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超,陈 练,吕 曦
(茂名市人民医院儿科 广东 茂名 525000)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在病毒侵犯作用下导致的脑内炎症,从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范畴内,该病症多发生在12 岁以下小儿患者中[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类疾病有很多种,病毒性脑炎是其中一种常见类型,目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表现为抽搐、意识障碍等,该病症在临床上的表现多不明显,并且轻重程度不一,因此加强对该病的理解与认知很有必要,早期发现、诊断可显著降低致残率与病死率,这对提升临床疗效非常关键。据相关研究显示,小儿脑炎患者中约有82.33%以上受肠道病毒感染而引发病症,其次是单纯疱疹和腺病毒[2],如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引发患儿出现瘫痪、失明或智力受损,不利于小儿日后健康成长,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小儿夭折,危及生命安全,受到临床及小儿家长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一般来说,临床确诊小儿病毒性脑炎后需立即进行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中多使用阿昔洛韦以及乙酰谷酰胺注射治疗[3],本文选取茂名市人民医院2020 年1 月—10 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76 例,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探讨单一使用阿昔洛韦和阿昔洛韦联合乙酰谷酰胺方式下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茂名市人民医院2020 年1 月—10 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中随机76 例,根据双盲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 38)和对照组(n= 38)。观察组患儿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5.12±0.74)岁,最短病程2 d,最长病程10 d,平均(4.01±0.39)d,10 例有意识障碍,17 例有惊厥,5 例有精神异常,6 例有脑脊液的异常;对照组患儿中,男21 例、女17 例,年龄2 ~10 岁,平均年龄(5.33±0.82)岁,最短病程1 d,最长病程12 d,平均(4.18±0.25)d,11 例有意识障碍,16 例有惊厥,5 例有精神异常,6 例有脑脊液的异常。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后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②手术病理学检测后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③存在惊厥、抽出、头痛等临床表现的患儿;④患儿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有血液类疾病者;②患有心血管类疾病者;③合并肝肾类疾病者;④治疗依从度低者。
对所有患者实施综合性治疗,其目的在于控制高烧、惊厥症状,维持其电解质平衡,降低体温、确保呼吸道畅通,如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发生,需给予脱水机治疗。在综合治疗的同时实施抗病毒治疗。其中,对照组患儿使用阿昔洛韦注射液(陕西博森生物制药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276)进行治疗,注射剂量为每间隔8 h 按小儿患者体重10 mg/kg 给药,治疗10 d 为1 个疗程,最高剂量为每间隔8 h 按体表面积500 mg/m2给药。观察组患儿使用乙酰谷酰胺注射液(山东方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443)联合阿昔洛韦注射液进行治疗,阿昔洛韦注射液使用剂量同对照组,乙酰谷酰胺注射剂量为每日2 mg,静脉滴注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稀释后缓慢滴注,治疗7 d 为1 个疗程。
(1)通过抽取血液的方式检测患儿体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指标水平。(2)比较组间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头痛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抽搐消失时间、意识障碍消失时间、住院时间。(3)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类,显效:为临床症状与体征全部消失,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无后遗症发生;有效:为临床症状与体征均好转,脑电图检查结果现实有所好转,存在轻度后遗症表现;无效:为临床症状与体征没有任何好转,甚至家中,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无明显好转,并且合并有严重的后遗症。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如血清TNF-α 和IL-6 指标水平等,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如治疗总有效率等,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TNF-α、IL-6 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血清TNF-α 和IL-6 指标水平比较( ± s, μg/L)
表1 两组患儿血清TNF-α 和IL-6 指标水平比较( ± s, μg/L)
组别 例数 TNF-α IL-6观察组 38 15.48±2.16 14.41±2.29对照组 38 35.63±5.67 29.48±4.32 t 20.471 18.999 P 0.000 0.000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头痛、发热、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天数比较( ± s, d)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天数比较( ± s, d)
