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规划,打通课后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2-03-24 20:58姜乃强李冬梅侯京华
教育家 2022年13期
关键词:作业服务课程

姜乃强 李冬梅 侯京华

课后服务作为落实“双减”的重要举措之一,是落实教育为民办实事的重点,也是夯实学校教育主阵地、营造健康教育生态的关键点。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课后服务工作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的全覆盖。近来,各地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的有关要求相繼开展了别具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

让课后服务更高效更有质量地服务于家长和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每周开展5天的课后服务,每天服务时间不少于2小时……各地学校在推进以“5+2”为主要模式的课后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近日,《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特邀多位中小学校长,就“课后服务如何提质增效”建言献策。

因地制宜,力促课后服务校园覆盖

《教育家》:如何打通课后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其在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求的学生中全覆盖?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西中学校长罗少哲:做好课后服务,是落实中办、国办“双减”政策的重要工作。课后服务是学校教育综合服务的延伸,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一样,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双减”背景下,乡村学校课后服务如何“提质升级”?

主动破局,明确课后服务的重大意义。“双减”要求减轻学生的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它的意义在于恢复教育生态,避免应试化、短视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这一重要决策的实施,为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课后服务是一项“顺民意 暖人心”、为群众“办实事 办好事”的民生工程,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有效减轻家长负担的重要举措。学校作为课后服务的主体,应该主动担当,找准办学特色,打造好课后服务体系,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确保课后服务水平的提升。特别是乡村教育,更应顺应此次变革,转变观念,主动作为,缩短城乡教育的差距。

审视困境,迎接课后服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许多乡村学校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素养相对较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设施相对短缺;留守儿童、“学困生”较多,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家长因文化水平较低等原因,无法辅导自己的孩子;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在教育教学上,难以挤出时间去拓展学生的视野。课后服务的开展,为乡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乡村学校的家长、学生、教师指明了方向,努力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也是实现乡村学校教学相长的过程。

有效整合,充实课后服务的师资。师资是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丰富课后服务内容的关键,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参与积极性直接影响着课后服务的质量。为充实师资队伍,可以按照有关文件精神,与区域内的学校结成共享师资资源联盟,与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共建合作,吸纳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学校课后服务,还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第三方的专业力量参与学校的课后服务。

因地制宜,拓展课后服务的内容。要坚持优质普惠的原则,制定具体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与内容,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并由科任老师给以适当的讲解辅导;对“学困生”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基础性练习,然后由科任老师讲解或由基础好的学生给以辅导。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小学校长周皓:课后服务校园全覆盖,成为“双减”政策下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一剂良药。学生在学校正常放学后可以继续在学校接受课后服务,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会有需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小学创办于1936年,秉承“做温暖一生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以“给世界一个微笑”为校训,学校打造了温暖的教育生态圈,致力于培养学生一生受用的优良品格、关键能力和健康身心。

2019年,学校开始了课后服务的试点。学校的课后服务从满足学生基础性的作业辅导到形成丰富多彩的兴趣培养课程,构建起了别具特色的“岭的三点半”课程体系,创设了“1+ X +3”的服务模式。其中,“1+X+3”中的1,是基础性的作业辅导服务,每个学生都可以自行选择;X指根据学生需要开设的社团、兴趣班,目前开设有近60个班、社,涵盖艺术、体育、科技、阅读、模型、信息技术等;3是指学校根据办学特色建设的核心课程,以社团、兴趣团队招募的方式进行,学生可自行选报。

除了提供丰富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学校对“岭的三点半”课后服务时间进行细化安排。比如,只选择基础性服务“1”的孩子,一个下午的基础性服务可分为作业辅导+自助阅读两项内容;选择“1+X”与“1+3”项目的学生,既可以有作业辅导、疑难解惑的时间,又能有培养兴趣爱好的机会;选择“1+3+x”的学生,将会获得更加丰富的三点半课后体验与实践。

面对庞大的课程体系,如何实现选课和管理?学校通过“微智云校园”全面实现大数据支持下的信息化管理。首先,向孩子和家长发放数字问卷,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开设相应课程。然后,家长和孩子通过云校园平台进行自助选课,老师可根据学生参加课程的情况打卡评价,孩子可通过云平台反馈所学所感。期末,学校将根据家长和学生的反馈数据进行管理,对满意度不高的“X”课程进行调整。

