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
(黑龙江省塔河县十八站林业局小根河管护区,黑龙江 塔河 165201)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退行性和炎症性病变而引起的以肩部疼痛及功能受限为特点的病症,年龄为50岁左右的体力劳动者多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约3∶1)。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邪及外伤劳损有关。由于年老体虚或过度劳累导致肝肾精亏,气血不足,筋失濡养,血虚而痛。久之,则筋脉拘急而不用。风雨淋浸或睡眠时露肩当风,以致风寒邪侵及筋肉血脉。在脉则血凝不畅,脉络拘急而痛。在筋则屈伸不利,痿弱不用,因于外伤致肩部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本病属于中医学“漏肩风”“五十肩”“肩痹”“痹症”、“冻结肩”“肩凝症”等。
颈后及肩背疼痛,疼痛可沿神经走行方向放射,受累神经在其相应颈椎横突下方出口处及棘突旁有压痛,受累神经支配区皮肤有感觉障碍,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和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均可阳性,X线检查可见颈椎生理曲度消失、变直,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
有明显外伤史,发病急,常伴有局部肿胀及瘀斑,外展活动受限为主要功能障碍。
起病缓慢,疼痛逐渐加重,压痛一般都局限在肩前部肱骨结节间沟部,肱二头肌抗阻力屈肘试验疼痛加重,肩关节功能障碍,在肱二头肌长头部做封闭治疗有明显疗效。
主症为项背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但肩关节活动无障碍,压痛点多在肩胛骨的内侧缘。
肩部外侧疼痛,压痛点局限于肱骨大结节(冈上肌止点)外,当患侧上臂外展至60°~120°时出现明显疼痛,超过此范围则无疼痛。
多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全身中毒症状,局部酸痛,肿胀、压痛不明显。影像学检查显示关节滑膜和骨质破坏等改变,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结核菌等。
肩部酸重疼痛,日轻夜重,遇风寒痛剧,得热痛减,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紧或弦滑。
肩部胀痛或刺痛,痛有定处,拒按,经久不愈,活动受限,舌质暗或有瘀斑,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肩痛日久,肌肉萎缩,劳后加重,活动受限,伴头晕目眩,气短乏力,心悸失眠,舌淡苔薄白,脉细。
肩关节周围炎以局部疼痛及功能障碍为两大症状,发病初期以疼痛为主,多无功能障碍,若治疗及时得当,可病消痛止,不致出现功能障碍,故初期治疗以祛风除湿散寒为主,同时予行气活血之法,迅速疏通痹阻之经络,缓解疼痛。若出现功能障碍则为邪恋筋骨,一方面要补益气血,强筋壮骨,一方面要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恢复肩关节功能与缓解疼痛同时进行,蜂毒疗法的作用具有“针”“药”“灸”特点,能温经通脉、扶阳散寒和活血化瘀。
治疗肩周炎的重点是早发现,早治疗,疗程短,见效快,患者痛苦少,费用低,康复快。
蜂针选穴:肩髎、肩髃、肩井、肩外腧、肩井、臑腧、肩井、肩前、肩后、巨骨、天宗、风池、曲池、手三里、合谷、后溪、太溪、委中、中平(奇穴,在足三里下1寸,上巨虚上2寸处)。
刘女士,家庭主妇,2010年9月患者右侧肩部疼痛,酸痛、疼痛剧烈时影响睡眠,手无力,拿物品时常从手中掉落,患者做家务,穿衣、脱衣、梳头时困难,做事力不从心,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经蜂毒疗法治疗一个疗程康复。
临床选穴肩髎、肩髃、肩井、臑腧、中平、天宗、合谷,每次取3~5穴,用蜂5~10只,隔1~2天1次,待患者适应后蜂针增至20只左右,10次为1个疗程。可采取左病取右侧穴位,右病取左侧穴位。对肩周炎有特殊的疗效,加速肩周炎康复进程。
蜂毒疗法操作方法详见《蜜蜂杂志》2019年第8期的《蜂毒疗法临床操作方法》。
蜂毒疗法治疗时,可配合拔罐法、针灸、超声波疗法、电离子导入法、按摩、红外线、沙浴和泡温泉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病有自愈倾向,自然病程达6个月至3年,合理治疗可使肩关节功能提早得到康复,减轻患者痛苦,蜂毒液有较强亲神经特性,对受损的神经有很好修复作用和镇痛作用。
注:蜂毒疗法临床应用前必须试敏,对蜂毒过敏的患者禁用,或采取脱敏治疗后,方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