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支持体系路径构建研究①

2022-03-24 05:13仲晓谦李耀富
关键词:双创课程体系协同

仲晓谦 李耀富

(1.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2;2.南通大学教务处,江苏 南通 2260002)

一、引言

创新创业的核心聚焦于“双创”人才的培育。然而,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认知、创业能力、创业经验,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低、专业型创业比例低、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低,“三缺”“四低”等问题暴露了我国大学生“双创”教育支持体系的结构不善、功能缺失与运行低效。因此,有必要整合政府、高校、企业、家庭等多方力量,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全面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支持体系建设,以满足新形势下“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双创”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国外大学生“双创”教育支持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

综观美、英等发达国家,大学生“双创”教育支持体系不仅结构完备、功能完善,而且体系成熟、运行高效。

以美国为例,早在20世纪40年代,“双创”教育已然萌发,且有高校已经开设了“新创企业管理”等MBA创业教育课程,到了70年代,南加州首次开设创业专业,随后,大学生“双创”教育呈爆炸式增长,截至2005年,美国逾1600多所院校开设了2200门“双创”课程,涉及项目227个,创业基地超100多所,约49所高校授予“双创”教育学位,在“双创”教育如火如荼的发展过程中,美国还推进了教育内容标准化、教育模式多元化发展,并建构了相对完整与成熟的“双创”教育支持体系。

英国“双创”教育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真正兴起于80年代,虽然起步较美国略晚,但在政府“高等教育创业”计划的引导规范及财政资金的充分支持下,英国“双创”教育发展势头迅猛,短短30年间,已然构建起了两种成熟的教育模式:一种是将“双创”教育融入传统商学院模式,另一种是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参与的“双创”教育互动模式。英国不仅建立了集大学生创业意识、通识、职业于一体的分层次多元化课程体系,还形成了专业化师资队伍与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组建了完善的内部组织机构与外部支持机构,反映了英国大学生“双创”教育支持体系的规范化、成熟化〔1〕。

美、英等发达国家成熟的支持体系强调了政府政策扶持与企业技术资金支持的重要性,关注通过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家庭情感支持等隐性保障,全面推进“双创”教育支持体系建设。鉴于此,我国要积极总结和借鉴国外优秀的实践经验,结合国内“双创”教育现状,融合多元主体参与“双创”教育,通过协同共建共育、资源耦合联动、产业全链条融通,构建与本国国情、大学生学情相适应的特色化“双创”教育支持体系。

三、我国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支持体系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一)协同育人理念缺失,支持主体功能缺位

“双创”教育支持体系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管理体系,其不仅受社会发展状况影响,而且离不开政府、院校、企业及家庭等多重主体的协同配合。然而,现阶段我国“双创”人才培育普遍存在片面认知,合作教育、协同育人理念严重缺失,需要打破以院校为单一主体或以院校为主导的“封闭式”教育观的桎梏。协同育人理念的缺失及利益分配机制的缺位,导致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虽多方参与,但仍以高职院校为主,外部支持主体明显参与不足,且多头管理、各自为政,这导致“双创”教育资源分散、组织低效。

(二)课程体系建设滞后,协同共构机制不善

“双创”教育最终通过课程这一载体实现,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一定程度上源于课程。然而,现阶段国内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仍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这不仅体现在既有“双创”教育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还体现在“双创”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融合不深、与社会实践相脱节以及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方面。此外,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不健全、产学研协同共构运行机制缺乏、“双创”文化氛围不足等体制机制问题也导致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支持主体间合作关系松散、方式单一、层次偏低,致使支持体系建设水平低下、功能不足、效能有限〔2〕。

(三)师资队伍力量薄弱,资源耦合联动不深

完善的师资力量是大学生“双创”教育的重要支持,然而,现阶段多数院校“双创”教育课程由专业教师担任或其他教师兼任,缺乏兼具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专业“双创”师资人才,部分“双创”教师虽为专职,但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双创”课程要求,更难以满足大学生“双创”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双创”教育基本条件匮乏,不仅体现在政策保障、资金扶持、平台建设、技术条件、文化氛围等方面条件薄弱,更体现在“双创”教育资源耦合联动局限、教育管理欠缺专业性,致使“双创”教育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

