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2022-03-24 17:59王亚楠霍楷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教育

王亚楠,霍楷

(东北大学 艺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819)

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时期[1]。在新时代,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人才发展战略的需要。尽管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平台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高校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还应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基本目标,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着手完善培养体系、推进课程改革、搭建实践平台,构建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观念与创业能力相适应,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切实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1 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述评

1.1 国内中央直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概况

国内中央直属高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其体系,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着力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例如:清华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典型代表,它构建了“三位一体、“三创”融合、开放共享”的培养模式,对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和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设计[2]。2013年清华大学建立了“三创”教育平台,从创新、创意、创业三个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意思维和创业能力。实现了跨院、跨学科、跨专业界限的交叉培养。并于2015年建立了清华创客空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集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实践的平台。另外,清华大学改革了课程考核方式,用等级制取代传统的百分制,建立小组学习模式,共同完成课程的商业企划书,还会根据创业项目进行路演,团队由教师、企业者或天使投资人等进行评估,给出的综合评分作为学生的考核成绩。山东大学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自培+外培”的方式,实现校内外师资融合;努力建设科研成果的转化平台,成立山东省技术转移联盟,实现学校内资源互补,将科技成果向企业产业方面发展;加强国际产学合作,分别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亥姆霍兹联合会等共同建立创新创业科研平台,这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外关于创新创业的交流,也为其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思路。

1.2 国内区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概况

在政府的支持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作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高校普遍都开设了相应的课程,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园,设立了孵化基金,举办了创新创业大赛等,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有明显提升。据《2020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统计,从2000年到2020年,广东地区、江苏地区一直稳居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的前五位。以南京大学为例,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中,整合校内外资源,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并建立创业学研究中心,积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丰富“五位一体”的教育培养方案,围绕课程、讲堂、培训、竞赛、成果孵化等逐步开展;在实施“四创融合”的工程中,开展创意、创新、创造、创业教育。华南理工大学为了更好更深入的推进“三创型”人才培养,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严格把控校内专业的数量,拓宽专业培养的途径,同时,加强校政、科教、国际协同机制,培养拔尖的国际化人才。但是,部分国内区域大学在具体开展创新创业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部分高校割裂了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导致区域导向不明显,未能与区域发展优势相结合,专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相脱节,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就业创业资源缺乏对接,导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社会匹配度低,无法真正满足区域发展对高校人才的需求[3]。

1.3 国内民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概况

现在,我国很多民办大学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民办大学的发展极为重要。自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来,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被纳入高校学科评价体系中,并在国内民办大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陕西民办高校普遍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养体系。西安外事学院是国内第一所设立创业学院的民办高校,也是省内第一所建立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的民办高校,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教育体系和分层次结构。虽然创新创业教育在民办高校中已经陆续进行,然而由于经验少、时间短等原因,在推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再者,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很难得到及时解决。

2 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及问题

2.1 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特点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创新创业教育上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因此大多数国内高校采用更为保守的“渐进式”教育模式。从创新创业意识的萌发、到创新创业基本理论教育、再到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都逐步进行。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相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形式。第一,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大部分高校都有政府的资助,设立创业基金,在大学科技园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支持[4]。大学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并且列入学分管理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际效果。高校向大学生开放了各种实验室、教学仪器和其他设备,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第二,参与主体多样性。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企业单位、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会为大学生建设创业基地,为创业学生提供资金上的支持。第三,创新创业赛事多样性。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清华创业计划大赛,引起了全国各高校对创新创业的高度重视。各地、各行业、各高校开展的创业类比赛,都加快了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步伐。

2.2 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2.2.1 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教材,课程体系不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才,培养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等[5]。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复杂而又丰富多样,涉及经济学、管理学、企业管理等多个学科。目前,在部分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还没能真正融入专业教育之中。课程培养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停留在基础理论教学层面,缺乏实际的案例分析。其次,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设立成一门独立的课程,使得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没有密切的联系,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专业分离。

