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探究
——以河北北方学院为例

2022-03-24 17:59王丽霞孙丰梅魏东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9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大学生专业

王丽霞,孙丰梅,2,魏东,2

(1.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2.河北省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分析检测重点实验室(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本文结合河北北方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探究了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1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1.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

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河北北方学院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以通识类课程的形式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基础》及《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依据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分不同学期开设。通过不断开发和增设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来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其创业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

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环节,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有机结合。比如《专业岗位认知实践》《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践训练》以及《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加强专业知识与创业实践的衔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技能。

结合河北北方学院自身区域优势及现有资源,开设部分专业特色课程,比如《冀北特色食品工艺学》,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和创新能力。

1.2 “3+1”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以下称“3+1”型)

“3+1”型指“3 个紧密结合+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的紧密结合。整体创新创业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大学前三年,主要系统地学习公共及专业基础课和创新创业课程,以理论为主;第四年大学生离开学校,前往企业顶岗实习,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校方和企业各委派一名指导教师,企业负责指导大学生完成本岗位上的任务,高校教师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双方面促使学生的实践、专业、科学及创新等各方面能力有机结合,提高综合素质。

“3+1”型实现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与企业要求的对接,能培养出校企无缝连接的“零适应期”优秀本科生。

1.3 “项目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

河北省教育厅和河北北方学院每年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学生组建创新创业项目团队,以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或服务概念为创新创业基础,争取企业风险投资,成立生产和运营主体,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最终通过参加比赛的形式体现创业价值,研发创新成果。这类型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使大学生开发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成果。

1.4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

河北北方学院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校内建设实践基地,开放实验实训室,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校外实践基地是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重要场所,与省内外10 余家企业建立了长久稳定的实习基地参观和供求关系,每个学期的最后两周会进行实地参观,每年输送学生到这些企业进行生产实习。

2 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不足

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一开始认为就是对毕业生就业难的缓解办法,所以造成了把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简单等同于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种权宜之策;其次,受传统教育理念“重理论轻实践”的影响,把专业学科建设等同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不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以上两种情况直接导致了缺少“双创”教师,进而未能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途径进行积极的探索,只是在通识课程及就业指导中增加部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3]。

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不足。通过本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发现部分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对个人的未来就业没有积极意义,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与想创业的学生有关系,与想就业学生的关系不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学校没有全面覆盖性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2.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匮乏,课程教材的编写做不到与时俱进,不能随着企业及社会需求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缺乏实效性;其次,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多理论课,少实践课,导致实践与理论无法对接,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少的情况;再次,从教学模式上看,虽然近几年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启发式、案例式、翻转课堂等,但仍停留在“你讲我听”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只有把这些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4]。

总之,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前提就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课程体系[5]。

2.3 “双创”师资力量薄弱,有待提升

创新创业课程大多数是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负责,从师资力量上来看,缺少职业经验及实践经历,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及实践,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结果并不够理想。

2.4 “3+1”型创新创业教育动力不足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与企业能开展合作,往往是因为企业可以在减少成本的情况下解决用工问题。部分企业与高校签订协议,接受学生实习,并非是为了提供给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机会,也没有给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以指导和帮助。这就直接导致大学生进入企业无法接受到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3 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对策及建议

3.1 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定位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学校要从多个维度推进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宣传与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的普及[6]。首先,定期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文件,不断增强师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其次,立标杆、树典型,举办创新创业方面的专家讲座及专题报告,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升学生的创业热情。

3.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

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第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要突出专业特色,并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第二,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第三,增加实践类课程,强化专业操作性[7]。

优化创新创业教学方法。建立以课题和问题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选用案例讨论、模拟情景联系、互换角色等教学方法,变“教学”为“导学”,进行探究式教学、沟通合作式教学,并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交叉使用。

3.3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建设

创新创业教师既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也要拥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高校围绕“走出去,引进来”的思想,坚持自主培养与外部聘用相结合的方法来加强教师队伍师资建设[8-9]。首先,提升现有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水平;其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专职教师到企业中提升实践能力,丰富阅历,拓宽视野,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最后,聘请创业者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兼职教师,让其以亲身经历的实践经验通过短期讲学及创业论坛等方式为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及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及热情,同时组织学校教师进行培训[10]。

总之,高校要利用各类资源,建设“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优秀团队,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4 构建实践运行平台

构建更加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11]。学校内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鼓励大学生体验创业全过程,从而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同时针对不同的专业建立多个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锻炼创业实践技能提供合适的平台。

校企协同教育的根本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政府是高校和企业之间协同办学的管理者、规范者及评价者,政府要鼓励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并建立有效的校企协同实践平台;高校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支持和课程体系建设,培养人才;企业通过提供实践平台,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市场对接,不断促使创新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同时企业把对人才的需求直接反馈到高校各专业,将其融入教学培养计划,从而培养企业所需人才[12]。

4 结语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未来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打好基础,才能盖好参天大楼。高校要内外联动,积极构建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大学生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大学生之歌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