(四)供给侧对接不紧密,偏离服务价值定位

作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双创”人才培养要与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及科技创新创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以实现“双创”人才供给侧平衡。然而,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支持体系在“四个对接”方面问题突出:一是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结构、产业发展需求、企业实际需求对接不紧密;二是课程体系建设与区域特色“双创”项目、创业型企业对接不精准,缺乏“本土化”“双创”案例课程与区域特色创业课程,也缺乏实际项目支持;三是“双创”实践平台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产业发展趋向不符;四是“双创”活动与区域产业、企业对接意识不强,科技成果市场转化与“双创”项目产业化动力不足〔3〕。

四、我国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路径

(一)重塑育人理念,凝聚支持合力

针对协同育人理念缺失,多元支持主体功能缺位等问题,关键是要重塑育人理念,凝聚支持合力。一方面,要从思想高度充分意识到大学生“双创”教育的目标与使命,即培养基于专业、创新、社会需求乃至人的全面发展的“双创”型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培育仅靠高校自身的资源禀赋远远不足,还需政府、企业乃至家庭等多元主体的协同推进、多方资源的深度互融与全程支持,因此,必须打破传统院校单一主体或院校主导型教育观,全面树立多元开放的协同育人教育观,确保多元主体同心同力、共同推进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支持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全面理清多元主体兼具公益教育性与功利经济性的合作属性,充分考虑各方利益诉求,深度耦合各方理论认知、权益诉求及主体行为,消除体制壁垒与机制障碍,疏通知识、技术、资源、人才等流通渠道,构建起产、学、研各方资源共享、项目共建、运行共管、人才共育、利益共享的“双创”教育支持体系〔4〕。

(二)优化课程体系,完善体制机制

针对课程体系建设滞后、协同共构机制不畅等问题,要推进“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完善体系管理体制机制。一方面,要立足全局优化“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创业课程与创业实践深度融合,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体化发展,还要以创新性、设计性、能力性为目标设计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与反馈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双创”教育支持主体协同治理的管理机构,以协同治理模式打破单一支持主体“一家独大”的局面,确保各主体都能自觉履行各自职责,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与价值功能,引导多元主体间协同共促、和谐共存;此外,要面向大学生“双创”素养及能力发展目标,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师资建设、“双创”实践平台建设、学术机构改革等为切入口,全面深化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教师成长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改革,构建起完善的大学生“双创”教育支持体系运行机制,保障体系高效运行。

(三)推进师资建设,强化资源耦合

为了推进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快构建“双创”教育教研室,统筹组织实施“双创”课程教研及师资培训工作,同时要加快建立完善的人才引培机制,既要在教师引进和职称晋升方面设置绿色通道,积极聘用“双创”经验丰富的行企精英作为兼职教师,又要坚持“走出来”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强既有“双创”师资队伍培训,使之持续更新观念,自觉提升“双创”教学知识储备与技能,还要组织骨干教师深入“双创”实践,鼓励其到企业挂职、自主创业或与学生共同创业,使之通过实践持续提升“双创”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此外,要面向市场准则,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明确多元主体的责权,为资源深度耦合奠定基础,还要加快构建需求驱动及市场准则的资源整合联动机制,充分整合内外部“双创”教育资源,全面融入课程体系、实践载体、孵化平台、师资团队等各个方面,提升资源利用效率〔5〕。

(四)坚持服务导向,深化全链条融通

在与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中突出应用性、差异性、服务性的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因此,在“双创”人才培养中,要坚持服务地方的基本导向,贯通产、学、研、创、服全链条,确保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支持体系与地区经济及产业发展需求相一致。其一,院校要协同打造对接地方产业链发展需求的“双创”专业群,重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及方案,为“双创”人才培养指明方向;其二,院校要结合科技创新趋向、行企需求重塑课程体系,选取具有本土特色的“双创”案例、创业型企业实战案例、地方“双创”范例融入校本课程建设中;其三,要面向市场及地方产业结构特点,全面推进“创新”项目产业化,形成“双创”人才培育、“双创”实践活动、“双创”成果市场转化循环体系,为学生“双创”教育提供全过程服务;其四,院校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进应用型科研、应用型“双创”活动、应用型科技协同创新,推动高校科技创新与创业、产业、服务精准对接〔6〕。

五、结语

构建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支持体系,需深度研究各国大学生“双创”教育的共同特点,积极借鉴国外优秀实践经验,同时全面考虑支持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以及主体间因权力博弈、利益摩擦所带来的挑战等多重因素,构建共投、共建、共管、共育、共赢的协同共构支持体系,全面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资源要素联动的正向耦合,促进“双创”教育科技化、本土化发展,形成产、学、研、创、服全链条交互融通的全新格局。

猜你喜欢
双创课程体系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