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黎丽,于洁茹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也是促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宗旨,因此不仅需要从理论上进行细化、深化解读,更需要落实到不同民族、职业、区域民族的思想当中。但从目前学界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成果来看,知网上包含“中华民族共同体”字样的文章近2419篇,包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字样的文章多达1901篇,包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字样的文章多达12632篇。(1)本文作者2022年1月20日查阅http://202.201.7.11/kns55/brief/result.aspx的数据。具体研究内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的研究;(2)王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载《民族研究》2018年第1期。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3)青觉,徐欣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内涵、要素分析与实践逻辑》,载《民族研究》2018年第6期;张淑娟:《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意涵》,载《学术界》2020年第1期;卢成观,李文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现实价值及路径选择》,载《理论导刊》2020年第3期。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4)张小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差序格局及其文化实践》,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1期;哈正利,杨胜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内涵探析》,载《中国民族报》2017年2月24日。四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5)纳日碧力戈,陶染春:《“五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载《西北民族研究》2020年第1期;王云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建构:从自然生成到情感互惠》,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李静,侯小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路径》,载《中国民族教育》2019年第10期。五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区域建构研究。(6)赵英:《新时代青海藏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刍议》,载《民族教育研究》2018年第4期。从以上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成果数量来说,绝大多数成果集中讨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孙懿:《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属性及意义》,载《思想战线》2019年第3期。只有部分成果涉及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研究,但大多没有离开命运、(8)方堃:《新中国70年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逻辑与基本经验》,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年第10期。政治、(9)孙懿:《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属性及意义》,载《思想战线》2019年第3期。经济、生态、历史、社会、(10)陆海发:《民族国家视阈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文化、(11)杨鹍飞:《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理论与实践》,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利益、(12)冯育林:《从“中华民族”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考察及其建设析论》,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价值、情感、(13)郭小靓,陶磊:《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三种基本共识》,载《学术交流》2016年第10期。灵魂归宿(14)李娜:《中华民族共同体价值意蕴探析》,载《新疆社科论坛》2019年第2期。等因素,且没有达成共识;分区域论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仍不丰富,如铸牢边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章不到20篇,(15)如卜路平:《民族文化心理视角下铸牢边疆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载《保山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张志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边疆实践与探索——召存信民族团结事迹及启示》,载《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再将范围缩小至边境地区则更少。