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同心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教师发展中心(广东省佛山市 528500)
数年前,我和一位学生之间发生了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今天写出来,希望对老师们有一定的借鉴启示作用。
在一次考试监考过程中,我发现一学生用手机作弊。我毫不犹豫地没收了她的手机。考试结束,她一边走出教室,一边大声地骂骂咧咧,虽然不是面对着我,但我听到,她骂的是我。交卷到学校时,我把手机一并上交,同时在考场表上作了记录。下午另一科目开考前,学校通过广播全校公开批评了她的作弊行为。第二天政治课,下课前交作业时,她气冲冲地走上来,把作业本用力地拍放在讲台上——拍打声响遍整个教室,全班同学都惊呆了,整间教室顿时鸦雀无声。我当然也被吓呆了。回过神后,我“若无其事”地下课了。从那天起,她几乎每节政治课都没抬头。不久后的家长会上,我私下跟她父亲说了这事,但我没说她拍讲台的情节。次日政治课,下课时,她气势汹汹地走到讲台,再一次狠狠地拍打讲台——拍得比上一次更用劲,讲台上的粉笔盒都被震得跳了起来。其他同学都面面相觑,我的心也快跳出来了。我一言不发地离开了教室。当天晚上,科代表主动找我,悄悄地跟我说:“那天考试时,她只是把手机装在口袋里,也没拿出来看,您却以作弊处理,她当然生气啦。还有,我们现在都是高中生了,有自己的主见,您把她的事情告诉她父亲,根本就没用。”她竟然跟同学们说,是我冤枉她啊!但她当时的确是在考场上看手机。
回到家,我把这事跟丈夫说了。他讲了一个故事给我听:有一个老师,处分了一个违纪学生。没想到,这个学生是有黑社会背景的。结果,这个老师在之后很长很长的时间里,有时候,家门口有死鸡;有时候,晚修回家的路上,在黑暗无人的地方会遇上“鬼”;有时候,在偏僻的地方有人向她扔石头——这个老师请病假了,但事情还在继续。最后,那老师得精神病了。听完故事,我不寒而栗。
好几天,我都在想着她:以后,我还管不管她?管?我真的怕有“生命危险”;不管?以我的强烈责任心,很难做到对她视而不见。
夜深人静,我仍然思绪万千。想起读师范大学时,教授的谆谆教诲;想起开学初,该生母亲把该生送到我面前,眼神里的那份期待;想起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上,我发出的誓言;想起教师例会上,校长作出的要求。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责任心还是驱使我,对她,我要管到底,不能放弃。
上课时,她不做笔记,我温和地提醒她,但我只提醒一次。对她考得差的试卷,我仍然亲自柔和地叫她出来一对一地辅导,虽然她不出来,但我也不催,免得催多了增加她的憎恨。对她的作业,我仍然认真地写评语,指出亮点,点明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她成绩有进步了,我仍然在班上自然地公开表扬她。她的手割伤了,我把创可贴放在她桌面上。
一天,她接了她妈妈的电话,走回教室时,我发现她眼睛红红的,眼泪在眼框里打转。我走到她身旁,轻拍她的肩膀,柔声问:“我可以帮你做些什么?”她没回答。次日,我从她舍友那里得知,原来她最亲爱的外婆去世了。我手工制作了一张卡片,卡片上画了几个安慰的表情包,并写上贴心的安慰语:“在天上的外婆看到你不开心,也会难过的。为了你外婆,打起精神!”我把卡片放在她桌面上。此后,我又制作了几张不一样的安慰卡送给她。我还叮嘱她最要好的舍友多陪伴她,陪她聊天,陪她散步,陪她打羽毛球,陪她吃饭……一直到她情绪恢复正常。
我数月如一日地坚持着,坚持感化她,教育她,哪怕毫无回应,也不气馁。也不记得过了多久,有一天傍晚,在课室里,她叫:“谢老师,还不回家?”我当时惊喜若狂——她终于主动跟我说话了。那晚之后,她开始主动向我请教问题了,上课也开始做笔记了。一年后,在街上,我看到她从远处跑过来,亲切地叫:“谢老师,我喊您几声了,您都没听到。”随后,她跟我聊了许多她多彩的暑期生活。自始至终,我们都没有提起那件事,但我从她的表情上看出,她对我的“深仇大恨”已经化解了。
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类似上例的学生对抗行为,如老师讲得起劲、学生听得聚精会神的时候,有学生手机响了;男女学生在课堂上私自调换座位,亲密地坐在一起;顶撞辱骂老师;向老师挥动拳脚,等等。对这些对抗行为,如果处理不好,学生会加大对抗,破坏公物,弃学,逃学,离家出走,甚至伤害教师。这告诉我们,教师处理学生的对抗行为,应慎之又慎,细之又细。处理原则如下:
中学生逆向思维、反权威意识强烈,对事情的评判主观臆断,自控能力弱,面对刺激,极易冲动,做出过激反应。若学生心理有问题,或对老师有误解等,则更易产生对抗行为。
