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赛创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022-03-24 17:59徐天然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9期
关键词:双创导师竞赛

徐天然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温州 325000)

近年来,为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国各地组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类竞赛,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如何以“双创”竞赛为驱动,将竞赛工作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突出“赛创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双创”竞赛,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三年学生各类“双创”竞赛获奖50 余项,并连续三年斩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奖项,“双创”竞赛成果转化呈快速上升趋势。本文在总结学校竞赛育人的经验基础上,对基于“赛创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展望。

1 “双创”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1.1 激发内在动机,促进深层学习

M Bean 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中,除学生年龄、个性、情绪等自身因素外,内在动机能促进学生采取深层学习策略,并增加学习收获;同时,教师若由传授知识的主导者向实践教学的引导者转换,积极融入学生群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启发学生多维度多角度思考问题,并给予适当辅助,学生也会倾向于使用深入学习的方法[1]。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且教学内容滞后于前沿发展;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基本以学生独立实践活动为主,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较少[2],学习成效呈现浅层次特征;而竞赛活动则创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学生依托自身专业知识,结合创新和亮点创作作品,将所学所想付诸实践,并在过程中与导师保持高度有效的互动,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促进更加深入地学习。

1.2 搭建竞赛平台,实现理实融合

“双创”竞赛活动为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让学生能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操作中,促进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通过竞赛实践检验理论的条件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联系,真正实现理实融合,与教育改革的规律和特点相切合。另外,竞赛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理念和实践成果向众人展示,接受来自不同行业领域专家的指导和建议,并不断完善项目,提高项目落地发展的可行性,提升项目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学生也可以从其他参赛者的作品中吸收新知识,掌握新资讯,对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1.3 培养综合素质,提升“双创”能力

现今大学生“双创”类竞赛项目涉及范围广泛,选题多数围绕社会民生、经济热点等问题展开,作品要求学生以自身专业知识为出发点,并结合为社会、产业、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创新点和亮点[3],这对学生的“双创”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个竞赛过程涉及项目的选题与调研、知识的运用与整合、团队的分工与合作、外部的沟通与联系、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商业计划书的撰写,以及项目的路演答辩等多个环节,使学生的资源整合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各方面得到了有效的锻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此外,竞赛的经验总结能帮助学生了解在竞赛中的得与失,对竞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能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完善提升”的综合实践能力。

2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赛创融合”模式的实践探索

2.1 以赛促学,夯实基础

“双创”类竞赛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及知识运用要求较高,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综合要素的创业知识,这就决定了竞赛的内在要求需要学生自主学习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以知识作为竞赛项目的良好支撑。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需要,增设“双创”基础课、专业创新创业课和创业实战课,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创业知识,课程内容涉及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等,以此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创业实战与经营管理能力。此外,学校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与合作企业共同建设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且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两栖课程,确保教学内容随行业发展更新迭代;校企双方联合开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互派人员参与教育教学和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互通交流与学习,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教学水平的同时,扩充学校高素质“双创”导师人才库,更好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指导和建议。

2.2 以赛促训,赋能增值

“双创”类竞赛的过程涉及众多环节,无论是对毫无参赛经验的学生或是多次参赛的学生来说,完成比赛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优秀的“双创”项目由核心技术、团队构成、产品与服务、商业模式、运营状况、创新亮点等多个要素构成,如何将项目优势以立体综合的形式呈现出来是学生参赛的重要部分。基于“双创”竞赛技能需求,学校开展“互联网+”竞赛、“三创”赛等系列培训,包括历届优秀“双创”项目的解析、商业计划书的撰写、参赛项目PPT 的制作、提升项目价值的途径、路演答辩的模拟等,给予学生全方位的竞赛指导培训,提升学生的竞赛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打造“蒙雅”品牌系列讲坛(论坛、沙龙),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和创业导师进行“双创”类竞赛的赛事介绍和培训讲座,并为备赛的种子项目进行多层次打磨;邀请往届竞赛获奖团队或个人为学生做经验分享和交流,学生可从中获取参赛项目行业相关背景、目前行业发展情况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等信息,进而开拓学生参赛思路、提升学生创业思维、开阔学生创新创业眼界。

