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秉文 李 辰 庞 茜
《巴黎协定》指出,要在21世纪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摄氏度以内;同时认为要将气温上升限制在2摄氏度以内,关键取决于人类采取行动方针在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经济。(1)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S Special Report on Global Warming of 1.5°C[R].作为回应,在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宣告:“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不仅展现了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坚定信心,同时也展现了疫情当下我们国家的民族责任感。ESG作为近年来的新型投资理念,使投资者在追求财务绩效的同时,更加关注企业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非财务因素,不仅顺应当今我国经济绿色转型的时代潮流,也为促进绿色金融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ESG投资是近十几年才兴起的词汇。在此之前,人们多用伦理投资(ethical investment)、社会责任投资(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 SRI)、绿色投资(green investment)等来指代ESG投资理念,这些概念之间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强调环境、社会等非财务因素在投资决策中的重要地位。在西方,ESG投资理念的诞生与发展经历了比较漫长的过程。
责任投资最初源于20世纪的伦理投资,即投资者出于自身的信仰或寻求对社会产生积极价值等目的形成的投资理念。宗教基金就是早期伦理投资的一个典型代表。一些宗教基金秉承这样的理念,制定了严格的投资原则,将诸如酒精、赌博、军工等有悖于宗教教义的行业排除在外。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进入黄金经济增长阶段,随之而来的是愈发严峻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问题。为了遏制这一趋势,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涌现出大量以环保、反歧视为主题的公众运动,这些运动使绿色环保、反战和平、保护人权等意识成为一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逐渐影响到公众消费选择,使得消费者更偏好绿色产品甚至愿意为绿色支付溢价。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开始提供绿色产品,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环保和社会责任问题。
此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制造环节注重环保,加之诸多环境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投资者也慢慢产生了可持续发展投资偏好。他们不仅关心投资的回报率,还关心其投资能否给环境和社会带来正向价值。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引起国际组织的关注。联合国从1992年开始举办环境可持续发展会议并提出《21世纪议程》,倡导发展与环保并进的理念,开启了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革命。2000年,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倡导成立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 GC),该组织在2004年发布的《在乎者即赢家》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在扩大现有专业知识基础上,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问题广泛纳入金融市场”,开创了ESG投资理念的先河。为了推动企业践行ESG理念,2006年安南再发起成立了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将可持续理念带到资本市场,提出责任投资六项原则,并正式提出ESG概念。责任投资六项原则推动了金融机构和资产所有者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过程,也提升了资产所有者和资产管理者ESG投资能力,为日后ESG投资的发展树立了标杆。此后,国际上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责任投资支持机构、社会责任投资论坛以及一些专业的ESG评级机构,如美国KLD研究分析公司和英国的EIRIS公司等。截至2021年4月,UN PRI已拥有超过3700家签署方,类型涵盖资产所有者、资产管理者、服务供应商等,资产管理超过121万亿美元。(2)② UN PRI官网。
国际上对ESG投资的内涵并未达成一致。在此,可以选择部分国际组织或相关学者对ESG投资概念的界定列示如下。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将责任投资定义为: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和积极所有权的策略和实践。②美国社会投资论坛(USSIF)认为社会责任投资即“在精确的财务分析背景下,将因投资而造成的正面及负面的社会或环境结果,纳入投资决策的考虑范围之中”。(3)USSIF官网。欧洲社会投资论坛(EUROSIF)认为社会责任投资是“投资者通过将其财务目标和对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的关注相结合而做出投资策略。随着社会责任投资的发展演进,投资者、企业和政府越来越关注ESG风险对可持续发展和较长时期内公司绩效的影响”。(4)EUROSIF官网。亚洲可持续发展与责任投资协会(ASRIA)允许投资者在制定投资策略时应更多地考虑诸如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等非财务因素,同时也考虑传统财务指标因素。(5)ASRIA官网。
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也对ESG投资的内涵进行了界定。Cowton(1999)将伦理投资定义为:“在投资决策中,投资者在考虑常规的财务绩效指标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伦理和环境等指标的一种投资方法。”
Plantinga和Scholtens(2001)认为,社会责任投资是“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结合了个人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关注,不仅考虑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而且考虑投资所带来的社会效应”。Sparkes(2002)在Cowton的研究基础上,认为责任投资是运用伦理或社会标准来识别和管理由公司股份构成的投资组合。
以上大多数定义核心都强调投资者在实现财务责任的同时,兼顾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方面的绩效考核。因此,本文在综合考察ESG投资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以及国际性组织机构与有关学者对其的定义后,将ESG投资的内涵界定为: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通过观测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方面的绩效而非财务绩效,来评估自身的投资行为以及投资对象在履行社会职责、遵循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ESG的三大核心要素具体如下。
(1)环境(environment)。毫无疑问,一个对环保做出卓越贡献的公司值得被投资。因此,环境分析需要研究各种因素,以正面和负面的方式说明公司业务和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需要研究和分析的主题包括:气候变化政策、计划和披露;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以及公司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的透明度;碳足迹和碳强度(污染和排放);与水资源有关的问题和目标;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和太阳能;废物的回收和安全处置方法;绿色产品和技术的应用;为员工带来的环境效益,如骑自行车计划和基于环境的激励措施;与环境监管机构的关系和过去的(处罚)历史。