(16)如徐黎丽,赵海军,马曼丽:《铸牢陆地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初探》,载《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由于陆地边境区域与东中部地区从地理到人文环境与内地不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达到边境安全与边疆发展目标的内容之一,因此本文在前期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的基础上,又根据陆地边境区域的实际情况,采用实地访谈的方法,了解边境民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归纳边境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为铸牢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内容借鉴,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从中国政府和边疆省区行政管理使用的“边疆省区”和“边境县市”的术语来看,边疆与省区联系在一起,即边疆的范围可以到省和自治区一级,边境则与县市联系在一起。2021年10月23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内侧一定范围内的区域为边境”,(17)《中国通过《陆地国界法》为解决边界争议提供法律保障》,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网站,2021年10月25日,https://sputniknews.cn/20211025/1034702738.html。因此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9个陆地边境省区的国界内侧一定范围就属于边境。目前各陆地边境省区的边境管理条例正在根据上位法出台而修改,因此陆地国界涉及的9个省区的边境暂时按原来的边境管理条例执行。如1997年修订颁布的《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管理条例》记载:“我区是全国管辖国界线最长的省区之一,全长4221.1083公里,其中中俄段长1030公里,中蒙段长3191.1083公里。边境管理区面积为38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32.6%。有边境盟市7个,边境旗(市)19个,边境苏木(乡、镇)87个、农牧林场25个,常住人口52万余人。”(18)《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网站,2013年5月20日,http://www.ordosrd.gov.cn/fllw/dffg/201305/t20130520_857095.html还有一些省区边境口岸设立在地州所在市,如新疆的巴克图口岸在塔城地区首府塔城市,这样虽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边境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本条例所称边境地区是指陆上与毗邻国家接壤的我区县(市)行政区域,”(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边境管理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网站,2020年4月2日,http://www.cjs.gov.cn/xwzx/tzgg/882812.htm但实际边境范围则到达地州市;西藏则将边境落实到乡镇一级,目前87个边境乡镇则是边境管理重点区域,(20)本文作者2021年9月在西藏14个边境乡镇实地调研资料。但其边境管理条件则指县或县级市。因此从中国现有边境管理实际范围来说,边境大到地州市、小到县市及乡镇。总体来说,中国陆地边境有44个地级市州盟、142个县市区旗、58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边境团场。(21)《中国2017年陆地边境县(旗)、市(市辖区)一览统计(二)》,中国资讯行网站,2017年12月31日,http://www.bjinfobank.com/DataList.do?method=DataView&id=573321&db=TJ&view=view&str=FFF4e2d边境县市的人口如下表1:
表1 中国2017年陆地边境县分地区年末总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统计(22)国家统计局:《2018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年版,第34~35页。 (单位:万人)
以上142个中国陆地边境县共有人口2372.72万(不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边境团场的人口)。由于绝大多数地级市或盟州都设在某个县级市中,因此边境县的人口能够代表整个边境人口。这就是本文研究的地域和人口范围。为了全面地了解边境民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本文作者所在团队在选择具体调查地点时不仅需要关注边境县城所在地民众的看法,更要重视乡镇、村庄民众的想法;不仅要关注不同民族成员的认识,也要涉及不同职业、不同边境区域民众所思所想。因此调查地点就不能只选择在边境县城所在地,否则同质化的数据无法说明本文研究的内容。由于本文作者团队五年来一直在做中国陆地边境口岸调查研究工作,99个口岸分布地点涉及地州盟市、县级市、乡镇、村庄或牧场四级行政单位,因此以99个边境口岸所在地州盟市、县级市、乡镇、村庄或牧场,就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边境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职业群体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因此99个边境口岸所在地就成为本文的田野调查点,中国边境口岸所在行政区域类型、数量及占比具体如下表2:
表2 中国陆地边境口岸所在行政区域数量表
由以上表数据可知,中国陆地边境口岸所在地涉及地级市、县级市、乡镇和村庄(牧场)。口岸所在地共有31个民族:汉族、回族、朝鲜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壮族、傣族、布依族、苗族、瑶族、彝族、哈尼族、景颇族、傈僳族、拉祜族、阿昌族、怒族、独龙族、佤族、德昂族、布朗族、京族等等。(23)周建新,黄超:《中国跨国民族研究综述》,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本文团队成员2017年4月—2020年9月在中国陆地边境口岸实地普查数据。口岸所在地共有10类60种职业身份:农民(根据种植作物细化为种人参人、种稻人、种麦人、种枣人、种薰衣草人、种西红柿人、种棉花人、种蔬菜人、农家乐等等)、牧民(根据放牧牲畜细化为牧羊人、牧驼人、牧(牦)牛人、代牧人、牧家乐经营者等)、边防官兵、移民警察、护边员、中国边贸商人(根据贸易物品细化为20余种)、运输人员(老板、车队长、装卸工、养车人、拉矿石驾驶员)、传统文化产业人员(从事旅游业者,非遗传承人、民族民间文化产业者、各种民间文艺者、手工艺者)、口岸工作人员、各地政府管理人员、周边国家商人(涉及周边14个国家)。人口所在县市的人口为1842.5991万人。