2.2.2 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有一定的脱节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创新知识和创业能力,从而解决未来社会工作中的创新创业实践问题。但是目前国内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大多以书本知识为主,与专业前沿知识结合不足,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学科交叉学习较少,不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此外,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还存在教学方式陈旧、教学中安排的实践内容与社会现实需求脱节等问题,难以真正地在学生未来社会创新创业工作和实践中发挥作用[6]。

2.2.3 缺乏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良好的教育平台。如现阶段,大多数高校主要是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类的创业类比赛,或是校内的一些创业实践,与社会创业相比缺乏大量的社会影响因素,如市场竞争力、资金的获取、供应链的整合、市场营销、风险评估等创业环节都是在校大学生无法亲身感受的。除此之外,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大多都是由本校辅导员或行政教师来任教,这就难免会造成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机会,大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创业的历程,也很难获取一些实际经验。对实际的创业环境、师资力量、大学生信赖度、资金等方面缺乏认知,而在实际的创业过程中大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支持。平台作用不能充分发挥,限制了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综合能力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从而也会降低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显然,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不足,将导致大学生缺乏实战经验,影响创业成功率。

3 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一是确定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教学目标。有了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大学生就有了创新创业的动力。找出日常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把它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其次,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高校要为学生构建创新创业平台,优良的环境是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因素。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和实践过程,有利于意识的萌发。第三,高校应该把传统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大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专业课程,要完善教育培养模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课程上传授创新创业思想,在课后通过举办相关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四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定期开展讲座、拓展训练、经验讲解等来解答学生心中的困惑,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

3.2 创新创业能力与观念相匹配

高校大部分大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没有社会工作,创新创业方面的经验少之又少,在学习创新创业课程时就需要教师给灌输相关知识和经验。各高校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同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还要对创新创业实践有深刻的体会[7]。因此,首先各高校一定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相关教师接受先进的创新创业培训,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学习的机会,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创新创业方面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团队和学校的创新能力。第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在系统的专业知识熏陶之下完成创新创业能力培养[8]。在课后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对话过程中,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第三,高校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政策,将创新创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优秀的校友、成功的企业家等纳入师资队伍,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

3.3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课程。大学应该把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对教育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意识、能力以及思维。在具体教学中,各高校应优化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将专业课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相结合,开发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一是要有针对性的培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将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来。二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从大一到大四构建全阶段、渐进式、多级式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每个学期都有相应的课程设计,学生在梳理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考核上,可以将真实的项目作为考核内容,构建“理论—实践—再实践”的能力养成模式,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学校科研实践和企业应用实践中,以实战形式检验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4 建设创新创业实践的教育平台

对于各高校来说,在完成基础的创新创业理念的教学之后,高校应当鼓励并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创业活动。首先,学校可以邀请成功的企业家或行业研究专家来举办创新创业类的讲座,为有意愿的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方面的指导。当前,高校正在积极建设科技园区、创业园、产业园等创新创业基地。各高校充分利用平台,加快校企合作的发展,同时引进一些校友资源、天使投资人、各类企业人才在专业上的支持,给大学生提供创业场地、人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第二,学校可以建立跨学科的人才组织机构,汇聚不同专业的学生,可帮助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快速组建团队,提升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第三,积极举办创新创业比赛,并且由指导教师给学生提供专业上的指导,以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清思路-设计方案-实行运作-验证方案-反馈思考的思维模式,提升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这需要以企业为载体来实现。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模式,搭建能够解决专业问题的平台,从而有效借助企业所提供的平台来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学校授课过程中让企业参与进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科技、经济发展趋势,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前沿性。第五,高校还应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扩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基地。以科研机构的创新理念作为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意识,还可以为科研机构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3.5 加强国际性的合作

在国际上创新创业教育一直备受关注,发达国家对创新创业都有较为深入的探索,同时也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我们需要虚心广泛的学习这些国家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研究成果,定期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一方面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加强高校之间、企业之间、学生之间的跨国交流,这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优化可以提供重要指引。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和现实要求,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相关政策不断完善,社会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汲取国内外的成熟经验,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积极构建完善的培养模式,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以创新思维,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内容,推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同时还要跟随国家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做出相应调整,从而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真正落实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