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打造“航天+”产业新业态的若干建议

2022-03-24 03:23饶成龙蔡闻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航天工业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军品航天发展

饶成龙、蔡闻一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中央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快速推进,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增长动力有序转换。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大环境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次工作会议针对未来3 年发展形势和任务,强调把思想统一到新的发展要求上来,聚焦主责主业,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打造“航天+”产业新业态,全力支撑航天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以及数字中国建设。

一、什么是“航天+”产业

根据社会经济学理论和产业组织相关理论研究,产业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集合概念,属于中观层次的经济学范围,是指由利益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不同行业的经营方式、经营形态、企业模式和流通环节有所不同,但其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是围绕着共同产品而展开的,并且可以在构成业态的各个行业内部完成各自的循环。

“航天+”产业,是依托航天领域深耕60 余年所积累的已有资源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基于军品的技术、资源和能力,开展项目孵化和产业培育。“航天+”是按照航天系统工程研制理念和工作方法,通过航天企业内外部之间技术、人才、设施设备、资源和能力的联动,聚焦主责主业,突出技术原创性、产业带动性、规模经济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航天技术为核心,以航天资源能力为基础,将航天高技术赋能国家重大产业,发挥技术牵引、带动、辐射作用,提高资源的转化使用效能,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效率,协同推进重大领域自主可控,在关键领域实现进口替代,支撑和服务国家战略。

二、当前“航天+”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资源配置不够协调

产业投资渠道不够畅通,资金利用不平衡,统筹效率不高。

一是资金方面,“航天+”产业与军品主业资金来源有着本质的区别,军品主业资金主要来源于用户,而“航天+”产业主要依靠单位自筹和社会资本支持。按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当前资金管理体系,集团财务公司和投资公司聚集大量资金(含社会筹集资金),部分单位自有资金账户存款余额长期处于高位,与此同时,有些单位/公司发展又依赖借款经营,财务费用长期居高不下。资金找不到理想的投资标的,加之一些机制约束,有些好的项目难以引进外部资金助推发展,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二是人力资源方面,军品主业与“航天+”产业本身凝聚人才的效应就有差异;另外,在航天系统内部,产业公司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激励、评价、晋升、培训教育各个环节制度不系统,加之引入外部职业经理人在观念上又存在“犹豫”,使得“航天+”产业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撑。

三是技术与条件能力不足,部分公司主营业务核心技术逐步与军品主业脱离,难以形成稳定的技术供给。或者一些公司成立之初就未立足核心技术引领持续发展,造成公司走向集成发展的模式,而资金、市场、模式、人才又不足以支撑公司发展为平台型、贸易型、集成型企业,使得公司发展难度较大,甚至形成重大风险。

2.发展模式路径依赖

一是重资产经营的方式需要转变。当前在发展“航天+”产业过程中,依然沿袭军品传统“摊大饼”的投入模式,投入大量资产、设备、人力,形成了重资产的经营模式,运营效率和资产周转效率普遍偏低。

二是资源投入产出考虑得不够充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前期大量资金投入导致投资回收周期过度拉长,投资回报率较低。与此同时,过多的重资产投入形成了大量固定成本,导致折旧摊销费用较大,部分单位的土地、厂房、仓库等经营性资产使用不足,造成持续性损失。

三是对行业发展的“天花板”研究不足。不同行业的产品、服务、市场等会逐渐趋于饱和、达到或接近供大于求的状态,在进行投资之前,必须明确所处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并针对不同情况明确相应的投资和市场策略。

3.产业经营质量不高

一是微利薄利的公司数量较多,大部分产业公司毛利率较低,在原材料采购及加工生产成本方面没有做到有效管控,从事的多为低附加值业务,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不强。

二是部分公司产品和服务溢价能力较弱,应收账款和存货资产居高不下、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公司资金周转效率较低,资金运营压力较大,严重影响公司利润,且在市场环境变化迅猛的情况下,公司减值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三是新增市场客户获取难度大,部分单位仍依赖母体“输血”,一定程度上养成了公司经营上的惰性,逐渐把公司错配为资金周转的工具公司。此外,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力度不大,部分单位的军品与“航天+”产业的收入占比差距较大,“航天+”产业发展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军品先进技术转化到产业发展上还有较大差距,没有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航天技术产业化应用发展,进而真正实现航天军品技术溢出效应最大化。

4.行业政策研究不够

一是所处行业研究深度不够。对所处行业的市场规模、竞争对手、预期发展等研究不够,惯性依靠军品主业延续的订单支撑公司经营,缺乏对市场竞争烈度的认识和思想准备,真正面对市场时显得办法不多、底气不足。

二是对利好政策的把握不够。缺乏对目标市场所在地的财政资金、税收、人才、土地等政策的系统研究,未结合自身经营特点,深入分析目标市场的资源要素,导致该抓住的机会没抓住,该快速发展时未实现快速发展。

