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莲
(新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保持极致的精神,在产品制作的过程中坚持精益求精的精神,使自己的作品可以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工匠们会追求完美,所以在产品制作的过程中会不断磨炼自己的手艺,并且享受制作的乐趣,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自我的价值和存在感。工匠精神的核心目标就是生产行业中品质最高的产品,对外观、性能、艺术等多个方面都有极致的追求。在技能大赛中,应该融入工匠精神,彰显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特征,促进技能大赛水平的提升,使每个参赛选手都能够追求极致,进而使参赛作品的水平全面提升。通过技能大赛,可以选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工匠精神可以看作是一种宏观思维的呈现,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价值观或道德追求。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的精神追求在不断提升,但社会节奏不断加快,更加要求具备工匠精神,即在工作的过程中倾注更多自己的“心血”,发挥自我的作用,使任务可以更加完美的完成,进而获得相应的成果,实现自我的满足,展现自我的价值[1]。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促进了产品的塑造,同时也促进了道德的积累。
对于各个行业和领域来说,发展工匠精神都是十分重要的。从某些角度来看,工匠精神可以促进职业道德的提升,进而推进产品品质的增长。 具体来说,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四个方面。在敬业方面,就是从业者对职业的热爱、尊敬与投入,做到尽职尽责,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在早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已经主张“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指强化自身修养,保持谦逊恭敬的态度;所谓精益就是精益求精,对产品、工序有很高的追求,即使“一颗螺丝”也要做到最好;所谓专注就是具有笃定的内心和重视细节塑造的耐心与坚持,“大国工匠” 必须要具备这些精神特质。 实践显示,工匠精神具有执着的特点,可以坚持十年如一日的塑造和打磨;在创新方面,工匠精神要求突破、发展和革新。虽然工匠精神重视细节的打磨和质量的提升,但同样也重视产品的创新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有很多优秀的匠人,包括倪志福、郝建秀等等,这些优秀的匠人都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王选凭借着自己的工匠精神,创造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王传福成了中国第一的充电电池制造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匠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人都是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其不仅促进了自身事业的发展,也使中国制造走向全球。
工匠精神最早出自聂圣哲,他培养的一流工匠士,其体现了这种精神。在中国产业战略、教育战略调整的过程中,人们的观念会不断地更新和进步,工匠精神会逐渐成为对人才的普遍要求。 2016年,我国政府在工作报告中就对工匠精神进行了分析,应该对企业的发展进行个性化的定制,促进柔性化生产的实现。 近几年,中国制造、中国精神、工匠精神等品质被媒体广泛的传播和推广。目前,工匠精神的弘扬和发展已经成为决策层的重点追求之一。
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工匠精神已经逐渐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其不仅展现了职业精神,同时也体现了职业者的素养和技能。在现代社会中,工匠精神可以推进文明社会的发展。尤其在中国经济愈加繁荣的背景下,精神文明建设受到的了极大的重视,国民繁荣和各个行业的贡献、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在社会建设过程中,要将敬业放在重要的位置,积极弘扬工匠精神。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工匠精神促使中国逐渐成为制造业强国,对中国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尤其在人才培养方面,工匠精神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行业形象,进而为各个行业注入更多活力和能量。
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强化人才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人才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技能大赛可以对人才进行选拔,有助于人才之间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交流,而工匠精神则可以彰显人才的职业素养。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工匠精神有助于企业形象的塑造,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在现代工匠精神中,应该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对于技能大赛来说,应该结合技能大赛的办赛宗旨和参赛要求,将工匠精神与大赛结合在一起,彰显参赛人技能的同时,也要考验各个参赛人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选拔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匠精神可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可以使职业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也能帮助职业学校确定发展的方向。
