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管理队伍共建同育对策探讨

2022-03-24 17:59仇小霞罗蓓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9期
关键词:导师队伍辅导员

仇小霞,罗蓓

(梧州职业学院,广西梧州 543100)

校企合作是加快高校建设,提升办学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办学方向越来越明确,校企合作成为许多高职院校发展的新模式。在这种办学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也呈现出新特点,对比以前单一的学生管理主体,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管理主体向多元化发展,一般由高职院校辅导员、企业班主任和企业导师组成学生管理队伍[1]。多元管理主体本身具有不同特点,多元管理主体的共建同育,有利于形成管理合力,在共同作用于教育主体(学生)时,能形成管理的最大公约数。本文以我院和武汉厚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办学为例,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管理队伍的共建同育对策。

1 校企合作下学生管理队伍工作现状

1.1 学生管理队伍分工不够科学

梧州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与武汉厚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自2018年签订合作协议以来,目前已招生三届,涉及电子商务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和大数据应用技术等专业,在校生人数1 200 多人。根据签订的协议内容,校企合作专业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由企业负责,学院配备专职辅导员对接工作。该模式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1 企业班主任实际承担学生管理工作

根据合作协议,学院配备专职辅导员对接企业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学院本身辅导员配备不足,并不能真正落实专职辅导员与企业对接,而是由合作专业所在院(系)的辅导员负责联系工作,对接联系工作也仅限于对接企业辅导员收集各种信息上报,不参与直接管理学生。学生的直接管理工作实际上是由企业班主任全部承担。企业班主任一般担任2-3 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带班人数约70-150 人,平时和我院的专职辅导员一样,负责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处理学生日常各种具体事务。校企合作下,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主体应该是高校辅导员,或者是高校辅导员发挥主要管理作用,企业班主任协助管理。

1.1.2 企业导师代替企业班主任管理学生

根据人才培养计划,高职学生第三年开始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我院校企合作专业三年级学生全部离校,赴武汉厚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南宁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习期间由公司安排企业导师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实习指导工作,原来带班的班主任不跟随学生进驻企业实训基地。在高校辅导员不参与直接管理学生的情况下,企业班主任也脱手管理,学生第三学年的管理工作实际上全部由企业导师负责,企业导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习的同时,实际上也代替了企业班主任管理学生,成为实习期间管理学生的唯一主体,而企业导师本身应该是重在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工作,在学生管理上发挥协助作用[2]。

1.2 学生管理队伍融合度不高

尽管根据合作协议,构建了由高校辅导员、企业班主任和企业导师组成的学生管理队伍,但是三者的工作融合度并不高,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形成工作合力。

1.2.1 学生管理队伍工作处于割裂状态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与企业班主任、企业导师三者之间的工作联系不密切,处于割裂状态[3]。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必要的汇总信息上报工作、学工处或者院系部召开全体会议等场合发生工作联系以外,学生管理队伍间的联系并不多,加上办公场所独立分开,三者的联系密切度不高,处于割裂状态,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沟通相对比较困难。

1.2.2 学生管理队伍联动机制缺乏

由于高校辅导员不直接参与学生管理,不能形成联动机制。学生管理全部由企业负责,在校期间,有问题,找企业班主任;实习期间,发生事情,找企业导师;高校辅导员则因工作整合需要才与企业联系。三者之间的工作,尽管都在学生管理工作的框架内,但是没有架构起沟通的桥梁,不能激活联动的平衡点[4]。

1.3 学生管理队伍工作效果有待提高

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工作,由企业班主任承担,企业班主任基本能够正常开展各项工作,保证学生管理层面工作正常运转。但是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深入,对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出现学生偏重专业知识技能学习、较少参加集体活动等现象。在实习阶段,企业导师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针对学生特点,开展系统的教学实训和就业培训,实现学生与企业无缝接触。这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重能力培养轻教育管理,在行为上表现为对学生的平时管理过于松散,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没有严格要求,在学生的心理辅导以及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教育力度也相对较弱。