冲动是魔鬼。当与学生发生冲突时,不要冲动鲁莽,不要针锋相对,更不能以暴制暴,对学生动用拳脚,否则就是火上浇油,还会使教师陷入尴尬局面而无法下台。事后,教师也不要在班上指桑骂槐、借题发挥、秋后算帐。最好不要督促校方处分学生,更不要马上开除学生,否则可能失去家长的配合,还会激化学生的报复意识,对师生双方都不利。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要疾言呵斥、大声压制,而是要心平气和,轻声轻语;不要使劲敲打桌面,而是要动作轻缓;不要翻旧帐,而是要就事论事。
理智冷静是化解师生矛盾的指路明灯。事发中,教师要冷静而沉得住气,勇于暂时向学生“低头”,以缓解学生的极端情绪。教师要用理智战胜愤怒,尽量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事后,可以把其他学生支走,把该生单独留在教室,或把他叫到教室外面,平和地问该生:“老师哪里做得不对?如果是我错了,我向你道歉。”也可以对学生大度宽容,对他的无理取闹“视而不见”,让学生从反思中自觉醒悟过来,主动走上改正之路。
上述案例中,若笔者没把作弊学生的手机上交学校,并记录于考场登记表上,而是考后单独教育,就没有后面的麻烦和尴尬了。
有对抗情绪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往往更脆弱敏感,教师要小心呵护他们不堪一击的心灵,对他们不能冷嘲热讽。跟这些学生说话,不能阴阳怪气、辛辣讽刺,嘲讽的话语对学生的打击会更强烈;不能用恨恨的表情、冷冷的目光对待这些学生,否则难以让学生感到惭愧,甚至还会对自己的错误安之若素,不以为耻;对这些学生,不能有丝毫的嫌弃、厌烦、轻视、排斥,否则会令学生产生掉进冰窖的感觉;对这些学生不能“判死刑”,否则,会使学生丧失自信;不能以看客的身份对这些学生说三道四,否则,会加深师生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不能虚情假意,表里不一,否则,会恶化教师在这些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这些学生与老师打招呼,老师不能视而不见,否则,会让学生感到被卑视;不能因学生曾与自己有冲突而与其他学生区别对待,否则,会让事情出现不可收拾的地步;对这些学生表现出来的亮点和进步,不能嗤之以鼻,否则,他们的求进之心瞬间会被驱赶得无影无踪;教育这些学生不能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否则,会削弱学生前进的动力。
真诚恳切是化解师生矛盾的金钥匙。若有对抗情绪的学生再次犯错,教师要用宽容、理性的态度去提醒。若与这些学生沟通失败,教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反思自己话语是否有不当之处。若这些学生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对学生的合理需求,教师要热情回应。当这些学生取得好成绩时,教师要第一时间送去掌声。与这些学生谈话时,要通过真诚的语言、恰当的动作、恳切的表情,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心关爱。只有用真诚浸润学生的心灵,才能达到惊魂夺魄的教育境地。
上述案例中,正因为笔者真诚恳切的关爱,才成功化解了该生的对抗情绪。
学生有对抗行为,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属于心理问题,而心理调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欲速则不达,在学生愤怒的状态下,想要寻求良好的沟通是不可能的,因此,要耐心等待。
操之过急往往会事与愿违。事情发生后,教师不要急于采取行动。如果自己能解决,就不要找家长和学校,因为这样学生会很反感,可能会产生更坏的结果;也不要急于找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诲,因为学生此时的偏激、固执和极端化,会令其觉得老师是在吹毛求疵,管控压制他们。
耐心是化解师生矛盾的重要神器。对有对抗情绪的学生,教师要有滴水穿石的耐心,持之以恒,从长计议。对学生的对抗行为,课堂上发生的尽可能放到课后处理;公共场合发生的不要当众批评,换个环境个别交换意见。安排人员观察该学生在生活中的言行举动,有没有过激言行。多方了解他的性格,根据他的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寻找突破口,选择适当的时机与学生沟通,如,他看医生回来,教师可叮嘱他按时服药;他为班级、为学校作出了贡献,教师就要及时在班上公开表扬,等等。与学生谈话,要言之有信,言之有理,让学生心悦诚服。教师要经常反思:为什么会发生对抗行为?对于事件的发生,教师自身是否有过错?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等等。