(2)社会(social)。社会包括了与民众及社会相关的元素,侧重于对人权的保护。因此,社会责任因素主要研究和分析的主题包括:员工待遇、薪酬和福利;员工安全政策;高效透明的供应链采购;消费者友好度、客户服务响应能力以及包括诉讼、召回和监管处罚在内的消费者保护问题的历史记录;企业的使命目标;在社会正义问题上的公众立场以及游说努力。
(3)公司治理(governance)。公司治理部分涉及董事会和公司监督、股东友好及以管理为中心的态度。ESG投资者可以用较为宽松的术语来分析企业管理层和董事会如何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建立联系、如何经营企业,以及企业激励措施是否与企业的成功相一致。公司治理的研究主题包括:高管薪酬、奖金和津贴;薪酬与驱动长期业务价值的指标挂钩;董事会和管理团队的多元化;与股东沟通的透明度以及股东提起诉讼的历史;与监管机构的关系和历史;针对国有企业,还有其基层组织建设能力等专项分析。
20世纪90年代,与ESG十分相似的社会责任投资(SRI)和伦理投资(ethical investment)理念就已经在欧洲、美国、日本兴起且发展至一定规模,但那时投资者对这两个概念兴趣不大,没有形成投资潮流。2004年以后ESG概念逐步形成,2006年以后全球责任投资资产管理规模逐步增加,2010~2020年,10年间ESG投资增长约5倍。(6)UN PRI官网。虽与社会责任投资、伦理投资等理念一脉相承,但ESG责任投资理念却更受国际资本市场青睐,成为国际潮流,有以下几点原因。
气候变化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影响整个经济系统,加剧国际局势动荡。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的潜在风险主要有两点:一是物理风险,即气候变化对实体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二是转型风险,即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或新技术引发的财务损失的风险。
为稳定全球气温,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潜在灾难性风险,国际组织与各国纷纷加强合作,应对气候风险。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开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谈判,呼吁国际社会要重视环境变化问题。为了落实气候公约,公约缔约方1997年通过《京都议定书》,首次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做出定量规定,并引入排放贸易、联合履约和清洁发展三大发展机制。2016年签署的《巴黎协定》更是定下长期气候目标,要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摄氏度以内。至此,各国已经将极端天气和气候行动失败等环境风险视为最重大的全球威胁。(7)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0[R].2020-01-15.
随着监管环境不断严格,为了更好应对气候变化的世界性议题,资本市场积极寻找新的投资策略,拥抱ESG投资,以期发挥出ESG投资的积极作用。一是关注投资的社会属性,利用ESG投资的负面筛选规避对危害环境、劳工权益、社会和谐等企业的投资,避免助长企业不道德获利的行为;二是关注投资的自然属性,利用ESG投资弥补传统财务评估框架缺失的社会责任评估,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关注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倒逼公司将ESG因素纳入业务决策流程、监督公司对环境和社会影响的评估等,从而让ESG更多地进入企业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议程中。
ESG内在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即长期收益、风险规避、政府支持和受托责任。由于符合投资者渴望获得长期稳定回报的心理,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和追捧。
一是ESG长期收益较好。对于ESG的收益问题学术界争议焦点在于短期收益是否存在,但是关于其收益率在长期内的表现大多持认可态度。目前主流机构投资者已经认同ESG理念是长期价值的创造源泉。Hart和Zingales(2017)指明,这种中长期收益并不是传统的企业经济利润最大化,而是投资人福利最大化。他们对股东价值和股东福利进行区分,认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长久持续下去,投资人的福利才能可持续地最大化。
二是ESG有较强的风险规避能力。2021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世界经济展望:全球复苏的断层扩大》(World Economic Outlook Update: Fault Lines Widen in the Global Recovery)中指出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依旧具有“超乎寻常的”不确定性。再加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日趋紧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世界大流行等问题,让全球经济前景蒙上一层阴影。此外,人类社会的问题也在愈演愈烈,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收入分化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民粹主义上升,给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带来挑战,发展路径面临调整。在这一大背景下,主流金融机构避险意识增强,希望借助ESG对环境社会管制等问题相对全面的覆盖,资产拥有者和管理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这些风险。ESG投资理念将环境、社会、公司治理因素纳入分析及投资过程,可以帮助识别重大风险,评估业务模式的稳健程度,这些ESG的特性使得其更容易受到稳健型投资人的青睐。
三是ESG符合政府监管标准。多年来,世界各国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纷纷出台高规格的绿色监管标准,倡导长期价值投资。首先,从政府层面制定监管标准,出台环保法规。部分国家通过颁布绿色发展法案倡导能源转型,鼓励发展那些使用清洁能源的环境友好型企业或行业,严格规定企业上市规则并强制其披露ESG相关信息。其次,从行业组织层面引导投资。行业协会、监管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部门在引导可持续投资中积极发挥作用,先后出台400个与ESG或气候相关的披露计划。
四是ESG强调投资经理的受托责任。责任投资要实现操作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完整化,需要投资经理重视自身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受托责任,从而提高对行业信息披露的敏感性和责任感。ESG投资中关于投资经理受托责任的规定,既有正式文件明确规定经理人披露ESG的程序和内容,还有通过行业规范提高经理人的职业自觉,激发投资者和被投资公司对投资经理人的心理期望,以规范其投资行为和观念(Carlsson,2003)。
与传统投资坚持股东利益至上不同,ESG投资更加重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价值的创造,将股东纳入考量范围,建立出一套ESG生态体系。随着该体系中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在内的员工、信用评级机构、交易所以及政府等)一致推动ESG投资实践,ESG投资市场规模逐渐壮大。
一是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UN PRI的使命就是专为推动ESG投资而存在。它将全球参与者按照资产拥有者、资产管理者以及服务提供者三种身份划分,组成国际投资者网络,并赋予不同的义务和职责,形成了一个深度网络。越来越多的机构加入六项责任投资原则的指引中,产生了更多正向循环,使得ESG投资在全球不断被认可。在UN PRI成功推动下,ESG投资作为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的通行做法和系统方法论。
二是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可持续证券交易所是全球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它通过再融资、首次公开募股和债券发行等方式给经济实体提供资金支持。为了响应绿色经济转型,证券交易所积极与UN PRI等国际组织、投资机构开展合作,通过参与绿色证券交易项目,积极响应可持续投资理念。可以预见,未来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将进一步发挥独特优势,推动绿色金融和责任投资深入发展。