技能大赛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的特点,主要针对各项技能进行比拼和竞赛,可以为各个专业领域的人才提供展现自身价值、技能、作品的平台。 技能大赛的参与方在不断增多,除了各个职业院校外,还包括各种社会企业、政府部门等等,在各个优秀的参赛者中选择优秀的作品和人才,针对专业的技术成果进行分析和探讨,对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技术大赛的本质并不是对参赛人员的排名对比,而是对技能的展现、成果的呈现和作品的观赏。 根据这个特点,不仅要求参赛者具有精湛的技术,还要创造出令人赞叹的作品,通过作品来展现技艺,同时在作品中倾注自己的思想理念,使作品具有个性特色[2]。所以,技能大赛要求参赛者不仅具有专业的技能和产品创作的能力,还应该具有创造思维、超越精神,可以在作品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投入全部精力,不仅要调查相关的资料信息,为作品的制作做出全面的准备,还要磨炼自己的技艺,不畏惧失败,不断尝试和改进。 要有强大的胜负心,但同时也不能只注重胜败,应该凭借自己的实力取胜,同时也应该认可对手的实力,学习对手的优点,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来促进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参赛选手应该在技能大赛中有所收获,不论胜败都应该促进自身经验的丰富和技能的交流。 真正优秀的匠人在技能上未必远远超过其他人,但在精神品质、道德修养等方面一定有深厚的积累。在参赛的过程中,可以展现优秀匠人的人格品质,也能促进各个优秀匠人之间的交流,对企业之间的交流、行业的进步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技能大赛可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之间相互结合,也能增进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使职业教育可以不断进步,充分展现技术人才的风采,为掌握技术的先进人才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具有引领行业、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等作用。 大赛举办也能促进中华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传承,参赛选手可以进行就业洽谈,优秀的作品也可以在技能大赛博物馆中展出。各个优秀的匠人之间可以相互切磋和交流,同时也欢迎各个国家的友人、 专业人士前往比赛进行观摩和交流。为了进一步发挥技能大赛作用,可以将工匠精神与技能大赛融合在一起。在融合的过程中,应该使参赛者对自己的技能造诣有充分的认识。 参赛者应该通过积累来提升自身的技能造诣,在积累过程中坚持精益求精的精神,并且不断超越自我。 要塑造这种精神,就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确保参赛者可以稳定的发挥和平静的创作[3]。 为此,技能大赛应该加强精神品质的弘扬,重视价值的体现和品质的彰显。 在大赛的过程中,很多参赛者对自己的技能造诣有客观的认识。 大赛可以通过赛制的调整和对作品的要求来促进参赛者造诣的提升,将工匠精神作为比赛的核心精神,引导职业教育院校、行业企业、专业人士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工匠精神得到充分体现。
参赛者应该对比赛的理念、价值有充分的认识,使自己保持端正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 参与比赛不仅为了追求胜利,同时也是自我的体现。在工匠精神的基础上,应该更进一步彰显比赛的精神,促进优秀作品的创作,使作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不仅要使参赛者的思想充分体现,还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参赛者保持端正的思想和正确的观念有助于工匠精神的发挥,参赛者应该具有胜负精神,但不能一味地追求胜负,应该重视价值的体现和产品的展示[4-5]。在观念引导上,应该发挥学校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将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融入在一起。在技术上,要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从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入手。 在思想上,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将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结合在一起,围绕工匠精神构建育人体系。 在文化建设上,应该坚持“一主三融”的原则,开展进活动、进实践、进专业、进校园等6 个文化进入的路径,积极弘扬大学生科技节,开展名师讲堂、企业讲堂,组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重视技能的发展和精神的培养,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可以树立精益求精的精神观念,进而在技能大赛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实现自我价值的呈现。
技能大赛的举办并不是为了进行技能高低水平的较量,而是对技术、文化、精神等方面的交流,举办方不应该过度宣传比赛性质,错误引导参赛者的理念思想。应该将重点集中在技能切磋、知识学习等方面,使各个参赛者之间可以积极交流、相互认可,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在学校的专业课程中应该渗透更多工匠精神,通过实践训练来带领学生体验和感受工匠精神,通过参与比赛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竞赛过程可以体现工匠精神,比赛可以进一步拓展竞赛的内容,不仅包括作品的呈现,还可以加入精神的体现、职业素养的展现等,通过竞赛来促进学习[6]。技能大赛标准和工匠精神都应该在教学改革中融入,从教学上入手,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增强。职业院校应该将岗位训练作为基础,积极开展校级技能比赛,对参赛选手进行精挑细选,为了发挥比赛的作用,还要优化比赛的评价方式,不仅要对参赛作品进行评价,还要对选手的精神品质、思想内涵、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技能大赛的举办可以促进专业人才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为人们呈现许多优秀的产品作品。为了充分发挥技能大赛的作用,应该将工匠精神和技能大赛融合在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学校的作用,通过学校来引导学生逐渐塑造良好的工匠精神,使每个参赛者都能做到精益求精,并在比赛中学到更多技能经验、品质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