(24)徐黎丽,赵海军,马曼丽:《铸牢陆地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初探》,载《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这样,无论从调查地点、边境民众人口及民族或职业身份就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此基础上,本文作者团队成员通过普查阶段的随机和半结构访谈,逐渐过渡到蹲点时期的全结构访谈。之所以选择在逐渐熟悉边民的前提下进行访谈,原因只有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概念,目前仍在研究过程当中。普通民众则更注重生活本身,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也多与生产生活相关。通过蹲点访谈,能够了解边民内心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真实想法。于是经过普查和蹲点相结合的访谈,对99个口岸所在的地州市、县级市、乡镇和村庄的民众展开访谈工作。坐落在地州县市区的口岸因人口较多访谈的人数较多,坐落在乡镇和村庄的口岸因人数较少基本全覆盖。其中辽宁中朝边境口岸3个,访谈人员100人;吉林中朝、中俄边境口岸14个,访谈人员450人;黑龙江中俄边境口岸14个,访谈人员450人;内蒙古中蒙边境口岸12个,访谈人员400人;甘肃中蒙边境口岸1个,访谈人员60人;新疆中蒙、中哈、中吉、中塔、中巴边境口岸16个,访谈人员500人;西藏中印、中尼边境口岸7个,访谈人员250人;云南中缅、中老、中越边境口岸21个,访谈人员650人;广西中越边境口岸11个,访谈人员350人。总体访谈人数达3210人。时间则从2018年7月到2021年10月。访谈的问题只有一个:您认为在边境区域从哪些方面入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为“哪些方面”就包括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应该包括的内容。考虑到边境民众职业、学历、认识能力不同,因此对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民众的采访问题比较直接,如您认为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大学本科学历以下的民众则采取更加口语化的问话,如你觉得你作为中国人有什么标志或从日常生活中观察他(或她)对中国人的理解。以上就是本文选取的调查范围、调查地点、人数等基本情况。
从第三次新疆座谈会、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及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述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容主要体现在“十二个必须”当中。(25)《第三次新疆座谈会,习近平这样阐释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中国新闻网站,2020年9月27日,http://www.chinanews.com/gn/2020/09-27/9301330.shtml;《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国西藏新闻网站,2020年11月3日,http://www.xzxw.com/zhuanti/2020xz7zt/;《习近平出席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2021年8月30日,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xinwen/shizhengyao wen/202108/t20210830_421918.html由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需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容搞清楚,并且以普通民众能够理解的语言宣传,因此本团队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照实践,阐释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容有“共同的国家疆域、互补的生计方式、互鉴的生活经验、共有的历史记忆、共认的价值体系、共育的国民意识、共享的精神家园”(26)徐黎丽,韩静茹:《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含义》,载《思想战线》2021年第1期。等7个方面的内容,后又经过在丝绸之路、藏彝走廊北端、长城沿线的实践反馈及与学界同仁共同讨论,最终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容为共同的国家疆域、共同的居民身份、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价值体系、共同的政党政权、共同的精神家园等8个方面的内容。(27)徐黎丽,刘琰:《论共同价值体系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行为规范作用》,载《广西民族研究》2021年第5期;徐黎丽,许浩东:《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文化作用》,载《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徐黎丽,杨立霞:《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作用》,载《西北民族研究》2021年第4期。这些内容分别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生态、人本、经济、传承、交流、规范、领导、凝聚作用。考虑到边境区域与东中部地区无论从生计到价值观均有不同之处,因此在经过五年来的普查和蹲点相结合的访谈,本文整理、归类、汇总边境民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内容,对照以前反复讨论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8个方面的内容及其内涵,整理出边境区域民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及话语表达,依据认同人数从高到低的次序排列如下:
虽然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意见于2018年4月23日提出,(28)《关于新时代加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18年4月23日,http://www.gov.cn/xinwen/2018-04/23/content_5285191.htm但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实践活动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就已经开始实施了,只是不同阶段名称有所变化。如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央人民政府将各地公安武装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实施69年后于2018年3月21日发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公安边防部队不再列入武警部队序列,全部退出现役,现役编制全部转为人民警察编制。但在长达69年的岁月里,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和各大军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就驻扎在中国边境区域,与由义务民兵转变而来的护边员、普通农牧民一起守卫着中国2.2万余公里的陆地边界线、1.8万余里的大陆海岸线,建立的1845个边防派出所和243个现役边防检查站(29)《公安边防部队正式宣布集体退役命令》,新华社网站,2018年12月26日,http://military.cnr.cn/gz/20181226/t20181226_524462824.html就成为守护中国疆域的重要力量,并逐渐形成了军队守卫隘口、警察守卫片区、农牧民守卫村庄牧场的戍边格局。(30)徐黎丽,许浩东:《论护边员护边》,载《现代边海防》2019年第4期。如今中国陆地边境区域应该是比较安全的区域,因为在我们调查的边境村庄中,家家户户都不锁门;我们作为调查人员在交通、住宿或其他方面遇到问题时,总是人民解放军官兵、移民警察帮助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边境农牧民遭遇突发自然灾害或生活困难时,也是人民解放军和公安边防帮助解决。如普兰口岸2013年6月发生泥石流灾害后,公安边防部队不仅及时救助了对面尼泊尔胡木拉区玉萨村村民、向导和移民警察152人,外籍旅客41人,也帮助国内的斜尔瓦村清理受灾房屋、发放救灾物资及参与脱贫工作。(31)本文团队2019年7月在普兰口岸访谈资料。另外,从所有接受访谈的边防官兵和移民警察的内容来看,对党和政府忠诚、为国戍边是他们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因此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国家制度是边境区民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识中认同度最高的内容。
“我们这里是边境”是绝大多数边境民众挂在嘴边的话语。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陆地边疆的某段界线在这里。与东中部民众对边境了解相比,他(她)们对边境的认识更加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中国边境标志性建筑、区域和符号非常了解。边境有许多标志性的区域或建筑,最明显的就是国徽、国界、口岸国门及用国家通用文字书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XX口岸”、边境通道、边境管理区。由于边民本身就肩负戍边使命,中国边境区域的国防教育也比较成功,因此边境民众对中国边界的标志性建筑如国门、界碑、界桩、界线的具体位置和作用非常熟悉,对国门、界碑上的国徽及文字等符号所表达的象征意义也很清楚,并且用通俗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国门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珲春口岸’九个大字就是说这边是我们的领土,那边是人家的领土。”第二,对传统界山界河的认识早已升华为对家乡的热爱。比如中哈边境的额尔齐斯河、阿尔泰山,中印边境的喜马拉雅山和雅鲁藏布江,中俄边境的黑龙江,中朝之间的图们江、鸭绿江和长白山,即是界山界河,也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边境民众的家乡。由于求学、打工或其他原因离开又回来的边境民众尤其如此。比如跨国打工的柯尔克孜族成员说:“外出打工都是为了养家糊口,这里才是我们的家。”(32)本文团队成员2018年8月在伊尔克什坦口岸所在斯木纳根村实地调查资料。中俄边境的民众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当义务民兵,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这个传统。保家就是卫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边防官兵和移民警察则因本身职责就是为国戍边,他们对边界线、边境通道、边境管理区比当地民众更加熟悉和精通。虽然边境不是家乡,但却是国家所在。因此边境就是国家和家乡的观念就成为边境民众普遍认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容。
户籍在边境区域的民众与东中部民众一样具有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的居民身份证,但他(她)们还有一样内地居民没有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的证件,那就是边民证。两证相加,更加显示了其居住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身份。其中居民身份证在前往内地各个区域时使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与居民身份。如到内地城市出差、求学、打工的边境民众持身份证可以自由出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个省区。如黑龙江省中俄边境黑山头口岸的居民在天气异常寒冷的冬季会到天气比较热的南方城市居住,使用的身份证件就是身份证;(33)本文团队成员于2018年7-9月、2019年6-10月在黑山头口岸调查资料。边民证则在边境民众在国内边境区域活动或前往对方国边境区域谋生、旅游、办事时使用。如中越边境村庄的边民,手持边民证就可以跨过界河到越南边境区商贸点经商或买越南特产。(34)本文团队成员2017年7月在广西峒中口岸调查资料。中印亚东口岸所在地亚东县城的下司马镇居民因经商原因手持边民证就可以到仁青岗边贸市场做生意。(35)本文团队成员2019年7月在亚东口岸所在下司马镇切玛村村民调查资料。中蒙策克口岸的边境民众同样持边民证到边境区域从事运输铁矿石和无烟煤的职业。(36)本文团队成员2020年7-11月在策克口岸调查资料。遇到边境安全检查时,双证齐全的人通过率最高。边民对双证的认识也很实际,有一位卡拉苏口岸的一位牧民说,我们有边民证,不仅是边民身份标志,而且还有实惠,每个月有100元的收入。(37)本文团队成员在2019年5-11月在卡拉苏口岸调查资料。虽然中国陆地边境口岸边民补贴因省区规定不同而不同,但与20世纪计划经济时代相比,都是从义务戍边向有偿服务转变,边民证就成为有偿服务的证据。因此边民证和身份证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的标志,也是边境民众普遍认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容。