三是信用评级机构。ESG信用评级机构有足够的动力建立持续跟踪受评主体ESG因素的机制,明确ESG因素与受评主体信用评级之间的联系。一旦其评级指标被证明具有前瞻性和及时性,便会得到投资者的信赖,同时也会引起企业的重视,从而吸引更多企业采用这种ESG信用评价体系,披露ESG相关信息。企业ESG信息披露越频繁,信用评价机构公布的ESG信息就会更新频繁,越频繁就越有效,从而提高ESG信用评级机构的地位,强化其权威性。
ESG投资理念自产生之日起,就成为养老基金受托人在投资运营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投资策略和理念。这是由于,与一般机构投资者相比,养老基金拥有独特的属性和特征与ESG投资理念存在着高度的契合。
养老基金的公共属性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维度。政治经济学中,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认为抽象劳动创造价值,从而所有价值都应归属于“劳动所得”。在“劳动所得”由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的假设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中的“六个扣除”学说指出了劳动所得的基本分配格局。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社会总产品应该扣除:(1)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部分;(2)用来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部分;(3)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剩下的部分才是作为消费资料的。而在分配给个人之前,还应该从中扣除:(4)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管理费用;(5)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6)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基金。”(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2。其中,第(3)条和第(6)条就体现了以养老基金为主体的社保基金其来源是社会必要劳动和部分剩余劳动的总和。另外,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讲,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其中,劳动力再生产一般包括劳动能力的恢复和发展以及繁衍新生劳动力,而养老基金正是这些能力得以实现的必需条件。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养老基金是由劳动者创造的,从而养老基金投资必然要体现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
因此,养老基金具有较强的公共属性,养老金投资追求的是其外部的正溢价效应,投资决策应避免产生重大的社会、环境负面影响。而ESG投资的负面筛选可以有效规避此类不正当投资行为,从而ESG等非财务信息在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养老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一,养老基金投资对安全性要求较高。养老基金投资安全包括本金安全、投资收益波动小等要求。本金安全是养老基金投资安全的“底线”。在许多国家,投资监管是基于本金确定性原则的,也就是投资不能损害其资本按名义计算的价值(Pegler,1948)。因此,在养老基金和投资信托、共同基金等的管理中,同样需要遵守这一原则。为了减少投资业绩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大多数国家采用“谨慎人规则”作为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模式。在 OECD 报告中,“谨慎人”规则要求“受托人(自然人或者法人)在进行投资时,必须与具有类似能力的谨慎人从事具有类似特征和目标的事业中的行事方式一样,尽心、专业、谨慎和勤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9)Galer R, OECD. “Prudent Person Rule” Standard for the Investment of Pension Fund Assets[R]. 2002.也就是说,受托人在进行养老基金投资决策时,必须做到勤勉、尽职尽责,对委托人必须忠诚,同时,委托人必须精通相关业务的技能,这也是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满足委托人投资偏好的基本要求。
传统的风险投资模型和投资组合很少能够考虑到ESG因素,这就导致投资人对企业ESG风险缺乏监督意识和保护措施。而将ESG因素纳入到养老基金投资决策的流程中,能够有效降低投资组合中极端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排除投资组合中“不道德”的企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安全性。
第二,养老基金本身时间跨度较大。长期投资是养老基金投资的天然特征和独特优势之一。积累制养老基金是养老金计划参与者整个生命周期的纵向平衡安排,从参加养老金计划到退休领取养老金,资产积累期长达25~40年,从而形成巨额的长期资本。养老基金一般不能提前支取,也不能抵押借贷。长期性、稳定性的资本有利于进行合理配置,一方面可以通过选择长期投资产品以获得收益;另一方面可以产生大规模的资产,在金融资本市场中发挥“稳定器”的作用。
因此,养老基金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长期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一般投资管理机构的业绩评价普遍趋于短期化,而ESG投资并不会因为短期逐利而进行一些非理性投资,从而可以在识别公司非财务因素绩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剔除可能存在的长期系统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投资对象,确保长期的稳定收益。
由于养老基金的公共属性、长期属性以及避险属性所决定的投资目标与ESG投资理念高度契合,二者的结合正变得越来越紧密。在各国监管政策下,越来越多的海外养老金在ESG投资中发力。例如,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GPIF)作为现今世界上资产规模最大的养老投资基金,截至2021年1月,资金管理规模达163万亿日元。自2016年起,GPIF逐渐将ESG因素融入到各类资产的投资策略之中。(10)养老金在ESG投资中的国际借鉴与思考[EB/OL].环球网,2021-04-23.此外,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CalPERS)和丹麦劳动力市场补充养老基金(ATP)等也纷纷在投资决策中考虑ESG因素,并制定了ESG投资实践指南。
为了使养老基金ESG投资理念实践落地,近年来,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相继出台政策法规,提出养老基金应在投资决策中考虑目标企业的ESG信息披露。由此,全球养老基金投资快速形成了ESG发展潮流。据UN PRI官网的责任投资监管地图显示,对世界上50个经济体共进行的730余次硬性和软性的政策修改意见中,有61项涉及养老基金管理。例如,2016年欧盟《职业养老金指令》(IORP Ⅱ)明确要求私人养老金计划需将ESG因子纳入治理和风险决策中(见表1)。
表1 世界部分国家(地区)养老基金ESG投资政策法规
续表
当前,ESG评价体系主要包括ESG信息披露、ESG评级和ESG投资指引。其中,ESG信息披露是整个ESG评价体系发挥作用的前提,主要指国际非营利组织、各国政府及交易所发布的ESG信息披露原则指引。ESG评级主要是由评级机构根据一定标准对被评估对象的ESG表现加以量化,为投资决策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ESG投资指引是投资公司根据ESG理念所开展的具体实践。ESG信息披露与评级能为养老基金机构投资者提供更为明确的投资指引,从而为养老基金创造长期稳健的收益回报。
1.ESG信息披露原则及指引
ESG信息披露是开展ESG评级和ESG投资指引的依据。近年来,国际上已有多个组织机构发布了ESG信息披露相关原则指引(见表2),并不断修订完善。同时,随着国际组织机构的示范作用,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交易所也发布了ESG相关披露指引。例如,欧盟2014年修订的《非财务报告指令》就强制要求大型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并提出“不遵守即解释”。(11)社会价值投资联盟. 全球ESG政策法规研究——欧盟篇[EB/OL].2020-05-11.
