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培育策略探讨

2022-03-24 16:32曹梦竺曹丹王娟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科技院校

曹梦竺,曹丹,王娟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 221006)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学科专业教学和应用研究的优势,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技术革命等方面都有其独特性。加强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培育是高职院校提升科研水平、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的关键。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强化科技创新团队的引领和服务作用,遵循科学的原则,探索转化科技成果的方式等,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1]。

1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很多高职院校正在或已经组建科技创新团队,但总体来讲科研力量还是相对薄弱,创新团队整体水平不高,仍然存在很多问题[2-5]。

1.1 管理机制不完善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院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合力建设,只有具有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保障其有效运行。许多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团队成立以后,由于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团队运作保障体系和考评体系,导致存在诸多漏洞,不能长期稳定发展。例如有些院校经费管理制度比较严苛,造成科研团队在使用经费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购买试剂仪器需要购买发票经过层层审批或经学校统一招标,等待时间较长容易打乱科研的时间安排,打击团队的热情,或支付实验人员的劳务费等很多时候要等课题结题才能报账,也会导致团队人员担心忧虑。许多高职院校陆续建立条件优良的实验室、各级实训中心,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但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仍缺乏足够的管理能力和经验,尤其缺乏经验丰富的实训中心专门管理人员和学科馆员为科研团队提供实验协调和情报咨询服务。有些高职院校虽然成立了不少科技创新团队,但没有科学合理的政策进行统一管理和约束,团队内部无法做到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任务分配、经费分配以及酬金分配等往往不能做到公正合理,不利于激发团队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很难使科技创新团队可持续发展。

1.2 团队组建不合理,缺乏连续性

科技创新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之一,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决定着科技创新的发展,但是从现状分析来看,高职院校总体科研水平较低,科研积淀不足,例如很多教师的科研体现在“职称科研”,面临职称评定,会成立一些科研团队,一旦职称晋升,科研工作可能就会懈怠,这些科研团队也会面临解体。一些科研人员为了能够争取到某个科研项目,获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临时抽调相关人员拼凑科技创新团队,这种科技创新团队看似阵容强大,但是组织性和协调性较差,团队成员之间只考虑短期目标,难以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往往随着项目的结题或创新任务的完成,团队自动解散。这很容易挫伤团队成员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不能形成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的长效机制,缺乏连续性。高职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历,但是现在很多团队带头人缺乏足够的管理能力和经验,教学任务繁重,无法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团队成员,影响团队的发展。

1.3 团队内部缺乏学科交叉

高职院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有各自的特点,但专业之间有关联性,学科之间相互交叉,高职院校也在逐渐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组建跨学科的科技创新团队。但是目前来看,很多高职科技创新团队跨学科研究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团队成员大多来自同一个院系、同一个专业,研究思路受局限,创新点少,很难进行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难以形成大规模的交叉学科研究力量,阻碍了科研创新成果的形成。

1.4 研究成果难以转化

在很多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校企合作研究基础薄弱,大多数仍停留在传统研究模式上,对于对市场需求缺乏足够的重视,成果有无实际应用价值考虑过少,盲目追求科研成果的项数、发表论文的篇数等,这样从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科研成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实用价值小,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阻碍了科研创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 培育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策略

2.1 完善团队管理与激励机制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完善管理与激励机制,通过构建一个具有制度保障的创新体制来激发科技创新团队的活力。在管理模式上,学校积极探索制定协同创新的管理制度,建立以任务为牵引的团队人员聘用方式,保障创新人才的合法权益,配备充足的科研经费,调整财务管理体制,建立保障机制,有利于科技创新团队的平稳有序发展。同时,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要健全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科技创新团队评审制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规范创新团队的成立、检查、考评等程序,及时制定并发布年度项目立项结项指南,认真组织各类项目立项、检查和结项等,在评价体系中,坚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类指导,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综合评价,建立不同类型不同标准的评价体系,论文、专利、项目等的数量不是衡量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要考查科研成果的质量,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对其后续支持力度的参考依据,对考评优秀的团队给予额外奖励、后续科研经费资助或折算工作量、评奖评优奖励等,对于优秀成员,在职称评定、岗位竞聘时给予政策支持,推行各种奖励措施,是对团队每位成员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的肯定,可调动广大教师及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有利于学校科研水平的提升[6,7]。

2.2 丰富科技创新团队模式

完善的团队建设模式是提升团队整体建设成效的关键。一方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需要培养好团队带头人和团队骨干。团队带头人起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作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团队的整体水平,团队带头人不仅自身的科研水平要高,还要有很强的凝聚力、管理能力和合作精神。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大团队带头人的资源配置权,使其能够带领和激励团队协同作战,为团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重视对团队后备力量、骨干力量的挖掘和培养,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支持力度,这样如果团队带头人由于种种原因离开了团队,科技团队仍有后续力量,继续发展下去。另一方面,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立足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学科特色,突出优势学科,统筹不同学科,汇集技术骨干和先进实验设备,组建一批跨学科、跨部门的多学科交叉、开放式、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创新团队。再一方面,团队内部要营造自由、宽松、开放、平等的学术氛围,强化沟通交流,建立彼此信任的基础,充分交流、互相学习、思维碰撞,启发创新,包容科学失败、允许公平竞争、百家争鸣,营造有益创新的团队氛围,充分调动和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8,9]。

2.3 加深校企合作,促使成果转化

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越来越突出,高职院校应整合和优化自身资源,提高科技研发能力,缩短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差距,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真正让学校的科技创新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重大作用。为了突出科技创新的作用,仅仅依靠高职院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缺乏企业参与,即使科研成果产出很多,但往往理论性较强,实用性较差,很多成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很难进行成果转化,更不能实现规模生产,实用意义不足。

高职院校应积极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引导企业参与深度合作,共同进行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共享科技创新的成果。高职院校应该建立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四方联动机制,不断丰富企业行业参与科技创新的方式和方法,如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团队根据需要,聘请行业企业或其他科研院所的科研技术人员作为团队成员,有利于完善团队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合作企业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并能及时提供给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发挥科研创新优势,结合自身专业特长牵头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根据市场需求,联合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实现资源共享,这样不论是学校还是企业的团队成员都能拥有坚定的信心和灵活、宽松的研究条件,而且可以减少科研成果市场化的风险,避免科技资源的浪费,产出更多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先进实用的科研成果;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积极申请专利,联合政府、企业打造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让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保证整个团队的利益[10]。

3 结语

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对科技创新成果的攻关和地方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在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实践中,要根据自身实际,发挥多学科优势,立足区域经济特色,加速与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融合,找准与地方经济建设的结合点,结合自身实力,通过与企业行业合作,构建跨学科的创新团队,做到扬长避短,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11,12]。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科技院校
科研成果转化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