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发利用绵阳地质旅游资源的几点建议

2022-03-24 13:41绵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
决策咨询 2022年5期
关键词:绵阳研学旅游

◆绵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

一、绵阳地质及旅游资源的特点

绵阳地形结构复杂多样。西北部属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山地,地势高险,群峰叠嶂。西南部属四川盆地西北部,丘陵连绵,地势显著下降。绵阳地形西北部以中山、低中山为主;西南部则以丘陵、平坝为主;东南部主要是深丘与低山。

绵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质地貌,孕育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嫘祖文化、大禹文化、三国蜀汉文化、李白文化、文昌文化,千年积淀,彰显绵阳历史传统文化底蕴;羌族文化、白马藏族文化,世代传承,展现绵阳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两弹一星”、亚洲最大的风洞群,铸就国魂,突出绵阳独具魅力的国防科技文化;三线建设遗址,凸显绵阳在红色峥嵘岁月的战略地位;鬼斧神工的丹霞、喀斯特景观、虎牙山地自然生态为代表的绵阳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依托绵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人文内涵和产业优势,融合而成的乡村旅游资源。

绵阳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地形空间分布差异很大,地质旅游资源也分布不均。优质自然资源多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部和绵阳城区及周边。人文景观镶嵌在秀丽的自然风光中,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特色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与丰富的自然景观构成了绵阳旅游资源的主体。

二、绵阳地质旅游资源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绵阳地质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个性突出、亮点众多,拥有数个独特性、垄断性的地质奇观,具有较高的美学欣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

(一)地质资源富集,品牌效应高

绵阳地处长江上游,地理独特,生态优越。绵阳地文景观有白马王朗、千佛山、西羌九皇山、观雾山、虎牙雪宝顶、窦圌山、负戴山、小寨子沟、涪江六峡等25个五级旅游资源,有佛爷洞、翠屏山(火盆山)、枫顺森林小镇、雁门五指山、罗浮山、金钟山、富乐山、养马峡、熊家沟、猿王洞、永乐睡佛等47个四级旅游资源。

绵阳海拔高差大,亦是南国冰雪胜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让冰雪项目这个“冷资源”火了,绵阳九皇山雪季接待游客与上季同期相比,游客量上升了50%以上。据绵阳九皇山景区数据,仅2022年春节期间,就有5万游客聚集九皇山。

(二)地质遗迹丰富,研究价值高

据调研,绵阳地质遗迹数量和类型丰富多样,有7处地层剖面,2处构造剖面,重要化石产地3处,水体地貌2处,2处地震以及7处地质灾害遗迹,其中世界级的1处,国家级的8处,省级的17处。如安州区睢水镇生物礁是属于世界级的,也是重要的化石产地。江油市—平武县唐王寨—仰天窝推覆构造剖面(基础地质类)、汶川地震安州高川乡大光包滑坡(地质灾害类)、汶川地震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地质灾害类)、江油市马角坝三叠系天井山组正层型剖面(基础地质类)等是属于国家级的。总体上,绵阳地质遗迹科研价值高,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对比意义。地质遗迹构成山水主体,成为绵阳多彩的旅游景观资源,发挥着重要的美学生态功能。

(三)地质类型多样,资源品位高

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组织专家评审、专题研究,将绵阳3个研学基地列为全省地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分别是:安县生物礁研学旅行实践基地、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窦圌山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四)喀斯特及丹霞地貌品质高

绵阳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江油、北川、平武,跨越亿年的碳酸盐岩沉积,形成特有的喀斯特奇观,各时代地层中保留了4.1亿年以来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和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具有很高的科考探险和旅游价值。如北川九皇山景区就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自然资源丰富多彩。

绵阳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于江油窦圌山,以奇、险、幽、秀、绝的特色吸引中外游客,行道迂回盘旋,林木苍翠,景色秀丽。李白少年时曾游此山,题下千古绝句“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窦圌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也是四川著名的丹霞地貌景区。

近年来,绵阳旅游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地质旅游资源有所开发利用,地质旅游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与绵阳作为成渝副中心地位,绵阳经济社会发展对文旅产业的要求,人民群众对旅游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比如缺乏大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优质地质旅游资源及其产业链优势难以发挥;产品业态结构亟需调整;旅游景点零星分散,单打独斗,各自为战,难以形成集聚效益;全域旅游协作亟待加强;地质旅游品牌宣传营销力度不够;信息化程度低等。

三、开发利用绵阳地质旅游资源的建议

面对众多的优质地质旅游资源,如何在依法保护的同时,科学有序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依法保护优质地质旅游资源

绵阳拥有白马王朗、千佛山、西羌九皇山、观雾山等享誉全省的自然美景,这是大自然对绵阳的特殊恩赐,更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绵阳建成川西北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独特优势。同时,绵阳还拥有白马王朗国家级风景区、雪宝顶自然保护区、虎牙大峡谷、七曲山古柏林、西羌九皇山、窦圌山、江油喀斯特溶洞、涪江六峡、观雾山、千佛山、小寨子沟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部分保护区和景区已划定了保护红线,必须依法加强对这些优质地质旅游资源的保护。

