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联合埋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效果观察

2022-03-24 03:09黄文勇肖天赐秦德广申登科
医药前沿 2022年4期
关键词:压豆顽固性持续时间

黄文勇,肖天赐,秦德广,申登科

(1 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广东 中山 528429)

(2 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广东 中山 528429)

脑卒中是神经病学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具备了高致残率及致死率的特点,其中近80%的患者可致残而失去劳动能力,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患者家属增加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呃逆病症是脑卒中后常发生的众多并发症之一,其原因为膈肌、膈神经及迷走神经等受刺激后致使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关闭,发出短促的特别声音[1-2]。目前临床上对于呃逆的治疗,主要是以西医为主,具有解痉镇静、促进胃肠动力作用,常使用盐酸氯丙嗪、多潘立酮、莫沙比利及甲氧氯普胺等药物,但有时疗效欠佳。而脑卒中患者多为大于60 岁的老年人,常常合并有各种呼吸系统、心脑血管以及糖尿病等疾患,单纯使用西药有可能增加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意识障碍程度加深等影响患者预后的并发症发生。而耳穴压豆和埋针疗法均是中医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常用手段,对于改善呃逆的临床症状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为缓解患者呃逆症状及减轻其所致的生理痛苦,笔者以90 例脑卒中后并发顽固性呃逆症状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以采用耳穴压豆+埋针疗法治疗,旨在为更多脑卒中合并顽固性呃逆的患者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黄圃人民医院2017 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90 例脑卒中后合并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18 例,年龄60 ~80 岁,平均年龄(64.4±7.5)岁,呃逆发作时间2 ~10 d,平均(4.6±1.2)d,脑梗死17 例,梗死后出血8 例,脑出血20 例;治疗组男25 例,女20 例,年龄60 ~80 岁,平均年龄(64.0±7.7)岁,呃逆发作时间2 ~11 d,平均(4.5±1.3)d,梗死后出血9 例,脑梗死18 例,脑出血1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CT 或M R检查证实为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病例;②所有患者结合临床体格检查及病症确诊为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③呃逆持续发作时间>48 h;④排除对药物严重过敏、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及对本研究不配合者等。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②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等其他原因引起的顽固性呃逆。

1.2 方法

对照组以多潘立酮(口服/鼻饲)进行治疗,10 mg/次,3 次/d,并配合甲氧氯普胺足三里穴位注射,10 mg/次,2 次/d。治疗组起病早期按对照组的方法,同时使用耳穴压豆穴位贴压法:取穴:神门穴、胃穴、耳中穴。将2粒王不留行籽贴压于耳上述穴位,拇指和食指轻柔按压10 ~15 s,出现酸胀感为宜,松开后休息5 s 再继续按压10 ~15 s,共进行5 min。埋针疗法:取穴:足三里(双)、内关(双)、合谷(双)。操作:患者取仰卧位,选取一次性使用无菌揿针作为针具,穴位用碘伏进行常规消毒,将揿针贴按在所选择的穴位上,每个穴位1 个,每隔15 ~30 min 按压1 次,每次每穴约1 min,按压程度以患者感觉轻度疼痛、局部发热为宜,语言障碍者以出现皱眉为宜,上述操作在医师指导下可由患者本人或陪护反复执行。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呃逆证候积分、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呃逆证候积分结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0 分:无呃逆症状;3 分:呃逆发作频率≤5 次/h 且呃逆发作时间<15 min/h;6 分:呃逆发作频率6 ~10 次/h 且呃逆发作时间≤30 min/h 或呃逆发作频率<6 次但呃逆发作时间15 ~30 min/h;9 分:呃逆发作频率>10 次/h 或呃逆发作时间>30 min/h,患者1 d 中得分最高的1 h 的评分记作当日的呃逆症状评分,得分越高意味着呃逆程度越重。(2)疗效[4]:显效(呃逆症状消失,1 周内未见复发);有效(呃逆症状改善,发作次数减少);无效(治疗后呃逆状况未见变化,或症状发作更为频繁),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the MOS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5]评估治疗前后对照组及治疗组的患者生活质量,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2 个维度为主要评分标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脑卒中后呃逆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后呃逆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例)

