发挥绩效评价导向作用,不断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打造一支敢为人先、勇于担当、技术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

三是优化人才配置。 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要紧密围绕“双一流”建设,以服务学科建设为核心,不断优化学科梯队建设,促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鼓励年轻教师多跟师、多跟诊,通过拜师、“双导师”等形式,充分发挥“穿帮带”作用,大力培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人文情怀的中医经典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

4 结语

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是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关键,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需要,构建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正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不单以高校为中心,还需要政府、社会的全面融入。 其中,政府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政策和制度供给,有机整合以高校为主体的教育要素,确保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落实落地,取得实效。 对于中医药院校而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变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机制,构建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培养高水平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

猜你喜欢
中医药人才发展
人才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