(二)实施“全域旅游”战略

按照“绵阳就是一个景区”的“全域旅游”新理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对现有优质地质资源开发打造,提质升级。打破地域和行政区划的界限,改变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的各自为战的现状,整合地质旅游资源,形成地质旅游一条线的新格局。如:将王朗自然保护区与猿王洞、药王谷和窦圌山、佛爷洞以及千佛山、寻龙山(龙泉砾宫)、雎水生物礁等进行深度融合,整合包装,精准宣传营销,形成绵阳地质旅游一条线或两条线。将现有的地质旅游景点融入声、光、电等高科技元素,增强体验性、研学性、科普性、探险性、娱乐性等。

(三)做好地质+这篇大文章

1.地质+研学。近年来,学生团队研学旅行方兴未艾。研学旅行具有社会、经济、人才培养综合效应,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素质教育水平,激发旅游市场活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在新形势下推动双增双减教育和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消费水平提升和教育观念升级,研学旅游已成为课外体验教育的普遍性需求。根据相关机构统计,64.2%的家庭有研学旅游需求,且随着收入水平增加,研学意愿不断增强。文旅、教育等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挖掘地质研学这一潜在市场,利用寒暑假期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

2.地质+科普。猿王洞、佛爷洞、窦圌山、金光洞、龙泉砾宫、雎水生物礁等,都具有很高的科普考察、探险猎奇和旅游观光价值。应整合市内外、国内外地质和自然专家资源,针对主流客群需求,打造独特的川西北地质和自然资源科普体系,将地质学科具体分类细化,从地学、生物学到人文观光、人文探索,满足全龄段科普期待。破译化石演化密码,探秘岩石矿物世界,利用地球科学科普内容、成果等为青少年研学赋能,采用地学野外实习、科考的方式帮助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增长地球科学知识,感受“地球科学之美”和祖国大好河山,促使地学科普与研学深度融合。

3.地质+人文。绵阳地质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不仅较为富集,而且互为补充、有机融合。应坚持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重,挖掘自然资源点位的文化内涵。可挖掘地质旅游+李白文化、地质旅游+三国文化、地质旅游+红色文化、地质旅游+藏羌文化、地质旅游+道教、佛教文化等等,重点打造绵阳境内的藏羌环线、李白故里、蜀道三国、古蜀名镇等非遗旅游线路,充分发挥自然生态景观、人文等资源优势,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业形态,提升供给品质,增强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地质和文化深度融合,在标准化、个性化、精细化、品牌化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旅游接待和服务水平。比如窦圌山、佛爷洞、猿王洞与李白文化就是优质的地质资源和优秀文化资源的有机统一;王朗迤逦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白马藏人风情,就是典型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的景点(区)。

4.地质+其他。绵阳历史悠久深厚,文化多元荟萃。应继续深入挖掘转化大禹文化、三国文化、白马藏族文化、国防科技文化等资源,加快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打造一批创意设计、工艺美术、文化用品及文化装备等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充分运用现有的地质普查成果,强化资源研究,根据不同的地质资源制定针对性的开发方案,精准划定靶区,开展重要战略区、重点资源富集区、重要景观走廊(带)以及地学研学、科普等重要文旅资源的专项调查、潜力评估和开发利用研究等,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在依法保护的前提下,有序推进优质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绵阳整体旅游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地质旅游的宣传营销

绵阳的地质旅游宣传促销力度还远远不够。建议绵阳的地质旅游专业团队,对发展潜力大、市场需求好的旅游地质资源进一步评析梳理,将优质地质资源逐步孵化成优质的地质旅游资源。拓展营销渠道,在用好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抖音、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新兴媒介,开展精准宣传营销,扩大受众群体,讲好绵阳地质旅游故事,传播绵阳地质旅游声音。继续扩大李白文化、科技城文化的辐射面、渗透度、影响力,拉动绵阳周边的地质旅游,加快优质文旅资源向高端旅游产品的转变,全面发挥优质地质旅游资源对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五)精心打造互联网地质旅游平台

支持互联网企业打造有关地质方面的数字精品内容创作和新兴数字资源传播平台。力争扶持一批成长型文旅融合的新IP。在VR全景、AI、5G等技术的推动下,各地纷纷推出“云游”,让游客可以足不出户便能行万里之游。今后,5G智慧旅游将得到更大范围推广。绵阳也应推广应用智慧旅游平台,全方位展示地质旅游资源、景区、景点。推动5G通信网络、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AR/VR、全息投影、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地质文化遗产保护、化石科普与利用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以文化创意为手段,融合消费设施和文化价值,满足游客新体验需求,拓展深度消费,创新构建一系列体验场景、传播载体和消费平台。按照大数据集成存储、网络化运行、实时数据更新、检索分析工具方便易用的要求,可以建设大数据旅游支点平台,建立全域旅游监测指挥平台和运营中心,建设智慧旅游景区,为党委、政府决策及企业经营提供数据支撑,为公众来绵旅游提供精准服务。

猜你喜欢
绵阳研学旅游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四川绵阳卷
四川绵阳卷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旅游
记忆深处的绵阳(绵阳老照片)
绵阳为中医药“强身健体”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