表2 各国际组织发布的ESG信息披露相关原则指引
(1)国际上强制披露ESG信息的趋势愈发显著。近年来,全球已有30多个经济体相继提出企业进行ESG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其披露态度也逐步由“鼓励自愿”向“半强制”“完全强制”性信息披露发展。例如,2014年,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GPIF)引入管理人守则,提出要注重制度建设,机构投资者要积极发挥市场引领作用。随着机构投资者对ESG信息需求不断增多,2015年东京证券交易所发布《企业治理守则》,并于2020年发布《ESG披露实用手册》,以支持上市公司自愿改善ESG披露,鼓励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开展对话。(12)社会价值投资联盟. 全球ESG政策法规研究——日本篇[EB/OL].2020-06-22.
(2)ESG信息披露指标体系逐步成熟完善。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ESG信息披露标准主要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ISO 26000《社会责任实施指南》、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等。虽然这些标准涵盖内容广泛、原则清晰明了,但也只是对披露内容的标准化建议,并不能满足不同组织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各国纷纷出台适应于自身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如加拿大多伦多股票交易所的《环境和社会披露入门》、德国证券交易所的《ESG实践指引》等。这些报告指引在主要披露规则上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但涵盖了更加明确具体的指标和披露要求(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2020)。
2.国际ESG评级体系
在UN PRI提出的ESG基本框架中,大部分指标是难以直接量化的。为此,评级机构根据各自对ESG的理解设计出评估方法,并构建开发ESG指数。针对ESG评估方法,各评级机构的思路大体趋于一致:首先,评级机构以企业自愿披露或第三方机构提供的ESG信息为依据对收集到的基础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综合评分的方式选出该行业的“最佳实践”;其次,通过衡量企业各项工作与“最佳实践”的差距,分项评估打分,最终根据各项赋予的不同权重计算综合评分。虽然目前国际上已经有部分机构开始ESG评级方法研究及指数产品研发工作,但从总体来看,全球ESG评级研究的进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不同机构由于具体指标、“最佳实践”等标准不一,导致ESG评级指标和评估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另一方面,ESG评级指标的构建和评价结果均受到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限制。
近年来,ESG绩效评级体系为海外养老基金提供投资参考。例如,GPIF宣布国内股票选择四种ESG指数进行投资,分别是富时Blossom日本指数(FTSE Blossom Japan Index)、MSCI日本ESG精选领导者指数(MSCI Japan ESG Selected Leaders Index)、MSCI日本妇女赋权指数(MSCI Japan Empowering Women Index)和标普/JPX碳效率指数,并将标普全球(日本除外)大中型碳效率指数(S&P Global Ex-Japan Large Mid Carbon Efficient Index)作为海外股票投资基准,总投资金额达1.2万亿日元。(13)GPIF. GPIF Selected Global Environmental Stock Indices[EB/OL].