上述案例中,若笔者在学生第一次拍桌子后没有急于求成,把她作弊的事告知其父亲,而是寻找机会,与其柔和沟通,就没有后来对抗的加剧了。
教师粗心大意,有对抗情绪的学生会更加放任自流,甚至会走向极端。对犯错的学生,不能粗暴斥骂,否则会加剧对抗;对学生对抗的原因,不能主观武断,否则会迷失教育的方向;对学生的转变,不能漠然视之,否则会浇灭学生向善的热情;对学生的课外活动,不能漫不经心,否则会失去大量的教育良机。
细心是化解师生矛盾的法宝。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心理变化,要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个人喜恶。教师要有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从学生的情绪变化中发现学生的迫切需求,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从学生的课堂内外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与身心健康。教师可通过细心观察学生的眼、鼻、嘴、额的细微动作来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每一种情绪变化,还可以通过查阅学生的周记和学籍表等进行了解,或通过其他学生侧面了解。对有对抗情绪的学生,教师要勤问,学生生病了,教师要问哪里不舒服,以及不适的严重程度;学生郁闷了,教师要问是因为生活问题,还是因为学习问题;学生开心了,要问是解决难题了,还是有惊喜发现;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教师要问是没休息好,还是遇到挫折。对有对抗情绪的学生,教师还要勤干,学生有不足,教师要及时提醒;有亮点,要及时表扬;有错误,要探寻原因;有困窘,要呵护自尊;有困难,要协助解决。教师只有明察秋毫,才能精准施策,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弦,找回迷失的心灵。
上述案例中,正因为笔者细心观察,才发现了该生与母亲通话后的异常表现,才得以及时有效安慰该生。
教师对那些犟学生置之不理,既不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又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对那些犟学生,教师不能放弃,更不能排斥。对于老师来说,他只是你的其中一个学生,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他就是家庭的全部。作为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一个学生,而是要努力成为他人生中的贵人。
爱心是化解师生矛盾的关键。教师要时刻注意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身上,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从其种种细微言行中,发现教育契机,调整教育方式。教师要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如,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对进步较大的学生批注几句表扬激励的语言,对退步的学生批注几句提醒语,安排其他同学为其补课;周末,护送返家,发送作业提醒;运动会,递送矿泉水,帮助放松肌肉,等等。通过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能抚平学生的偏激心理,化解学生心中的冰雪,使学生向老师敞开心扉,发自内心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当然,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不可能一下子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需要教师静静地实践,然后耐心地等待。
上述案例中,笔者无微不至地默默关怀,终于融化了该生心中的坚冰,助其走上学习的正轨。
综上所述,对学生的对抗行为,教师绝不能与学生硬碰硬,而是要以柔克刚,用爱心、细心、责任心、诚心、耐心感化他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对学生多倾注情感,才能消除学生的对抗心理,融化其内心的冰雪,为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