多措并举,确保课后服务扎实推进

《教育家》:如何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补习,指导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景苑小学校长邵锋星:《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学校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同时要担负起学生的学后托管服务工作。课后服务,是响应“双减”的第一声春雷。学校该如何成为学生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教育的最佳阵地,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直面“双减”的第一项挑战“课后服务”,我们在收到文件后的第一时间就组织召开了工作会议。大家一致认为,课后服务是一道必做题也是一道开放题,需要迅速启动这项工作,并把“作业清零提质量、特长兴趣齐发展、家长晚接不牵挂”作为课后服务的重要目标。学校在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推出了“全员参与+私人订制”的课后托管服务体系。

全员参与:让学生不带作业回家成为现实。“双减”政策要求学校既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也要提供高质量的学后托管服务,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学校提供基础晚托,并实行弹性作业制度。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学校各班统一提供免费的第一阶段基础晚托,学生利用这一时间完成作业,从而实现一二三年级不带作业回家、四五六年级基本在校完成家庭作业的目标。

对于回家作业的设计,学校实施弹性作业制度。教师基于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及学习风格设计差异化作业。各科的作业设计分为基础类、拓展类和创新发展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校通过全员参与基础晚托,实行弹性作业制度,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了教学质量,还在课后服务时间实现了把时间还给孩子、把空间还给孩子、把玩耍还给孩子。

私人订制:提供多元化社团课程供学生选择。学校基于学生学习能力、智能偏好、学习风格的不同,设计弹性作业,提供多元化的社团课程清单,初步形成了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课后托管服务体系。学校通过开展课程博览会,征集学生最感兴趣的研究主题,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兴趣开设多元的社团课程,目前已开设了173个“T+X”社团课程。最终,学校为每个学生形成了他们独有的、属于私人订制的社团课程表。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学校从三个方面对课后服务做出保障:一是丰富课程内容,在确保校内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广泛征集课程内容,向优质机构购买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大学城与社区及企业的资源;二是充实师资力量,聘请校外培训机构专业教师、家长、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参与课后服务教学;三是开发“校内+校外” 的课程资源,用好校内校外场地资源,如图书馆、操场、体育馆、创客空间、数学空间及教学楼每层的学生活动室等,力促学生在校真正自由健康成长。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华侨小学校长谢云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推进课后服务是实现“双减”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努力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回归校园参加课后服务。如何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进而形成多方共赢的教育生态?

提高站位,担当“育人主阵地”使命职责。如今,课后服务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不仅解决部分家长接学生的困难,还要吸引大多数学生参加;不仅提供看管的基本服务,还要开设丰富的拓展活动;不仅要实现校内减负,还要为学校教育提质增效。课后服务强化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是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的体现。我校把课后服务纳入学校办学的整体设计,积极进行了谋划。

主动谋划,做实“课后育人”好文章。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是“五育”并舉的演练场,也是学生激发潜能、个性成长的大舞台。学校以“五育并举、丰富多彩”为原则,开展了“1+X”模式的课后服务,将课后服务分为“基础班、特色班、个性化课程”三大类,在丰富多彩而有温度的课后时光,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评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成长。

孩子是珍贵的种子,让每一颗种子在课后活动中绽放童年之美、生命之美,在家长自愿报名、学生自主参加的前提下,学校聘请市区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采取课后辅导与个性化社团相结合的形式,将基础托管与特长培训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后托管“托”有所获。学校凭借“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的常规管理机制,对课后服务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反馈,细化课后服务程序,确保课后服务高效开展。

在课后服务中,学校充分发挥教师在作业管理方面的引领作用,倡导优化作业设计,引导学生质疑,帮助学生释疑,真正让学生“作业不回家”“知识盲点不累积”。学校将体育社团与国家体育课程、大课间活动、室外活动结合,在体育课程中创新引入足球课和韵律操,让学生在课后服务中动起来。课后活动的多彩,也吸引了学生将兴趣从电子产品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学校形成了“一人一案”的多彩课程模式,实现了让“延时”育“特长”,让“延时”变“培趣”。

机制创新,带来课后服务提质升级

《教育家》:如何完善课后服务保障,统筹学校内部与学生家长及社会资源,力促学校课后服务提质升级?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黄河中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总校校长齐方国:东营区黄河中学高度重视课后服务工作,结合“教育即是适性发展”的办学理念,让“双减”举措真正落地,力求课后服务高效服务家长和学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构建课后服务组织架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等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课业辅导组、培优补差组、课程研发组、督导评价组、后勤保障组,专设课后服务课程研发工作组。学校制定了课后服务计划,出台了“课后服务管理评价办法”,确保课后服务扎实有效。