3.国际上ESG理念的投资指引绩效
多年实践证明,ESG评级结果可以为养老基金ESG投资提供重要指引。截至2021年4月, UN PRI管理的资产总规模超过121万亿美元(见图1),其中包括多家国际知名养老金机构投资者。养老基金ESG投资通常有两种决策取向:第一,直接按ESG标准执行,此类多为公共部门养老基金,如2021年6月12日挪威议会投票决定,要求挪威政府养老基金(原挪威石油基金)从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行业撤资超过130亿美元,转投可再生能源项目;(14)挪威能源环境协会网站。第二,在OECD国家中,许多国家采取了间接的投资策略——要求披露投资项目的社会和环境效应,而不对其投资行为作特别规定。(15)EUROSIF官网。
图1 2006年至2021年4月全球签署UN PRI机构数量及资产规模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UN PRI官网。
随着养老基金ESG投资逐渐成为主流,其投资策略经历了ESG融合、股东参与的发展历程。
1.ESG融合策略
ESG融合(ESG incorporation)策略倾向于投资筛选过程中对ESG因素的充分考虑,良好的整合可以使养老金管理机构在践行ESG投资理念和投资收益方面做到兼顾。
(1)筛选(screening)。筛选分为消极筛选和积极筛选。所谓消极筛选起初是指拒绝对道德取向有问题的行业或企业进行投资。发展至今,其筛选标准不断丰富扩展,逐步发展到社会、环境保护等层面。不同国家的养老基金由于地域、行业等方面的差别,其对筛选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积极筛选则是指对积极履行ESG的行业或企业进行投资。养老基金积极筛选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一些主题投资领域,如挪威主权基金GPFG积极开展可持续主题投资,主要面向低碳能源和替代燃料、清洁能源和效率技术、自然资源管理等三个领域。截至2020年底,GPFG投资了 90家环境主题公司,总资产达1000亿挪威克朗,2020年投资回报率为34.3%,高于基准22.6个百分点。(16)GPFG .Climate Risk in the Government Pension Fund Global [EB/OL].Norges Bank.此外,荷兰养老基金PGGM、丹麦养老基金ATP也积极投资于绿色基础设施领域(Della Croce,2012)。
(2)ESG整合(ESG integration)。ESG整合即依据收集到的ESG基础数据,深度挖掘企业财务和股票表现的实质性信息,从而为大型机构投资者识别出的有前景企业提供指引。越来越多的养老基金愿意在投资中采用ESG整合策略。据EUROSIF的社会责任投资研究报告显示,荷兰最大的50家养老基金中,有95%的基金纳入了一定形式的ESG整合,并认为ESG整合可以增加对持股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影响。(17)③ EUROSIF.European SRI Study 2018[R].
2.股东参与策略
股东参与(shareholder engagement)策略即投资者凭借其股东身份基于ESG理念参与公司治理和决策的行为,主要方式包括代理投票、编制股东决议、与公司管理层对话等。近年来,ESG股东参与度正逐年提升。据EUROSIF的社会责任投资报告显示,同2014年相比,2018年欧洲国家 ESG整合股东参与率上升了14%。③不断升高的股东决议参与率有助于公司董事会践行ESG发展理念,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由此可见,ESG融合策略可以在投资决策之初对养老基金的投资对象起到导向作用,而股东参与策略则是养老金管理公司从运营管理层面深化ESG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ESG融合是良好投资的开端和前提,股东参与是ESG理念得以延续的保障,两者共同推动养老基金ESG投资的飞速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说:“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为了平衡好生态环境保护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中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政策。中国养老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投资中引入ESG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实现“双碳”目标重点在于落实。养老基金ESG投资促进“双碳”目标的落实主要有以下三条路径。一是弥补碳减排资金缺口。研究结果显示,2030年实现“碳达峰”,每年资金需求约为3.1万亿~3.6万亿元,目前每年资金供给规模仅为5256亿元,缺口超过每年2.5万亿元。(18)解读中国2030低碳承诺:累计排放低于欧美或需40万亿资金[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5-07-01.养老基金进行ESG投资可以活跃资本市场,弥补这一资金缺口。二是完善“碳排放”信息披露机制。根据“双碳”目标要求,企业应当进行高质量的碳排放相关信息披露,但我国仍没有完善相关机制,企业披露信息内容也参差不齐,养老基金运用ESG投资可规范碳排放信息披露机制,促进企业对碳排放信息的披露积极性。三是强化对绿色低碳产业的激励。养老基金本身体量巨大,通过ESG投资对新兴产业、新能源行业等绿色低碳产业进行资金支持,激励其深化技术创新,促进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壮大,进而推动“双碳”目标的达成。
为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2015年签署《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16年加入《巴黎协定》,2017年环境保护部通过了《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2018年开始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2020年宣布“双碳”目标承诺等。未来中国将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推进低碳交通、绿色建筑、绿色低碳技术以及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养老基金ESG投资可通过对投资对象的选择推动环保政策的落地。养老基金通过信息统计手段及时掌握企业主动披露的ESG数据,综合考虑投资项目的社会贡献、生态贡献和经济贡献后,投资那些符合国家环保政策支持的产业和企业,如储能、节能和新能源行业,倒逼不符合环保政策要求的企业加速产业减排,如建筑、运输、能源等环境不友好行业,进而推动调整经济发展模式,落实“双碳”目标,实现绿色发展等方面的环境政策目标的落地。
为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实现绿色转型,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为企业开展或者建设符合规定的绿色项目注资,提供绿色项目融资的债券工具。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指引(暂行)》,规范发展绿色债券市场和绿色金融。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养老基金采用ESG理念入市投资会形成示范效果,引导社会责任投资更加规范。为获得养老基金的关注,经济实体将会主动遵循ESG投资理念,改善经营的社会环境,增强自身ESG投资的正面形象,以赢得养老基金的青睐。ESG评估企业治理绩效,有助于协调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同时优化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客户、存款人和社会公众等)之间的关系,帮助企业完成公司治理现代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当市场上有更多在ESG上表现良好的企业出现时,养老基金投资的可选范围也更加多样,社会责任投资行为会被更多市场主体所接纳,从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良性的发展。
