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宸萱
摘 要:“中国风”流行音乐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新颖的创作方式已有了广泛的听众。相比其他风格的音乐,“中国风”流行音乐通过古典文学与现代音乐的结合,能在深受青少年欢迎的同时又具有教育意义。将“中国风”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已成为基础教育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新方向。本文针对“中国风”流行音乐如何更好地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有效策略,以充分利用“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教育价值,帮助学生正确欣赏和理解“中国风”流行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中国风;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策略
“中国风”流行音乐是21世纪兴起的一股新风潮,这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新潮流行音乐的时尚元素,在审美上连贯古今。在当今中国社会,无论老少,皆能从“中国风”流行音乐中找到符合自己品味的意蕴。小学教师和学生普遍存在着年龄上、思想上、文化上的代沟,在音乐课堂上,学生难免会觉得教师教的歌曲太过老旧,与当下热门的流行音乐相比显得枯燥乏味,故而无法提起学习兴趣。“中國风”流行音乐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在音乐的律动性和时尚元素当中感悟中华文化的古典美。
一、“中国风”流行音乐的特征
意境文化古今交融。“中国风”流行音乐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意境文化古今交融。意境是我国传统艺术审美的焦点,无论是传统的建筑设计还是诗书礼乐,都十分注重意境。意境以情景交融为艺术表现手法,形象地将受众带入超然的艺术境界,其内涵十分丰富,包含了中国美学的许多范畴。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意境的烘托与营造,并不直接表达内心情感,而是通过意境来激发听者的思考与想象,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中国风”流行歌曲也非常重视歌词的古典文化内涵,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合理运用,把意象、修辞等内容与歌曲结合起来,使其比一般歌曲的歌词更具古典美和文化感,如:周杰伦的《烟花易冷》《兰亭序》和《红尘客栈》都加入了古典文化元素,广受听众喜爱。
演唱方式中西结合。“中国风”流行音乐在使用中国传统演唱方式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的R&B唱法,并在其中加入戏曲唱腔和方言声调,以现代舞台表演艺术展现表现力。如:周杰伦在演唱时既使用了R&B,同时又增加了咬字的模糊性,使曲调更加轻盈,而不是咬字准确的传统演唱方式。
创作应用多元广泛。“中国风”歌曲在编曲中用到的乐器十分广泛,不仅有现代乐队标配的吉他、贝斯、架子鼓、键盘等西洋乐器,也有竹笛、箫等中国传统乐器。它们通过编曲有机结合,使“中国风”音乐在创作上具有多元的特征。如今许多“中国风”创作者开创了自己独有的风格,朝着多元化发展,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创作套路。现代音乐与古典音乐所蕴含的元素在音乐人的自由组织之下,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二、“中国风”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
“中国风”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意义。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传统流行音乐近年来逐渐走向没落,新的音乐人才不断涌现。这些音乐人的走红,正是由于他们对流行音乐的深刻理解,充分融入了“中国风”元素,最终创作出了各具特色的“中国风”音乐作品。“中国风”这种新颖的创作风格,在体现独特性的同时,其文化底蕴也直击听众内心,迎合了很多青少年的喜好。在将“中国风”融入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真实地思考当代学生的需求,然后再进行相关音乐编排。要进一步规范流行音乐教学,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上引入“中国风”作品的同时,要聘请专业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不但要会唱,还要会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学校可以组织“中国风”流行音乐歌唱比赛,以吸引学生对“中国风”音乐元素的关注,同时发掘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因材施教。
“中国风”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时代意义。“中国风”流行音乐继承了传统流行音乐的特色,在充分融入现代元素的同时,也创造了符合现代要求的流行音乐作品。“中国风”流行音乐融入了许多西方元素,即便走出国门,也能被国际友人所接受和欣赏。
三、“中国风”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策略
按新课标要求,音乐教材的编写应始终以育人为目的,不能只按学生喜好挑选歌曲,而忽视了音乐作品的教育意义。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正处于萌芽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曲,结合教学目的引入“中国风”流行歌曲,给学生带来正确的价值审美导向。
1.有针对性地选曲
要挑选有教育意义且符合课标要求的“中国风”歌曲,而不是盲目地迎合学生的喜好。选曲首先要看歌词,许多歌词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启发,如:《东风破》中的“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表达了良机转瞬即逝的无奈,可以让学生明白惜时的道理。类似的还有后弦的《西厢》,有一句“花下谁在哼着《离骚》,赶考书生还要趁早”,传神地展现了年轻人读书时的心境,教师可以借此强调年轻时抓紧时间学习的重要性。又如:林俊杰的“中国风”作品《将故事写成我们》,歌词中的“过了门,永远是一家人”,可以引导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婚恋观,告诉学生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感情。优质的“中国风”音乐作品会让小学生受益匪浅,歌词中蕴涵着哲理,教师可将其作为延伸,让学生学唱。
2.结合教学目的引入“中国风”歌曲
明确引入“中国风”歌曲的目的是首要的,如: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这节课,可以播放周杰伦的《千山万水》或者汪峰的《我爱你中国》,学生很容易就能被这样的歌曲所吸引,学生能认真地听完歌曲,想一想这节课讲的内容是什么,而教师也能达到让学生体会到爱国的热情,重新审视爱国歌曲的目的。举例来说,在介绍中国传统乐器的时候,可以播放《青花瓷》,通过编曲中种类繁多的中国乐器,引出本课的主题,让学生在这首歌的感染下了解到古筝、竹笛等中国传统乐器音色和音乐风格,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贴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向学生介绍中国戏曲知识时,为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将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和教材中的歌曲依次播放,流行音乐和京剧的串联,会让对京剧毫无兴趣的学生也提起上课的兴致。
3.在课堂上使用合适的乐器
在“中国风”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采用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借鉴奥尔夫教学法这类主流的教学法,使之融入课程,教师可以尝试在“中国风”音乐教学中加入奥尔夫乐器作为演唱伴奏。
教师要先演示乐器的材质和特征,使学生能够辨识不同的乐器。学生对乐器的音色有初步了解过后,教师可以教学生掌握简单的演奏方法,将学生分组,一组唱歌,另一组奏乐伴奏。节拍固定的部分选用低音乐器(如:鼓),而变奏部分选用高音乐器(如:梆子)。通过多次教学,可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歌唱和伴奏,使学生的协调能力得到锻炼。
4.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乐器
由于各个学校的条件和设备不同,学校不一定有足够数量的小型打击乐器供上课使用。引导学生自己制作乐器,不失为一种锻炼动手能力的好方法。例如,把沙子或豆子放进铁罐里来模拟沙锤的声音、用砂纸摩擦声音来作为伴奏背景、用贝壳做响板等。教师可根据“中国风”音乐作品中的主题,针对所需音色制作专用乐器,这类自制乐器的材料在生活中触手可得,而且可以随时使用。学生们在制作时,既要有动手能力,还需要富有创意能力,并且要懂得这些小乐器的发声原理,在这个过程中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中国风”流行音乐已经深入小学校园,教师应该正视并挖掘其教育意义。尽管尚未有人完整构建过“中国风”音乐教育的理论体系,但以其横贯古今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将来定会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郑兆雨.中国流行音乐文化中的“中国风”现象解读[J].北方音乐,2019(23).
[2]刘琨.浅谈“中国风”流行音乐[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10).
[3]李严.“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艺术特征研究[J].音乐创作,2018(3).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