三是对政策风险研判不够。一般情况下,重大政策的出台都是有延续性的,由于缺乏政策敏感性,对行业或产业的重大政策出台前的信息研究把握不够,未及时准确地调整发展战略,导致重大政策风险来临时,企业在关键时刻无法及时做出反应,直接造成市场突然消失等重大经营困境。

三、发展“航天+”产业的基本原则

打造“航天+”产业新业态,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设置清晰的边界条件,通过践行“四个聚焦”,做到“四干、四不干”:

一是聚焦主责主业,干“航天+”产业,不干“+航天”产业。始终立足于航天,利用国民经济社会资源赋能航天产业,实现航天技术、人才、资源和能力与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和推动航天技术进步、产业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与此同时,催生新的经济形态,辐射国民经济。

二是聚焦国家战略,干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产业,不干一般性行业。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统筹部署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积极开展战略性、前沿性、基础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应用研究,补齐短板、打牢根基,切实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

三是聚焦持续发展,干没有“天花板”的产业,不干“天花板”低的产业。准确把握行业运行状况与经济周期的关系,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选择进入有发展空间、拓展空间的行业,不进入与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无关或夕阳产业、市场规模较小、产业链拓展较难的行业。

四是聚焦行业优势,干以技术、能力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不干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依托国家大工业基础,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航天全国大协作优势,聚集优势资源,优化布局,调整结构,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升行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四、打造“航天+”产业新业态的措施建议

近年来,科技与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深度融合,航天产业持续蓬勃发展。航天产业的重点和热点已经由传统的功能实现模式,转向价值网络体系的构建和商业生态系统的创造上。站在新时代大背景下,要充分认清“十四五”期间“航天+”产业发展的严峻形势和巨大压力,抓住战略机遇期,主动顺应时代和行业发展脉动,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制定新的发展策略和路径,积极打造“航天+”产业新业态。

近年来,科技与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深度融合,航天产业持续蓬勃发展。航天产业的重点和热点已经由传统的功能实现模式,转向价值网络体系的构建和商业生态系统的创造上。站在新时代大背景下,要充分认清“十四五”期间“航天+”产业发展的严峻形势和巨大压力,抓住战略机遇期,主动顺应时代和行业发展脉动,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制定新的发展策略和路径,积极打造“航天+”产业新业态。

1.强化经营管理的差异性、精细化

围绕“航天+”产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强顶层研究,坚持战略导向、系统观念、科学管控、精益管理,做好“三管”“四关注”“两及时”,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从源头看,一是管进入,包括进入的行业情况、进入行业的时间;二是管立项,包括项目合不合理、科不科学、发展路径清不清晰;三是管主业,包括符不符合自身定位、符不符合上级单位/母公司的主营业务、符不符合国家对航天领域发展的要求和需求。从过程看,一是关注政策,加强政策、行业、竞争对手研究;二是关注经营,包括过程数据、订单分析等;三是关注风险,进行政策分析、行业分析等;四是关注能力提升。从退出看,包括及时止损和及时止盈。

2.提升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归核化

优化结构布局,强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坚持聚焦主责主业,推进航天产业补链、通链、强链、稳链,打造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为主要特征的“航天+”产业生态圈发展格局。推进主业布局优化完善,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新兴领域、重点区域,提升产业发展盈利能力。从国家对国有企业定位出发,不偏离主航道,重点围绕卫星应用和信息网络、智能装备和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发展。与此同时,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大内部专业化整合力度,发挥出1+1>2 的协同效应。此外,要积极融入地方发展格局,利用当地的优惠政策、技术、资本和人才等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合作、互利共赢。

3.优化产业培育的聚焦性、支柱化

集中精力抓核心、立龙头,坚持持续投入,久久为功。“航天+”产业发展,一方面要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标杆企业,积极努力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一流企业。对于在细分市场或行业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重点培育行业内专精特新的隐形冠军,积极主动打造产业链链长。按照业务板块实施整合,推动资源归核聚焦,结合所在区域发展,消除区域内无序竞争,培育与地方发展定位相契合的支柱产业,打造强势优势板块,充分融入区域中的重要产业链。培育好的项目,把技术和市场论证清楚,用市场的方式获取资源。围绕“航天+”产业,积极打造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链长,培育产业链核心关键环节。

4.促进创新投入的前瞻性、链条化

转变发展动力、提高生产率是打造“航天+”产业新业态的核心,创新是主要驱动力。以创新驱动增长,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加大创新投入,全面提升竞争能力,是推动“航天+”产业持续升级发展的关键。一方面要集中创新资源,加强创新力量,不断加大基础技术研发投入,另一方面还要大力推动航天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创新,把生产技术发展、应用与创新的着力点放在生产全过程的各个基础环节上。要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培育新产业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与此同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争当现代产业链链长。

猜你喜欢
军品航天发展
我的航天梦
小议国内军品市场特点与营销策略
逐梦航天日
MES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军品生产中的应用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