未来15年至30年养老金体系改革应以“基金积累”为主要特征的“资产型”养老金制度模式为导向,逐渐替代以“权益积累”为主要融资方式的“负债型”养老金制度(郑秉文,2021)。面对中国养老金未来的缺口,需要运用现有账面资金获取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以弥补未来偿付能力的不足,维持中国养老金体系的稳定运行。
ESG投资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长期收益能力得到了国际资本市场的验证,ESG理念蕴含了较为科学的投资评价体系,这套评价体系不是只基于财务数据,还考虑了影响企业经营的全方位因素,能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实现在较长的时间内保障投资收益率的目标。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养老基金采用ESG投资理念,在过去的十年中,均保持了较为可观的收益率。通过借鉴国际社会的先进经验,中国养老基金通过ESG投资能够有效保障长期可持续收益,在规避投资风险的同时实现可持续投资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十几年的国际实践中,ESG投资理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重视长期可持续回报的机构投资者纷纷采取ESG投资策略,ESG已成为世界责任投资领域的流行趋势。中国加大金融对外开放应当积极利用ESG投资流行的潮流,推广ESG投资理念。养老基金作为重要的资本方,采用ESG投资理念后会引起其他投资人的效仿,推动国内资产管理行业投资理念的变革,有助于国内投资机构在走出国门后更好地适应国际投资环境。同时,还可以倒逼被投资企业加强ESG信息披露,促进中国企业向国际标准看齐,完善ESG报告和财务报告相契合的全面信息披露体系。国外投资者现在对符合ESG原则的金融产品偏好较强,ESG投资原则在国内资本市场推广应用有利于更好地吸纳国际资本。整体而言,养老基金运用ESG投资理念可以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促进中国金融更好地与世界接轨。
推进ESG投资是一个系统工程,践行ESG投资理念的前提是构建出一套包括监管机构、企业、投资者、第三方服务机构和研发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生态系统:监管机构科学制定信息披露规范;企业自觉遵守ESG披露规范;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数据和评级服务;投资者基于ESG绩效作出投资决策;研究机构进行基础研究、培养人才、提供专业分析和研判。中国ESG生态系统建设还在起步阶段,无论是企业信息披露还是第三方服务机构以及机构投资者对ESG的认知与发达经济体仍有很大距离。其中主要原因就是ESG投资主体不足。若养老基金主动进入ESG投资市场,凭借其体量优势,将充实投资主体,同时还能带动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并进入ESG投资市场,从而逐步推动中国ESG投资生态系统的发展。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印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促进资本市场对可持续投资的重视度。随着ESG概念的推广以及中国政府对绿色金融体系的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也积极引入ESG投资理念。中国资本市场最早关于ESG的报告出现在2017年。(19)Wind数据库。其后进行ESG信息披露的企业以及建立ESG评价体系的机构逐渐增加。同时中国金融机构加入UN PRI的数量不断增多,截至2021年6月末,达到了60家。(20)UN PRI官网。主流的基金业、银行业、保险业逐步推广ESG投资的应用,参与方式包括发布ESG产品、运用ESG投资策略、制订ESG评价标准等。
目前,由于ESG基金投资标准不统一,对于ESG基金涵盖范围没有严格的定义。笔者认为,目前ESG基金可包括泛ESG基金和纯ESG基金。泛ESG基金可认为是广义上的ESG基金,部分研究机构认为只要采用了ESG理念“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某一方面的投资策略,即可认为该基金属于泛ESG基金,因此在统计数据时将包含“绿色、环保、低碳、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可持续发展”等概念的基金都纳入ESG主题基金范畴。纯ESG基金主要是指ESG主题基金,即在投资策略中明确提出以ESG评价体系用于构建投资组合或是明确在基金上注明为ESG基金,事实上纯ESG基金更符合ESG的理念内涵。
2019年是中国ESG主题基金元年,这一年有3只ESG主题基金上市,包括南方ESG主题A股票型基金、易方达ESG责任投资基金、华宝MSCI中国A股国际通ESG A基金。随着碳中和概念的推广,中国的私募基金也有少部分在接触ESG概念,但参与私募基金的投资者更优先关注投资收益,在关注社会责任等方面动力不足。截至2021年7月末,共有13家公募基金、1家私募基金发布了ESG主题基金产品,发行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截至2021年7月ESG主题基金产品发行情况
续表
相对于ESG主题基金,广义的泛ESG基金发展速度更快。根据《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2020)》,“十三五”期间,泛ESG公募基金数量增长79%,资产规模增长109%。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1年6月末,泛ESG投资公募基金数量已达164只,规模合计超1600亿元,近一年、近两年、近三年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7.27%、113.08%、108.75%,收益率和稳定性表现良好。
在资金投向方面,中国的ESG基金产品以投资境内发行上市的股票、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等为主,通常股票资产占比较高。目前这些ESG基金重仓行业普遍集中于金融、消费、信息技术行业。
在投资策略方面,一般是通过基金管理人自身的投资研究平台确定投资策略,国内主流的投资策略包括四种:筛选策略、以ESG目标为导向的主动型产品、量化策略或与其他风格因子相结合、ESG指数产品。机构投资者通常选取的是筛选策略,具体投资方法包括正面优选以及负面筛选,正面优选是挑选ESG评分高的公司组成投资组合,负面筛选剔除评分低的公司组成投资组合。国外的ESG投资最早以负面筛选为主,随着ESG信息披露及评价体系的完善才出现了其他的投资策略,而中国在国外的基础上直接进入以正面优选为主的ESG整合策略。
虽然国内的ESG基金行业整体发展趋势较好,但部分基金仅仅是在招股说明书中提及会采取ESG投资策略,实际上并未完全按照ESG策略进行投资,如部分ESG基金持有白酒行业股票,而酒精行业在国外通常是纳入ESG负面清单的。这其中既有ESG标准不统一的原因,也体现了部分基金管理人仅仅将ESG投资停留在纸面上的问题。