2.2 两组脑卒中后呃逆患者呃逆证候积分、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呃逆证候积分、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呃逆证候积分和呃逆发作频率均降低,呃逆持续时间均缩短,且治疗组患者呃逆证候积分和呃逆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呃逆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卒中后呃逆患者呃逆证候积分、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对比( ± s)

表2 两组脑卒中后呃逆患者呃逆证候积分、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对比( ± s)

注:a与同组治疗前比,P <0.05;b与对照组治疗后比,P <0.05。

每次持续时间/min对照组 45 治疗前 3.23±0.75 6.31±2.71 53.98±9.74治疗后 2.63±0.64a 2.93±0.43a 28.15±5.08a治疗组 45 治疗前 3.16±0.68 6.54±2.36 54.14±9.62治疗后 1.15±0.32ab 1.42±0.86ab 16.16±4.56ab组别 例数 时间 证侯得分/分 发作频率/(次•d-1)

2.3 两组脑卒中后呃逆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卒中后呃逆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 s,分)

表3 两组脑卒中后呃逆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 s,分)

注:a与同组治疗前比,P <0.05;b与对照组治疗后比,P <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对照组 45 治疗前 47.68±6.24 50.27±5.32治疗后 54.12±5.08a 54.64±5.23a治疗组 45 治疗前 47.41±6.21 50.54±5.61治疗后 57.70±4.84ab 58.42±4.98ab

3.讨论

在现代临床医学认为,生活工作的快节奏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肠胃及消化道方面的疾病,近年来有直线上升的趋势,顽固性呃逆是指症状频繁发作而影响说话、进食及睡眠者,同时持续超过48 h而不缓解的呃逆。对于同时罹患消化道、内分泌、肝脏及心脏等疾病的患者来说,出现顽固性呃逆时可能是存在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心肌梗死、肝性脑病等原有疾患加重或患者危重的一个信号,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及时处理顽固性呃逆。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有学者认为,低钙、低镁血症是都导致脑卒中患者出现顽固性呃逆的主要原因[6-7]。具体的原因如下:低血钙会使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的应激性增高,即阈值降低;低镁血症会促进Ca2+过度内流,导致平滑肌可以利用的Ca2+水平升高,继而增高患者的肌张力与神经细胞的应激性。同时,急性脑卒中的患者多数食欲差、进食量减少,长期卧床休息导致胃排空减弱、胃液潴留,迷走神经受到刺激,再加上低钙、低镁血症所引起的神经纤维和骨骼肌阈值降低、肌张力和神经细胞的应激性均有增高,最终导致具有频繁性和顽固性特点的呃逆发生。

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由《灵枢·口问篇》、《格致余论·呃逆论》及《景岳全书》等医学古籍中均表明了呃逆的病变位置在膈,其中最为密切的脏腑在胃。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饮食不当、情志不和、正气亏虚及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多发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人群中,故治疗上不离调畅气机、和胃降逆。

对于脑卒中的患者来说,严重的、频繁的顽固性呃逆,常因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正常的呼吸运动而为病患者的精神和躯体带来了沉重负担和巨大痛苦。同时频繁的顽固性呃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正常呼吸功能,降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升高二氧化碳分压,加重脑缺氧,并加重了继发性脑水肿的恶化,进而出现营养缺乏、吸入性肺炎、体质量下降等不良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8-9],不利于患者脑卒中的治疗及康复,故而应加强对顽固性呃逆患者的针对性治疗,促进其快速康复。