2 校企合作下学生管理队伍问题分析

校企合作下学生管理队伍中,高职院校辅导员、企业班主任和企业导师三者的工作分工不够科学,而且处于相对独立的工作状态,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就容易凸显弱项,不利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要素。

2.1 企业班主任、企业导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企业按照自身用人标准招聘企业班主任、企业导师,在平常的工作中,没有对员工提出政治学习要求,因此企业班主任、企业导师平时较少接触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习,领悟理解不够深入,这对个人综合能力提升,尤其是政治理论水平能力的提升造成影响,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相对困难较多,不利于对大学生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2.2 高校辅导员对接联系企业的作用不明显

由于没有专职辅导员对接联系企业,联系企业的高校辅导员是由合作专业所在的院(系)的辅导员兼任。辅导员按照学院工作安排,本身所带学生数量已达或者超过规定的学生数,日常工作同样繁忙,时间精力有限,与企业班主任的对接联系仅限于汇总上报各种信息,并不能做到具体了解校企合作专业的学生情况。同时由于高校辅导员的对接联系工作,也没有具体工作量体现,因此不能激发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接联系企业的作用不明显,在学生管理以及学生管理队伍共建上并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

3 校企合作下学生管理队伍共建同育的对策探究

针对校企合作下学生管理队伍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大对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力度,整合高校辅导员、企业班主任、企业导师三者的优势,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共建管理队伍,同育校企学生。

3.1 完善学生管理队伍分工合作制度

在校企合作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队伍既要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又要相互配合,共建同育。高校辅导员要承担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相对于企业班主任以及企业导师,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理论上有较高的水平,而且辅导员有教学和科研压力,会自觉地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更适合也必须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 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对接企业班主任、企业导师,参与学生直接管理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企业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事务工作,企业导师负责实习管理。三者之间分工不分家,在处理学生的具体问题时,要相互配合,要站在解决学生问题、培养综合人才的高度来工作,共同作用于学生,构建同育格局。

3.2 形成学生管理队伍提升帮扶机制

学生管理队伍的素质,影响着培养学生的质量,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下,学生管理队伍要不断提升整体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学生,满足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利用自身熟悉业务、了解政策、渠道畅通等优势,帮助企业班主任提升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5]。其次,企业班主任和企业导师也要发挥自身了解企业、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特点,帮助高校辅导员拓宽知识视野,增加实战经验体会。高校辅导员、企业班主任和企业导师三者之间的相互帮扶,不仅有利于提升各自的能力素质,同时加强了企业班主任、企业导师和高校辅导员之间的联系沟通,培养感情,有利于平时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构建学生管理队伍“三位一体”的融通格局

合作的高校和企业要构建管理队伍的融通机制,要做好顶层设计,融为一体,要通过高校辅导员与企业班主任、企业导师的对接联系,打造学生管理队伍工作交流平台,促进三方加深了解。首先要育人理念一致,保持育人理念的统一性,才能有共同的工作目标,才能确保行动的整体协同性。其次,构建和谐工作关系,在和谐环境中工作有利于高校辅导员与企业班主任、企业导师三者间工作的协同,加深理解,相互支持,发挥合力作用[6]。最后,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校内要积极营造全员育人的德育环境,校外努力营造有利于校企合作的社会环境和企业文化。

4 结语

不管是高校辅导员还是企业班主任、企业导师,其工作都是面向学生开展的直接管理服务工作和教育工作。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其成效已经越来越明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等方面尤为显著。校企合作培养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要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政治理论过硬、业务能力精强、实战经验丰富的学生管理队伍,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企业人员与高校辅导员互补长短,共同进步,不仅是企业的需要,也有利于帮助高校辅导员不断进步,最终形成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质量提升,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素质能力提高的双赢局面,也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导师队伍辅导员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V eraW an g
导师榜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爱情导师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