国内第一只ESG主题理财产品于2019年4月由华夏银行推出。截至2021年3月15日,国内银行理财市场共有67款ESG理财产品存续,其中华夏银行发布了46款ESG产品,产品体系较为全面,银行理财子公司中农银理财发布产品最多,共14款。(21)碳中和主题引发市场关注 ESG领域成金融机构争相布局方向[EB/OL].证券之星,2021-04-07.银行ESG理财产品的业绩基准利率主要分布在4%~5%这个区间。(22)中国理财网。
在资金投向方面,银行业发布的ESG理财产品主要投向了固收产品,投资权益类产品较少。固收产品中以各种债券作为主要的配置内容,这些债券投向包括绿色中国、乡村振兴、清洁能源、生态保护等领域。
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以华夏银行为例,其发行的ESG理财业务在单一资产和投资组合两个维度考虑ESG相关风险因素。(23)华夏银行龙盈固定收益类ESG理念理财产品2020年运行报告。在单一资产层面:在投前环节,首先就各类资产投资备选库进行了基于内部ESG打分和评价的负面筛选;在投中环节,定期更新ESG评分,披露ESG风险事件,开展ESG政策监控,基于相关情况及时对持仓进行调整。在投资组合层面:定期统计产品持仓标的ESG评分分布、偏移以及可持续相关主题行业偏配情况,结合持仓ESG评分及行业分布情况,就组合内潜在ESG风险采取应对措施。
整体看来,银行业参与ESG理财的步伐相对较慢,参与机构尚且有限。但伴随着监管部门政策导向的转变,如未来央行可能会将碳金融纳入宏观审慎评估考核,金融机构未来在绿色金融发展的力度也将加大,可以预见将会有更多银行发行ESG理财产品以及在银行业授信全流程中应用ESG理念。
长期以来,保险资金在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市场、民生建设和保险主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监管部门以及社会各利益相关者对于保险资金的投向历来都十分重视。2020年11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规定了保险业资金要承担社会责任,不得投资高污染、高耗能等国家产业政策不支持的企业或项目,做负责任的投资者。这份文件也正说明监管者对于保险资金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期望,ESG投资理念与保险资金投资有着一定的契合性。
中国的保险资金投资也在逐步应用ESG理念,主要着力点在绿色金融方面。保险资金参与了环保、水务、污染治理、新能源等绿色项目的直接投资,通过债权投资、股权投资、产业基金、PPP以及投资绿色债券等形式支持绿色金融发展,促进ESG理念中环保理念的落实。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统计,截至2020年9月底,保险资金涉及绿色产业的债权投资计划登记(注册)规模达到9646.65亿元,投资方向主要是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领域(曹德云,2020)。
对比保险资金投资,保险资管直接发布的ESG产品较少,2021年5月长江养老保险发行了业内首只ESG保险资管产品,该产品是固定收益型组合类保险产品,投资标的主要是在ESG方面表现优异的债券主体,填补了国内养老保险资管业务中ESG产品发行的空白。
整体而言,保险业在ESG投资方面渠道更为丰富,但目前还主要是以绿色金融为主,对于公司治理理念的应用还比较少,没有明确在投资中运用ESG评价体系选择投资标的,ESG理念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推行。
全国社保基金成立于2001年,其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划拨、国有股份减持或转持划入资金等。主要投资标的包括银行存款、债券、股票等。全国社保基金的基本投资理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理念;二是专业规范的理念;三是安全至上的理念;四是责任投资的理念。(24)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官网。社保基金与ESG投资理念具备一定的契合性,以责任投资等为核心概念的ESG投资理念已成为未来社保基金投资的重要选择。
目前全国社保基金应用ESG投资已进入讨论和探索阶段,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结合国外ESG投资经验,开始选取在海外成熟市场试点ESG投资策略,于2020年8月发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关于选聘境外投资管理人的公告》,设立了全球责任投资股票积极型产品,委托境外投资管理人开展ESG投资试点。同时还成立了ESG投资专项课题组,通过系统研究完善顶层设计,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披露机制以及开展国际合作的方式。未来也将逐步要求国内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积极应用ESG投资理念。
从中国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养老基金深入推行ESG投资仍然面临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养老基金ESG投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及政策支持指引;二是ESG生态体系的完善,主要包括信息披露、评估评级和投资方法及工具等方面机制的完善;三是市场接受度问题,应当让普通投资者接受和认可ESG投资,为养老基金投资ESG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从未来趋势来看,养老基金运用ESG投资理念,可以带来多方共赢的效果,尤其是能在实现养老基金保值的同时推动中国的“双碳”目标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养老基金ESG投资要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整体推进,解决好各项现实问题,方能事半功倍。
由于养老基金社会影响巨大,各国政府在制订养老基金ESG投资法规时都比较谨慎,一旦形成法规将会起到巨大的示范效应。美国和欧洲监管部门在针对养老基金投资上政策倾向略有不同。2020年11月美国劳工部对《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第一章投资责任进行修订,该法案对养老基金ESG投资加以限制,必须能提供采用ESG投资不会影响收益的证明后才能采取ESG投资策略,明确要求养老金计划受托人不得将计划参与者和受益人经济利益置于其他目标之下。而欧洲监管部门制定政策偏向于鼓励养老基金考虑更广泛的公共目标实现。简言之,美国监管部门希望基金管理人优先考虑投资者利益,而欧洲更考虑社会责任因素。除美国与欧洲外,南非2021年3月在《养老基金法》第28条修正案草案中提出养老基金在投资时要考虑两个目标,一个是产生最佳的投资回报率,另一个是实现对环境、社会的积极的可衡量的影响。
目前中国监管部门倾向于鼓励养老基金将ESG理念纳入投资策略中,但尚未针对此修订养老基金投资法规,目前仍然沿用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政府应当对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进行修订,综合借鉴其他国家相关法规,可以在办法中确定养老基金投资的目标导向,适时强制养老基金主动、有效承诺可持续投资,明确ESG投资受托责任的合法性,将“双碳”目标相关问题纳入投资决策过程中的法律义务。适时强化对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不可持续业务的监管,逐步提高其财务成本,鼓励增加对低碳解决方案的投资,以推动养老基金ESG投资的落地及“双碳”目标的达成。