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毕节市威宁县、纳雍县、赫章县,黔东南州从江县、榕江县,黔西南州晴隆县、望谟县,铜仁市沿河县,安顺市紫云县等9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因为这9个贫困县的综合贫困发生率均为0(低于3%的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错退率和漏评率均为0(低于2%的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群众认可度平均为99.12%(高于90%的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均符合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和要求摘帽的标准,因此根据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数据和3家第三方评估机构实地评估检查后宣布退出贫困县。(38)《中国最后52个贫困县摘帽!贵州:中国最后一批贫困县摘帽》,澎湃新闻网站,2020年12月24 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519502由于贵州省9个县是中国最后一批摘帽的贫困县,因此中国陆地边疆9省区脱贫时间均比贵州早。如本文团队成员在普兰口岸附近的科迦村采访老村长时,他说他们村里边境旅游业发展很快,加上政府对边民的各种补贴,村民年均收入超过1万,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他还带领我们参观在政府支持下的二层藏式小楼,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窗明几净,家什齐全,祖孙三代同堂。老村长还说,他作为党的基层干部,参加了普兰边境的建设,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确确实实想让边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因此他这一辈子很知足。这样的话语,在中朝边境的圈河口岸、中俄边境的室韦口岸、中蒙边境的甘其毛都口岸、中哈边境的阿拉山口口岸、中缅的瑞丽口岸、中越的那坡口岸都听到过。如今边境民众在脱贫的基础上奔向小康之路。如西藏樟木口岸附近的江岗村,在实现全村脱贫后,全村人又一起投入藏戏、藏毯等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中;樟木村的村民陆续从日喀则社区返回后(2015年地震后迁入政府为他们新建在日喀则市区的社区)再次投入恢复旅游业的行列当中;(39)本文团队成员2019年7月在樟木口岸采访资料。中朝南坪、集安口岸、中俄珲春、东宁口岸所在地则成为夏天内地旅游者愿意停留的边陲小镇。(40)本文团队成员2019年6-10月在中朝、中俄口岸采访资料。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边境民众的衣食住行条件越来越好,担心的事情变少了,精神状态也随之振奋。因此脱贫后巩固脱贫成果及利用传统文化打造文化产业则是物质与精神生活相结合的表现,也是他们普遍认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各民族、各区域、各职业群体在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的环境中共同创造和共享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及理想信念。在边境区域,各民族创造了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承保护,如中朝边境的朝鲜族民俗村,将朝鲜族饮食服饰文化发扬光大,发展成为集饮食、边境旅游、购物为一体的边境民俗旅游业,使朝鲜族传统饮食、服饰、习俗、节日等文化在文化产业中得以传承和发展;(41)本文团队成员2020年7-12月在三合等口岸访谈资料。在中蒙边境策克口岸所在额济纳旗县城周边,则通过胡杨风景区、居延泽、黑水城、蒙古包传统居住饮食体验为一体的文化产业活动,将集区域、民族、历史为一体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42)本文团队成员2020年10月在策克口岸访谈资料。在西藏阿里的普兰口岸,尼泊尔的藏族商人每年4-10月将尼泊尔的商品带到普兰口岸的边贸市场出售,11-3月则将中国境内的商品则运到尼泊尔边境地区的城镇中出售。在商品交换的同时,文化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在进行,在普兰边贸市场中的所有尼泊尔商人,都能用普通话交流,尤其老年商人比年轻商人说得好。因为他们在中国做生意时间长,有机会和中国人交流。(43)本文团队成员2019年8月在普兰口岸边贸市场访资料。以上案例只是众多口岸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缩影。但所有边境口岸的文化中,有一种共同性文化,那就是国门文化。中国陆地边境口岸99个,每一个口岸都是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段边境区域、职业、民族和国家主权的地方,因此在以国门、界碑、界桩和国界线为主的国门文化中,即包括某一边境区域、民族、职业的文化,同时也有国徽、国名、国界、界碑等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如中蒙边境阿尔山口岸,就将牧人文化、区域盛景、国家主权展示在具有民族与区域相结合的特色国门中。(44)本文团队成员于2018年6-9月在阿尔山口岸访谈资料。因此不断传承与升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边境民众比较认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容。
总体来说,东北、西南边境口岸所在地的通行语言文字绝大多数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如在中朝边境口岸三合村,朝鲜族民众的汉语水平很高,与汉族和外在旅游者的通用交流语言均为国家通用语言,书面文件也一律用国家通用文字。在西南边境的中越东兴口岸,尽管当地人日常生活有壮话、苗话、白话等语言,但他们均能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书面文件一律用国家通用文字。在北方、西北和西藏边境口岸,城、镇与村庄或牧场的使用情况不同。一般来说,城、镇中的通用交流语言为国家通用语言,村庄和牧场内部交流则用当地方言或各民族语言,有旅游者或其他事务时,就以村庄或牧场的年轻人为翻译,因为大部分村庄或牧场的年轻人都学习过国家通用语言和文字,能够胜任翻译的工作。(45)本文团队成员2019、2020年7-10月在三合、东兴、伊尔克什坦口岸访谈资料。如在中吉边境吐尔尕特口岸,本文团队成员到边境托云牧场所在的9户人家访谈,其中有一家柯尔克孜牧民,老大成婚另居,老二在乌鲁木齐的一所大学上学,老三则在喀什大学上学,因此老二和老三就经常成为夏秋两季外来旅游或跨国商贸的翻译。(46)本文团队成员2018年8月在吐尔尕特口岸访谈资料。