2.3 以赛促研,转化成果

各类“双创”竞赛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参赛选题、掌握和分析产品的特征及受众诉求和创新创意的切入点[4],学生参赛项目可结合学校“导师+项目+团队”、创业导师工作室等研创模式下团队或个人的研究课题,基于原有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技术创新或模式创新。依托学校建立的17 个研究平台和15 个实体研究所,为加速科研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软硬件支撑。例如糯米山药项目,作为我校“导师+项目+团队”模式的研究课题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糯米山药长期保鲜存储的技术研究,曾多次赴糯米山药的原产地温州文成县进行考察调研,经过反复实验和测试,研发出可行的长效保鲜技术。基于技术创新的实现,学生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深入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将该项技术投入市场应用,并结合市场推广,实现技术与市场相对接,获得不错的社会反响。同时,该项目也获得第七届浙江省“互利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银奖。

2.4 以赛促创,加速孵化

学校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资金链”为主题整体布局“双创”赛事组织,并依托学校教师资源和创业实践平台导师资源,建立“专业-学院-学校”纵向贯通、“专业教师-创业导师-学工教师”横向融通的竞赛指导机制,给予学生竞赛全程跟踪指导。通过“双创”类竞赛,深度挖掘来源于科创融合、自发创造、社会实践、产创融合等方面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和团队,并纳入项目库实施信息化管理。依托学校“萌芽期的创业工作室-苗圃期的专业众创空间-成长期的科创园-成熟期的产业园”四级孵化平台,为具备发展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和团队给予全方位的培育指导,提供“专业(研究所)-二级学院-学校-社会”全链条式孵化服务,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同时,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等各类资源,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扶持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落地、成长壮大,促进知识对接产业,让创新创业成果迈出校园,走出赛场,贴近需求,投入市场,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3 基于“赛创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展望

3.1 积极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

基于学科交叉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应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鼓励多学科背景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促进多学科背景思维交叉碰撞,提高学生多学科视角审视思考复杂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活力[5],促进创新点的产生;而团队合作建立在团队成员的思维理念、知识结构、实操技能及个性特点等互补互助的基础上,更易实现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在竞赛合作的相互学习中实现能力提升。

3.2 持续加强竞赛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双创”竞赛师资培养,注重竞赛指导教师的成长与进步,着力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兼备的“双创”竞赛导师。定期组织竞赛导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理论素养;为教师提供开放学习的平台,安排教师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论坛、产教融合论坛或学术研讨等活动;为“双创”教育专任教师提供企业挂职、驻厂锻炼的机会,增加一线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实战能力和指导水平[6]。同时,基于校企共建的产教创平台,构建结构多元化的师资队伍,聘请专业与产业匹配的企业专业人士作为兼职“双创”导师,参与“双创”类项目的发展过程,确保项目的发展方向与行业发展趋势一致。

3.3 深入实施项目全程化管理

为更好地辅助创新创业项目团队,需全程追踪项目实践过程,有效提升项目难点解决效率。在项目筹备和运行方面,要升级优化产创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对团队组建、师资对接、实验研究、进程发展、成果组织和发布等各环节均实施可视化追踪调研,确保项目方向准确性和运行过程保障。在竞赛筹备和实战方面,要完善参赛作品推优机制,并根据不同的竞赛主题类别与“双创”类项目主题推荐进行双向匹配,按照匹配结果确定各赛事的培优对象;持续跟进项目运行情况,定期聘请专家为项目提供指导意见,联动政、校、企、社等给予项目各环节相应的辅助支持,实现项目质量稳步提升,助推项目孵化和落地成长。

3.4 多措并举激发师生“双创”活力

开拓广泛的创新创业宣传通道,通过公众号平台、宣讲会等形式面向全校师生进行各类“双创”赛事宣传和优秀创新创业事迹宣传,营造浓厚的竞赛氛围和创新创业氛围;修订出台各项“双创”类竞赛激励政策,通过工作量认定、职称评级通道、表彰先进等举措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竞赛,通过学分认定、评优评先、创业基金扶持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赛;组织校内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双创”文化品牌建设工作,并融入新时代“互联网+”元素,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热情。

4 结语

本研究基于“赛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双创”竞赛为平台,以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导向,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围绕“双创”教育、创业实践、创业孵化等领域,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各方资源,构建“创新创业育训—创新创业实践—‘双创’项目孵化—项目落地成长”的创新创业实践全链条,进一步优化完善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格局,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双创导师竞赛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V eraW an g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导师榜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