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灵敏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南京 211169)
当前,大数据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在教育领域中,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更为及时和准确的分析,从而建立起更为完善和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对学生就业情况、就业质量等信息有更为准确的分析,为毕业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国教育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了874 万人,整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另外,随着各种新型技术的快速发展,比如云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等,我国步入了产业结构深化改革的时期[1]。在这样的形势下,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产生变化,如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服务产业的改革创新以及新型就业模式的兴起,高校就业指导体系需要面对新的挑战,即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不仅需要面对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问题,还需要充分适应就业市场提出的新要求。
麦可思发布的《2019年就业蓝皮书》显示,2018年,在毕业一年后,很多普通高校的本科生以及高职院校毕业生都经历过离职。通过对毕业生离职原因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离职的原因是“未来发展潜力不足,无法帮助自己实现理想”或是“工作岗位福利待遇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等[2]。同时,《2019年就业蓝皮书》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并不是很高,整体就业质量不高,学生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多采用“漫灌式”的指导方式,部分高校只是单纯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就业信息,但是这些就业信息是雷同的,没有进行细分。这样的方式尽管能够让毕业生获得更多的就业信息,但是对学生的实际需求没有足够的了解,无法实现大学生精准就业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结构产生了巨大变化。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产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减少,同时随着智能制造、区块链等新兴产业的出现以及快速发展,企业对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等有更大需求,就业市场中相应工作岗位也在不断增多[3]。但是在面对岗位增多、企业人才需求上升的情况下,部分毕业生慢就业,即大学生在校期间并不着急为自己未来的工作进行准备,而是先毕业再考虑自己的就业或者是没有任何就业的打算。慢就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难以实现大学生的精准就业。
大数据催生了新的思维方式以及技术手段,提升了问题解决的效率。对于高校精准就业指导来说,应用大数据进行就业指导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在高校精准就业指导工作中,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更为高效地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的就业信息等进行分析,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就业信息推荐,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就业岗位,这样可以促使高校精准就业指导更加精细化,促使学生对未来有更深入的了解,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不同的高校毕业生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就业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求职需求、职业发展规划等。而通过大数据可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以及专业素养等进行分析,从而对大学生的求职需求以及类型等进行精准定位,跟踪学生求职需求的变化,进而实现以学生性格、兴趣以及价值观等为基础的就业指导,最终促使高校就业指导实现质量上的提升。
在高校精准就业指导工作中,学生的就业意向、职业发展以及就业市场实际就业形势等方面的信息很多。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能够将大量的就业信息汇集起来,再通过计算将就业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和客观规律挖掘出来,从而反映出学生的就业动态[4]。大数据技术能够促使高校精准就业指导工作更为主动,并且能够实现更加可靠的预测,可以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从当前阶段来看,数据统计已经成为很多高校开展就业工作的重要方式。高校都会发布就业质量报告,报告中包含了很多数据记录,但是这些数据没有被高校有效利用起来,导致就业指导服务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而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其中找到对就业指导服务有用的数据信息,从而为高校就业指导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信息,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科学化,促使就业指导更加科学和有效。
大数据能够促使就业信息实现更为广泛和更快的传播。因此,高校精准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找到更加有效的工作路径。
在高校传统就业指导模式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因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人数不足,只能够完成部分就业指导工作,无法充分、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准确的自我评价。同时,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只是片面追求就业率,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大数据背景下,要想充分把握学生的就业意向,需要做到精准就业指导。首先,高校就业指导相关人员需要不断强化大数据意识,改变以往的就业指导观念。其次,就业指导相关人员需要多进行学习,吸收先进的就业指导理念,提升信息化水平,从而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整体质量。
要想更好地进行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工作,就需要树立起数据挖掘和预测的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就业指导理念的创新[5]。具体来说,高校需要认识到在数据中包含了大量行业情况、工作岗位信息以及职业发展空间的信息。在此基础上,高校需要对工作岗位、职业化发展以及行业情况等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从而掌握更多就业信息,以对学生进行更为精确的就业指导。另外,高校还需要在对数字化信息进行挖掘的基础上,重视对非数字化信息的分析挖掘,从中获得更多就业信息,这样才可以有效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精准化和实效性。高校还可以应用关系分析法,在挖掘各种就业信息的基础上,对学生就业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从而解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首先,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就业咨询服务,促使就业信息能够在及时和真实的基础上准确传递给学生,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6]。具体来说,只要学生预设了自己的求职条件,相关平台就会根据预设条件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最符合学生的就业信息,并且推送给学生。高校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就业指导,比如可以组织策划就业指导、“一对一”咨询解惑、招聘大赛以及企业领导面对面等活动[7]。其次,高校需要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向学生推送关于就业讲座、就业实习等信息。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订阅自己需要的就业信息,最终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实现面向企业和学生的双向推荐。最后,高校需要建设教师带队走访用人单位的机制,以此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还可以拓展实习基地。
高校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就业云平台。学生通过手机等终端就可以访问平台中的就业课程,通过课程了解就业形势。这样可以促使就业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8]。另外,高校需要开通就业动态管理系统,对学生的就业过程实现更好的管理。具体来说,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等终端在系统中定制自己的就业需求,而高校则可以根据其需求将工作岗位信息、就业政策等信息传递给学生,实现就业信息更加有效快速地传递。
在大数据时代中,高校就业指导要实现精准化,就需要充分以数据为主导,以价值导向、精准服务等为方向。具体来看,首先,高校需要督促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对大数据的应用,养成使用大数据的习惯,从而建设具有更强专业性、职业性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9]。同时,将对大数据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入就业指导教师培养体系中,促使就业指导教师大数据素质得到提升。其次,高校需要对就业服务体系进行细化,提供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就业服务,提升用人单位以及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高校需要建立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机制,这是提升高校就业服务能力最为直接的途径之一。所以,高校需要建立系统化的管理机制。比如在对教师的招聘上,要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考核;在就业指导教师配备上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平台建设方面需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等方式去整合优质社会资源,建设更为完善的就业发展平台。另外,高校还需要建设大数据就业系统、市场分析系统等,以此来健全精准化就业指导体系。
当前,高校学生主要是由“00 后”组成,这些出生在新时代的学生有更为强烈的个人权利意识以及隐私保护意识。因此使用大数据进行精准化就业指导需要注意数据安全问题,避免出现侵犯学生个人隐私或是泄露个人信息等问题。所以,高校需要建立大数据使用和管理制度,为大数据背景下精准就业指导提供保障,从而促使精准就业指导可以顺畅进行。
精准化就业指导是当前高校迫切需要实现的任务。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通过大数据技术解决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实现精准化,从而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