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中,王利君
(1.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常州 213032;2.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湖南长沙 410000)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部署,要求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再次强调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各个环节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强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等教育学校纷纷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2],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3-4]。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融入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5-6]。通过调整教育理念、改革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等,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7-9],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
但是,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10-11],比如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不明确、与专业教育没有融合、创新创业课程不完整、创新创业师资缺乏、创新创业实践条件不足等。
地方高校主要面向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但是鉴于地方院校本身特性,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面临着更多困难。本文针对地方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地方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近年来,在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新建了一批地方本科院校。为了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地方院校积极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准确、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整、师生参与度低、实践条件不完备等。
地方高校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加强调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对创新创业内涵的理解不准确、认识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缺失[12]。
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是为了培养兼具专业技术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培养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地方院校里,部分教师和学生并没有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或者把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培养未来的企业家或创业者,或者将创新创业教育当作就业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或者把创新创业教育看作学科竞赛、撰写专利、发表论文等第二课堂活动。
地方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般都增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是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数量比较少,缺乏系统性,与专业课程脱离,呈现“两张皮”现象[13],从而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不完整,未能形成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只是设置了少量的通识课程,对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进行普及和引导,比如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缺少创新方法、创业实践课程,比如管理、法律、营销等。
另一方面,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融入专业课程中。专业课程大纲中没有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教师在专业课程授课时,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即使学生能取得很好的专业课成绩,但是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较弱。
在地方院校里,教师和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虽然教师都有从事创新研究的经历,但大部分专业教师缺少创业经验。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较少,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做到全覆盖,更没有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一方面,由于部分地方院校,引进人才比较困难,师资力量不足[14],较少设置专职的创新创业教师岗位,也缺少专职的创新创业导师。而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比较重,为了职称晋升,部分专业教师都忙于申请项目、撰写论文等科研工作,不愿意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的积极性不足。
另一方面,地方院校学生没有硕士入学推荐机会,面对巨大的考研压力,大部分学生专注于复习考研。学生选修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多是为了完成创新学分的要求,了解一些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缺少机会进行创新训练和创业实践。只有部分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加学科竞赛等活动,得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地方高校投入相对较少,校内的实验实践平台建设不健全[15],校企合作共建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落实不到位,从而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
一方面,校内实践实验室建设不科学、不实用。一些占用了大量资金和场地的实验室,既不能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无法用于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即使有些实验室能够用于学生实践训练,但是实验室并没有完全对学生开放。
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不到位。一些学校和企业合作实践基地没有落实到位。合作实践基地没有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提供实质性的支撑,而一些学校自有的科技园也只是面向教师,为教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场地,学生无法在科技园内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针对地方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需转变创新人才培养观念、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师生评价机制、加强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推进地方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转变传统的专业教育观念,强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结合专业教育,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模式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校职能部门加强创新创业机制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全体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正确认识、认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创新创业理念,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通过创新创业实践锻炼,提高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贯穿整个大学四年期间,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有序递进地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同时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训练。
开设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群。大学一年级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讲授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大学二、三年级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大学四年级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元素。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强调创新思维、注重创新实践。每个教学单元,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每个实践单元,强化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设计新方案、开发新产品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地方院校要完善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通过制度引导更多的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
一方面,职称评审时,除了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社会服务型,还可以增添创新创业型教师,为积极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提供晋升机会。制定奖励政策,在评优评先时向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倾斜,激励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和改革研究工作。同时,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设置创新创业奖学金,对进行创新创业的学生进行奖励,提高学生的荣誉感。且允许学生用创新成果和创业实践活动,抵扣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课程学分。强调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学生除了选修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之外,还必须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才能取得创新创业学分。
高校要合理配置资源,科学建设校内外实验室和实践基地。通过进行科学规划、论证,确保建设的实践实验平台真正为学生服务,能够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加强专业实验室管理,增加实验室开放的时间,支撑学生开展创新实践训练。
落实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确保基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实质帮助。鼓励学生运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到企业进行创新创业实践,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本文分析了地方院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存在着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不准确、课程体系不系统、覆盖面不广泛、实践条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切实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地方院校需要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师生评价机制、加强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