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学校积极推行“5+2”课后服务模式,目前课后服务已全覆盖全体有需求的学生。学校明确作业布置要分层次,把每班最后一节课作为学科教师作业指导的固定时间,对“学困”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课业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学校不断挖掘课后服务课程资源,要求做好每周五的课程超市选课走班,积极研发以自然科学、黄河口湿地文化、石油文化等为主要特色的拓展类课程,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教育贯穿于课后服务全程。

健全保障措施。学校精心安排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课后服务辅导教师”,保证课后延时服务的质量。一是发挥在职教师的主体优势作用;二是引入第三方社会专业机构,提高专业教师课后服务队伍质量;三是返聘退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学校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参与课后服务教职工激励措施。一是将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二是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三是在工作量计算、评先树优、职称评聘中对参与课后服务教师予以倾斜,并将课后服务表现与年终考核挂钩。

湖北省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校长程丽芬:课后服务其实很早就被提出,学校也一直在做,只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7月正式出台“双减”文件后,进一步明确了课后服务的责任归属,为学校课后服务落地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

我校有着30多年的兴趣教育研究经历。就课后服务来说,“做不做”“谁来做”是我们已经解决了的问题,我们更关注的是:在课后服务时间比以前更长的情况下,如何顺应“双减”的时代要求,充分尊重校园里每个生命的活力和创造欲,基于兴趣,构筑五育并举的新阵地。

一事一物皆教育,时时处处有课程。2021年秋季学期,学校以“提质升级课后服务”为核心任务,以“课程再造”为基本策略,开展了“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课程化的实践。学校在进行“课程再造”时,更多地是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即站在“五育融合”的高度,构建学生成长的时空,让课后服务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大家智慧众筹,再造设计了课后服务课程群。整个课程以“激发兴趣、发现特长;作业优先、活跃身心”为原则,共有五大类:兴趣社团课程、班本特色课程、休息指导课程、班本作業课程、百变运动课程。其中,“班本特色课程”“兴趣社团课程”旨在发现学生的广泛兴趣,培养学生的中心兴趣;“休息指导课程”“班本作业课程”“百变运动课程”则以项目化的方式开展,重在对学生开展时间管理的教育、进行学业知识的个性辅导、指导其参加创意活动。

学校基于课后服务的午间托管、课后托管、延时托管三个时间段,形成“三段式模式”。“班本特色课程”“班本作业课程”“休息指导课程”以自然班为单位开展,“兴趣社团课程”“百变运动课程”以混龄编班和混班安排两种形式开展;“兴趣社团课程”和“班本特色课程”,在课后托管时间每周开展一次,“休息指导课程”“班本作业课程”“百变运动课程”在午间托管、课后托管、延时托管时间每天开展。

通过课后服务发现孩子身上的点滴积极变化并鼓励他们勇敢地朝一个更好的自我走去,让课后服务从“有”到“优”,再从“优”到“久”,我们将继续清思、构思、反思。

成都市龙泉驿区跃进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杨元建:一般而言,“服务质量”指服务提供者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程度,“课后服务质量”则是指学校满足学生课后需要的程度。需要强调的是,“课后服务”重在满足学生课后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课后服务的主要目的在于督促和辅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是次要目的。

引领师生正确认识课后服务的意义。要让师生认识到开展课后服务的目的在于解决学生放学后学习和生活管理无序、家长接送孩子难与辅导孩子难的问题,主要应聚焦于作业的辅导,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提升,还可以根据学校实际为学生课余兴趣特长培养创造条件。

满足学生的课后服务需要。学校采用了“8+2”的课时分配模式,即每周为学生安排8个课时的作业辅导,2个课时的社团活动。其中,社团活动采用“2+1+X”的模式:“2”为把全校学生分成两部分参与活动,提高学校场馆的利用率;“1”是把社团活动安排在两个下午的最后一课时,保证学生每天都有做作业的时间;“X”指根据学生需要延长社团活动课时,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又保证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特长。

加强学校课后服务的管理。学校制定了课后服务工作规范,对服务时间、内容、流程、收费等做了详细规定;制定了安静度、作业完成率、协同度、满意率“四大指标”的服务质量标准。其中,安静度指教师在组织、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时教室里的安静程度;作业完成率指全班学生完成所有作业的比例;协同度指学科教师间相互支持和协同的程度;满意率为学校对社团活动质量进行满意率调查,并适时进行调整。

为使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去参与课后服务的机会,学校还全部免除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殊儿童、低保儿童、建档立卡儿童的课后服务费用,2021年秋季学期已免除了48位学生的课后服务费。

猜你喜欢
作业服务课程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作业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我想要自由
自行车的发明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