经临床疗效观察,按对照组中的处理方式往往会出现呃逆症状易复发,甚至无效的情况,疗效甚微。为进一步提高对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耳穴压豆联合埋针疗法的方式治疗脑卒中后的顽固性呃逆,其治疗方案的取穴原因如下:(1)古人云:“有诸于内,必形诸于外”《灵枢经·口问》篇谓:“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廓是体表的一部分,其可较为直观的反映机体内脏是否存在病症,分析原因是由于人体的耳廓和经络及脏腑具有紧密的关联。耳穴中的胃穴主治胃痛、呃逆、呕吐、消化道不良、胃溃疡、失眠等症,故首选胃穴;神门主治多梦、不寐、健忘以及各种痛症等症;根据耳穴全息理论,耳中穴对应膈,选用耳中穴为对症取穴,能缓解膈肌痉挛而止呃。由于呃逆发病部位在膈,所以针对其的治疗应以宽胸理气及和胃降逆为治疗准则,针对以上三个穴位进行耳穴压豆治疗,可以起到刺激迷走神经兴奋的效果,抑制患者膈神经的过度兴奋,继而改善膈肌痉挛症状,从而达到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目的。(2)埋针疗法是由《灵枢·官针》篇中所记载的“十二刺”中的“浮刺”针法发展而来的,能给表皮以弱而持久、稳定的刺激,不断地促进经络气血的有序运行,达到调整经络脏腑、祛除病邪的目的。本研究埋针疗法治疗中取穴于足三里、内关、合谷,足三里为胃部之下的关键穴位,针刺足三里穴位具有调和胃腑、下降逆气的作用;针刺内关具有利气止痛、安神凝心的功效;而针刺合谷穴可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取以上述穴位进行埋针治疗具有和胃健脾、调理气血、止痛的功效,更具有改善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症状。

通过表1 可以看出对照组的单纯常规的西医治疗方式,其无效率高达48.89%,表明该治疗方式针对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是不理想。同时从表1 的治疗效果对比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51.11%,说明耳穴压豆+埋针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方式对于脑卒中后的顽固性呃逆,近期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临床实践的对比,笔者认为中医耳穴压豆+埋针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临床中尚缺乏规范化的疗效标准,故笔者还选取了呃逆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评判疗效,促使临床疗效更为量化。而从表3 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显示治疗后两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评分均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说明耳穴压豆+埋针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远期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有良好获益,结合表2 中治疗前后治疗组的呃逆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的结果来看,推测影响患者远期生理及心理的因素可能与更优化的治疗方案能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减轻了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及焦虑等有关。表1 及表3 均通过量化性的对比,一致表明了耳穴压豆+埋针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的方式对脑卒中后的顽固性呃逆,无论是近期获益还是远期影响,均有显著成效。

从表2 中我们可以看出,经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的呃逆证候积分和呃逆发作频率均降低,呃逆持续时间均缩短,但治疗组患者呃逆证候积分和呃逆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呃逆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耳穴压豆+埋针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的方式缩短脑卒中后的顽固性呃逆的持续时间,发挥显著疗效的基础上有效缓解患者脑卒中后治疗导致的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而通过临床观察,该项治疗方式可以降低脑卒中后尤其上消化道出血、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推测可能与迅速缓解临床症状能减少呃逆对胃部及胃黏膜的收缩刺激作用,同时减少了胃内容物返流至食管的机会等因素有关,但具体影响程度仍然需要后期研究才能进一步明确。

本研究采用的耳穴压豆及埋针疗法治疗中,取穴均取于耳部及四肢体表易触及的位置,不易深埋体内,同时方便病患者本人或陪护自行反复操作,巩固疗效,方便可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重复性,另外基础耗材成本不高,易于基层医院开展及应用。

综上所述,采用西医的常规处理与中医的耳穴压豆+埋针疗法联合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效果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效果好,近期能有效迅速缓解患者呃逆症状,同时提高患者远期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及心理),操作简便、安全,可以更好地配合卒中的治疗和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压豆顽固性持续时间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基于SVD的电压跌落持续时间检测新方法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
増液促动汤治疗顽固性便秘83例
极寒与北极气压变动有关,持续时间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