在中蒙边境和中尼边境口岸,与10年前相比,边境村庄牧场35岁以下的年轻人基本都可以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交流或书写。如在中蒙满都拉口岸的蒙古族成员基本都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商贸合同基本上用国家通用文字写成;(47)本文团队成员2017年4月在满都拉口岸访谈资料。在中尼吉隆口岸冲色村,35岁以下的藏族年轻人都会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交流书写。(48)本文团队成员2019年7月在吉隆口岸访谈资料。因此虽然陆地边境城乡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有区别,但村庄或牧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人数不断增加。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同性增长的表现,也是边境民众比较认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容。
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国家、社会、个人3个层面的内容。其中国家层面的内容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内容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内容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但在边境区域,无论哪个层面,其内容和目标都与“和谐”相关。内容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和谐、民族之间和谐、相邻国家之间和谐。目标则是在有个人、社会、民族及国家之间纠纷时,以和谐为宗旨处理冲突与纠纷,使边境区域民众在安全中发展、在和谐中生活。比如,在人与自然方面,边境区域地广人稀,边境民众无论哪个职业群体、哪个民族或哪个家庭,做任何事情首先把尊重自然规律放在首要地位。比如中国与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的南亚边境地区民众因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是地质灾害较多的区域,所以“适应”高风险地质灾害就成为他们生存之本。(49)本文团队成员2017—2020年在西藏边境口岸访谈资料。在北方中哈、中蒙、中俄口岸,因为口岸大多坐落在高纬度地区,一年只有3个月气候比较温暖,因此口岸所在地的民众的生产生活多集中在这一时期。(50)本文团队成员2017—2020年在中蒙、中哈、中俄边境口岸访谈资料。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不同民族之间只有互助、团结在一起脱贫奔小康,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边疆好。即使有矛盾,广大边防官兵、移民警察、各级边境党委和政府首要任务就是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矛盾,使得民族之间的关系向和谐方面发展,从而达到维护边境安全稳定的目标;在邻国关系方面,除不丹没有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印度与中国有边界纠纷外,中国与其他12个国家均建立了和谐的国家关系。如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51)陈开科:《中俄关系史上的五条路》,载《俄罗斯学刊》2020年第2期。、中巴传统友谊(52)丁建军:《“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中巴关系:承接历史与展望未来》,载《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8年第2期。、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升级为中缅命运共同体(53)祝湘辉,范宏伟:《中缅关系70年:“胞波”关系的新陈代谢》,载《南洋问题研究》2020年第1期。等等。因此以和谐为主的边境民众的人与自然、民族关系和邻国关系,则是边境民众比较认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容。
以上7个方面的内容,是边境区域多民族、多职业民众普遍认同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关系最为紧密的内容。但需要说明以下3点:第一,还有一些内容比如国家边贸政策、边境管理、东中部与边境相互移民等只涉及某些群体,不具有代表性,因此不再列举。第二,虽然本文访谈的人数多有3210人,实际访谈人员更多,但由于每个职业群体、民族成员受教育程度不同、语言表达能力、认识水平不同,不能简单地用量化的数字和表格显示有多少人认为某一项内容能够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因此只能用代表性个案来概括;第三,边境村庄和牧场的农牧民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比较模糊,加上翻译比较难,本文团队成员只能根据理解程度统计,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在此一并说明。
尽管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容的理论研究仍然过程当中,本文的调查访谈中也存在一些不妥和不足,但本文毕竟还是从99个边境口岸民众的调查访谈中总结出一些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的内容,从这些内容中大体反映出边境民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和认识,也为我们铸牢边境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从以上7个方面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个人、社会、国家3个层次。其中国家边境就是家乡的家国观念、居民与边民的两重身份属于个人层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容;脱贫奔小康的经济生活、不断传承与升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城乡通行程度不断提高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属于社会层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容;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国家制度、落实在边境和邻国关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属于国家层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容。从这个结构来看,是中间大两头小的菱形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容结构