组别 例数 头痛 发热 呕吐观察组 38 3.21±1.12 3.12±1.02 2.21±1.02对照组 38 5.46±1.15 3.98±2.23 3.21±1.22 t 8.640 2.161 3.876 P 0.000 0.035 0.000组别 例数 抽搐 意识障碍 住院时间观察组 38 1.72±0.95 2.20±1.12 7.21±1.56对照组 38 3.82±2.85 6.52±5.76 9.20±3.71 t 4.309 4.538 3.048 P 0.000 0.000 0.003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所有患者在临床治疗中无任何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
小儿病毒性脑炎病症作为儿科中一种常见且多发性疾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范围,是引发小儿神经系统损伤的一项罪魁祸首,其危害之大目前已引发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几年来,该病呈现出逐渐增多的发展趋势,多种病毒都可能会导致该病的发生,其中以疱疹病毒为主。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在于小儿受病毒影响而引发脑内神经系统感染[4-6],受病程时间、病症程度等因素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小儿患者死亡,且如果未对小儿患者进行有效且及时的治疗,该病症会引发诸多后遗症,危害小儿身体健康,临床重视程度较高。一般来说,小儿病毒性脑炎病因多为单纯疱疹病毒、虫媒病毒、肠道病毒或常见传染病病毒等[7-8],不同病毒所致的脑内炎症程度不同,且会受到季节、地理环境等影响,其中以肠道病毒最为常见,传播方式为粪口传播,因此,小儿家长必须对小儿日常接触物品和饮食加强重视,保持干净卫生,以确保小儿的身体健康。
病毒性脑炎的感染途径主要是肠道、呼吸道及其他,其发病年限多集中在学龄前儿童、少年儿童人群,在性别上差别不明显。由于病毒性脑炎的病变范围、性质决定了人体在感染后的反应,所以其临床表现与脑组织病变范围、程度以及位置存在着极大的关联,虽然均有急性发作表现,但临床症状和体征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轻重程度也各有不同。婴幼儿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呕吐、嗜睡等,大龄儿童多表现为头痛、呕吐等。目前,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重点多集中在控制炎症,虽然激素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炎症性反应,帮助患者减轻脑水肿的临床症状,但依然存在抑制免疫反应活性、促进病毒性扩散等问题。阿昔洛韦还可以成为无环鸟苷,是一种典型的嘌呤核苷类似物合成物[9-11],是一种常见抗病毒药物,临床中多用于受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感染症状的治疗,也是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首选治疗药物,相比于阿糖腺苷来说,治愈效果更理想。阿昔洛韦在进入小儿体内后会同脱氧核苷竞争病毒,随后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型阿昔洛韦三磷酸酯,对病毒的复制起到良好的抑制功效,加上该药物的分子量比较小,极易通过血尿屏障,而且其毒性比较低,不容易出现骨髓抑制问题。但该药物多见瘙痒、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用于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病症时还需联合其他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乙酰谷酰胺就是谷氨酰胺的乙酰化合物,是一种典型的神经肽物质[12-15],可起到神经细胞代谢和脑功能的有效改善功效,对于降低血胺、提高细胞活力、维持神经应激功能来说效果显著,同时,乙酰谷酰胺在进入小儿体内的血脑屏障后,就会分解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两种物质,谷氨酸能够进行有效的中枢神经系统信息传递,而γ-氨基丁酸则能够起到良好的拮抗谷氨酸兴奋性功效,乙酸基团在与氟乙酰胺合成的过程中就会生成氟乙酸,进而抑制生成氟柠檬酸,进而帮助小儿患者恢复正常代谢和循环机制,起到良好的解毒功效,改善炎症,并且能够对神经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治疗安全性较高,在与阿昔洛韦联合用药后效果更佳。本研究选取在茂名市人民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儿76 例,将其分成两组后,对照组患儿给予其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阿昔洛韦治疗的同时,联合乙酰谷酰胺,两组患儿。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无论是血清TNF-α 指标水平还是IL-6 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相比于单一使用阿昔洛韦治疗来说,联合乙酰谷酰胺对小儿患者的血液指标改善显著,有效控制炎症的同时,保障患儿身体健康,另外,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3.6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头痛、发热、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由此可知,联合用药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效果更好,安全性较高,更有益于患儿康复。
综上所述,小儿病毒性脑炎病症可使用阿昔洛韦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的方式,有效改善脑内炎症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极佳的临床应用价值,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儿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相对低下,家长应在日常生活和饮食中加强重视和保护,避免小儿受病毒侵害而引发病毒性脑炎病症,保障小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