目前中国的ESG信息披露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披露的机构较少。截至2020年末,披露了2019年ESG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945家,占上市公司的比例为25.01%,离全覆盖尚有很长距离。(25)商道纵横.A股上市公司2020年度ESG信息披露统计研究报告[R].二是披露的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披露报告内容参差不齐,信息披露不完善极大制约了ESG投资的应用。而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ESG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缺乏具体的ESG信息披露指引和法规。
中国与ESG投资有关的制度主要是由证监会、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出台,制度内容偏向政策引导,具体涉及ESG信息披露以及政策执行方面具体的指引不足,因此可操作性还不够强。2018年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21年又出台《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制度中规定上市公司要依法披露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信息,但是并未作具体的披露要求,也没有要求上市公司必须专门作ESG报告。
对于此,我们可以制定专门的ESG信息披露法规,逐步将ESG信息披露转变为强制要求,建立符合国际通行标准和中国国情的ESG报告披露准则;同时提供明确的披露指引和数据库建设,如可增加“双碳”目标相关信息披露要求,逐步完善企业与金融机构碳排放相关风险的信息披露与数据库建设。目前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建成,涉及企业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部分可以从其中获取。
尽管证监会、行业协会和证券交易所以信息披露为基础,就构建ESG责任投资体系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ESG评价体系指标在ESG要素和资本定价的风险评估方面仍没有统一和客观的标准,而且设置指标也未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国内制定ESG评价体系的仅有中证指数、华证指数等机构。以中证指数ESG评价指标体系为例,其中包含了五个层级,70%指标为量化指标,并对环境、社会、公司治理,分别赋予0.2、0.3、0.5的权重,但该权重具有一定主观性。(26)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中证指数有限公司ESG评价方法(V1.0)[R].2020.各机构的评价标准并不统一,导致投资者难以对不同项目进行评估和比较。整体而言,养老基金在现行状态下采用ESG投资,存在着一些客观障碍。
监管部门应当借鉴目前国际主流ESG评价体系,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台一套相对规范的ESG评级体系作为参考,以便养老基金在进行ESG投资时有更为可靠的评价标准。另外,制定并推广中国的ESG评价标准,也有利于在国际社会上提高话语权,如国外在社会指标中大量加入了人权方面的考核指标,其中掺杂了意识形态色彩,我们应当予以反制,在社会指标中增加脱贫攻坚、民族团结、国家安全等考核指标,以此约束企业行为和引导资本投向。
目前,中国的ESG产品以基金产品为主,债券产品相对较少,银行ESG理财产品也刚刚起步,现有的ESG产品不能满足养老基金大体量投资的需求。政府应当多举措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ESG产品的研发创新,鼓励银行推出更多碳资源和碳排放融资产品,鼓励各类资管机构在开发ESG主题股票指数加入碳中和基金、碳中和债券,并增强该类债券的流动性,延长发行期限,以符合项目融资的长期特点,满足养老基金等偏好长期资产的机构进行配置。支持符合ESG条件的企业上市或发行债券融资,对ESG债券、ESG专项ABS产品、ESG指数产品、碳金融工具等产品审批和备案给予绿色通道,拓宽养老基金ESG投资渠道。
同时,加大ESG投融资政策支持和引导,可在绿色金融试点地区开展ESG应用的先行先试,将ESG理念融入政府、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融资评价体系中。引导养老基金在ESG投资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带动整个ESG投资市场的发展。
从2003年开始,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就开始委托投资管理人管理社保基金,2005年,由人社部选定了首批的15家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人。截至2020年末,基金公司管理的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四类养老金资产规模达到3.36万亿元。(27)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资产管理业务统计数据(2020年四季度)[R].2021.投资管理人作为养老金委托投资的主体,其投研水平直接决定着养老金未来的收益率水平。目前,中国养老金投资管理人数量相对较少,存在投资集中度过高的问题,不利于提高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水平。在推行养老基金ESG投资过程中,可以适当对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人扩容,在扩容的同时对投资管理人的ESG投资能力进行考察,要求投资管理人定期披露ESG投资情况,执行严格的“双碳”目标相关风险识别与评估政策。
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人应当加强ESG投资能力建设,通过自身投研平台,结合金融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等概念,构建稳健的ESG投资治理结构,提升碳排放相关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投资管理绩效。另外,投资管理人要加强与被投资企业沟通,督促被投资企业规划脱碳路径、设置绿色目标,全面推动投资的社会目标达成。
虽然ESG概念在金融机构之间已逐渐普及开来,但国内企业及公众对于ESG概念还非常陌生,即使有认知也停留在ESG等同于做环保、做慈善等概念。这种现状导致市场对ESG产品的接受度不高,企业的ESG报告披露也不积极。这些问题不利于推行养老基金ESG投资,养老基金关系着公众的切身利益,取得公众的支持才能顺利推行ESG投资。
国家应该做好ESG理念的推广,通过媒体宣传、金融机构主动普及ESG知识等多种方式,让更多企业及社会公众了解和接受ESG理念,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通过宣传培育更多的责任投资者,进一步增加企业披露ESG信息积极性,推动ESG投资的广泛应用,为养老金进行ESG投资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