在这个结构中,社会层面的内容有3个,其中脱贫奔小康的经济生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升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则在经济与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起着越来越普遍的沟通作用,不断传承升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最深层次的国家认同;(54)《(两会受权发布)习近平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新华网站,2021年3月5日,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lh/2021-03/05/c_1127174574.htm国家层面的两个内容落实在边境与邻国关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制度则分别从制度和观念层面加强了党政军警民多元职业群体从分工到思想的合作与交融;个人层面的内容国家边境就是家乡的家国观念、居民与边民的两重身份则分别从家国观念和身份层面体现边境不同区域、民族、职业民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再从整体上来看,个人、社会和国家3个层面的内容形成一个稳定的菱形结构,维护边境安全与边疆发展,同时体现出边境民众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认识上的特点。
再从整个中国陆地边境区域来分析,由于中国陆地边境区域的两头(中朝丹东口岸到中俄室韦口岸区域,云南片马口岸到广西东兴口岸区域)为农区和林区,中间(从黑龙江省西部室韦口岸一直到西藏的亚东口岸)多为牧区,加上跨国商贸形成的多元职业、民族身份,使得中国陆地边境民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方面又因具体边境区域不同而侧重点不同,比如在中蒙、中哈等边境区域,脱贫奔小康的经济生活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比较重要;在中印边境区域,党政军合力强边固防就显得尤其重要。但由于中国陆地边境区域与邻国接壤、基础建设均比较滞后、传统文化保存较好、国家政策具有一致性,加上本文作者的资料来自对99个边境口岸的实地调查,因此本文通过整理实地访谈资料得出的边境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可行性。关于中国陆地边境不同区域如何根据边境民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另撰文讨论。
本文再将以上边境民众依次认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容与本团队研究所涉及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容相比较,如国家疆域、居民身份、经济生活、语言文字、历史记忆、价值体系、政党政权、精神家园,(55)根据近年来发表的有关中华族共同体的学术论著整理,参见徐黎丽,韩静茹:《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含义》,载《思想战线》2021年第1期。可以看出,这7项内容具有明显的中国陆地边境特点,反映出中国陆地边境区域民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真实想法和认识。如脱贫奔小康的经济生活体现了边境区域各民族、各职业群体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架起了边境区域各民族、各职业群体民众交流的桥梁;不断传承升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边境民众安居乐业的体现;落实在边境与邻国关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表现出边境民众的中国价值观;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边境体现;国家边境就是家乡的家国观念则是边境民众家乡在国家边境的真实情况的反映;居民与边民两重身份则在跨国交往交流中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身份。因此以上内容是边境区域民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真实认识和归纳,在铸牢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当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工作在边境区域推进过程中,以上内容仍然需要与不同边境区域的实际再结合。比如中俄、中朝边境,由于中俄两国以黑龙江为界河,中朝两国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河,那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落实到以黑龙江为界河的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实践中,并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相结合;在中蒙、中哈边境,以阿尔泰山为界山,在中吉、中塔边境,以帕米尔高原上的众多山脉为界,那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中,就将国家边境与家国情怀结合起来,以家扩展到国;在中蒙边境,由于国界均在草场,那么在脱贫后振兴边境牧场或乡村便成为中蒙边境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侧重点;在中缅、中老、中越边境,边民之间的流动性很强,因此居民与边民两重身份则在跨国交往交流交融中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连接起来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侧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地在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便使边境民众在共同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发展中实现中国陆地边境安全与边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